10月1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隆重举行。中科院党校副校长、国科大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杨涛、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管理学院院长霍国庆、出席了签约仪式。霍国庆主持仪式。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杨涛、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随后,签约仪式正式开始。中国科学院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常宏武与苏州市吴江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海鹰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协议》签约,标志着国科大与吴江区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正式开始。

学校与吴江区双方互相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快教育与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合作中,吴江区的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国科大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科技人才提供了一个就业的环境。我校也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学校与地区的合作。

 

“要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比巨人高,你要敢于把巨人踩在脚下。”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对与会学子给出如是建议。

10月17 日下午,唐本忠教授应邀来到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57场报告会上,为同学们作题为《科学创新三部曲》的报告。

开场,唐本忠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做研究?做什么样的研究?怎样做研究?这是值得每一位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深思的三个问题。在本场报告中,唐本忠教授围绕科学创新这一主题,细致地谈了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给出了自己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这对在场的国科大青年学子有直接且深刻的指导意义。

科学家的快乐之所在

为什么做研究?

唐本忠认为,促使一个人成为科学家的因素无疑是多样的,而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点是浓厚的好奇心、强烈的责任心、取得成功的荣誉感和做出发现的成就感。

他谈及哲学家关于人生、需求和快乐的论述: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生命,人的快乐来源于需求的满足;人又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人总是在需求什么,这是贯穿人一生的特征。唐本忠告诉学生,科学研究给人愉悦感、成就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他认为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迈克尔·贝里道出了他的感受:“科学发现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我们搞明白一些东西之后的满足感。在科学的世界里,当你有一些新发现的时候,你会好几天兴奋得像飘在云端一样。这是很多科学家的快乐之所在。”

发掘 颠覆 开拓

唐本忠谈到,现在每天有几万篇科技论文被发表,而70%左右的论文引用率为零,因此,“做什么样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开发能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和方法,发现有学术和应用价值的新现象”。唐本忠谈到被称为“光纤之父”的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举了光纤改变人们生活的例子。他说:“诺贝尔奖的宗旨是什么?要么改变人们的思想,要么改变整个世界。”在新现象的发现方面,他认为做导师要有赵本山的本事——能跟学生们“侃”。因为当战斗在第一线的学生忽视掉一些新现象时,导师在和学生“侃”的过程中容易把它们发掘出来。

“颠覆‘众所周知’的传统观念,挑战教科书传授的常识或教条”。唐本忠提到,国外教授曾与自己讨论中国学生的特点,正面的是“基础扎实”,反面的是“崇拜、迷信权威”。“这是科学研究要命的一害,”唐本忠说道,“要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比巨人高,你要敢于把巨人踩在脚下。”

“开拓并引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唐本忠说,纵观一部科学发展史,“旧观念的推翻”和“新概念的建立”周而复始地推动着学术研究向前发展,如黑格、马克迪尔米德和白川英树关于导电聚合物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关于“聚合物是绝缘体”的传统观念。他以幻灯片上“概念!概念!概念!”的标题,着重强调了提出新概念的重要性,“概念把以前没意义的东西变成宝了” 。唐本忠建议国科大学子:“做研究时要提出有特色的新概念,力争开拓并引领全新的研究领域。”

撰写新篇章

唐本忠教授提出“创新研究三部曲”,分为“发现新现象、发掘新问题 ”、“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模型 ”、“开发新应用、开拓新领域”。通过聚集诱导发光(AIE)的研究,他在解释聚集态荧光淬灭(ACQ)的原理后,鼓励大家科学研究要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盒子外思考,善于发现新现象、发掘新问题。通过讲解分子内旋转受限(RIR)新模型的建构,他建议同学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研究中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模型。他还介绍了高科技、新先进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开发新应用、开拓新领域。“如果你一辈子都是读别人写的书,你作为一个科学家是失败的,你最好能够撰写新的篇章。”唐本忠鼓励现场学生说。
 
    主讲人介绍:

唐本忠,湖北潜江人,高分子化学家,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方法论的探索、先进功能材料的开发以及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研究。发明了合成炔类聚合物的新催化体系,开拓了从炔类单体制备线性和超支化高分子的新聚合途径,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光、电、磁、热和生物活性的新功能材料。发现了反常的AIE现象、解释了AIE过程的机理,并将AIE效应有效地应用到发光器件、化学检测和生物传感等技术领域。曾获2007年裘槎高级研究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延伸阅读: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办于2003年4月,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

相关报道:

【科技日报】唐本忠院士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寄语学子——想当科学家就要有早上往实验室跑的冲动

【中国新闻网】院士唐本忠:科学家最好能撰写新篇章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唐本忠:创新研究三部曲 敢于颠覆“众所周知”

【中国科学报】“你要敢于把巨人踩在脚下”


 

2014年10月16日,由国科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我校四十余名来自数学、物理、经济学、英语、地理、生物等专业的2015级毕业生来到北京市育英学校咨询参观。学生处尚颖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常宏武主任、钱丽瑾老师带队前往。 

北京市育英学校是一所具有红色历史传统的学校,1948年始建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前身为中共中央直属子弟学校,1949年随中央机关进京。中央领导和各级领导一直以来关怀学校的成长,“好好学习”是毛泽东主席一九五二年“六一儿童节”为学校的题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以及党和国家后几代领导人都先后为学校题词,嘉勉师生。

近年来北京市育英学校不断创新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科研、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等方面获得诸多荣誉,被海淀区教委评为“示范高中校”和“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实验学校、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中国游泳学校、北京市体育、艺术教育传统校、海淀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教科研先进单位、科技教育示范校、青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在北京育英学校人力资源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对学校的整体环境进行了参观,了解了学校的历史,以及校园中绿植、建筑、展板等教育元素。 

随后,现就职于育英学校的原国科大物理所2014届毕业生刘师兄为大家讲述了他博士毕业时的求职历程。在经历了出国攻读博士后、进研究所做科研、去外企搞研发、自主创业等选择后,他最终选择了进入育英学校教书。育英学校优美的环境、灵活的平台、优质的待遇、领导的重视和信任、同事的关心和指导坚定了他的选择,使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去。 

最后,育英学校副校长赵春荣女士为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特色、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并就学校2015年的招聘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学生处副处长尚颖老师代表国科大,感谢育英学校提供的优质就业平台,对育英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她鼓励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同学加入育英学校,施展自己的才华。

 参观中,我校同学对学校的环境和办学思想连连称赞,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加入育英学校,从事教育行业。同时,同学们也感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本次活动,并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此类机会,零距离接触工作单位,指导自己的就业选择。 

2014年10月18日,为了纪念J粒子发现四十周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学术报会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为丁肇中颁发了名誉教授证书。

丁肇中在讲座中系统讲解了J粒子的发现过程和发现之后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之后同国内外科学家一同合作的经历。

从协助中国科研建设,培养科学家,到诺贝尔奖用中文致辞。都不难看出丁肇中教授的一颗赤子之心。当被问到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国籍是否重要时,他十分明确地答道:“不重要!”丁先生说:“我百分之百的时间都花在实验室中,我的实验室在欧洲。”丁教授对科学的挚爱和为之献身的精神在这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丁教授是一位十分风趣的人,演讲过程中时常能引发听众的阵阵笑声。提问环节中,有人问:“如果您的研究课题被其他人抢先攻克了,您会怎么做?”丁教授笑着说:“这个,我不知道,因为还没人抢先过我!”同前几次问答一样,丁先生在此次问答中用的最多的答案就是“我不知道”,他说:“不懂的时候绝对要告诉别人,不懂的时候也绝对不做决定,所以我才极少有错误的决定。”

作为一名外籍华人,他心怀一颗赤子之心;作为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从未摆过任何架子;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对研究充满了无限活力。丁肇中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热爱祖国,献身科研的优秀学者,是值得每一个科研人员学习的榜样。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虚拟商务研究室和上海海鼎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于2014年10月16日至10月1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以“全渠道时代坚守零售本质”为主题,成功举办了2014年现代商业管理用户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家知名连锁零售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包括几十家中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近三百位企业家、高层管理人员及部分学者、政府管理人员和媒体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零售被赋予了更多可能与形式,实体门店、线上平台、智能设备……若干渠道的相互渗透已是必然趋势。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根植于虚拟商务理论,探讨和诠释零售“商品+服务”的本质。研讨会打造了虚拟商务成果展示、学术交流和企业实践互动的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创新及发展,有效帮助我国商业企业解决在现实运作中遇到的管理和技术问题,以应对极其惨烈的国际化竞争。

通过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虚拟商务研究室主任丁玉章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韩永生教授、国际商业管理集团李生董事长、广东哎呀呀饰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叶国富董事长、深圳市旭航达供应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陈媛媛总经理、山西唐久便利店杨文斌总经理、北京全时便利店张云根总裁、浙江康铭泰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赵宇总经理等各位专家学者带来的有关虚拟商务和中国商业创新与实践的精彩报告,以及由浙江联华华商、广东美宜佳便利店、山东友客便利店、河北国大、娇兰佳人、李宁电商、中石化便利店、浙江海港超市、湖南千惠、广东时捷物流等近百家中国知名商业企业管理者于总裁论坛的热烈讨论和碰撞,深度探讨了虚拟商务的发展和中国商业的未来趋势和应对策略。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虚拟商务研究室和上海海鼎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来,在虚拟商务和现代商业研究和实践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引领我国商业发展。在成思危教授、汪寿阳教授、丁玉章教授、石勇教授等专家学者领导下,从早期连锁零售管理的“乘法法则”、“胖总部瘦门店模型”,到“虚拟零售企业模型”的提出,顺利解决了连锁零售企业门店、规模与跨区域快速发展的难题,并推出了连锁零售行业首个虚实结合的成功案例。通过虚拟商务研究室和上海海鼎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面产学研合作,已经成功打造暨虚拟商务方案已经全面应用于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二十余家,包括第一、第二在内中国前十大连锁便利店企业中的五家,以及中国特许连锁综合零售前十强中的八家等等。

本次研讨会将虚拟商务的前瞻研究和解决方案与当前中国商业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紧密结合,聚焦未来中国商业的发展走向分析,有效帮助我国商业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能力,在外资零售企业的惨烈竞争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大力推动虚拟商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