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于上午八点三十分在国家纳米中心南楼二层多功能厅举行,全场座无需虚席,来自全国高校20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江雷院士、中心主任刘鸣华研究员、副主任赵宇亮研究员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论坛以“新纳米时代: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针对纳米科技在未来化学、物理、生物、医药、材料和电子等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从事纳米相关领域研究的中外博士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学术平台。
开幕式上,刘鸣华主任首先代表中心致辞,并对“新纳米时代”做出了新的诠释,一纳米即十亿分之一,也代表着我们国家每一个个体。随后,赵宇亮副主任以“华山论剑”作喻,表示对于纳米这样的交叉学科,学术论坛是非常有效的交流形式,也表达了对本次学术论坛成功举办的厚望。
大会特邀嘉宾中国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江雷院士带来了精彩报告——“从头开始的创新研究理念”。江雷院士深入浅出,巧妙借用“毛泽东思想”等哲学观点,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全面阐述了其别具一格的科学研究以及生活观念,现场多次掌声雷动。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范克龙博士以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杨洋作为优秀的学生代表分别作了题为“铁蛋白纳米粒:新功能的发现及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和 “Carbon nanotube-vitrimer composite for facile and efficient photo-welding of epoxy”的大会报告,展现了新一代纳米科学研究者的风采。
本次论坛由国家纳米中心研究生部和研究生学术委员会承办,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大力资助。会议期间共收录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及港澳台地区优秀论文摘要100余篇,邀请报告人60余人,另有3家著名科技公司参加企业展示。论坛为期两天,期间将有分会报告(包括国际学生学术交流专场)、墙报展示等交流活动。
10月15日下午,2014级“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开学典礼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先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桂林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负责人出席了开学典礼。“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任课教师代表以及“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桂林教授主持。
开学典礼上,黄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中国政法大学以学校的名义为一个班级举行开学典礼,彰显了学校对“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的高度重视。他从六个方面总结了“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开设四年来特点,即协同创新培养、数理金融高度结合、教师阵容强大、学生整体优秀、学习强度大、教学成效明显。黄进强调,“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的设置凝聚了成思危先生对人才培养的关注,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校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进而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成思危先生在热烈掌声中致辞。他首先向全体“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同学兑现承诺:给2014、2013级每一名学生赠书;于本学期给2011级学生亲自讲授一门课程。同时,成思危先生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勉励2014级新生。成思危先生对2014级新生提出两点希望:一要勤学,他指出外语、计算机、数学是研究学问的基本工具,是适应第三次产业革命发展的必要能力,是做好科学研究的奠基石,希望同学们打好基础,认真勤勉;二要深思,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善于思考,带着问题求知更富成效。他鼓励同学们借助菁英班的平台,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探索。
随后,成思危先生向学生代表赠送学术著作并与“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的全体同学合影留念。
开学典礼结束后,成思危先生为全体“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学生授课。他以“中国货币世界化”为主题,引导式地对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进行阐释,分别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手段、过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最终是为了推进国内金融改革,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推动我国人才国际化发展。授课进行到尾声,成思危先生与在场同学交流,在场同学踊跃提问,气氛热烈,整个活动在全场掌声中结束。
“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举办的科教协同育人工作项目,目前已经招收四届共181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师、实验室等优质教学资源注入到了“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教学全过程中。在过去的四年中累计有14名国科大教师为“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授课37门次(2562课时)。国科大管理学院还面向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开放了路透实验室,供学生学习使用。经过双方的不断努力,“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 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已经成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品牌与特色。
从论文的撰写到论文的发表,其中的小小乾坤知多少?10月22日晚,解密论文小乾坤的《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导》如期举行。BMC系列期刊主管Diana Marshall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一6室为现场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Diana Marshall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英文与现场的听众交流,整个现场气氛活跃,大家都踊跃地提问。
讲座中,Diana Marshall博士结合具体的案例,从“如何选择适合的期刊”、“审稿流程—同行评审”、“英文学术期刊拒稿原因”以及“如何处理拒稿”这条主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此外,她还着重地介绍了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加深了大家对投稿新平台的认识。
互动环节,针对同学们的各种新奇问题,Diana Marshall博士都一一进行了耐心地解答。当解答“如何确认全新的研究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时,Diana Marshall博士认为极度的谨慎也是不为过的,因为科学是严谨的,编辑应该多多听取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尽可能不误打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另外,Diana Marshall博士建议要想发表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尽可能地多阅读文献。。
最后,Diana Marshall博士祝福大家,希望大家的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发表更多高质量的论文。此次讲座,在全场心满意足的热烈掌声中结束。通过参加此次讲座,现场的很多观众都表示明晓了论文出版的小乾坤,觉得不虚此行。
10月22日晚7:00,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1教室,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教授孙钦善做客明德讲堂,为同学们精彩讲述了孔子和《论语》。
要了解孔子必须了解其时代。孙钦善教授首先从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开始讲起,他讲到,春秋时期,西周的封建领主已经瓦解,并逐渐被封建地主制取代。经济关系的变化导致了政治关系的变化。西周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期,春秋前期大国争霸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期,而到春秋末期,已经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乃至“陪臣执国命”的时期了。这就是孔子生活的时代。
要了解孔子必须熟悉其身世。孙钦善教授带领大家详细回顾了孔子波澜壮阔的一生,少年丧父发奋而学以致知礼闻名于鲁国,中年仕途不顺而周游列国寻求出路,晚年不求做官而潜心修书治学。孙钦善教授强调,虽然孔子的一生四处碰壁,落得一个不合时宜的结局。但是决不可因此而简单否定孔子。孔子的社会实践是多方面的,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消极的成分,需要实事求是,具体分辨。
要了解孔子必须走进《论语》。《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的思想在《论语》中得到集中表现,可以说,《论语》的内容全面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孙钦善指出孔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是有一个核心,这就是“仁”。他告诉大家“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孔子所说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很清楚地说明了仁爱的层次。
最后,孙钦善教授告诫大家在阅读《论语》时,一定要正确阅读,不能借题发挥,儒学并不是钢板一块,它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要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研究儒学。他还引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告诉大家在坚持和发扬自己传统价值体系的同时,也要善于接受别人的传统价值体系,不要一味的相互批评抨击,取众家之长寻求建立一个普世的价值体系,从而做到 “天下大同”。
主讲人简介:
孙钦善,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古文献学,兼及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思想文化。2002年退休,继续承担本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课程。2004年被学校返聘,参加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工作,任《儒藏》总编纂(四人之一)及古典文献学儒家思想与典籍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2007年被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完成的《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遴选入建国以来首届“505位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
延伸阅读:
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场。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10月22日晚7点,“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59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隆重举行。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坦利•普鲁西纳为同学们作了精彩的讲座,中国科协青少年中心副主任娄伟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苏刚教授主持论坛。
斯坦利•普鲁西纳因发现朊病毒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退化疾病研究所所长,神经学和生物化学教授。他提出朊病毒是导致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以及人类克雅氏病(CJD)的原因。
普鲁西纳为同学们讲解了朊病毒和老年痴呆症的相关知识和前沿研究成果。详实生动的PPT,幽默深入的讲解,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他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化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顽疾,也是威胁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而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蛋白质的错误折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对朊病毒的研究,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和社会的福祉。
普鲁西纳教授介绍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朊病毒的发现历程和反应机理,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别人都不支持的情况下坚持研究朊病毒并且最终取得世界级成就的经历,展示了朊病毒的生化特性和致病机制,阐释了抗击朊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此类药物的发展前景。
互动环节,普鲁西纳教授耐心细致又不失风趣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人们应该致力于掌握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以便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当被问到如何提升创造力时,他指出,在科学领域,几百年来最有创造力的人都是破坏了旧的知识结构、改变世界的人。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延伸阅读: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办于2003年4月,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
媒体报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诺奖得主普鲁西纳:不破不立 要有开创性的思想
【中国广播网】专访诺奖得主普鲁西纳:埃博拉两三年内会被人类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