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周理坤】1029日上午,第二届国际X射线考古学研讨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二楼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日本、美国、斯洛文尼亚和中国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简短仪式上,由国际X射线考古学研讨会主席、日本早稻田大学宇田应之教授致开幕词,而国际X射线考古学研讨会顾问、我校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王昌燧教授代表东道主致了欢迎词。紧接着便开始了学术报告和讨论。首先,宇田应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图坦卡蒙金面具的颜料成分分析。面具的唇,头巾,胸饰等部位呈现不同的颜色,通过XRD-XRF (X射线衍射分析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器对颜料成分分析,发现头巾部分的青色颜料成分和传统青颜料成分明显不同,宇田应之教授将它命名为图坦卡蒙青。究竟古埃及人如何配制出这样一种材料,尚有待于今后探讨。

  接着,王昌燧教授介绍了利用青铜器内的泥芯来确定青铜器产地的新思路和初步成果。长期以来,有关专家采用铅同位素比值、微量元素等方法,探索青铜器的矿料来源,而关于青铜器的产地,似乎还没有有效的科学分析方法。王教授等利用青铜器内的泥芯探索青铜器产地的思路,使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


  之后,日本学者
Kojima报告了最近用 XRDXRF测试两面古镜的工作,两面铜镜的年代虽不同,一面制于西汉年间,另一面制于西晋太康年间,但是都含有δ Cu-Sn合金,表面含氧化锡、氧化铅和孔雀石,西汉的那面铜镜还使用红色硫化汞彩绘。这一分析对研究古镜制作工艺无疑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会上,除了关于
X射线在考古学中应用的介绍外,还展示了一些最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FELICA BEARDSLEY博士生动地讲述了她在密克罗尼西亚(太平洋岛国)的考古探索过程。对于没有文字流传的文明,人们往往要付出更多来回答这个问题:它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到这个地方?对于不会说话的古老的建筑遗址,只有三面墙的小陶窑,涂着颜色的彩绘陶片等遗存,没有自己文字的土著人只会说,这些都归于神,而提供不了任何关于祖先的可靠信息。考古学家们不仅要测它们的成分、残留物,以及绝对年代,还要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来分析比较。到目前为止,专家们根据实物推测密克罗尼西亚人是乘坐独木舟从周边国家渡海而来。


  人文学院科技考古系胡耀武老师详细介绍了古人类食谱的研究,即通过文物上残留的微量食物找寻古人的食谱,同时还能解决农业考古中的问题,比如驯养家猪起源,粟、稻等农作物在长江、黄河流域的种植起源。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校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博物馆周卫荣教授在会上详细地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铸造是用传统范铸法制作的证据。对于简单纹饰的青铜器,能够通过表面明显的熔接痕判断是用陶范浇铸出来,那么对于复杂结构和纹饰的青铜器,像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过去考古界公认是用失蜡法制成,周教授通过对纹饰微小点测试,判定是浇铸产生的熔接痕。而真正的失蜡法工艺是北朝后期随着佛教兴起,需大量用青铜造像
而从国外传入中国。


  本次会议将持续到
31日,众位专家将继续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新闻网讯  吴海信】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合肥研究院、南京分院研究生导师的相互交流、学习和沟通,提高导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合肥、南京)于10月27日-29日在安徽省霍山南岳山庄隆重举行。此次培训班由合肥研究院研究生部和南京分院人事教育处联合承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督导余翔林教授,合肥研究院院长、学位委员会主任王英俭研究员,南京分院副院长李世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估中心副主任缪园博士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作重要报告。新上岗研究生导师、教育管理干部共计65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培训班围绕了“如何指导好研究生”、“如何提高导师的自身素质”、“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等专题,以聘请老师授课、开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对新上岗研究生导师进行了培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就更新观念、规范管理、优化配置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给各位参培导师介绍了我院研究生教育重要变革的意义,以及如何协调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关系、规范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保持中科院研究生院办学质量和地位。并要求新上岗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要在创新教育、培育造就创新人才的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改革,大胆探索,发挥中科院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先导与示范作用。

    余翔林教授从各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演进,谈到影响新世纪全球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社会思潮,谈到对我国21世纪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启示。余教授的报告信息量大,让新上岗研究生导师耳目一新,了解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史。

    中国科技大学张裕恒院士从“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畅谈到导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引路、治学、研究生论文质量把关以及增强研究生团队协作和科学道德精神。强调了指导教师一定要把好研究生论文质量关,这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师通过对学位论文的把关,一方面不让那些未经过深思熟虑,似是而非的东西发表出去,以培养严谨的学风;另一方面,也是锤炼研究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问题能力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导师的自我提高过程。

    张立德研究员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到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关系,到培养研究生政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知识素质和文化素质中导师的作用,谈到为我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是导师的责任。

    余增亮研究员从“传道、授业、解惑”,讲到“学与术”和“道与业”的区别,在研究生培养中要让学生懂得: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数据说明什么?还能做什么等等。所谓传道,不仅要讲做事的道理,还要传如何做人的道理。同时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不能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要作为人才去培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估中心副主任缪园博士介绍了研究生培养的流程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岗位培训,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虽然这次培训时间紧张短促,但参加培训的各位导师认为专题报告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都是他们需要寻找的学问,现在多多少少都有了答案,受益不浅。几位教授讲授的内容丰富而又理论联系实际,很有启发性,使他们从中进一步获取了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理念、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在如何科学制定培养计划、选题、指导以及管理学生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使学生成为自己工作的伙伴,协作的朋友,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与学氛围;在自身素质上,导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科研能力,将学生带到科学前沿,做出创造性工作。

     为了确保中非合作论坛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向全院师生员工发出倡议:充分理解和支持交通部门的工作,尽量选择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上下学或外出,文明出行,共同为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倡议书全文如下:

全体师生员工:

    11月1日至11月6日,举世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在北京召开 (以下简称“峰会”)。此次“峰会”规格高,规模大,国际影响大,是在我国举行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外交活动。届时,将有37个非洲国家的元首和6个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非洲委员会负责人、联合国非洲事务负责人,以及与会各国代表和记者3500余人齐聚北京,中国和北京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形象必将得到充分展现。

    我们全体师生员工作为一名普通的首都市民,以文明、热情、友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外国贵宾是我们的光荣,为“峰会”的圆满成功做贡献是我们的责任。

    为保证与会宾客出行活动的交通安全、畅通,北京市公安机关将对相关道路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市政府已要求市属各单位及中央驻京单位严格控制车辆使用,削减交通流量,避开交通高峰,调整上下班时间;11月1日至11月6日,为保障市民顺利出行,公交、地铁等部门将增加运力。

    为了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的号召,给“峰会”创造良好环境和热烈氛围,我们倡议:全体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在“峰会”期间能够做到:

    一、请尽量选择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上下学或外出。

    二、如果确需驾车出行,请尽量避开长安街、东西二环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外宾主要行车路线和交通勤务高峰时段。遇有外宾车队通过时,请自觉服从交通民警指挥,主动避让,确保安全。

    三、当外出行车、走路时,请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自觉维护交通秩序,体现首都市民遵纪守法的良好素质。

    四、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五、让我们大家共同当好东道主,为“峰会”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思想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作出贡献。


                                            党委宣传部

                                        二〇〇六年十月三十日

     【新闻网讯 凯誉】10月21日,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物流系代表团访问了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双方达成协议,确定了学术研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互为物流研究基地,将定期举办教师、博士生、硕士生、MBA学生的互换与学术交流活动,联合进行科学研究项目和学术论文的合作,共同举办研讨会、学术会议和夏季学期课程,双方均确定一名项目主管来调整和维护所达成的项目协议。

    21日上午,代表团参加了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思源楼举行的中科院-香港理工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讨会,并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教授、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池宏教授、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冯耕中教授、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张汉勤教授分别做了专题报告。

    21日下午,在管理学院第一会议室双方代表就教学科研及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学院成立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管理学院副院长、数学与系统研究院副院长汪寿阳研究员介绍了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委员组成,以及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的情况。以及国际期刊发表的文章、与企业合作的产品、实验室经济与金融网站、实验室目前学术合作伙伴等研究状况。管理学院赵红副院长介绍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国际合作项目情况以及成立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宗旨、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及研究条件。冯耕中教授介绍了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目前的研究项目情况。

    香港理工大学物流系主任Prof. John Liu介绍了目前香港理工大学物流系的合作可行性及合作情况。表示十分看重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对社会资源、学术资源、企业资源的整合,有兴趣进行合作。

    代表团成员对我院在经济管理多个重要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并对双方的合作前景表示乐观。

     本报讯 记者任成琦报道:来自国内外的应急管理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应急管理和物流安全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等近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参加了以“北京2008奥运与应急管理”为主题的“中国(双法)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暨清华-UNC第二届奥运物流国际研讨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竞赛项目最全的综合体育盛会组织活动涉及物流、交通、安全、卫生各个领域,其间各种可能突发事件的复杂性超过北京以前所组织的任何一次国际赛事,因此借鉴别国的相关经验,及时引进最新的应急管理理念和应用技术就成为当务之急。

    会上相关专家有关北京2008年奥运与应急管理的报告针对性很强,展示了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水平,将对我国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到积极作用。

    (来源:《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06-10-27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