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路是红军的长征路,是一段不平凡的路,也是我非常有意义的一段路,它给了我很多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体验不到的那种身在其中的感受。

  ■ 我想我的学习生涯也像一场长征。刚刚来到科学院的时候,有着一般年轻人的那种意气风发,怀着很多理想和目标,但慢慢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有着非常多的艰难险阻。

  ■ 科研就像红军长征一样,把死棋走成活棋,由失败到成功;放弃了根据地,却又开辟了更新的根据地。井冈山时期就像科研的开始,创业的开始;长征就像科研的发展;延安时期就像科研结果的出现和壮大。

     10月25日晚7点,中国科学院“科学 青春 长征”活动报告会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综合楼306隆重开幕。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熊亮博士作了精彩的汇报。会后,记者采访了熊亮。

    记者:作为一个博士生,您的工作应该是很忙的,是什么首先激起你来参加这个活动的?

    熊亮: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历史、地理,而且我父母都是有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耳濡目染,我一直就对长征特别感兴趣。我觉得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完成了好多不可思议的壮举,是人的精神在绝地时的一种奋起。此前,我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了长征的方方面面。知道“重走长征路”这个活动时我才刚刚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科研任务还是比较重的。但是我宁可平时多做一点,辛苦一点,也要去参加这个活动。去了以后我觉得非常值得,这样一种经历是我难得的精神财富。

    记者:非常钦佩您的勇气与毅力。参与这个活动时,一开始有没有想到只走了遵义到娄山关这么一小段?与您的一开始的想法一样吗?

    熊亮:与自己开始的想法有很大差异。没想到会只走这么短,一开始看着地图,想着赤水值得去,哪里也得去看看,要经过这里、要经过那里......还有许多幻想。后来才知道只有这一小段,而且行程也分得很散碎。就我个人来说,我身体素质比较好一点,想尽量多走一点,但是我们有纪律,考虑到全体队员的平均和总体素质,怕有的队员吃不消,不能因为贪多而导致出现意外,所以行程比真正的“长征”缩减了很多。我个人是感觉有一些遗憾,但是,走完以后我觉得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走的路程多少,也不在于山高、水深、路险,而在于在走在路上身临其境体验到的长征精神和感受。这才是真正的收获。如果只是想作户外运动的活,可以走更远更险的路,甚至可以去爬雪山。但这段路是红军的长征路,是一段不平凡的路,也是我非常有意义的一段路,它给了我很多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体验不到的那种身在其中的感受。

    记者:在您的演讲中,我们发现您用了很多横向的、纵向的对比。是不是在您的脑海中也把这次重走长征路与平时的科研工作在作着对比?这次活动对您的科研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

    熊亮:影响非常大。我是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生,这五年也是不短的一段时光。我想我的学习生涯也像一场长征。刚刚来到科学院的时候,有着一般年轻人的那种意气风发,怀着很多理想和目标,但慢慢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有着非常多的艰难险阻。真的是像红军长征一样,碰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但我真的缺乏红军那种精神,就像一只温水中的青蛙,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熟悉,水都煮开了也没发觉。

    经过这次活动,我觉得科研就像红军长征一样,把死棋走成活棋,由失败到成功;放弃了根据地,却又开辟了更新的根据地。有时候做课题也是到了那种“山穷水尽”,看似再也无法进行下去的地步,甚至就完全失败。但问题是能不能从失败中奋起,向红军一样东山再起?长征艰苦的环境锻炼了红军,我们就缺少这种锻炼。如果经过了这种锻炼,在科研活动中我们也会“化险为夷”“绝处逢生”。每个人在前进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趋于停滞的点,我们称作“拐点”。如何突破拐点?长征就是一个转折,然后突破拐点,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的例子。

    记者:在您的长征路上,有没有哪一段出现过身体深或心理上承受不了,想要放弃的想法?

    熊亮:没有想过退却。其实就我个人身体素质而言还是比较不错的,一路走来应该说都比较轻松。我是为数较少的几个没有负伤的队员之一,也没有磨泡,也没有扭脚。反而是在坐车从遵义回贵阳的时候,因为盘山路弯度太大,加之刚吃过早饭,就在车上吐了。因为此时活动已经结束,出现这种情况,真的让人感觉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用脚走了那么久都没事,坐上车用四个轮子走的时候却反而受不了了。在学校里条件那么好当然没问题,来这里刚走了这么小的一段就不适应了。

    记者:在您的演讲中总结了“大无畏,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我们发现在其中没有提及正确的方向和有效的方法。如果把类似这样一种纯精神化理念应用到科研中,是否会导致埋头苦干,不问方向与方法的情况出现呢?我们知道方向的和方法的选择是需要冷静和理智的。

    熊亮:我们来做一个类比。井冈山时期就像科研的开始,创业的开始;长征就像科研的发展;延安时期就像科研结果的出现和壮大。这里的方向所指并不是地理上的东西南北,对红军来说就是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至于方法,红军长征时战术灵活多变。比如四渡赤水,走东指西,忽左忽右。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不但缺衣少食还要行军打仗,坚定的信念就是指引他们最终胜利的方向。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一样,信念才是心中真正的方向,这比实际所说的方向更加重要。

    记者:我们举办的“科学 青春 长征”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了活动。对大多数其他人来说难以从其中感受到震撼心灵的感受和爱国主义的热忱。您觉得这种活动与普通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宣传册、展览、影片等等相比,究竟哪种形式更有效呢?

    熊亮:我认为这两种形式应该是互相结合的。就以我个人为例,如果我不是从宣传册、网站和各种宣传资料对红军、长征以及这次活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活,也不可能来参加这个活动并从其中获益良多。而其他同学如果不是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也不会对我的报告感兴趣。开始时应该从各种宣传材料来对事情有一个多角度的认识,但仅有这种静态的了解是不够的,然后就需要结合一些动态的活动。希望有机会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

    记者:我非常欣赏您的那句“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在现实生活中您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是不是已经把它深深地融入生活中?

    熊亮:我的座右铭与这个差不多:“每一次失败都比将以更大的成功来补偿。”为什么说在涅磐中获得新生呢?失败并不可怕,关键不能被失败打垮,要从失败中爬起来,重新开始。一定要继续拼搏,必定会有更大的成功。如同凤凰涅磐一样,失败一次就成长一分,所以我并不惧怕失败。心境永远比处境更重要,处境可能有很好变到很差,但只要心境不变,逆境永远只是暂时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光明一定会到来。

    重走长征路活动结束了,激情也慢慢沉淀,但我们一直在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征”,我们无法逃避,唯有勇敢面对。我们要像凤凰一样,一次次涅磐,又一次次浴火重生;我们一定要、也一定会像红军一样,赢得我们自己的人生长征的胜利!

    (采写:研究生记者团 楚惠萍)


      ■ 我的心里充斥着一种感觉,那就是震撼。震撼于当年革命形势的严峻,震撼于遵义会议的伟大,震撼于毛主席为首的党的领导人的英明,震撼于红军先烈们的英勇无畏。

                                  ——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生 杨阳

     ■ 长征已经过去70年,亲历的勇士大多逝去,却仍为人们所传颂吟唱,这不仅因为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也因为人们看到了它给生活上带来的切切实实的改变,长征的胜利远远超过军事意义上的胜利。

                                 ——心理学研究生所 研究生 冉恬

     ■ 学历贬值、经验饱和、能力褪化、精神压抑、健康透支、钱途渺茫……今日的社会带给现代人一种渐渐侵蚀意志的慢性病。对研究生来说,3年或5年的学业终将结束,如果浪费这大好时光,可能会葬送一生。

                                 ——声学研究所  熊亮博士

    【新闻网讯 记者 魏沛 黄叶君 楚惠萍】每一场革命都有自己的传奇,70年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2万5千里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革命史上的传奇。

    为了学习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9月7日,浅怀着不知将获得什么的疑惑,中国科学院的14位青年人,开始重历这段传奇。9月10日至12日,在院团委与院京区党委的联合组织下,来自科学院不同单位的14位青年人用自己的双脚和血汗丈量了从贵州遵义到娄山关的60公里。

    10月25日,满溢着难以言表的郁郁激情,这些青年人开始为同龄人讲述这段传奇。

    中科院团委书记胥伟华表示,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是科学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中以实战形式开展的,但是这次的路不只是一条用身体,更是要用心去体会的特殊的路。

    跋长征路:我心里充斥着震撼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战略转移。仅中央红军一路就转战11个省份,翻越18座山脉,横涉草地,强渡赤水,经历了世界上最为伟大也是最为艰险的一次征途。

    第一日,18公里;第二日,24公里;第三日,18公里。

    还有北京到贵州的30多小时的火车以及其他路途辗转,风尘仆仆,伤痛不断。

    虽然无法与70年前的那场远征相比,但是大多出生于80年代的队员们在跋山涉水中渐渐体会了这段路的特殊。

    声学所熊亮认为,长征是一次转折之旅,而其中很多都发生在贵州。“四渡赤水、两渡乌江、两占遵义……中央红军为时1年的长征,在贵州停留了4个月,也就是说在途径的最小的省份停留了整个长征三分之一的时间,可见贵州对于长征的特殊意义。”

    “我的心里充斥着一种感觉,那就是震撼。震撼于当年革命形势的严峻,震撼于遵义会议的伟大,震撼于毛主席为首的党的领导人的英明,震撼于红军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纪念馆中,沾染了岁月痕迹的图片和实物带着理化所杨阳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月。

    验长征情:“红军来了”

    遵义市高坪镇是西部长征路上的普通小镇,队员们在路经此地时,统一的着装、整齐的队列引起了老乡的注意。突然,一栋二层小楼上的老乡喊了一句:“红军来了。”

    这是心理所博士冉恬报告的引子。她认为,长征已经过去70年,亲历的勇士大多逝去,却仍为人们所传颂吟唱,这不仅因为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也因为人们看到了它给生活上带来的切切实实的改变,长征的胜利远远超过军事意义上的胜利。

    徐雁龙对途中的两位老人印象深刻。一位相逢于火车,特意前往毛主席故居纪念毛主席逝世30周年,花白枯瘦老人的态度犹如朝圣般虔诚。另一位见识于娄山关顶,身着绿军衣,脚蹬解放鞋,13年如一日,在娄山关作义务讲解,从未下山。

    “我不知道前路有什么,我也不知道这60公里我会走成什么样子,我只知道这是一场非常特别、非常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杨阳此行不仅领略了贵州的美丽风景,亦感受到了新时代老区人民的纯朴,以及他们对党的信任和对祖国的热爱。“经常可以看到老乡家门上写有'有毛泽东思想,就能顶天立地’这样的标语”。

    体长征韵:我们在路上

    学历贬值、经验饱和、能力褪化、精神压抑、健康透支、钱途渺茫……今日的社会带给现代人一种渐渐侵蚀意志的慢性病。在熊亮看来,这可能是最危险的,温水中青蛙的教训就是无声处响起的惊雷。

    “拖拉——死,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胆小——死,狭路相逢勇者胜”,熊亮说。

    70年前,红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每战必胜方能杀出一条血路;70年后,前无堵截、后无追兵,熊亮体会到了同样的紧迫。对于科学院的学子来说,3年或5年的学业终将结束,如果浪费这大好时光,可能会葬送一生。同样,“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冉恬的报告名为“我们在路上”。“我们”不仅指此行的队员,也指科学院的3万学子;“在路上”不仅指长征路,也指人生路。

    想取得如同长征般的胜利,不仅要回答好出发点“从哪里来”,回答好终点“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回答好“我如何行走在路上”。在迷茫和困惑面前,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就应如这次的重走长征路,踏实用双脚去丈量。行动,唯有行动,才是构建心理预期与客观现实之间的桥梁。

    遥感所李强给所有人提出的问题是“上至国家,下至个人,如何正确有效地求索?”。答案是:“唯实,创新”。

    毛主席故居纪念馆中有两幅奇怪的眼镜,一幅没有左镜腿,一幅没有右镜腿,据说这是因为毛主席喜欢侧身躺着看书,而镜腿夹在脸和枕之间非常不舒服,因此主席非常唯实又非常创新地创造出了这两幅眼镜。

    “眼镜有时可以卸左腿,有时可以卸右腿,但是唯一的需要是服务躺着看书的人”,李强认为,“唯实”是求索的思想指南,“创新”是求索的不二法宝,在全球化的今天,这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个人全面发展的千金良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科院重走长征路活动特邀记者徐雁龙说。

     【新闻网讯 赵娟】10月24日,微软亚洲研究院第八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计算领域的顶级大师和知名学者,包括三位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将通过精彩的主题演讲同在场的三千余名中国学生及学者分享他们在软件核心运算方面的研究成果。我校信息学院15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质’取计算未来”。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博士对此解释到:目前在全球,计算已经由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化为核心要素,可靠的、可以安全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服务受到广泛欢迎,而日益增强的功能性和复杂性也使保证安全运行成为一种挑战,如何提高计算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是目前国际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正是基于此,今年的大会确定了“'质’取计算未来”的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计算质量以及计算机安全性、稳定性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

    今年的主题演讲嘉宾包括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里克•雷斯特(Rick Rashid)博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Andrew Yao)博士、微软硅谷研究院院士,1998年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博士、前瑞士联邦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1984年图领奖得主 Niklaus Wirth博士等八位在全球久负盛名的大师。他们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阐述了计算技术对于科学研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他们深入浅出,精彩不断的演说赢得了台下阵阵的掌声。其中,Rashid博士和沈向洋博士分别演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最新技术,引起了场下的阵阵惊叹。

    本次大会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与计算大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大师们精彩的演说和对观众问题的耐心解答,学生们不仅对计算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被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执著和热爱的精神所打动,更被他们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对未来趋势的把握能力深深折服。这对学生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大有帮助。

    本月27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还将移师台北,这一举措显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整个中国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学术影响力,也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学术界的沟通与交流。

    本次会议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此前,该会议自1999年以来已经召开了七届。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计算机学术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在全国重要的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中有极大的影响。这一盛会为中国计算机科研学者与国际同仁之间建立了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中国科研人才在计算机科学方面与国际最新技术和潮流的接轨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当三个青春朝气的年轻人坐在同学们面前,述说着他们一年前的求职历程时,我能体会到那种期盼、彷徨、等待得心情……如今,他们已收获硕果。在这次宣讲会后,我们中科院的研究生们也能深切地感觉到,梦想,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
                                      ——
记者手记

    【新闻网讯 记者黄蕾】10月21日晚,由职业发展协会举办的“与宝洁雀巢管理培训生面对面”活动在中关村园区举行。同学们与宝洁、雀巢两个企业的管理培训生相聚一堂,分享着最初走向职场的那段日子。

    张丹:研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于2005年7月入职雀巢,现为雀巢财务部管理培训生;曾在求职过程中同时收到普华甬道、雀巢等国际知名企业的offer,有着丰富的面试经验。

    靳欣: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信息管理专业,2005年8月在雀巢水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经过13个月的sales工作后,现已转到公司市场部。

    刘岩岩:就读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攻读有机化学的博士学位。如今博一就已提前两年拿到了宝洁公司的offer,进行消费者研究。

    面试前的准备:挖掘自己求学十几年之所得

    张丹,眉宇间流露着一股成熟与自信。在谈起自己的求职经历的时候,总能使人感觉到他轻松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心。

    他特别强调了求职的第一步,即有一份让人赏心悦目的简历以及漂亮的网申问答。做自我陈述和总结的时候,要把它看成用以总结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生活的场所,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思考。简历要突出简洁明了,最好一页之内,突出优势;网申要深入思考,展现不同于他人的特质。

    对待这些让面试官产生第一印象的材料,其侧重点要根据所投职业因时而易。比如说投技术类就注重科研项目成果,论文发表,自己再学习再创造的能力等;如果要面销售或市场等职位,则突出社团活动,工作经验中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领导能力。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简历当成履历。

    另外,面试前的材料准备也不容忽视。不但公司的企业文化、职位要求需要用细心了解,面试的经典题型最好也要有所掌握。面对面试的前两个环节:对面试同组人的英文介绍、英文话题演讲,如果并非成竹在胸,可以利用背诵BBC高级口语来进行些弥补和提高。

    求职的初级阶段,核心的是信心。越挫越勇是一项必备素质。只有执著的去追求梦想,才会最终收获成功。对于他自己,进行网申的公司有30余家,其中参加了6家的面试,并最终拿到了3个公司的offer。每一次他都是悉心准备,当成一次自我展示的舞台,从没有懈怠过,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吧。

    面试中的技巧:完美的个性展现

    靳欣,一个比较内敛的女孩。但是她有着敏锐的思维和独特的创意,就凭着这些她在自己的面试小组中笑到最后。聊起她的面试历程,一路闯来,处处因她真诚地展现和思维的独树一帜而化险为夷。

    10人的面试小组,经过presentation环节已知自己的英语并不占优势,用她的话说“觉得要胜出就象在抓彩票”;此后的演讲环节,英文阐述“态度对职业发展的影响”,3分钟没有讲满的情况下,突发奇想,在白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图中是海平面上有着几缕光芒的初生的太阳,说“态度即核心,有了它,必然可以用放射出来的光芒撑起一片蓝天”,现场的气氛从紧张的状态立刻松弛下来;随后的小组讨论,话题索然无味,于是她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队友似乎都找到了救命稻草,频繁攻击,最后自己又用一句“together, we’ll be better”巧妙的回到了大家中间;进入外籍负责人的面试,由于紧张,十几分钟就把自己准备的一大段陈词和盘托出,以至于在提问环节没有了话题,于是提出了对方刚刚问过自己的问题“从您的角度,觉得作为一名销售最重要的是什么”,而这个回答让她受益匪浅,即“和各种各样的人打成一片”。

    最终,她取得了在雀巢的就职机会。欢迎酒会上,当问及主管为什么会选择自己的时候,主管只有一句话:“BECAUSE IT IS YOU!”

    回顾,她说,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只有两个信念:一是我所展现的是自我,不需太多修饰;二是即使处于逆境,也一定要坚持,有时成功就是因为多坚持了一点点。

    明确的职业规划:坚定自己的选择

    刘岩岩,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干练女性。目前还在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但表现出色的她使得宝洁公司提前两年与她签订了就职合约。

    在面试中,她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公司提出如果她能放弃对于接续课程的学习,由博转硕,公司将立刻提供offer。如果等到两年之后,很可能就会丧失这份机会。她在研究所研习的专业为有机化学,应聘的职位是消费者研究,从此将由技术转向管理发展路线。但是当时,她没有任何犹豫,坚定地说:对于自己的发展,有比较理性的规划,读博士学位将更有利于自己的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样也有利于在这个行业中走得更远。

    眼中的坚定并没有使她错过这次机会,反而让公司看到了她坚韧的个性和严整的处事态度,并最终使她成为宝洁一员。

    而这也是一份宝贵的面试经验,公司经常会在面试时给出一个二维定式让人选择。如果左右摇摆或回答模棱两可,会大大降低竞争力。此时,有明确的规划,并坚定信念,才是自己的魅力所在。

    追求梦想的过程带着挫折,带着痛苦,磕磕绊绊,但每个人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续写新的辉煌。

     深秋的清晨,天气微凉,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师生们早早地就来到了所门口,为的是实现一个共同的心愿:籍此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参观三大主力会师圣地会宁,重温伟大的长征精神。两小时的车程伴随着同学们欢快的心情貌似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会宁县城。

    县城不大,但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在空气中能隐约地感受到一种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底蕴。经过一番简单的安顿后,热情的导游将我们领进了全国最大长征纪念馆——会宁长征纪念馆。步入纪念馆,呈现在眼前的是巍峨耸立的会师塔、整装一新的会师园,以及浓缩历史画卷的长征胜利纪念馆。导游身穿军装,从外表就能看出有着非常良好的专业素养。不出所料,在向同学们道过欢迎词后便以非常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整个纪念馆的概况。从红军长征瑞金伊始到会宁的胜利会师,从壮观会师园到规模宏大的纪念馆,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当代领导人来访,短短十几分钟的介绍便让同学们对这座具用伟大的历史纪念意义的纪念馆有了准确的定位和全面地了解,若非亲耳所闻让人不敢置信,我心里深深烙下两字:佩服。

    接下来便是参观,同学们首先来到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下,塔名是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塔身高30多米,整个塔的主色调是红色,三塔合抱,象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第11层封顶,寓意红军长征时途经11个省、自治区。我们不禁为眼前这种伟力所吸引,让人联想到红色革命的力量所在。经过一段小径,步入了由刘华清题名的“会师联欢会会址”,会师联欢会会址原为文庙大成殿,红军会师期间,在此举行了庆祝红军会师联欢会,红军总司令朱德宣读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中央贺电。在会址的墙上还悬挂着中央电视塔为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的横幅,中间陈列着一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方桌,据说当时谁家孩子要是碰这桌子一下便能妙笔生花,高中进士,因此取名为“状元桌”。当年朱总司令就是在这桌上宣读红军胜利会师的贺电的。从联合会址出来,能看到一幅醒目的黑色石碑,上面写着“1996年11月,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石碑的旁边不远处便是将帅碑林了,这座碑林建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60周年之际,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36幅,上将题词35幅,中将题词38幅,少将题词75幅,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老红军战士、社会知名人士题词130幅,共300多幅,勒刻成碑,镶嵌成林,字体各有独到之处,令人叹为观止,沁入心扉的是一种革命的豪情壮志。

    参观完将帅林,我们来到了红军的演讲台旧址,演讲台原为陇西川西楼,位于会宁县南部杨崖集乡陇西川村,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修建,坐北朝南,当年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登此楼,宣读北上抗日的政策。并口头发表了《长征·七律》,望着演讲台旧址,聆听着导游的解说,仿佛感受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种不畏艰险军魂精神。离开演讲台旧址,我们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景点:由徐向前题名的“红军会师革命文物纪念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半地下式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 3310平方米,使用面积2300多平方米,这座纪念馆是全国同类纪念馆中最大的一座。步入纪念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由清华大学设计的一组伟人雕塑。他们神情庄严肃穆,不失一代伟人风范。雕塑的后面的墙壁上巨幅浮雕,展现的是红军胜利会师时军民同乐喜庆场面。大厅右边是一幅用电子灯展示红军长征整个过程的地图,非常逼真,加上导游的解说,我们感觉自己就是军事指挥官。在一层,我们看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模型和电影,三维电影将当时红军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场面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地下二层是许多红军长征使用过的物品,有小号、草鞋、枪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还有一份最早的完整党员登记表,当时一位老太太藏在枕套里才得以完好地保留下来了,里面清楚地记载着党员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和思想表现。步出纪念馆的大厅,辗转来到了会师楼,会师楼原为修建于明洪武五年的会宁西城门,始称西津门。红军骑兵千里奔袭会宁时,首先攻开此门,打开了胜利通道。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解放后改称会师门。会师门建筑风格比较古朴经典,登上会师楼心中那股激情为长征精神所感染,仿佛回到了战场上拼死为民杀敌那一个小战士,正气凛然。

    从长征纪念馆出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遥想当年,红军长征那种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军魂精神;展望未来,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研究生也应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扬这种新长征精神,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地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作者: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