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彭赓报道】10月13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教授来研究生院做了题为“中国管理科学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管理学院副院长高鹏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参加报告会的除了管理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外,还有其他学院和大学的部分师生。

    成思危教授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实践,从介绍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开始,分析了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基础、层次、领域等结构问题,详细阐述了中国管理科学体系中宏观政策与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重点学科发展领域,并对如何发展这三个重点学科领域提出了独到见解,重点提出了管理科学的几个重要发展趋势。这对学生今后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很多的启迪。

    报告结束后,成教授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有关房地产、股票、商业竞争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指出,管理学院培养出来的MBA学生要成为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最后,成教授引用《荀子》的古训“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来勉励同学们勤奋学习,埋头苦干。

    当天下午,成院长还来院对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学生要具备国际眼光,关注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管理学院副院长高鹏教授、赵红教授和吕本富教授向成院长汇报了近期的工作重点。随后,成院长来到中关村教学园区教学楼同管理学院学生合影。

     【新闻网讯 谢勇报道】10月12日,“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开学典礼在玉泉路园区隆重举行。

    该班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由中国科学院承办的援外项目。在我校援外项目管理中心的具体组织下,来自巴基斯坦、朝鲜、越南、老挝、缅甸、蒙古等6个国家的11名科技专家和主管官员将完成为期28天的培训计划。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助理李俊雄、研究生院院长助理石勇等出席开学典礼仪式并做讲话。

    李俊雄助理首先代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祝贺首期“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正式开学,欢迎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学员。李助理说,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科技合作是一个总的趋势。当前,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即将进入创新第三期。中科院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愿意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共同发展,为南南合作做出更多的贡献。他最后说,该培训项目是中国科学院与商务部工作协调机制的内容之一。

    石勇助理在欢迎辞中指出,合作交流不仅包括经济贸易方面的事务,也包括文化、科技方面的合作交流。他祝贺在座的科研管理者有幸成为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的首批学员。他希望学员们在中国留下美好的回忆,并为进一步促进各自国家与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做出贡献。

    最后,国际合作处处长朱相彬向学员介绍了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和总体规划方案。

    开学典礼结束之后,学员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教育学院的多媒体远程直播教室。

     【新闻网讯 记者 魏沛】12日,中科院第四届青年文化节开幕式在文献情报中心隆重举行。院团委书记胥伟华在开幕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院团委正在努力把我院青年文化打造成为具有科学院特色的创新文化。

    胥伟华介绍,中国科学院青年文化节自2002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团委对于文化节是力争做到四个并重:科学与人文并重、活动宗旨不断深化;创新与传承并重、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自发与自觉并重、精神氛围全面提升;输入与输出并重,文化创新蔚然成风。做到把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与丰富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把加强青年人的科研热情与人文素养结合起来,把科学领域探索与文化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搭建起桥梁。文化节同时也给不同院所的青年人创造了沟通交流、优势互补的机会和平台,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这个最终目标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科学院兼容并包的特点,今年的文化节特别加强了与国外学者的交流。“因为根据去年的与南非使馆联合成功举办介绍留学及旅游的交流活动的经验,团委觉得我院的青年人希望更多地了解国外的信息,如国外的科技发展、行业动态、留学政策、甚至是旅游信息等方面的情况,所以今年的开幕式上邀请了美国、法国、南非、摩洛哥、巴西等七个国家的科技参赞演讲,并且还在每个主题演讲后安排了五分钟的提问和讨论,就是考虑到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互动。”

    对于团委的工作,胥伟华说,我院共青团工作的宗旨就是打造具有科学院特色的青年文化,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服务,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现在科学院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三期,青年人作为我院创新工作的生力军和潜在的主力军应该积极投身到其中。创新文化一方面是学术上的、科研上的,需要有弘扬科学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团队精神的培养。团委为了更好地加强创新建设,今年已经组织了包括开源软件大赛、创业大赛等多个创新活动,邀请了部分高校、海淀区、北京市的一些学者以及相关高科技企业和投资公司的老总、专家来与学子们进行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院团委副书记朱沛胜对此十分赞同,他表示,就创业大赛来看,院团委与研究生院很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院团委充分发挥了高层次平台的作用,邀请到了不同方面的专家对大赛给予指导,而研究生院则充分调动了青年学子们的聪明才干,积极准备,群策群力,最终在宁波的全国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是我们把青年文化建设成为创新文化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对于以后更好地建设中科院青年文化的鼓舞和支持。

     【新闻网讯 刘玲报道】由全国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协作组主办、兰州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于10月5日—10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建立领域培养质量自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兰州理工大学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70多个控制工程领域培养单位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院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中心和软件学院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全国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潘泉教授首先作了“全国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自评估工作总结”报告。会上,他代表协作组,对70所高校提交的自评估报告从招生录取、课程教学、学位论文、管理、办学特色以及存在问题与建议等方面作了全面总结,对提交高质量自评估报告的高校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以及中科院研究生院等单位提出了表扬。

    清华大学王雄教授代表协作组作了“控制工程领域五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抽查总结”报告,并将抽查结果在大会上予以公布。

    华中科技大学王永骥教授代表协作组作了“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教材建设情况”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杨根科教授作了“关于制定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几点说明”;潘泉教授在会上还就“全国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自律保障体系(讨论稿)”作了说明。

    会上,与会代表还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以“建立领域培养质量自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主题,围绕培养质量、生源、自律保障体系、学位标准及注册工程师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工程硕士控制工程领域自98年设立,规模发展迅速,目前,招生单位已发展到97个,年招生人数已突破2000人,目前在学人数达6000人,其规模在38个工程领域中处于前五位。

    我院于2004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始招收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开展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我院一直非常重视该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始终将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非常重视培养质量的自评估工作。今年六月,按照上级管理部门文件精神,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中心、教育研究评估中心及软件学院专家组成了控制工程领域评估专家组,对软件学院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以实事求事的态度进行了认真评估,并将评估程序及结果形成自评估报告,报送全国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协作组。此项工作得到协作组的肯定和表扬,是我院各级领导重视、相关管理部门及软件学院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真正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良好效果。我们更加有信心和决心,把我院的工程硕士教育办得更好。

  

【新闻网讯 记者 贾宝余、魏沛】10月12日,搭乘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科院的广大师生纷纷表达了他们对此举的欣慰心情。

    “壮国威啊,这表明我国科技实力大幅度的提升,对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发展将起到示范作用。”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健教授说,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神舟”六号飞船研制的主力,在这中间,“导师在引路,研究生们在攻关”,例如中科院空间中心的相关研究组,研究生在2、3年级就参与这些相关工作,“中科院的研究生们能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我觉得很自豪。”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是“神舟”六号的参研单位,该中心“空间综合电子技术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白云飞说,他所在的实验室主要承担着飞船“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分系统”的研制工作,这是飞船上各种设备的平台,提供供电、数据管理、维护等支撑服务。

    “就感觉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了似的,”白云飞说,当看到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和地面的信号传输完全正常时,“我们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大家非常激动,”为了这一刻,实验室的40多位研究人员、研究生一道,付出了许多。

    空间中心博士后杨宜康和参与“神舟”六号的科研人员有近距离的接触,“他们非常勤奋敬业,业务能力非常精通,为了工作,牺牲了很多家庭和个人利益,保障飞船的发射。”杨宜康说,“我应该能拿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激励自己,使自己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航天人”。

   
光电研究院的王红飞同学说,“神舟”六号的整个系统初步可以分为七大系统,自己所在的光电研究院主要承担的是其中的有效载荷的部分,可以说是承担了七分之一的任务。而这次比起上次来说,有多人多天、进入轨道舱开展实验等不同的特点,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人空间飞行。这两天自己作为值班综合组的成员,工作有些紧张,但是更多的感到兴奋和激动,想到自己在其中也贡献了一份力量,“甚感自豪。”

  来自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杨久春同学则表示虽然自己因为昨天上午上课没能看到直播,但是在那个激动人心的上午,自己并不感到担心,自己相信祖国,相信那些为这一工程奉献了热血与青春的航天人们。下课后路过电视时,听见温总理正在宣布成功发射的消息,不禁心潮澎湃,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心头涌起。

 在回忆起初到酒泉的日子时,另一位研究生藤学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飞机上所看到的戈壁的荒凉冷酷与酒泉基地内的勃勃生机。他说那还是在神三的时候,自己第一次去酒泉,在飞机上和刚下飞机时对戈壁的感觉特别强烈,觉得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但是越靠近基地越显示出生命的迹象。到了基地,则有了沙漠绿洲的感觉。他感叹到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今天航天人的辉煌是建立在以往航天人的鲜血汗水之上的,没有别的,只能以辛勤工作来表示对前辈们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