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 吴旗韬 郭艳波 唐显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遭遇了7.6级大地震。据新华社22日消息,此次强烈地震已造成该国5.13万人死亡,7.45万人受伤。中国政府随后向巴基斯坦政府无偿提供价值520万美元抗震救灾物资。世界上其他国家随后也开始各种募捐活动,援助巴基斯坦人民。

    发生在中国友好邻邦巴基斯坦的这次大地震,已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师生中引起极大关注。在日前举行的“向巴基斯坦地震灾民募捐活动”中,先后有千余人伸出援助之手。在突然降临的灾难面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个国际化校园再次体现出他特有的精神境界。

    此次募捐由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就读于中科院的42位巴基斯坦留学生联合组织,在中关村园区和玉泉路园区分设的两个点。募捐期间,广大师生积极为巴基斯坦人民募捐款。当年轻的学子将自己有限的生活费投到捐款箱,当年长的教授从怀里掏出钱缓慢地放进捐款箱的时候,其中凝结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每个人都无法释怀的,从一元,二元到数百元都凝聚着广大师生对地震灾民的关注。

    还有那些不愿意留下姓名的同学都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位同学。在第一天活动刚开始,就有一位女同学捐出200元,虽然现场工作人员希望她留下姓名,但被她婉言谢绝,像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活动期间,学校的一些老师也加入了进来,化学院的一位老师就专程到募捐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了对灾民的关心。

    据志愿者协会玉泉路负责人杨义同学介绍,本次募捐活动得到了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及国际交流处副处长李莉的支持。志愿者协会的全体会员也放弃自己的空闲时间,积极地参加活动,使募捐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截止目前,仅玉泉路园区志愿者协会就收到捐款7600余元。所有募捐得到的款项将在近期直接存入巴基斯坦驻华使馆设立的地震灾民总统救济基金专用帐户。

    “通过此次捐款活动,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感受到爱心是没有距离和时间限制的,更加没有国界的区别,爱永远都是我们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它可以让每个人的心灵靠的更近,可以抚平自然灾害带来的创伤!”杨义说。

     【新闻网讯 陈明炫】为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解放军总装备部于20日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了《神六赞歌》大型文艺晚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代表中科院参加晚会,并为晚会献上了特色的节目。

    喜庆的歌舞拉开了整场晚会的帷幕,点燃了全场的激情。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5天太空飞行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走上舞台,接受少年儿童献花。我校博士合唱团带来了女声小合唱《科技之光》,表达了肩负振兴华夏使命的中国科学家们为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了造福人类,甘于寂寞,无怨无悔地探索与开创科技前沿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普照在全国各条战线的科技之光。博士合唱团还积极参与了晚会开场欢庆锣鼓,欢迎宇航员的场面,以及结束时歌舞《再创辉煌》的合唱,为整个晚会再添了亮点。

    本次晚会是博士合唱团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了自己的英姿,正如中央军委总装备部的领导赞赏的那样,“你们在科技事业的发展中不仅是本学科领域的中坚力量,也是科技界文艺事业的骨干力量”。

    合唱团团员们的表现无愧于这样的评价。“我们相信,在中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前进路上,博士合唱团全体团员们会用真诚的心去讴歌光明的未来,用激情和奋进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明天。”合唱团的一位成员说。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陈炳德观看了演出。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治、孙忠同,总政主任助理刘振起、姜吉初,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楚鸿彦、张诗明、朱发忠、张建启,总装备部副政委李栋恒等领导也出席了晚会。中国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和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的领导、专家们共同观看了演出。

    据悉,此台晚会将在近期央视节目中与全国观众见面。

     【新闻网讯】10月21日下午,中国政府总理顾问Setty Pendakur先生来我院中关村教学楼S206教室,做题为"自行车行业战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报告,与管理学院的同学们共度了两个小时的美好时光。报告会由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教授主持。

    Pendakur先生在加拿大担任大学教授时,研究领域即为交通经济。本次演讲,他以一个有趣的驾车罚款通知问题开始,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启发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在报告中,他以翔实的数据支持,从资本成本、劳动力价格、社会成本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中国和加拿大的自行车行业差异,体现了做为学者的严谨风范及广博的知识。

    同学们对Pendakur先生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在演讲之后纷纷举手提问。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自行车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中国的现实意义,中国如何在西方软件企业劳动力及研发外包浪潮中抓住机遇,Pendakur先生如何成功实现从大学教授到政府官员到咨询顾问的角色转变,以及请Pendakur先生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中国几位政府高层的不同性格特色等等。

    Dr.V.Setty Pendakur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顾问,美国国家科学院交通研究会发展中国家运输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高级顾问,太平洋政策与规划协会主席,印度加拿大基金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Dr. V. Setty Pendakur在1972—1980年间曾任加拿大温哥华市副市长,温哥华市议会会员;1975—2003年担任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项目协调员。

【新闻网讯 记者 张光希】开源软件在近几年来一直风波不断,对她的疑问、指责甚至否定的说法也不断出现,从倍受关注的SCO(SCO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业务关键性服务器系统软件供应商,也是最大的UNIX解决方案供应商) 对IBM 的诉讼案,到微软与Sun 达成知识产权和解,并广泛散布“开源软件可能侵犯知识产权”的消息,种种迹象表明,知识产权赔偿问题正在成为开源软件的梦魇。针对开源软件的商业化进程中诸多问题,北京红旗中文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文2000公司”)总经理胡才勇先生,在10月21日晚上中关村园区S106教室的一场题为“开源软件产品化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给了中科院的学子们一些答案与启示。 此次报告为中科院首届开源软件设计大赛开源论坛第三讲,使大家对开源软件的开发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胡才勇从开源软件的若干“问题”和“风波”谈起,他说,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纷繁复杂,商业化的过程必然会侵犯知识产权,如果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开源软件会扼杀软件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不宜过分支持开源软件。中国必须拥有自主的基础软件体系,国产软件不仅能为用户带来巨大的实惠,其本身的经济利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没有国产通用软件,我们每年都需要向微软支付200亿人民币”。而正版软件市场的培育是国产自主软件体系建立的基础,没有正版软件市场就不会有民族通用软件的发展。同时他认为,网络的快速普及对于软件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网络给一些真正优秀的软件的传播提供了舞台。“开源软件虽不能形成我们自主的软件体系,但她为自主软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胡才勇旗下的“中文2000公司”在国产办公套件的发展史上已有两次重大创新,每次创新对于“中文2000” 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似的发展:第一次是在公司成立之初基于“开源软件OpenOffice”研发办公套件,在短短的10个月内就推出RedOffice的正式版本,并在2001年中国政府首次采购中占据领先地位;第二次是在2004年对外正式提出“国产办公套件发展必须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开创国产办公软件发展的新思路,而中文2000公司在当年的政府采购中也占据着主动地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力求让Office软件直接满足政府、企业和家庭用户的需求。寻找最具吸引力的应用,深入开发优势产品,以扩大用户群和提供增值服务为盈利点。” 胡才勇的现身说法,为我们生动展示了一幅从用户定位到产品研发设计的全景图。 胡才勇,现任北京红旗中文 2000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北京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共创软件联盟理事,开放系统软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青年科协理事。2004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 胡才勇198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9年8月至1991年8月,在浙江省东阳中学任物理老师,1994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从 1994年8月至2000年 12 月,历任中科院软件所中文信息处理中心副主任,北京中科软件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北京科软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参与多个“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 1999 年 10 月完成的“第 22 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电子表决软件系统”获组委会“突出贡献奖”。2000 年 10 月负责完成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9 年负责红旗 Linux 的策划与推广工作,是红旗 Linux 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从 2000 年开始负责筹建中文 2000 公司,目前公司已成功推出跨平台中文 2000 办公平台 RedOffice2.0 版本。

     【新闻网讯 许操】10月22日下午2点,生物系508班在玉泉路教学园区举办了遗传发育所新老生学习生活交流会。会上,遗传发育所人教处韩一波处长带领的老生代表们,与班主任吴晓东老师带领的508班同学实现了一次新生与老生、新生与老师、新生与新生之间的零距离的心灵沟通与互动。整个交流会现场不断爆发的欢声笑语和心灵沟通的默契与真诚,激发了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也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科研的热情与激情。

    本次交流会打破了简单的老生讲、新生听的僵化模式,将整体交流和个别交流结合起来,融入到学习生活和学术生涯的设计当中去。交流会上,刚刚回所的2003级、2004级的优秀研究生代表,就如何充实而快乐地度过这一年的集中学习生活向新生提出了真挚可行的建议;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十分熟悉实验室研究的师兄师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就如何更为顺利地实现从教室到实验室的转变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研究工作十分出色,即将毕业的优秀学长,他们就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如何做好自己的科研课题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更有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工作经验的韩处长和吴老师,提出了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整个交流会主要由三大版块组成。

    首先,陆发隆和李晓就如何开展Journal Club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对参与该项活动的意义和收获从正反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Journal Club是一项十分经典但又很具有创新激情的研究生学术活动。这项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学术素质,开发学术潜力,增强创新能力,开拓学术视野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接下来,遗传发育所研究生会的鲜波,李春燕学长就新生关心的如何更好地度过第一年的理论学习生活,怎样更为顺利地实现从教室到实验室的转变谈了自己的看法。学化工出身的张伟学长针对部分跨专业、跨学科读研究生的同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解答了他们关心的如何更快地从非生物学专业背景转到生命科学研究上来的问题。

    然后,李美娜和刘斌就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如何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传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和新生同学进行了真挚的沟通。二位学长都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做出了出色的工作,具有丰富的开展生命科学研究工作的经验,在本领域高级别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他们与新生的交流也因此而变得更为具体、热烈。

    最后,韩处长和吴老师对整个交流会做了总结,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韩处长一直从事研究生工作,十分了解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关心的各种问题,因此,她以实例的方式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避免了同学们在一些问题上走弯路。吴老师作为508班的班主任,也是研究生导师,就如何做好Journal Club和如何实现从课堂到实验台的转变,提出了十分真挚的建议。

    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完成了一次新老生之间别开生面的真诚沟通,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整个交流会持续到下午5:00,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最后纷纷把学长们的联系方式留下,依依不舍地送了很远。全场主动提问和踊跃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而老生精彩的回答也不时引起新生们的阵阵喝彩和掌声。整个活动始终处在一种活跃、和谐的气氛当中。老生代表们真挚而详尽的讲解,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不仅解除了新同学入学以来的各种困惑,而且让同学们明确了科学研究究竟是什么样子,需要自己怎样去设计,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更加快乐而充实。

    在一定意义上,这种交流形式,可以使分别处于集中教学阶段和论文创作阶段研究生们深入交流学习科研的体会,弥补传统“两段式”培养的不足,从而使研究生们更快地进入科研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