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梁成光】暑假期间,为了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某些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在动物所党委和人事教育处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慧捷同学赴河南、贵州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并采访了许多新闻人物,拍摄了大量的图片。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次调查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所反映的社会现状,10月26日,动物所党委、人事教育处和研究生会共同主办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专场专场报告会。让大家有了一次从心灵和情感上触摸中国大地真实状况的机会。

    贵州省安顺地区安顺市、毕节地区织金县、大方县大方镇理化乡大塘村、大水乡大石村是乔慧捷同学为了解中国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现状所走访的几个地方。这些地名对有些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们和两个响当当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陈国英、徐本禹。陈国英老人生于1931年,中共党员。从1958年起,组织周围四个村的村民投工投劳,建立大水井“三八林场”,封山13个山头,共植树3000余亩,总共80万株。其中杜仲1500亩,27.68万株,黄柏500亩,6.53万株。另外,在没花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她带头集资,带领村民修筑村里到理化乡政府的公路5公里,使得村里面的药材,烟草等得以方便的外运。就这样一个老人,一生中为当地群众做了这么多事情,自己却从中没有获得一分好处。老人至今仍呆在农村,至今仍每日劳作,过着清苦的日子。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是2001年新建的民族乡,位于大方县东部,距县城67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大豆、烤烟。该乡经济十分落后,一年前的大石小学还在一间40年代村民捐献出来的木板房中上课,也就是一年前,徐本禹在这所学校、这间教室上课的一组名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在网上窜红,也直接导致了徐本禹被评为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也间接导致了大水乡、大石小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乔慧捷同学本次社会实践另一个目的是想了解中国艾滋病集中发病地区的社会现状,为此,他走访了河南省的艾滋村。10年前,由于某些原因,河南地区卖血成风。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人到河南省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收购廉价血浆,用来制药,当时的行情是每800毫升45-50元。“血浆经济”不仅没有改变黄河儿女的生活状况,而且带来了血祸的临头。曾经满心欢喜的农民们,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依然如故。在这里,有两个人的名字不能不提:一位叫李丹,另一位叫高耀洁。李丹,96级大学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后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04年因种种原因从天文台结业。从1998年开始结识中国第一位公开身份的艾滋病患者宋鹏飞后,李丹认识到艾滋病的严重性。在河南社会调查的时候接触到一位感染艾滋病的小女孩张夏青后,他产生了关注艾滋群体,为艾滋患儿和艾滋孤儿做些事情的想法。高耀洁,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妇科肿瘤病专家,河南省七届人大代表,2001年,获得乔纳森·曼恩健康与人权奖;2002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同年,又被《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2003年,获得拉蒙—麦格塞塞奖。同年,在自己的祖国,被官方媒体评为“中国人物”、“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7年前,高老师接诊了她的第一个艾滋病人,患者的无知和痛苦深深刺痛了高耀洁的心,她做出决定,要尽自己余生的力量让人们了解艾滋病、关注艾滋病、远离艾滋病。本能享受轻松的晚年生活的她,现在却走上了宣传防治艾滋病的艰辛路途。

    在讲述上述人物故事的同时,乔慧捷给大家展示了大量他所拍到的当地人物及社会现状的图片,讲到最后,面对着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图片,他的声音哽咽了,在场所有听众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大家心里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希望工程实施了这么多年,仍有那么多的孩子不能上学;为什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仍有那么多的人在经济上竟然要依靠卖血来维持。会场上,杨卫平老师,吕爱英老师和侯晓霞老师就这些问题和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大家得到了三点共识:首先,通过乔慧捷同学这次艰苦的实地走访,我们认识到了当代中国确实还存在着许多在经济与教育方面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是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次,大家都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有政策的不合理性因素,有人的自身惰性因素,也有经济发展中诸如贪污腐败,地方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最后,大家认为目前依靠个人的力量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我们至少可以从我做起,严于律己,同时向乔慧捷同学那样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现状,唤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以利于全社会共同关注那些在贫穷与痛苦中挣扎的人们。

    写到这里,一首很好听的歌在心中唱起:所以借那首歌的歌词表达青年一代对现状的担忧及对将来的希望。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地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新闻网讯】为进一步强化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为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点工程服务的宗旨,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收与培养。金属所作为研究生院第一批试点培养单位,2005年首批录取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15名,目前正按计划进行课程学习,其中有8名学员得到中国科学院“东北之春”项目的专项资助,获得共计16万元的经费支持。 “东北之春”是我院为配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计划,对东北地区大中型企业人才培养的专项资助项目,于2005年初启动。 “东北之春”项目的开展将大力推动东北地区院地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将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受到企业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为保证培养质量,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将主要面向与金属所有合作关系的大中型企业,将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切实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实用人才。

     【新闻网讯 谢勇报道 平爱国摄影】10月27日上午,“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的首期11名学员在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国际合作处朱相彬处长的带领下参观访问了中科院总部。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郭华东会见了学员,并进行了友好的会谈。陪同会见的有国际合作局局长助理李俊雄等人。

    郭华东副秘书长首先对学员来到中国表示欢迎,他回顾了中科院的光辉的历史,介绍了中科院的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他着重介绍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会谈中,郭华东副秘书长特别提到,这次由研究生究生院组织实施的中科院首期援外培训项目,成效显著,他对我校有关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郭华东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国政府及中科院一向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中科院希望通过项目培训这个平台,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郭华东希望,学员们能利用这次学习机会,多学多看,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科技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学成回国后,为加强与中国的传统友谊,促进与中科院的交流合作起到桥梁作用,为各自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研修班班长、老挝计划投资委员会副司长VIXAY HOMSOMBATH先生代表全体学员说,他十分感谢中科院的这个项目。他对研究生院组织的接待工作、课程计划和食宿安排感到十分满意。他说,回国后他们将尽快把在中国所学习到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付诸实践,并希望继续保持与中科院的联系,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关系。其他的学员也纷纷表示对此次培训安排非常满意,希望进一步扩大与中科院的合作交流。

    “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由中国科学院承办的首期援外培训项目。共有来自蒙古、越南、老挝、朝鲜、缅甸和巴基斯坦等6个国家的11名学员参加了这个项目。目前,该项目的计划已顺利实施过半,在随后的日程中,研修班将奔赴西安、上海两地进行实地考察。下一个级别更高、规模更大的“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领导人研修班”项目即将开始。

     【新闻网讯 王世波报道】10月24日至25日,美国亚利桑那中心学院(CAC)教学管理人员一行5人到沈阳自动化所访问。所长助理马越红、人教处副处长蒋运枫、信息中心主任武学民接待了客人。

    所长助理马越红向客人介绍了沈阳自动化所的概况、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培养情况,并就远程教学方面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CAC教学管理人员参观了沈阳自动化所语音教室,并对远程教学设备的运行情况及该学院Paddison教授为该所学生试讲的《高级英文论文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该所师生进行了交流。

    CAC是美国最具规模的两年制社区学院之一,位于亚利桑那州,主要从事课程教学,近年来开始开展大学课程的远程教学。今年5月CAC派人来沈阳自动化所访问,双方决定开展远程教学合作项目。CAC赠送给该所一套远程教学设备,并于今年秋季通过远程教学方式为该所试讲《高级英文论文写作》。

    近年来,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生在国际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的质量,沈阳自动化所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不断改革,英语写作课在原有授课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讲座、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经验谈等内容。沈阳自动化所与CAC的远程教学合作必将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新闻网讯 张兆华】10月26日,爱因斯坦讲席教授报告会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举行。本次报告会由来自美国克里夫兰Lerner研究所的乔治-斯达克(George Stark)教授主讲。

    报告会上,斯达克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给大家介绍从事国际前沿研究的经验,同时还介绍了自己实验室有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如Stat相关的信号通路和NF-kappaB 信号通路。斯达克教授的报告幽默生动,报告厅里不时传出阵阵愉快的笑声,大家都被现场和谐的氛围感染,现场提问热烈,很多同学报告结束后还与斯达克教授一直在探讨学术问题,本次报告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应。

    此报告会报告人由动物所负责联系,报告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生物系副主任王嵬教授主持。报告前,研究生院副院长吕晓澎为斯达克教授颁发了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聘书。

        当日中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在钓鱼台大酒店会见并宴请了斯达克陈竺副院长向斯达克教授介绍了中国生物学研究发展的状况,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医学研究,并在这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他希望斯达克教授能够为中国生命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多的贡献。

    斯达克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出生于纽约,1955年、195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洛克菲勒大学、斯坦福大学任助理教授和教授,1985-1989年在英国帝国癌症研究所任副主任,1992-2002年任美国克里夫兰Lerner研究所主席,现任该研究所资深教授,曾任Cell、 EMBO.J.等杂志编委。他作为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于1020日至27日访问动物研究所

    “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是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的又一新举措,旨在通过邀请国际著名科学大师来访讲学和选派中国科学院优秀科研骨干人才进行学术回访等形式,加强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同世界顶尖科学家的联系与交流,及时准确掌握国际科技发展动态,直接从世界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及科学大师那里汲取营养,加大中国科学院科技将帅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把握世界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首次讲座在今年3月30日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