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陈曦报道】9月25日晚7点,人文学院社科系新生联谊晚会在玉泉路校区3公寓2楼的多功能厅举行。社科系主任胡新和,05级班主任李志红,以及肖显静,王大明,王昌燧等老师同来自05级心理学、科技哲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科技传播等专业的同学汇聚一堂,共同度过了激情洋溢的夜晚。 晚会旨在促进新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增进友谊,因此,整场晚会以互动游戏贯穿始终。 游戏中“激烈”的争夺、默契的配合、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精彩纷呈的师生表演,使整个会场笑语荡漾、歌声飞扬。 “抢凳子”这儿时的游戏也被搬上了会场,老师的参与更使其颇有看头。急促的音乐响起,无论是娇小的女孩子、还是高大的男子汉,都铆足了劲,只待那音乐声一停,便迅速找寻身旁的椅子落座,唯恐落后。王大明老师颇具长者风范,两次将自己的椅子主动让给同学,并与李志红老师合唱了一首《敖包相会》,师者风度和悠扬的歌声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与阵阵掌声。 拓展训练课上的“人圈游戏”,则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其规则为:所有同学分为三组,每组十四人,各围一大圈。每位同学在认清自己左右两侧以及对面的同学后,左手与左边的同学相握,右手与对面的同学相握,这样便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巨大人结,先解开人结的组为胜。一时间,只见各组手臂纷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出谋划策,原本陌生的同学在这一刻相熟,场面好不热闹。 在表演环节中,来自内蒙古的白晶同学带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淳厚的女中音打动了现场所有观众,一开口便赢得满堂喝彩。心理学专业一名女同学“抛桔子”的杂耍也让大家啧啧称奇。胡新和老师与王昌燧老师的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更是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当晚的焦点是一等奖的抽奖环节,胡新和老师担任抽奖嘉宾,连续被抽中的几张号码都是空号,更为这大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在第五次抽取号码的时候,大奖终于浮出水面,由科技传播专业的饶芳同学赢得,现场再次变成了欢呼的海洋。 最后,在《友谊地久天长》的合唱声中,晚会落下了帷幕。晚会形成了很好的沟通平台,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机会。师生们形式多样、精彩迭出的才艺表演,更是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新鲜与活力。

【新闻网讯 记者王斌报道】9月25日,2005年中科院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决赛在中关村园区教学楼成功举行,本次大赛顺利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争夺,来自北京的“磁性高分子微球及其相关技术的产业化项目”团队凭借其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精彩的答辩和默契的团队配合最终夺得金奖,银奖和铜奖分别由北京的“'考试吧’考试门户网”团队和“麦科计划”团队摘取。 本次大赛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每只团队都是经过了近半年时间的辛苦历程。冠军团队的一位主要成员说:“参加这次大赛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在读研究生是可以进行创业的,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可以服务于社会的。”在大赛的结束仪式上,团队负责人梁向峰这样说道:“通过本次比赛,作为理工科的研究生,我们增强了课题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意识,我们的成员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为我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行了一次实战练习。希望园区的广大研究生都能够积极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科学院的每一个研究生都成为有实际创业能力的人才!” 作为比赛亚军的得主,“考试吧”团队有着与其它团队不同的背景。同样是在读研究生,但他们的门户网在参加这次大赛之前就已经成功运行了,并且有非常出色的成绩。一位主要负责人说,参加这次大赛首先是为了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公司,希望借此达到为公司进一步融资的目的,另外同所参加这次大赛,能更进一步完善、锻炼、凝聚他们的创业团队,对公司将来的发展有益。 作为本次大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的中科院研究生院创业者协会,为大赛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协会的介绍,一个成功的创业过程主要是经过创业设想提炼、组织创业团队、拟定商业计划、组建公司、企业扩张五个步骤。研究生院组织这次大赛提供了为项目融资和组建优秀创业团队的机会,系统的创业演练和同步参与宁波创业计划大赛更是让众多参赛团队获益匪浅。

     【新闻网讯 记者 张光希报道】9月23日晚7时,研究生记者团在玉泉路园区人文楼2楼召开会议,来自三个园区的新老记者代表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记者团指导教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牛晓莉出席会议。

    新学年伊始,研究生记者团面向全院新生开展的大规模招新活动,来自玉泉路园区和中关村园区各院所的数十名新生加入记者团,为记者团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团团长梁琪首先回顾了04-05学年度记者团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新学期的活动计划,并对新一届记者团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后举行了记者团岗位换届选举,对玉泉路园区记者团副团长,玉泉路园区和中关村园区的新闻部部长、专题部部长及外联部部长进行了投票竞选,同学们纷纷表示努力要比上一届做出更好的成绩,来自科技传播专业的姜靖同学以其出色的演讲当选记者团玉泉路园区副团长。

    牛晓莉在会上说,竞选岗位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付出,与同学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更好的支持与协调同学的工作。宣传部也希望记者团成员能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去捕捉校园热点、发掘重大新闻、营造校园舆论,在新闻策划、专题采访、题材挖掘等环节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从而为丰富校园文化、推进学校工作、塑造大学品牌作出更多贡献。同时,学校也希望记者团成员能够抓住这一机会、利用这个平台,为自身的成才打好基础。

     【新闻网讯】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学习了解国外电子政府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9月12日至23日,中科院组团赴俄罗斯考察信息网络与电子政务。考察团一行22人在以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张壮鑫为团长的带领下,分别访问了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市政府等相关科研、教育与信息电信部门,与俄罗斯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我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管载麟受学校委派随团考察访问。

    据俄罗斯科学院对外交流协会主席阿布拉(音)和圣彼得堡市信息与电信委员会主任米哈依·洛维奇介绍,近年来俄罗斯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步伐,政府非常重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投入较大。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等体制正处于转型期,制约了信息网络的发展速度,阿布拉先生坦诚地说,信息化的建设与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目前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相对较发达,其他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州相对较弱。俄罗斯非常重视网络服务民众工程建设,很多市民上网很方便,只是相对消费费用偏高。另外,阿布拉先生表示,俄罗斯科学院信息网络建设较之中国科学院网络系统建设滞后,对考察团成员这么年轻表示由衷的称赞和羡慕。

    另据介绍,俄罗斯科学院近些来由于国内经济的原因,人才队伍不稳定。研究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甚至院士的待遇也不能与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相称。有些科研人员不得不再干两到三份工作,才能养家糊口。谈到研究生培养问题,阿布拉先生坦率地说,目前很多大学生不愿上研究生,不愿搞科研工作,主要是待遇太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公司或者经商,现有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俄罗斯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国家已经做出决策,准备在三年内,全面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到目前的四倍,同时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并表示愿意同中国科学院各个学科、诸多研究领域的大力合作。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副主任肖作敏、心理所所长助理张建新研究员等多位考察团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研究课题,与俄罗斯同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并在很多问题上达成共识。考察团一行还应邀参观了俄罗斯文化古迹、田园风光和市民生活等情况,开阔了大家的眼界。

     【新闻网讯 田捷报道】9月19日,研究生院在玉泉路教学园区召开本学期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邓勇、副院长马石庄、教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彭家贵、院长助理苏刚出席会议。教学委员会委员、各院系教学工作负责人及教务处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苏刚教授主持。

    为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会议就本学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学位课程的教学管理、如何强化课程考核和教学督察工作广泛听取与会人员的建议,征求意见并展开讨论,针对上述三方面工作将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可行性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对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归纳总结,以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

    邓书记在会议上对研究生院未来的发展和教学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宏观分析,强调教学是必须重视并且要紧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他指出,学校声望来源于学生质量,学生质量来源于教育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理念。他通报了今年院党组工作会议的情况,指出目前我校处在二期考核和三期布局交错的战略机遇期,成绩和困难并存,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办学条件和教学手段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各项规章政策也应不断健全与完善,他提出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希望各院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办学上要有所创新,教务处以宏观管理为主,着重对教学管理的宏观调控,学院以微观管理为主,抓具体教学环节的管理与监控,各负其责、协调发展。同时,他鼓励提倡不同专业的学生跨学科选课,使优秀人才多接触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知识和专业方向,要切实加强课程考核工作,建立健全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评估体系,成立教学督察小组,不断推进教学管理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发展,保障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围绕进一步加强学位课程的教学管理、强化课程考核和教学督察工作,与会人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许多问题上取得共识,同时还就当前教学中的其他各项工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达到了会议预期的效果。

    最后,苏刚教授就启动教学实验室平台建设规划和青年教师培训等工作做了认真部署,表示本学期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规范教学秩序,建立合理的政策机制,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