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7月7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率中科院代表团访问日本筑波大学,并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的身份与筑波大学校长岩崎洋一签署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日本筑波大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日本筑波大学学生交换项目协议》。

    根据这两个协议,双方今后将通过教研人员和研究生的交流、合作研究、共同举办学术会议、交换学术资料和信息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

    在筑波大学,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筑波大学尖端跨学科领域研究中心和生命环境科学研究生院。

    筑波大学是日本著名的研究性大学,1973成立于筑波科学城,其前身为东京教育大学,具有130多年的悠久历史。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朝永振一郎和江崎玲於奈都曾担任过该校校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白川英树曾是该校教授。

    中科院代表团是应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等多家国立科研机构和大学的邀请赴日访问的。在7月3日至9日,白春礼常务副院长除应邀访问筑波大学外,还为“第13届国际扫描隧道显微镜/光谱学及相关显示技术研讨会”作大会报告,并访问了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奈良先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大学等机构。

    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张洪杰、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崔平、国家纳米中心副主任王琛、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助理石勇等陪同白春礼常务副院长出访日本。

【新闻网讯】应寒旱所王涛所长邀请,以色列可持续农业顾问组 “SACOG”(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onsulting Group)农业专家Raanan Katzir M.Sc.Agr. 博士于7月10日至7月12日来我所作了为期3天的系列专题讲座。 Raanan Katzir博士介绍了以色列先进的农业研究,就以色列如何实现生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水土保持及荒漠地区的稀树草原化、以色列的咸水灌溉技术、滴灌技术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作了形象而生动的解说,向大家介绍了土地盐渍化治理和日晒消毒法等的原理。 寒旱所沙漠、生态、遥感、水资源等学科方向的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专题讲座,并与Raanan Katzir就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及以色列农业奇迹的发展战略等方面作了热烈的讨论。

【新闻网讯 钟志萍报道】20世纪人们将量子理论应用于物质科学和能源科学,开拓出诸如半导体、激光、核技术等重要高新技术,造就了人类文明社会半个世纪的繁荣昌盛。21世纪,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量子信息科学应运而生,它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互融合的结果。量子特性在信息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在提高运算速度、确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容量和提高检测精度等方面可能突破现有经典信息系统的极限。近年来,量子信息科学在理论和实验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引起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信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坚信,量子信息科学为信息科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原理和方法,将在21世纪发挥出巨大潜力。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纵览量子信息科学的前沿发展方向,今年夏季学期物理学院开设了《量子计算前沿系列讲座》和《量子通讯前沿系列讲座》,先后前来授课的老师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理论物理研究所孙昌璞研究员,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教授,2005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物理所吴令安研究员,2004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且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列入当年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何梁何利奖获得者、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郭光灿院士。一时之间,名家荟萃,各展其才,让同学们能够较快速领略量子信息各方向的前沿发展,堪称量子信息科学快速入门的一次饕餮之宴。 杜江峰教授从基本概念讲起,深入浅出地将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实验研究一一道明;龙桂鲁教授将学术争论引入课堂,不仅调动了同学思考兴趣,也让同学体会如何做学问;孙昌璞研究员思路缜密,将问题分析丝丝入扣;吴令安研究员报告生动有趣,图片精美,讲述深入浅出;为了有充分时间备课,特地改变行程提前回国的潘建伟教授授课内容充实,将其在量子信息科学居于世界最前沿的研究作了详尽阐述,令同学目不暇接;为了这次报告,特地当天从合肥乘飞机来京的郭光灿院士非常擅长授课,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量子计算中的若干问题,并论述了其对量子信息学科发展的看法,凸现了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心。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是第一次如此详尽地了解量子信息科学前沿,极大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热情,另外闻讯前来听报告的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外校师生。

     【新闻网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的2004-2005年度“研究生教学用书”遴选结果于近日揭晓,研究生院共有3本被评选为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此次入选书目包括:《时间科学基础》(漆贯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区域与城市发展论》(姚士谋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太空物理学》(刘振兴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本次评选是教育部组织的第七次“研究生教学用书”评选,共有114个学位授予单位、415部研究生教学用书参选,共选出141部。

     本报乌鲁木齐7月12日讯(记者高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培训会议7月10日在乌鲁木齐召开。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自2001年开始连续4年扩大规模之后,未来将把工作重点从扩大规模及时转移到提高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上来。

    自2001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抓住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连续4年招生规模以平均22%的速度增长。2004年首次实现了招生突破万人;目前,全院在学全日制研究生为2.9万人。2004年共授予学位3700余名,其中博士学位2000余名,理学博士占当年全国理学博士的1/3。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7篇,中科院共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6篇,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97篇,中科院为17篇。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科院视察工作中指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根据中央领导指示和党的十六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科学院明确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坚持提高质量与发展规模有机统一,要树立把中科院办成一所大学校的新观念。为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将集成全院科技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创新上下功夫,加快校园建设与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形成,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在中科院特有的研究生教育组织结构形态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与文化认同;以建立分流机制为重点,完善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来源:科学时报200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