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软件学院在综合楼一层会议室召开了软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会议就进一步完善MSE课程体系进行讨论。软件学院院长潘辛平博士主持了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吕晓澎,研究生院院长助理、管理学院教授石勇,微软亚洲研究生院高校关系经理张高博士,软件学院副院长王颖博士,部分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软件学院教授姚郑博士介绍了MSE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姚博士从建立中国信息产业黄埔军校的总体办学目标和培养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的行业骨干的办学使命出发,充分分析学生的层次特点,依据职业发展路线和国内IT产业发展状况,将职业方向大致分为项目管理(PM)、系统构架(SA)、质量测试(QA)三个基本方向。针对MSE课程体系,将课程按照几大知识领域划分为:软件工程知识、计算基础知识、软件领域知识、业务领域知识几部分。同时考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从知识体系和职业发展路线角度,详细地分析了知识体系与职业发展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立体的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关联性,可以据此确定个人技能增长和未来职业的潜在价值。与会教师对此体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建议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动态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以突出工程教育的培养特色。   吕晓澎副院长对软件学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她希望在科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期,软件学院作为中国科学院工程教育的代表,能够真正推动国内工程教育的发展。 (软件学院供稿)

  7月13日,软件学院副院长王颖带队一行3人,到达香港理工大学,与电子计算学系专家共同研讨软件工程硕士课程。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人员包括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主任陈振冲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软件开发及管理实验室主任梁金能博士,软件学院姚郑教授、普天润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涛老师等。   会上,中港两地教师认真分析了今年9月将要开课的四门课程:高质量软件工程过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技术、敏捷软件开发。专家就课程目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手段等多方面展开了研讨。会议明确今后软件项目管理的课程中将增加PMI认证内容,使得学生在学完MSE课程之后,同时可通过项目管理认证考试。在其他的课程中也会根据软件科技发展状况相应增加新的内容。   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和软件学院认为,通过双方合作,大家共同目的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提高教育质量。本次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目的。 (软件学院供稿)

  为了切实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近日,成教学院党总支“四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专题活动、开展一次大讨论、组织一次参观学习活动、开展一次学习《宪法》知识讲座 开展一次专题活动是根据中央和科学院党组的有关通知精神,按照研究生院党委的统一工作部署,成教学院党总支要求所属各支部组织党员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纪律处分条例》。   开展一次大讨论是结合邓勇书记的重要讲话开展一次大讨论,内容包括:个人利益与社会追求,关于作风建设,全局观念,原则立场等方面。以党员干部党内民主生活会为契机,进一步听取各方面评论意见,认真分析各自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大家畅谈认识和体会,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办法,达到沟通思想,增强团结,提高战斗力的目的。   组织一次参观学习活动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七一”期间,雁栖园区成教学院党总支、培训部党总支及园区管理部直属支部联合开展以“纪念党的生日、牢记党的宗旨、讴歌党的功绩、加强党的建设”为主题活动日,即组织43名党员到天津革命教育基地——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开展一次学习《宪法》知识讲座是结合今年的“四五”普法教育,请成教学院法律教研室老师为成教学院全体党员开设《宪法》等讲座,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并自觉运用到教学、安全和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成教学院党总支供稿)

  作为中国纳米科技领域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白春礼院士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对纳米科技内涵地全面理解,促进纳米科技研究与产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7月14日下午,在玉泉路教学园区,白院士应邀作了题为“纳米科技概论”的精彩报告。   白春礼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纳米技术是继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之后,又一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它的迅猛发展将在21世纪促使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产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纳米科技是指在纳米尺度(1nm到100nm之间)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主要是量子特性),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它使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而纳米科技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针对一些人认为纳米材料只是颗粒尺寸减小问题。白院士指出,判断纳米材料,不仅仅是物质颗粒在纳米量级,重要的是检测它在这一尺度下,是否发生了与传统材料或宏观物质相比性能的改变或十分显著的提高。纳米尺度和新物性是确定纳米材料的两个必备条件。同时,纳米科技也不仅仅是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以分子、原子为起点,去设计制造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纳米产品鱼龙混杂,主要是因为我们忽略了纳米尺度的表征和检测。白院士欣慰地告诉大家,中国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委员会的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于2004年5月20日正式成立了,这一状况可望大大改观。   谈到我国纳米科技发展状况时,白院士说,在纳米科技基础研究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发表论文数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推动纳米科技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国内专利申请已达一定水平,国际专利申请方面,2000年至2002年中国占申请总量的12%,排名世界第三.但也存在明显缺点,如投资不足,实体性研究中心太少,产品单一等。   报告最后,白春礼院士以研究生院院长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勉励在座的研究生们,一定要珍惜学生时光,牢记“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发奋图强,早日成才。 (研究生记者团 赵振乾供稿)

  7月13日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经济与心理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时勘博士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阶一六教室作了“如何做好人员招聘”的精彩讲座。   开讲前能容纳300人的阶一六教室就济济满堂。晚7点,整讲座正式开始。时博士以幽默风趣的开场白,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首先对人员招聘系统进行了概述,然后讲解了招聘系统研制的理论依据,人员胜任的特征以及各职务共同需要的鉴别性胜任特征。心理测验在人员招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他又强调“心理测验是可信的,但不能全信,心理测验是可用的,但不能完全依靠它”。随后时博士讲到职业人格,并根据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理论和我国心理学家研究结果把职业人格划分为常规型、现实型、研究型、管理型、社会型和艺术性等六种。他以现场互动的方式进行了特征案例分析。最后是结构化面试的问题。使博士强调了结构化面试在选拔管理人员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经验提出了面试时的技巧与方法,包括掌握面试程度的技巧、与考生建立信任的技巧、把握时间进度的技巧以及提问、追问和插话的技巧等等。   时博士的讲座是互动式、参与式的讲座,他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建立了与同学们的信任,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记者在现场采访得知,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一名女同学也在“应变能力”面试的情景模拟中积极参加进来。最后石博士建议中科院的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要多听一些社科人文类的讲座,以扩充知识、活跃思维。同时,他又告诫大家,要学会好好珍惜,不要让生命虚度。   此次讲座作为 “管理学前沿与实践”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本场讲座把系列讲座推向了高潮,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记号。 (研究生院记者团 鲁显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