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只是夏令营的第二个晚上,但是在雁栖湖畔的虫声中伏案疾书的我,已经把这方寸的小屋与青涩却稳重的校园当成了家。国科大用热情的双臂迎接了我们,又将我们引进了一个超乎我们想象的科研的世界。仅仅一天的参观行程下来,我对“科学”这个词的理解已经翻天覆地,因为它不再是一个飘忽不定的神秘概念,而是头脑中依然鲜活的记忆交织在了一起。如果不快些用纸笔捕捉住这些回忆,我害怕他们会被时间冲淡,而我希望我能够一生珍藏着它们。

    昨天的一个傍晚和晚上,我们熟悉了雁栖湖校园的环境,又结识了一群同在一个省市甚至同一所学校、却素未谋面的同学们。初来乍到的不安和陌生感,被热情幽默又尽心尽力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们驱赶的烟消云散,教室里回荡着阵阵欢笑,等到这一天结束之时,我们都意犹未尽,期待着第二天的行程,期待着科学之旅的正式开始。

    今天早上,我们匆匆动身,坐大巴车前往中关村。学术会堂气势恢宏,我望着那令人惊叹的宫殿般的白色建筑和大门两边的牛顿和爱因斯坦的雕像,简直不相信我们竟能在这里参加开营仪式。会场是高大上的,出席的领导是重量级的,现场气氛是庄重的,然而这一切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亲切而非疏离的。“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带着千年的文化余音,敲在了我的心上,而丁校长在仪式之后,与营员们一个个合影时的和蔼笑容,也同样叩响了我的心灵,消减了科学在我心中令人生畏、难以接近的印象。

     接下来在中科院院史馆的参观,也使我收获颇丰,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中科院的第一任院长是郭沫若,知道了社科院最初是中科院的一个学部,知道了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最新的技术“看”到高中化学课上我们学过的氢键和配位键,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这些都被我们一一锁在了一张张照片中。大家都专注的参观,听讲解,还热切的提问、拍照。从前我们也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却不明白这句话真正的分量。还是历史使人明智,中科院的院史告诉我,科学技术是变化多端却可触可感的,它可以改变我们生活中最微小的一点一滴,也可以汇集诸多小的和大的改变,形成了一股推动整个社会前行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谱写了我们的历史道路,也创造着未来、指引着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

     中午休整过后,下午的行程是纳米中心。在踏进那扇玻璃滑动门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会看到什么。老师的讲座和宣传片是精彩的预热,但是真正近距离地看到实验室的那一刻,我才真正地被迷住了。厚玻璃后边的超净的实验室、闪烁着绿光的气体报警器、用黄色灯光照明防止曝光的成像室,以及每个实验室中不同的仪器。虽然中心在放假,但我们想像得出来穿着白衣在各个试验台前忙碌的研究员们,没有他们仪器只是仪器,有了他们仪器有了生机,为我们呈现出纳米尺度下的一个全新的、生动的世界。纳米科技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理化生、材料、信息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只待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去开拓它的前路、发掘它的潜力。参观快到结束时,我们在一个大厅里自己与讲解的视频互动,玩的不亦乐乎。也许今天在这里观察纳米金的缤纷色彩、研究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坚韧结构的某一个同学,也会在几十年后的同一栋楼里操作者那些仪器,做出自己的一份成就,为纳米技术这座新起的大楼填上一块不可缺少的砖瓦吧。

    回到雁栖湖,参观了一整天的我们有些疲倦,然而心情是兴奋而满足的。晚上轻松的娱乐活动过后,回到寝室,静下来想一想今天的所见,我感到自己现在在那无垠的科学面前很渺小。但是我们的未来可以是广阔的、值得骄傲的,可以是与科学研究这一薪火相传的事业融为一体的。我很期待接下来的行程会有什么样的惊喜与收获,毕竟夏令营还远远没有结束。

    而我们与科学,仅仅是在人生中初见了而已。

    此刻的我静坐于书桌前,白天的活动场景划过脑际。一支秃笔,静静书写。
       
电子研究所王宇老师口中的孙膑“减灶增兵”,是占了当时没有电子雷达的光。而在今天,先进的电子科技已然可以突破种种难关,兼顾到整体与局部。讲座中我感受到研究者们的成功喜悦与直面挑战的不竭进取,非线性信号处理与优化等等的技术挑战依然存在,留待于勇者的攀登。
       
传感器散发独特魅力,在于震老师介绍下,谐振式硅微压力传感器,可穿戴健康监测传感器等等,这些原本只在科学杂志中见到的设备,一一走入我视野。
       
声学实验所的水池旁是一个温度计,上面显示的已是34度,在这样的高温下,讲解老师仍在认真讲解,旁边围着的是同样认真倾听的我们,汗珠滴下却也浑然不觉,对未知的科学世界的好奇与渴望有一种奇特的魔力。
       
吴一戎所长的话犹在耳边响起:天才的八个叛徒”、野心勃勃的肖克利,这是叛逆的精神,抑或对科学的不竭追求,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高度负责与热爱。当科学家们经过吴所长的讲解,为我们所认知、窥视他们的心灵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赤子情肠中倾注的对科学不掺杂质的、纯净的爱。
       
科技到底是什么,是炫酷吗,经过夏令营几天的了解,我对科学的又多了一份敬意与动容。夜色四合,心已醉,梦未完。

  我们在这里邂逅梦想,留住科学带来的心潮荡漾,探索民族团结的力量,心中忽然生出了崇敬。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而我们,正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成为民族的脊梁!

  为期六天的夏令营即将告一段落,带着些许不舍,与雁栖湖挥手道别。这几天,我们从陌生到相识,对科学的热爱使我们聚集在一起。尽管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专长,我们依然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亲热,以一种包容的心来接受不同人的特点。

  其实这次活动虽是夏令营,但我觉得不妨称之为一次游学。每个人都不会空手而归,一定带着满满的收获。

  每一天,我们都有新的感悟、收获。第一天,我们互相了解彼此;第二天,我们领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的强大阵容;第三天,我们体会到科技带来的美好前景……下面就以第三天来展开讲述我们美好的集体生活。

  第三天一早,大家拖着疲惫的身影开始了一天的行程。一路上,我们路过了风光秀丽的湖面、景致怡人的山峦。到达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之后,我们的眼球被院史馆深深的吸引了!原来数学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枯燥、单调。在数学方面,历代的中科院院士为中国的数学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陈景润先生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实充分体现了我国科学家在数学方面具有的极大潜力。数学其实是有很广的研究领域的,它有很多的应用方面,而不仅仅是像我们高中数学一样基础、浅显。数学方面应用的伟大成就,比如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示性类与示嵌类的研究(我并不了解在它拓扑学中的地位,但是一定相当重要)等。它们为人类在其它理工学科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与其说科学为人们提供了更便利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不如说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下午参观的自动化研究所里,我们亲自参与、体验了很多自动化应用的成果。这些成果无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咖啡馆场景的人工智能虚拟对话人到打水池里自由游动的仿生鱼,科技都改变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杨老师说,人工智能的普及、家庭应用可能在三至五年内就能实现,这着实很令我震惊!试想,在我们还漫步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这种虚拟的场景便可以在身边随处可见。

本次夏令营的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赞叹科学微妙与伟大的同时,我不禁想,当我的人生真的被科技创新所填满时,这种愉快和充实的喜悦必将伴随着我的生活。所以,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坎坷,都要坚持走下去。这些科学前辈们,哪一位不是经历风雨之后才能够有所成就呢!

  参观着中科院的各个研究所,在面对着各种高大上的仪器设备时,我不仅仅认识到了科学的高深莫测,更有一种浓重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小城镇里的孩子来讲,上高中时才来到北京,我的见识和学业水平很可能远不及这次夏令营的其他小伙伴们。但是自从来到北京之后,各种各样的机会使我更加融入了这座城市,体会到了国际化都市处于世界前沿的魅力。在此,我衷心感谢梦寐以求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给予我机会,因为这次夏令营,又将成为我高中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天较为悠闲的报道日过后,四班来自辽宁的三十五名同学开始了首天的正式行程。尽管可能有身在异乡的不习惯与不适应,但大家基本都准时出现在了集合地点。一起吃过早饭后,同学们就登上了开往中关村的大巴车。

  在8:30到达国科大中关村校区后,所有营员统一到礼学术会堂参加了开营仪式。先是观看了制作精美的招生短视频,而后就是聆听丁仲礼校长的夏令营致辞及席南华副校长关于本科教育的初步介绍,同学们由此近距离领略到了中科院院士的风采。紧接着是两名学员代表洋溢着热情的发言以及王颖副局长主持的授旗仪式。全体代表合影留念后,开营仪式便正式结束了。

  仪式结束后,参观活动正式开始。上午,四班的同学们与五、六班一起分组参观了国家科学图书馆(国科图)。在听老师介绍了一些文献检索与资料查阅的知识后,同学们亲手尝试了一下刚刚学会的检索技巧。其后逐层参观了图书馆的各个藏书区,同学们不禁被国科图馆藏数量的丰富与覆盖面的宽广深深震撼。

  吃过午餐,同学们回到了国科图附近的化学所继续参观学习。化学所全称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是中国最顶尖的化学研究机构。同学们到报告厅聆听了化学所的组织机构、人才队伍、科研成果及国际地位等概况介绍。化学所制作的诙谐幽默的宣传视频展现了化学所特色的角角落落,而新颖别致的沙画宣传片则表达了学生们对母校的爱与感恩。

  核磁共振仪与电子显微镜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仪器,同学们也学过一些它们的基本原理,但百闻不如一见,在分组参观与聆听介绍之后,同学们才算真正对这些仪器有了一些详尽的了解,也对平时的化学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化学所成立55周年时的纪念展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化学所的历史与现状,而参观活动末尾时的几个趣味小实验:红绿灯、小魔术、勾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结束了白天的参观,同学们回到了雁栖湖校区。晚上的休闲娱乐时间,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也积极为即将到来的各个体育、文艺比赛做准备,缤纷多彩的夏令营生活已然拉开帷幕。

  被巨大的人流裹挟着出了北京的高铁站。北京很热,汗水在我的脸颊上不停地顺流而下。我一边不断用纸巾擦拭着汗水,一边环顾着形形色色喜怒哀乐的陌生面孔。鼎沸的人声,静默的我。

  在燥热又炽烈的日光里,我一个人忍着疼痛和疲倦,用尽力气拉扯着笨重的无情的行李箱,心里埋怨不该带这么多东西,心里想念我熟悉的他们,心里沮丧自己的孤独。仿佛从另一个星球迷到这里的小王子,一个人走在无边的干燥的沙漠里,沙漠很大,却只有自己。

  坐上车后,因为疲倦,靠在玻璃窗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再一睁眼,整片整片连绵不绝的葱绿蔓延了整个视野。这绿特别夏天。漫山遍野的绿里若隐若现青石古长城,好像盛夏里葳蕤郁绿的爬山虎爬满了青石老墙。

  我把手轻轻放到玻璃窗上,凉凉的,可一会儿却慢慢湿热起来,像是那绿色把盛夏的热情一点点蔓延渗透进皮肤、血管、心脏。

  坐在我旁边的山东姑娘朝我爽朗地笑了,“刚刚我们得投靠在一起睡着了呢。”我也笑了,哦,我还以为自己一直靠着凉凉的玻璃窗。

  我看着窗外,想,这只是古老的北京城里的一点点绿色,还有许多漫山遍野泼墨似的恣意的绿色;我看着山东姑娘的侧脸,想,我是一个人,还有很多和我一样年轻热情好奇的一些人。

  初来乍到,我和室友们找不到去班会教室的路,担心会迟到,我们三个人在红砖路上一路狂奔,气喘吁吁。“破冰之旅”的班会上,听着每一个人,每一个不同的他们,用盛夏的热情讲述家乡、母校和自己,薄冰就在那漫山遍野的绿意一样的欢笑声中不知不觉融化,心里的埋怨、想念、难过、孤独也不知不觉融化。就像把手放到凉凉的玻璃窗上,不一会儿就慢慢湿热起来,像是那绿色把盛夏的热情一点点蔓延渗透进皮肤、血管、心脏。

  我们原本都只是一个人,是热爱和热情让一个人变成了一些人,让一些人相遇在这个漫山遍野绿色的盛夏里,一起奔跑,一起笑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