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这种由高校主办的夏令营,又是免费的,本以为会是那种很走形式,大把时间都没有什么安排的夏令营,没想到却是这样正规有组织的。

    从一开始大巴车将我们从火车站接往学校,这些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师兄师姐就对我们十分照顾。明明自己也已经很累了,还要保持精力充沛的样子为大家服务,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你们表现出了一份责任和担当,辛苦了!

    今天去了文献情报中心,一栋很大的建筑。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这儿馆藏了多少图书,而是这儿的有条不紊。管理员淡然地向我们报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馆藏数据,这让我十分佩服。自认为至今成绩不是年级第一的主要原因便是归类整理水平差,学过的知识不能准确地分类,所以总会出现记不清的问题。回家以后我打算好好把我学过的东西整理一下。

    下午还去了化学所,化学所旁边是北大。去年和姐姐恰好来过这,今天又走到,故意走慢了些。从今天早上几位校长的讲话开始,科学家的严肃形象在我心中悄悄地改变着。丁校长在讲话的时候不紧不慢,显得气定神闲。花白的头发让整个人看起来变得柔和多了,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校长,就像是一个健康、智慧的老者。化学所的人们也是一样,一点都不古板。

    高中化学给我的感觉有一些莫名其妙。书上的很多东西就只是泛泛而谈,从不细说。若我拿着这样的问题去问老师,得到的回答通常是“这不考。”或者“大学还要学,现在不讲。”之类的回答。学校的实验室没怎么进过,实验更是没有亲自做过,所以我从来都没觉得化学有什么意思。但是今天下午化学所展示的四个小实验都非常有趣,而且每一个实验我都明白了具体的原理。

    以前对生物很感兴趣,一心想成为一个生物学家,只研究生物。今天听了院士讲话,参观过化学所,我觉得只学生物,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拿下午参观的纳米技术来说,我第一次见“纳米”这个名词是在初中的物理书上,为了引进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后来,我在生物书上见过,今天,它又作为化学所的重要成果展出。早上的时候,杨校长说到“交叉学科”的概念。他说一个生物学家最初可能学的是物理。每一个学科都不是完全独立的,就像我们人存在于社会,总是与其他人以及环境有着无法忽略的联系。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学好每一门基础课,哪一门都不能松懈。

    今天一整天加昨天半天时间,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国科大为了培养优秀的科研人员的良苦用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修最现代化的学校,去尽可能多地解决学生生活上一切可能影响学习的问题。在这里,你可以一人住一间宿舍,你可以随时去食堂吃可口的饭菜,你可以听站在最前沿的科学家解答自己的疑惑。这里虽然远离市区,但是应有尽有。紧靠雁栖湖风景区,就像是个世外桃源。我能感受到这里的学习气氛,这儿的桌椅就像有魔力似的,让人坐一会就想拿本书读一读。

    我想,这次旅行的每一天都会闪烁着科学的光芒。这引领着我们,凭着自己对科学的爱,攀登科学的高峰。我相信,如果选择遇见国科大,一定可以在未来遇见不可思议的自己。

7月27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迎来了国科大2015年中学生夏令营4、5、6班的同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了同学们,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两个声学实验室。
        首先同学们听了一场由科研所人员为我们做的一场介绍报告简明扼要,以精炼的文字让同学们对声学及声学研究所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还为同学们展望了未来声学的发展方向
        报告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消声水池实验室,实验室内,一个大水池占据了几乎全部的地方,几名科研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做着自己的实验,一名老师走了过来,为我们讲解了这个水池的用途,并展示了这个水池中的尖劈。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消声实验室,一进实验室,周围感觉一下就安静了下来,仿佛置身于冬季空旷的雪地上。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四面墙上以及天花板上的尖劈,这种锥形的结构能够很好地将声音吸收,以至于回音很小,接着,实验室的老师又解答了许多同学的疑问,精彩的讲解让同学们长了许多见识。
        接下来,同学们来到了大猷楼,科研人员为同学们用实验显示了超声波的力量。一个试验是用超声波使水产生水雾,这也是许多加湿器的工作原理,第二个实验是用超声波将水与油混合成浊液,而这种浊液不同于平常经搅拌得到的油水混合液,搅拌得到的浊液静置一会就会自动分离,而这种用超声波制得的浊液是从原子层面将油水融合,能放置更长的时间而不分离,这项技术被应用于化妆品的制造领域。
        看完了实验,同学们最后来到了所史馆,工作人员详细了声学的分类与发展历史与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还为同学们讲解了我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所用到的声学原理,引来了阵阵掌声。
        本次声学所之行,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声学最前沿的知识,也让同学们燃起了对声学研究的兴趣,收获颇丰。

    来到国科大,突然发现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已开始写下我的心路历程了。

    来之前,我拥有一个特殊的目标。不是获得奖励或是表彰,不是仅仅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而是完成一次发自内心的转变。

    自然科学是一门神圣而深奥的学科,而它却又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说它深奥,是因为上千年来无数的学者都为之着迷,为之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来探索它最深层、最本质、最精巧、最美妙的真谛。说它深奥,是因为人类通过从古至今的探索,已经证明:自然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就像宇宙一般浩瀚无垠,博大精深。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是专注于培养新一代科技领军人才的最高学府,其对自然科学的重视程度自然可见一斑。

    我被这幽美的校园环境吸引,被这浓厚的学术氛围感染,被师兄、师姐的热情和科研人员的勤奋打动,我已发生了悄无声息的转变。

    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勇敢地爬起。

    开营的前一天,新成立的六班竞选班干部。在师兄、师姐们的鼓励之下,有一位身材瘦小的男生,勇敢地站上了讲台,为竞选班长一职发表了讲话。我并没有想到,那个人竟会是我。三年的初中班长生活,光荣上任却屡屡受挫,同学的不服从再加上老师的不信任,给那时的记忆镀上了一层灰色,可是有一个人,从那片灰色的阴影里走了出来。我更没有想到,那个人竟会是我。尽管最终以巨大票数差落选,但是他已经成功了。他勇敢地揭开了曾经不愿碰触的伤疤。他试图再一次站在讲台上找回属于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他向着自己的过去发出了挑战,势必要比从前做得更好。我万万没有想到,那个人真的是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勇敢地重新站起来,不气馁,不妥协,不自甘失败,不迷失方向,重整旗鼓,为的就是一次直面过去的挑战,一次重拾信心的转变。而我竟然真的做到了。

    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我和同行的三百余人一样,我也拥有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心,然而我并没有明确的愿为之奋斗终生的科学家梦想,现在看来,似乎情况有所转变了。气派的研究所大楼,尖端的实验仪器,先进创新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导师阵容,这些一点点的捕获我萌动的心。然而,最令我感动的并非这些外在的因素,而是身处科研一线的学者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奥秘的热情与毅力。科技发展到如今这个程度,要想再取得巨大的突破已是十分艰难。可是即使如此每年都会有一大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为之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着各自的梦想与目标而奋斗,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正是心中那份对着自然科学的纯真的热爱,在他们一次次失败之后给予了他们重新开始的动力,带领他们收获成功,收获喜悦。年轻,就应该勇敢地尝试,勇敢地探索。那么,拥有热爱科学的初心,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寻前人坚毅的脚步,跟随初心的引导,走上通往科学殿堂的道路呢?或许有一天,当我回首而望,我会庆幸自己选择了国科大,选择了不忘初心,选则了勇往直前,选择了那个保有挚爱的自己。

    走在国科大的幽幽小路,我为自己的转变感到欣喜,更感到肩负责任之重大。挑战自我,不忘初心,遇见国科大,遇见未来不可思议的自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中国科研,如璀璨星河,而国科大,而中科院,正是这星河中明亮的北辰。以其科技安居中心,以其人才稳居首位,如灯塔,指引科技的方向;一如钻头,攻克一个个科学难关。在改革开放前那筚路蓝缕的洪荒时代,一代代大师,在苦难中演绎他们的风流,在艰苦中显露他们的卓绝。他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头顶上灿烂而深邃的天宇。

    电子研究所、化学所,这些昨夜星辰,至今仍在那遥远的地方闪烁,而新兴的国科大,又以培养新一代本科生作为人生磨砺的旨归,泯泯众生云集而应,批评新办学校经验不足,准备不当,但他们却忽视了来此求学的人,又有谁不是为着“博学笃志“,为着”格物明德“,为着”那不可思议的自己“,为着”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来的呢?先辈钱学森,马大猷等等,舍弃荣华与富贵,面对一穷二白的科研水平,宁愿“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也不改初心,不改对祖国的忠诚,对科学的热爱,声满天地,若出金石,钱财不能臣,富贵不得友。而我们,只要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对技术的追求,这点不足,只会让我们如切如挫,如琢如磨,终而褪茧成蝶,破壳为鹰。成为长矛之尖,利剑之刃,劈荆斩棘,为祖国奉献一腔热血,一口丹心。

    高一我曾参加化学竞赛,因为吃不了苦而离开,甚至有了对化学学习的恐惧,但经过几天的学习,我的触动颇深,我开始了对以往的反思与后悔,小时候的我怀有当科学家的梦想。因为科学家说出去名气响,底气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发现,做一名科学家没有想象中的”妻妾之奉,宫室之美,穷乏者得我“的好处时,我对科学家一词,有的只是愤恨与抑郁,直到不久前,当我发现搞科研,做学问,的内涵是潜心磨一剑,是以天下为己任,是以钻研为乐趣。弹指一挥间,我有重拾了小时的梦想,因为我已悟出了科研的真谛,经历童年的懵懂,年少的不羁,如今的我,有的更多的是一腔对纯科学的热爱,对探索的欲望,对知识的渴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心路之坎后,科研于我,早已非冰与火,油与水,而是水与鱼,木与鸟。

    数天之旅,让我改变了自己,世上没有后悔,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秉烛而读,善莫大焉;让我以火红青春,走入科学殿堂,走入心中那一片圣地,让我投入科学的怀抱,奉献满腔的热情吧。

2015年7月27日国科大中学生科学夏令营营员参观了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及声学所。电子研究所王宇研究员、方震博士给同学们做了电子方面的讲座,所长吴一戎院士与同学们分享作为科学家的感受,带领同学们一同回顾了电子科学的发展历程。同学们在声学所也聆听了人事处的刘处长的报告,收获颇丰。
    在科电大厦15层报告厅,首先与同学们见面的是刚刚从海外回来的王宇研究员。王老师研究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六室),这是一个新兴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经过王老师细致的讲解,同学们明白了这项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国际上面临的最前沿问题。如何使观测更加准确,更加可靠,这激起了同学们的挑战心。其后的问答环节,也令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随后,方震博士为我们介绍了当前非常流行的名词——物联网。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为同学们开拓了新的视野,其专业性的知识,也令同学们叹服。有了物联网,人们可以通过佩戴健康监控类的传感器,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方便了医生检查疾病的发生与否;环环相扣的程序,分布广泛的节点,也使社会联系得更加紧密,使生活更加便捷。那些对物联网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必然会在这次讲解中收获颇多。
    得到同学们来访的消息,电子所所长吴一戎院士取消了上午的行程,为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吴院士的出现令同学们倍感意外,而吴院士的一席话也让同学们感到亲切。吴院士旁征博引,介绍了一些经典的物理学史,引出了电子学的概念。吴院士除了介绍专业外,还与同学们分享了其人生感悟。他强调了学科基础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令同学们印象深刻。
    吃过午饭,经过短暂的休息调整。声学所人事处的刘处长跟同学们讲了声学所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声学所是中国唯一一家声学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声学与信息处理技术。“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力拼搏,亲自动手”,这一所训在刘处长的讲述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同学们在听过讲解之后参观了半消声工房、消声水池。声学所的消声水池大小位居全亚洲第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最优越的环境。声波保湿、声波制乳研究员展示出了声波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作用。随后同学们参观了声学所历史成就展馆,从讲解员口中了解了化学所的一项项成就。其中,“蛟龙”号深潜的成功,更是离不开声学所给予的巨大加持。
    在雷声和雨声中,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参观,大雨也给干涸的大地带来了久违的润泽。记得有同学问吴一戎院士科学家的生活是怎样的,经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每位营员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眼前的这批青年必能承担起科技兴国的伟大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