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专家辟谣:本院人文论坛库存充足,不必抢课

  • 唐鑫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1-03-24
  • 663
【新闻网讯 记者唐鑫】3月22日,中午时分,在玉泉路礼堂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笔者听闻舍友描述,淡定地问一句:又开始抢盐了?他们排队买盐?舍友回答:排队刷卡上《通识案例》课。我们错过了“蒜你狠”,又没有当成“盐荒子孙”,再也不能放过“抢课”。
 
与表面想象相去甚远的是,大部分同学仅仅想刷完六次卡,顺利通过《通识案例》的课程。但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习惯于抢先占有资源。不是没有科学预见性作祟,是没有安全感的社会赋予我们高度的警惕性,我们只有疯狂地抢占这些资源准备灾难来临时的不时之需,我们不能也不敢把应对灾难的希望寄托给公信力见底的政府,唯有自救才是正道。这样,我们担心盐不够,所以去抢盐,担心开的人文论坛不够,所以我们去抢课。
 
在笔者得到以下数据后,粗略的结果能证明中科院决策层的英明。2010年10月18日是第97场人文论坛,同时也是研一学生的第一场人文论坛,不过那个时候还没开始实行刷卡六次就通过《通识案例》课程的规定,这个规定大概开始于上学期后半学期。今天是第111场人文论坛,上学期共举办15场人文论坛,按这样的密度,这个学期也大概开办15场人文论坛。礼堂能容纳700人左右,800人能让礼堂爆满,假设每场人文论坛听报告的人为800人。据玉泉园区管理单位透露,大约有3300研一学生,去零存整设其为3000人。在理想条件下,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这个学期平均每个人大约可以刷四次卡,这样加上上学期的刷卡次数,能刚刚凑足6次。决策层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让每场人文论坛爆满,这样既体现出科院学子追求人文素养的迫切心情,又体现出被邀请者水平之高;既能展现科院学生浓厚的学习氛围,又能让被邀请作报告者感到满足。决策层在保证每场800人上做的可谓天衣无缝,“保八”这项任务以这样风清云淡的方式去完成,实在令笔者叹服不已。
 
上面的技术贴在理论上粗略地论证了每个人都能顺利通过《通识案例》课程,同时院领导们明确表示本院人文论坛库存充足,足以应付本院学生的上课需求,如果实在不够,马院长会串场给我们多讲几场《从科学院走向成就》。请同学们不要听信谣言,不必杞人忧天。
 
 
 
责任编辑:唐鑫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