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我们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

  • 吴权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1-06-11
  • 1369
 中国文化遗产,或为物质文化遗产,如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习俗及文化思想,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之结晶体现。于大千世界之中,亦复如是——它彰显了东方文化久经沉淀之普遍价值,丰富发展了人类对古文明历史的研究,这利于当代利于未来。作为中国人,你我当竭力保护并继承之,义不容辞。
 
 这现实的事实是,在于多数人之间,意义之如何深远,体会有限,但潜意识里都能隐约感觉到它的重要,只是这若有若无的重要性尚且为一种感觉,没能上升到一种危机意识,全然离了实际。更甚者,商业利益化的模式,已然将对文化遗产的利用和迫害视为常事。诸如先后出现的李白故居之争,河南安阳曹操墓真假之嫌,甚至连西门庆故乡都要争个你死我活,这种种现象究竟反映了什么?
 
难道仅仅是国人对文化圣地或是历史名人的怀念心切?笔者感到利益纵横间,人们去谈保护继承民族文化,实属不易。这早已不是意识的有无,而是人我精神体系的崩塌,是利益驱使下价值判断的无限度扭曲,态度至此,焉能善果?所以,存在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又该如何继承?
 
 笔者认为,谈继承必先有保护,而保护力度,于公,在于立法,在于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问题出现,就必须逐个立法限定,规范在了一个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最终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才可趋于利好。就如,中国现存的各种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成了旅游景点固然有好的一面,但其被破坏的程度恐怕与这种商业化驱使下的举动不无关系,如此就必须有所应对的措施。如若唯商业利益是图,这不仅是对自然遗址文物遗产的践踏,更是对中国渊源历史文化精神的亵渎,岂能再谈继承再言文明?这对于如笔者之人,只能是泛泛而谈,能力限于此,如何为之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改变的了,一定不是简单能办好的事。
 
 于社会,在于全民参与的意识,在于人我的素质高低,这非一时之功所能及,需要时间的历练。关乎人的利益和价值观念,其中首先就是对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所持有的态度。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承前启后的过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追溯其渊源,我们必须回归历史来看待如今存之不易的文化遗产,唯有知其过去,方能更好改变未来,才可谈得上继承什么,否则,沦为了随波逐流式的称道。人云亦云,人家说好,你也跟着说好,却到底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这分明是悲哀胜过无知了。
 
 继承民族文化传统,谁人都晓得,当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全盘否定与全然接受非善道,是为极端主义。就如儒家文化思想,为古时封建历代王道之根本,对于古代中国人思想的影响,利于封建统治阶级,于人而言却是某种程度上的束缚。如此,如何取舍,当有一种基于时代背景的判断标准。
 
 如今,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束缚深深根植于你我,挣脱开来并非易事,然而处今日之环境重新审视自我,还属能为之事。新文化的存在于世一定是基于旧文化应运而生,没有毫无来源的真理,没有毫无根据的思想判断,只是你我需要客观,需要持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继承这象征着中华灿烂文明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吴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