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院党委开展“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的号召,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玉泉路园区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发展对象于6月1日前往位于北京顺义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东北部的燕山余脉歪坨山下,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三八年秋,党的组织来到了焦庄户村,带领全村农民同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战争中,焦庄户人民不断总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斗争经验,于一九四三年春开始挖地道,并在实战中不断地改造、扩展,到一九四五年形成了村村相连、户户相通、全长达23华里的地下长城。在此后的战争中,焦庄户人民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效地保护了自己,为冀东人民的抗日战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大家首先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纪念馆外就是毛泽东同志题词的“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纪念雕塑。步入纪念馆大厅,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大家重温了当年的峥嵘岁月,感受着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随后,我们通过大型立体三维沙盘全景式的观看了每一种地道的布局和整体地道战的战略部署。最后,我们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进入了地道战遗址,提供参观的600米左右的地道,包括单人掩体、碾盘、庙台暗堡、炕洞、锅台、猪圈、驴槽、瞭望台等出口和掩体设施。经过了或高或低的地道,上了一处处台阶,又下了一级级楼梯,我们最后从一个锅台出口回到了地面。

参观结束后,玉泉路园区党支部(由总务处后勤管理办公室、饮食服务中心和门诊部三个部门的党员组成)的全体党员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大家表示要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部门之间沟通与合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保障。

青春靓丽的学子,风景如画的校园,清新动人的旋律,热诚真挚的歌词......学生会之歌《我想要幸福的未来》在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上第一次向全校学子揭开了神秘面纱。

这首代表中科院学子形象和心声的歌曲词曲均由同学们原创,MV的录制全部在校园取景,演员全部由同学们自己担当,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多才多艺的一面,同时展现了科院学子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青春面貌。

这首歌在中科院团委大力支持下,自2011年12月开始筹备历时六个月,进过紧张的准备在四月份正式开机拍摄,经过一个半月的后期制作这部反应同学们科研学习、娱乐生活的MV-我想要幸福的未来就制作完毕了。

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当日,学生会之歌《我想要幸福的未来》作为压轴节目给在场的同学们带来了无限的震撼。每个科苑学子都能从MV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身影:实验室、社团、运动场、草坪、晚会······而真挚的歌声更是道出了科苑学子们的心声:我想要幸福的未来,不放弃每一个梦,加快了速度,追逐着彩虹,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本首歌曲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首次以歌曲形式记录校园的生活。本首歌曲从歌曲的筹备,选歌,填词到拍摄步步精益求精,力求为所有学子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同时也以此片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对共青团成立90周年的献礼。短片MV在优酷网正式上线后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并且点击量在短短几天内突破一万。

(MV链接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xNzY0NjYw.html)

研究生院机关党总支第五支部于2012529日下午组织支部党员观看了台湾史诗英雄巨作《赛德克·巴莱》。影片给党员同志上了一次台湾历史课,大家心灵深处受到很大的触动。

电影《赛德克·巴莱》是由魏德圣执导,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而成,片名含义为“真正的赛德克人”。该片以甲午战败后日军侵占台湾以及此后发生的多重事件促成的“雾社事件”为蓝本。故事叙述在险恶的日据年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Mona Rudao(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因为不满台湾总督府与日据势力压迫和剥削而发起反抗,为尊严和民族血脉,联络其他部落,带领三百族人对抗数千日本军人,使日军遭受重创,赛德克族人也几近被灭族、首领自杀。虽然联合反抗最终失败了,但其中反应的价值观与精神是可贵的。民族主义价值观贯穿影片始终,凸显出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个人牺牲精神。

在当今社会,虽没有影片中描述的外来入侵的压迫,但其中反映的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交往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民族主义价值观、个人牺牲精神以及大局观,仍需要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到世界和平、国家发展,小到省市、地市、单位、部门、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精神、民族精神和全局意识。只有做到不同阶层与层次的和谐,才能形成同发展、共繁荣的双赢局面。

从大处讲,首先要做到世界各国的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只有世界和谐,才能为各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利益,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其次要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而不是将少部分人或国家的意志强加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一旦有个别国家对我发起挑衅,只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地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以繁荣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才能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与人民的安居乐业。从小处讲,要做到国家内部各个集体利益的和谐,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要和谐、共同发展,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甚至具体到个人,都要有强烈的合作意识与大局观,齐心协力,坚定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个人素质,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机关党总支第五支部全体党员将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加强人事、财务及网络信息等部门的业务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好教学科研服务工作。

 

5月24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举行第127场报告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钝应邀作题为《漫话维多利亚时期的科学文化》的报告。刘钝研究员从不同角度描绘了19世纪后半叶大英帝国的社会世相,为听众提供了一个科学历史的万花筒。

刘钝研究员的演讲由“场:恩格斯漏掉了什么”,“科学中心”,“绅士科学家”,“应运而生的科学家”,“文学与科学”,“徒弟比师傅会吆喝”,“君子动口也动手”七个板块组成,内容发散,主题鲜明——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成功告诉听众科学与文化的联系,文化对科学的作用,启示听众人文素养,软实力对现代社会,对工业化,现代化同样极其重要,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

报告一开始,刘钝研究员解释选择英国维多利亚时期(1819.5.24-1901.1.22)的科学与文化作为演讲内容,是因为英国在那个时期经过君主立宪,工业革命和对外扩张,实现了国内外的稳定,成为了贸易强国,科技强国和日不落帝国。因此,通过对其科学与文化的分析,可以提供现实有力的论据和丰富的经验。

刘钝第一个讲述的是“场:恩格斯漏掉了什么”,他分述了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演化论《物种起源》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阐明了人类对物质和运动形式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并凸显了麦克斯韦理论作为衔接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的成果在蒸汽时代向电力时代过渡的重要意义。刘钝研究员在举例子时善于用听众感兴趣,能引起听众注意的事情做引子,如谈到达尔文的大学生活及其与父亲间的有趣故事,还有孟德尔种豌豆的故事。当说到孟德尔在修道院当小和尚的时候,听众都笑了,会场的气氛和听众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个板块讲述了汤浅光朝提出的“科学中心转移理论”的看法,刘钝认为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科学界出现了许多科学巨星,可谓群星灿烂,并且还诞生了像达尔文和麦克斯韦等超一流的独领风骚的巨星,所以汤浅光朝提出的“科学中心转移理论”对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的描述是不妥的,值得商榷。在提问环节当同学问到“是否具有科学中心,成为科学中心应具备什么条件?”,刘钝研究员补充说明了汤浅光朝提出的“科学中心转移理论”只是有些“浅”,并不是全部不对的,如果确定是否是科学中心,主要由专门的统计数据确定。而当另一同学问到“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科学中心,这种说法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刘钝研究员表明了严肃的立场,说到中国不能相信幻想,要把基础做好,把科研人员的人文素养提高,脚踏实地干事才能达成目标。

第三部分刘钝谈到了出于好奇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爱智者”,认为他们是绅士科学家,是以追求真理为目标,而不是像现在的人那样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他举了卡文迪什,托马斯和高尔顿等听众熟悉的典型例子,论述方式幽默深刻,当提到托马斯还爱好走钢丝的时候,全场听众都笑了。刘钝研究员希望通过该部分能说明兴趣和好奇心对于科学的重要,单纯的科研动机才能创造出伟大的影响深远的成就。接着刘钝研究员讲述了“应运而生”的大侦探,提到了听众耳熟能详的由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福尔摩斯是一个通晓多学科、精于观察和逻辑推理的侦探,助手华生则是实验与分析的高手,两者一起经历的冒险故事,吸引了全球无数读者,是科学深入普通民众生活的佳例,说明了科学普遍化,营造科学氛围的重要。

刘钝在第五个板块从狄更斯到威儿斯漫谈了“文学与科学”,从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界的发展带领听众寻找其对科学的深远影响。狄更斯的作品充满了对科学的敬意,让读者也深感科学的重要和魅力,乐于从事科研或者从各方面支持科学事业。生物学背景的威尔斯则是科幻小说的泰斗,是今日林林总总的科幻题材的重要素材,为科学接近不同的人群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让人们从兴趣上认识科学,对点燃人们进行探索科学的热情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第六部分同样说明了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让科学与人文紧密结合的重要,在“徒弟比师傅会吆喝”这个部分,刘钝研究员举了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和法拉第的高足丁铎尔为例,解释了他们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上比他们导师名气还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热衷于积极向社会传播科学知识。

最后,刘钝以威廉·汤姆逊为例阐明了在探索科学里“君子动口也需动手”。威廉·汤姆逊不仅在热力学和电磁学方面有卓越的理论建树,还是一位优秀的实验物理学家与工程师,他主持完成了19世纪末的一项奇迹——大西洋海底电缆工程。继承了培根传统的英国科学一向重视实验和归纳推理,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很好的经验。

听完刘钝研究员构造的七大板块,听众们都沉迷进维多利亚时期这一万花筒里,引起了听众们的深思和警醒。提问环节十分雀跃,有同学问到“英国能产生如此软实力背后的土壤是什么?”,刘钝研究员回答,传统很重要,英国有一个优良的公平讨论的氛围。而当有同学问到“意识到自己方向和知识面越来越窄,该如何使自己科学和人文兼顾?”,刘钝研究员笑着说,现在意识到就好,亡羊补牢不晚,认识到了就多重视,能补回来。还有同学问到关于优生的,科学中心的,维多利亚女王等问题。刘钝研究员都一一给予了回答,答案深入浅出,让听众受益匪浅。

刘钝研究员用发散的思维,多样的角度,以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一个个鲜明的例子,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了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科学的重要,启示了听众要具备均衡的知识结构,科学和人文要并驾齐驱;社会和谐要求成果合理分配;要学会寻找平衡点;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软实力同样重要。

5月18日下午,研究生院博士后联谊会理事会(简称“理事会”)换届暨2012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办公楼召开。

人文学院白晶博士作为2011届理事会理事长,介绍了2011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及换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2011届理事会由白晶等5位理事组成。在过去的一年里,理事会积极组织研究生院第四届博士后学术论坛、学术沙龙、春秋游、新园区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博士后间的联系,丰富了博士后的生活,促进了博士后间的学术交流与跨学科交叉合作。在对外联络方面,徐立、白晶分别担任中国科学院博士后联谊会的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为展现研究生院博士后的风采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生院2012届理事会现有理事8人。通过参会人员民主投票选举,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刘纯熙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地球科学学院李小诗为常务副理事长,推举白晶、邓富声为理事会顾问。另外,在5月15日召开的科学院博士后联谊会换届大会上,徐立当选为科学院2012届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许长辉当选为副理事长。

换届结束后,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着重就联谊会的运行与工作原则、理事的工作分工及2012年的工作重点等方面作了深入讨论,并细化了第五届博士后学术论坛及学术沙龙等活动的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