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早7:20,消防疏散演练在玉泉路园区一公寓南侧的排球场进行, 各院系老师及同学在场内外观摩, 外语系师生积极参与。本次演练分三个环节:现场警情模拟,逃生疏散演练,消防官兵演示消防装备。

首先进行的是逃生疏散演练,由消防监控人员和一公寓的学生参与完成。随着浓烟的升起,消防广播响了起来。安保人员迅捷地穿好消防服,向一公寓奔去,开始实施模拟疏散。公寓楼内的学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救援人员”的引导下,逃离公寓楼。整个过程显得紧急而有秩序。接下来,几名同学仿照消防队员的示范,练习了消防服的穿戴及救援工具的配戴,以便火灾发生时,辅助救援工作。最后消防官兵讲解了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消防斧、高压水枪、火灾探测器等, 并一一进行了示范。

在这次消防演练中,同学们体验了救灾方法的实际应用,并增强了消防意识。防灾与救灾同等重要,因此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全面做好应对火灾的准备。

5月3日18时,《仰望星空》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校区礼堂放影,该纪录片于钱学森百年华诞之际进行拍摄,以纪念钱老等中国航天事业开创者。科苑学子们相聚一堂,仔细体味着钱学森等人用尽毕生心血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美国求学期间,钱学森展显出了极强的求知欲,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随后,对知识无限渴求的他又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师从冯·卡门教授,并共同创立了“卡门—钱近似”方程。在繁重的科研生活之余,钱学森还对音乐产生了痴迷的酷爱,随后他与女高音家蒋英相识相爱,过着浪漫而温馨的婚姻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在美国遭受到了五年的软禁生活,但他仍抓紧任何一丝回国的机会,最终通过周恩来总理的不断努力,与美国外交部进行谈判。终于在1955年10月,冲破重重阻力,钱学森与家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随后,他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个个创新方案,并与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撑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新的接班人,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钱老代表着中国的老一辈航天人的无私奉献,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钱老以“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人生哲理引领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他以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人生阅历述说着中国航天的成长。

191954日,由北京学生点燃的青年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天津、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学生响应,罢课以示威。上海学生发动上海商界罢市,“不除国贼不开门”,上海工人也发动罢工,形成三罢。历史研究学界一般把该事件称为“五四事件”,与“五四运动”区分开来。把“五四”定为中国新民主革命与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如果“五四”只是一场学生运动,是不能给与如此高的评价的。“五四运动”应该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了当天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还指的是在“五四事件”这一天前后若干年内所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正因为是一场社会启蒙运动,才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既然是社会启蒙运动,我们在论及“五四”时就丢不开一群启蒙中国近代社会的智者。在“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人物梁启超总是不被人提及,他被视为“保皇派”,思想打上了保守的“东方文化派”的烙印,美国学者李文森便认为“欧战后的梁启超情感压倒了理智,故由恋慕西方文化转归传统”。

新文化运动最鲜明的两面旗帜是“德先生”和“赛先生”。梁启超欧洲出行之前,本就是对民主有着极大的热忱,欧洲之行后,此热情不但未减,还愈燃愈烈。他曾谈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促进了国人的两大自觉:一是民族精神的自觉,二是民主精神的自觉。中国要建立现代社会,教育首先需教国人做人,学做现代人,过德谟克拉西生活。所谓现代人,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德谟克拉西精神。缺乏此种精神,不仅现代的社会与团体无法建立,便连个人也决定活不成。今日中国最大的危险在此。”可见,梁启超对于“德先生”的重视,并指出国人近几年的好现象就是德谟克拉西信仰渐渐注入到青年学生脑中。1920年后梁启超支持联省自治运动,鼓吹分权主义的宪政思想,便是其把民主哲学信仰植根于政治实践的又一个很好的例证。

对“赛先生”的态度,梁在《欧游心影录》的观点往往被造成误解,这是他被人诟病于文化保守派的主要原因之一。梁在书中写到:“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渴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起从前三千年所得还要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向前赶,以为可以靠它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凄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最近思潮变迁一个大关键了。”梁描述了一幅“科学万能论在欧洲破产的”图景,被胡适称为“妖言惑众”。思想界集体认为梁启超走向了一条拥抱传统否定科学的道路。这种理解是对梁思想的曲解,梁在书中自己明确对这段话有解释(在自注里),写到自己“绝对不承认科学破产,不过也不承认科学万能”,并希望读者“切勿误会,因此菲薄科学”。梁启超在书中谈到科学时还指出:“科学万能论虽告破产,但科学依然在他自己的范围内继续进步”,在演讲中也视科学精神为救国的唯一一剂良药。梁启超对于西方思想的理性质疑受到了当时欧洲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纠葛引发了欧洲对于纯理性的批判。梁启超对于科学的认识实则是较之过去有着更为深刻的一面,是带有自省性的和批判色彩的。1926年梁启超在协医院,大夫为其做错了手术,梁担心引来公众对医疗科学的质疑,于1926 64日《晨报》副刊上发表《我的病和协和医院》一文,称自己的病“比未受手术以前的确好了许多”,以行动为科学辩护,视梁为“反科学”的领头羊,思想的守旧派,与梁思想内涵大相径庭,对梁公不公矣!

更何况,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白话文完成写作,是近代史上一部精彩的白话文作品,梁既然为传统文化的守卫者,又为何以白话为文,分明是以行动来支持“新文学”。梁还和胡适探讨新诗的写作,鼓励青年写新诗。梁在《欧游心影录》专门一章论及思想解放,从欧洲回国后,梁启超迅速投入到工学社和讲学社的建立中。公学社从事资助学生留学、出版等工作,其中翻译出版新书成就非常可观,《公学社丛书》分时代、科学、经济、哲学等共17种。最先推出的是《公学社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1920年出了第一本陈溥贤译考茨基著《马克思经济学》。丛书涵盖内容广泛,从唯心论到无政府主义都有书籍介绍。纵使梁对于共产主义没有很多热情,但共学社依然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翻译介绍到国内,思想自由开放性可见一斑。讲学社目的是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来华讲学,计划每年请一位,先后聘请了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显著。

举以史为证,一拍砖把梁打入落后的阵营,岂不笑话?

4月28日下午,“联想之星”第五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业大赛开幕式暨“新时代,创业机遇”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礼堂隆重举行。

本届大赛在中国科学院党委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团委发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主办,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会、京区211高校共同承办。大赛还得到了中科院各研究所、多家企业以及风险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大赛于28日开幕式当天正式启动,预计至10月闭幕,为期6个月。

在以往四届大赛的基础之上,本届大赛将传承“新时代、新思维、新力量”的理念,聚焦于可持续性绿色创业,着重引领青年创业者在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产业等相关可持续发展领域中,把握时代脉搏、挖掘思维智慧、展现青春力量。

大赛得到了共青团中央、中科院各单位、北京多所高校,以及诸多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杜汇良、中科院自动化所党委书记何林、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副书记王秀琴、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颖、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等领导在开幕式上为大赛致辞;正和岛总裁黄丽陆、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以及易宝支付董事长唐彬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并在论坛上发言。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主持了论坛。电子所,高能所,化学所等中科院院所的相关领导及多家风投公司代表也出席了开幕式。

作为大赛主办方代表,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颖在致辞中向到场领导、嘉宾、企业家、高校代表、媒体等表示了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大赛的历届发展以及本届的筹备情况;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副书记王秀琴阐述了大赛发起的初衷和意义,并在回顾大赛前几届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着重讲解本届大赛的理念;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杜汇良代表团中央预祝大赛成功举办,并谈及当今中国青年创业就业的现状,指出了创业大赛能够拓展青年就业的深远意义。王颖副院长,王秀琴副书记,联想之星秘书长庄春光,中科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左春,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吕本富共同宣布大赛正式启动。

在“新时代,创业机遇”论坛上,黄丽陆先生以“企业家精神”为主题发表了演讲,阐述了他对企业家精神的领悟,以及从创业之初一步步成长为企业家所需要的特质。夏华女士以“创业密码”为题演讲,着眼细腻,在分析当今市场环境之后,以她的亲身经历分享认清行业大势、驾驭企业方向的创业之道。毛振华先生谈及中国的创业环境,对于当今经济形势的大趋势,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创业环境的变化作了深刻的论述。唐彬先生着重论述了电子支付的技术演进,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电子商务领域的创业机会。随后,在赵红副院长的主持下,几位企业家又在论坛上与同学们对话交流,进一步阐述了各自的创业历程。

据悉,本届大赛将邀请诸多学者、专家以及企业家、投资人作为大赛评委及顾问,为参赛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在长达六个多月的赛程中,大赛还将举办多种品牌活动,从企业家精神、商业实战、团队运作、企业考察等多角度提供拓展,以使更多青年朋友受益。大赛将最终评出多种奖项,并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挑选出优秀的团队进入后期的项目孵化,以帮助项目真正走向市场。

19194月底,巴黎和会正式决定由日本承袭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中国作为协约战胜国集团在和会上的包括关税自由等合法权利全部没有得到合理解决。

53日下午7点,北京大学学生集中在北大法科大礼堂召开全体学生大会,法科学生谢绍敏悲愤填膺,当场将中指啮破,撕裂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揭之于众,以鼓学生士气,是时气氛紧张,会场学生当即决定于次日发起示威运动。

54日,北京133千多名学生集中到天安门广场,往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请愿。这便是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我于此文,重点谈谈与这场运动密切相关,但往往被人忽略的一重要人物——梁启超。

1919年,大战结束,主要参战国齐聚巴黎,举行和会,讨论战后的国际政治问题。此间梁启超正在巴黎。1918年,欧战结束后,梁启超便自筹4万元,由政府提供6万元,决定隐退政坛,赴欧游学。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给出了出游的目的,“我们出游目的,第一件是想为自己求一点学问,而且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拓一拓眼界。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申诉申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

一战期间,国内军阀政治制度移植失败,内部军阀派系斗争盘根错节,政治腐败,对外政策妥协无力,当时总统 “黎菩萨”黎元洪优柔寡断,生怕国务总理段祺瑞会借参战之机扩大自己的权利,对中国参战摇摆不定。梁启超倒是一直态度明确,极力主张参加协约国作战。

梁启超于是年2月抵赴巴黎,著成《世界和平与中国》一文,并翻译成英法文字在巴黎散发。文中梁阐述了中国外交的基本要求:中国收回德在山东的特权;取消中日间的密约;修正关税;取消庚子赔款;各国放弃在华特权等。梁指出“这些条款对于中国民族的自由发展,对于世界永久和平的确立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梁出行巴黎,意图如著述中提出“向世界舆论申诉,尽国民责任”,并非简单的参观学习,本质上梁在巴黎期间成为中国在和会的民间代表团,对中国官方形成声援,给外国舆论造成压力。他遍访英、美、法、日公使,劝说各国在对华问题上做出让步,修改对华的不平等条款,努力争取欧美等国家的同情和支持,特别把希望放在了携“十四点原则”率1200人代表团而来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并与总统见面。针对日本在和会上以对德国作战有所牺牲为借口占据山东,梁启超39号在巴黎《时报》发表文章,“胶州湾德国夺自中国,当然须直接交回中国,,日本不能藉口有所牺牲有所要求,试问英美助法夺回土地,曾要求报偿耶?”梁启超态度坚决,有力驳斥日的霸权逻辑。

梁启超一方面积极游说和会参与方,取得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与国内舆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和会的进展报告国内。311日,他将段祺瑞政府19189月与日私订密约,致使中国代表在山东主权交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况,致电国内外交委员汪大燮、林长民等,要求采取补救行动,取消密约,“不然千载一时之良会,不啻为一二订约之人所败坏,实堪惋惜”。在接到电报后,江、林等人联合张春骞、王宠惠、熊希龄等人成立中国外交协会,声援中国外交。45日,国民外交协会致电梁启超,高度评价梁鼓吹舆论,扶助实多,“凡我国人,同深倾慕”。表示“本会同人本国民自卫之微忱,为外交当轴之后盾。”并邀请梁为协会代表,向巴黎和会请愿,力争山东主权。

424日,国内收到梁启超的有一封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梁启超倡议发起拒签合约运动。国内方面,林长民接到电报以后,完成一篇题为《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430日,和会方面确认将山东权利交予日方。52日,《晨报》头条位置刊发林文“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应当说,梁启超在法国作为中国外交的民间援助展现出赤忱的爱国热情,不断把局势向国内汇报,为国内运动做了舆论准备。“拒签合约运动”也是从梁启超口中提出的,算得上是国民运动的号召者

1920年回国后的梁启超,还致电徐世昌,请求其释放学生,并于是年54日,在《晨报》撰文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五四运动是民国史上值得特笔大书的一件事,因为它那热烈性和普遍性的,确是国民运动的标本,……因为这种运动引起多数青年的自觉心,因此全思想界呈活气。”并称五四运动为“为国史上最有价值之一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