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411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西部温暖计划”志愿活动。活动由搜狐公益联合希望旅程公益联盟、法制晚报、公益时报、搜狐焦点发起。以“你捐冬衣,我送温暖”为主题,旨在为青海、甘肃贫困地区的儿童募集冬衣。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411支部全体党员在万寿公园南门开展了该次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冬季在青海循化地区、甘肃会宁地区,孩子们近乎赤脚,身着单薄破烂的衣衫,在寒风中,小手小脚冻得红肿。每个人都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同学负责向路人分发传单,宣传本次公益活动,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奉献爱心,有的同学帮忙搬运衣物等,有的同学则负责登记,另外一些同学负责衣物的分类整理,大家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活动中,前来捐献衣物的人很多,党员们一次次地被捐赠者的爱心所感动。很多人在了解到这是为西部送爱心的活动后,纷纷回家收拾了很多衣服、文具等,特地赶过来捐献,虽然活动对所捐献衣物的新旧程度是没有要求的,但送来的衣服都叠放的整整齐齐,其中不乏还有新的衣物。一位大叔在捐赠完衣物后,又掏出了几千元钱,见同学们执意不肯接受,才肯离去。

    在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对老夫妇再次感动了大家,他们住在南四环以外,特地赶过来捐献,阿姨是位残疾人,她告诉笔者,很多人帮助了她,尽管自己的生活条件不好,但她也要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人。当时一位《现代教育报》的记者也在场,他告诉笔者,在以前的活动中,他见过一位外国人,在得知活动中不接受现金捐赠的情况下,直接脱掉了身上仅有的一件上衣,捐赠了出去。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感触颇深。如果人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很多,但至少能够通过志愿者的活动把衣柜里沉睡了多年的棉衣厚裤,变小变旧的毛衣毛裤,不再时髦的羽绒服,不合脚的棉鞋厚袜收集在一起,送给他们一份温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公益,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

 

 

 

近日,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收到新科祥园小区一户居民寄来的感谢信,衷心感谢该院两位博士二年级同学热心帮助,将深夜迷路的八旬老人送回家中。

    老人的家属在来信中赞扬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培养的学生“学术一流、品德高尚”,他们写道:“在大家大肆讨论路边摔倒的老太太要不要扶甚至有人提议用法律条文来约束道德的时候,贵院的学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在当今这个麻木而冷漠的社会中,重新感受到一份让人感动、令人尊重的温暖和美好!”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在收到感谢信后进行了查询,了解到这两位同学是基础数学专业博士二年级学生,他们助人为乐的义举为研究生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做了最生动的诠释。看似平凡的一件善举,却使迷路的老人度过困境之厄、令焦急的家属解了燃眉之急,小善背后其实蕴藏着大爱与大义。

    为弘扬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激励广大研究生在“善小而为”的道德实践中砥砺品格,成长为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现将感谢信全文附后,并应两位博士生强烈要求,在文中隐去姓名。

 

 

 

【新闻网讯 记者苏孟迪】何晓光是校园歌手大赛上的8号参赛选手,但舞台上他的一句“我要把我们的校刊打造成五四时期《新青年》一样的杂志”,让在场的观众和评委们记住了他。  

    在校园歌手大赛上,何晓光为大家准备了两首歌,一首是羽泉的《冷酷到底》,另一首是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和他一起来参加比赛的,还有他的吉他伴奏张宇泽,他们是材料学院11级的同班同学,两人在比赛前仅进行了一周左右的磨合。舞台上,何晓光声音浑厚,张宇泽吉他技艺娴熟,两个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说到来参加校园歌手大赛的目的,何晓光坦然地说:“尽管我很喜欢唱歌,但是今天我来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宣传我的杂志。”被何晓光成为“我的杂志”的,正是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团委主办的校刊《远行》。在业余时间,他还担任研究生院《远行》杂志的副主编,来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前,何晓光还不忘把自己的杂志带到比赛现场,处处体现了他对杂志社深深的热爱。  

    何晓光在校刊《远行》第三期上发表的文章中把做校刊比作自己的“事业”,文中他这样写道:“这样一个有担当,有成就感,又能娱乐身心的事业;这样一个能有机会影响到几千人的思想,成为意见领袖的事业;这样一个能够结识各种校园风云人物的事业;这样一个能够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精诚合作搞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事业,就是要交钱我也愿意干!”  

    尽管在校园歌手大赛上,何晓光并没有取得自己预期的名次,但是借助这样一个舞台宣传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他还是觉得很满足。一位观众在听完了何晓光的演唱后告诉记者:“无论音乐,还是做杂志,能够把自己的爱好作为一生的事业并努力奋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物质去衡量一件事情的价值。何晓光在舞台上的话很让我感动,我很佩服他。”

秋日暖阳倾泻、惠风和畅,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403班党支部成员前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校史馆参观。在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书之前,同学们一直向往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入学后,对的感觉逐渐鲜活、真实起来,参观完校史馆更使大家看到了它创办艰辛和历史辉煌的一面。 

     踏进校史馆,一股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它了。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笔迹,生动而形象地为大家展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诞生的全过程,它们见证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历史和过去。在校史馆李俊社老师生动而详细的讲解中,大家了解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立于1949年11月1日,它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探索。1951年6月7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将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共谋国家科技发展,更进一步确立了中国科学院学术中心的地位。在此期间,中国科学院取得了诸如“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阻碍了科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阶段——恢复发展。本阶段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国内最早的研究生院,培养了我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老师竭尽所能、不断发展创新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邀请过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得者、哥伦毕业大学李政道来我院讲学,盛况空前,影响深远。 

      第三阶段——创新跨越。随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新时期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越发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馆里的许多图片和文字里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十分注重学生与师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无论是学术的交流,还是生活的沟通,无不体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纯朴高尚的气质,丰富博大的内涵。并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一个名副其实科研基地,那一项项的科技成果无不让人心潮澎湃。顿时,一种俨然的自豪油然而生,这是我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的骄傲,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的荣耀,是他们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带来了辉煌,也是他们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戴上了美丽的光环。 

      参观让同学们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先辈们创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做一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牢记“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用我们的热血与智慧,谱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的篇章。

 

 

 

【新闻网讯 记者徐志双】金风送爽,凉露惊秋。10月30日,科苑支教社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郊游活动——北京市植物园一日游。 

    早上8点不到,十几名同学就等候在雾霭茫茫之中。人员到齐,拎上简单的食物,准点出发。70分钟的车程上,同学们沉浸在关于支教、爱心图书馆等志愿者服务项目的讨论之中。抵达北京市植物园后,同学们有说有笑购票进入,其乐融融。 

     “参观植物园的人很多,刚进园就奇遇河北廊坊大城县教育界人士,给这次出游平添了喜气。他们对支教很感兴趣,我们相谈甚欢。两个队伍中属兔的成员还在兔子植物雕塑前合影呢!”支教社现任社长,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姜政伟说道。  
  
    游园从植物展区开始。“这里充满生命力,让我想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同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士的周晓艳笑吟吟地告诉记者,“只不过枣子得换成金银木,一簇簇鲜红的小果子,特别惹人喜爱”。 

    园中植被繁多,各种科属,各种样式,形形色色。“将这美景尽收眼底,真是不虚此行。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自己认识的植物太少了。”来自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任志国这样说。 

    游园过程中,伴着美景,同学们有交流支教经验的,有讨论学术问题的,也有闲聊逸闻趣事的,气氛十分融洽。爬至一凉亭后,大家停歇下来,玩乐一番,相谈甚欢。随后,又继续游行于植物园。同学们还分段当起了导游,欣赏风景。 

    人文古迹区是植物园的另一大景观。同学们参观了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王策叹道:“卧佛慈悲,普度众生。呜呼哀哉!”出卧佛寺,行至门口的拱桥,他又笑言:“池中的鳖甲鱼是不是跟佛祖呆久了,有了灵性呀。不但迎接我们还给我们送别。任国志最后还跟他对话了。” 

    “游览了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有种‘思君不见君,空留一故居’的感觉。去到清末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先生的墓,又让我想到‘少年富则国家富,少年强则国家强’的名言。最后还参观了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孙传芳的墓地。我觉得似乎与雪芹哥,超哥还有传芳有了对话,自己突然开始反思。”说罢,任志国似乎又陷入了沉思。 

    “遥想当年梁公,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影响深远的启蒙思想,的确令人深思。”周晓艳补充道,“另外今天同行的有一位支教社新成员,振华民生学校又多了一名志愿者,我很开心。”  
     
   游园结束后, 姜政伟说道:“植物园确实很幽静。公园很大,所以也不会显得人太多。郊游让大家领略了自然风光,使身心得到放松。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成员间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从而更加团结互助。”

    采访的最后,科苑支教社第一届志愿者,人文学院的杨辉总结到:“今天天气虽然不好,但大家兴致都很高。希望以后多开展类似的活动,方便交流支教经验,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