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科院研究生院体育文化节开幕式暨“科学·体育·星行”活动启动仪式在玉泉路园区礼堂前举行。1990年体操世锦赛平衡木冠军杨波和中国体操第一个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李翠玲到场。杨波演讲中谈道:“体育和科技如夫妻,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体育。”本次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体育文化节,将持续到明年7月。

 

 

杨佳成为中国的名人,那是十几年前的事。当时,这位双目失明的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九三学社社员,因为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继续坚守在讲台上而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

如今,杨佳又成为国际名人。她感动了许多外国人。

今年5月14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授予杨佳2011年度“校友成就奖”,以表彰这位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在改善人类生活条件方面,在当地、本国乃至国际上均取得了重大和有意义贡献的校友”。

与天生的盲人不同,杨佳曾拥有过29年的光明。她的大脑里清晰地记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还有父亲的神采,母亲的笑容。然而在1992年,由于疾病,她眼前的五彩缤纷永远变成了黑暗。她曾在内心痛苦地呼喊:天为什么老不亮啊?

熬过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后,杨佳选择了面对现实,选择了坚强。

她要从头再来。虽然看不见黑板和讲台,但她以顽强的毅力重新给研究生们上起了外语课,依然写着漂亮的板书,后来又熟练地操作起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杨佳以她的勇敢、执着感动了学生,感动了社会。

那时,杨佳说自己“找回了自信,看到了光明”。

进入新世纪,杨佳不再满足自我。她萌生继续读书的想法,要读最好的大学,要学最新的专业。“2000年,我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在哈佛,除了听课,最难的就是每门课教师布置的不下500页的阅读量。每一名同学都感到时间不够用。对杨佳来说,时间就更不够了。她必须先通过扫描仪把资料一页一页扫进电脑,再通过特殊的语音软件把内容读出来。时间不够,她只能靠拼速度了。“我由原来每分钟听200多个英文单词,提速到每分钟听400个,几乎就是录音机快进时变了调的语速。”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还要参加很多学术活动。杨佳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甚至通宵达旦。“就这样,我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超出学校规定,多学了3门课。”

回国后,杨佳在中国首创《经济全球化》《沟通艺术》课程,成功地将哈佛MPA课程本土化,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欢迎。她的课程被挂到网上,创下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空中课堂”点击量第一的纪录;她所讲授的课程被评为“优秀课程”,自己也由“优秀教师”成长为“杰出贡献教师”和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在担任北京奥运会专家顾问期间,杨佳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制定了“NP3S”专业服务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担任了《科技助残全球化与标准化》科研项目负责人,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的盲人女性。

2008年10月,作为中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杨佳在纽约成功竞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并在4个月后当选为这个委员会的副主席。

在国际舞台上,杨佳为争取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发言权、传播中华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旗帜鲜明地捍卫我国的利益和地位;她充分利用国际舞台开展国际交流,使更多的人认识、理解、支持中国。青海玉树地震后,她在第一时间说服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发表声明,吸引了更多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声援。

失明后的19年,杨佳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仅仅停留在回复到以前的教书生涯,她选择了不断进取,不断挑战自我。她感动了哈佛大学,也感动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第26期周报指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将“校友成就奖”授予杨佳,是对于她在促进和保护世界各地残疾人的人权、包括她在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和杰出的贡献表示赞赏和感谢。

 

 

 

    10月25日,中科院研究生院2011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在京开幕。全院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研究生院各院系党总支相关人员共251人参会;列席大会的还有150余名学生党支部书记。中科院党组副书记、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方新,副组长王庭大作大会报告;中科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是研究生院继2009年首次学生党建工作会议之后,再次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大规模的工作会议。
 
方新在报告中介绍,研究生院不久前牵头在全院范围完成了学生思想状况和学生党组织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
 
调查表明,中科院研究生思想状况总体向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所增强。与2009年调查数据比较,有入党意愿的非党员学生增加了13%。
 
其次,各培养单位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学生党建工作稳步推进。与2009年相比,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给予正面评价的比例提高了近25%。
 
第三,思想政治课统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今年,研究生院开展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为集中讲授与学生研讨相结合。无记名调查显示,81%的学生认为政治课改革是必要的,87%的学生对改革效果表示满意。
 
方新指出,从思想上,要理直气壮地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要破除研究生思想观念已定型不可塑的观念,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党建为龙头的理念,要树立把中科院培养模式特色转化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意识。“管人”不是目的,“育人”才是关键。
 
对于如何突出重点、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出实效,方新提出了几点要求:切实发挥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扎实有效地抓好学生党建工作;把学生思想政治课改革试点引向深入,持续开展;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强化组织人员保障。
 
王庭大在报告中指出,要牢固树立党要管党的意识,要努力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党建工作责任制。
 
《科学时报》 (2011-10-27 A1 要闻)

 
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
 
“大学必须成为这样的一个圣地,不仅在这里可以获得信息,同时你也可以在这里学到最为核心的思考技能。”
 
□本报记者 肖洁
 
“大学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凭什么拿这么多政府的钱和公共的资金?”10月19日下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玉泉路校区,面对台下数百名研究生听众,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抛出了这个问题。
 
Spence当时是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19场报告会上发表演讲。他称下面的听众中就会有未来的大学校长,“非常重要的是,大家从年轻时就开始重新批判性地思考大学应该是什么。你们的思想将会直接塑造未来的教育,并且直接塑造中国的未来”。
 
大学的四块“基石”
 
Spence认为,有四个和大学直接相关的基本特点必须维护和保持。这四块“基石”对于大学的活力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大学的意义所在。
 
首要的就是大学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训。在Spence看来,很多大学都忽视了这一点,而只是强调工作技能的培训。
 
“不管一个人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但最为重要的是他要学会思考。”Spence说,“大学必须成为这样的一个圣地,不仅在这里可以获得信息,同时你也可以在这里学到最为核心的思考技能。”他认为现代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应只以信息为基础,因为“今天所学到的任何信息都会很快过时”。
 
“我们所需要的是有不同技能和思考能力的,能清晰进行思考的,能提出比较刁钻问题的,能有效表达自己想法的公民。因此,在大学里,我们非常希望学生能问刁钻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进一步地去平衡、去考虑各种各样他们所拿到的证据和论据,来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论点。”
 
他提出要建立一个评估学生能力的体系,该体系不仅考核教学结果、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学生学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评估学生学习的过程。
 
Spence指出,为了更好地培训思考技能,除了鼓励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奖励创新,还要平衡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平衡课堂内外的教育影响。
 
Spence谈到的第二块“基石”是:大学应该是一个允许自由问询的地方,他认为问询的自由会带来一系列的结果,这些结果则会引领一个大学的改革。
 
“教授治校”是Spence比较倡导的观点。他说,学术社会里,应由学者自己来决定到底教什么、研究什么。他介绍,悉尼大学在改革过程中,尤其在一些大学事务决策会议上,尽可能多地让学术代表参与,把他们的观点融入最终决策。
 
“虽然这样制定一个大学的共同规划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但是这样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充分开展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则是Spence强调的大学的第三块和第四块“基石”。
 
没人有资格对中国最好的大学指手画脚
 
2008年开始担任悉尼大学校长的Spence本科和硕士就读于该校,博士学位在牛津大学获得,历任牛津大学法学系主任、牛津大学四大学部之一的社会科学部负责人。他深谙西方各国大学的特点和风格,现在与中国教育机构的交流也很频繁。
 
一位听众请他谈谈中国的名校应该如何提高竞争力。他迅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不觉得世界上谁有资格可以站在中国最好的大学面前理直气壮地指手画脚。”
 
Spence称赞中国大学在过去20年中的发展非常好,“真的是非常抓人眼球”。
 
但他也指出,全球任何一所大学都可能面临的挑战是,去聘用可以找到的最聪明的人,并且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可以进一步蓬勃发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一点听起来似乎显而易见,但它正是最复杂、最难以实现的。”
 
Spence认为,这涉及到对大学的资金投入,也涉及到他前面谈到的四大“基石”建设。“这可能是大学成功的秘方。”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研究生院了解到,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进程中,该院把考生的错误报考信息及时在网上公布,提醒考生正确报考。

据了解,截止到10月20日,该院已3次在网上发布此类消息提醒考生。10月17日,该院提醒考生“现役军人报考类别不能填报非定向,要修改为定向”;提醒考生,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最后学历毕业年月不能填写为2012年,要按照获得学历证书毕业时间修改。

10月19日11时,研招办提醒2名考生,学历为“研究生”,报考类别不能填报“非定向”,要修改为“委托培养或自筹”;提醒30多名考生注意毕业证书编号一般是16位以上数字,要填写“学校编号”或“证书编号”,不要填写证书序列号。

10月19日下午,有6名考生网报选错报考点,招办提醒,按照中科院研究生院报考点(考点代码:1188)公告要求,被中国科学院系统京内外各研究所或各院系确定接收的推荐免试生,毕业高校不是北京地区的高校,要选择高校所在省市招生办指定的报考点报名。

研考网上报名还在继续,报考中科院的考生要及时关注该院发布的错误报考信息,顺利完成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