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的“天文英才班”在科大物理学院举行成立仪式。国台台长严俊、党委副书记赵刚,紫台副台长甘为群、上海台副台长侯金良以及科大副校长陈初升、物理学院和天文系主要领导等出席了仪式。
 
在成立仪式上,甘为群代表紫台致辞并与科大及各天文台领导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天文英才班”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了科大与三大天文台科教紧密结合的优势,开创了“两段式、长周期、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科大天文系与各天文台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对推动科大天文系和三大天文台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成立仪式之后,三大天文台领导及教育管理人员与科大天文系教师及教务人员就“天文英才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员安排、费用安排等事宜,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并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为吸引科大物理学院本科生参加“天文英才班”,三大天文台领导还专门做报告,向学生们介绍各自天文台的发展现状,与学生进行了互动讨论。
 
 
 
 
 
 

日前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高等教育圆桌会议上,众多中外研究型大学的校长们认为,当前世界各国均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各大学应主动做出积极调适,增强彼此间的对话,共同应对。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瑞士联邦工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东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代表围绕大学国际化与全球化、如何改进本科教育、如何优化大学的资源配置和学科平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教授(Professor Andrew Hamilton,,Vice-Chancellor )指出,大学的国际化使得众多国外学生涌入,对国内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哥本哈根大学副教务长汉妮·哈姆森女士(Mrs Hanne Harmsen,,Vice Provost for Education)则提出,到国外的留学生和本国招收的留学生在规模上应保持一定的平衡。与会的中国年轻学者、北大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讲师朱红表示,在全球化过程中,大学间应秉承平等协作的原则,发展中国家的大学要确立自己的学术和文化定位,并从中受益。
 
此次圆桌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是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校长2010年会(IARU)后举办的一次高端学术研讨会。
 
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简称IARU)成立于2006年1月,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发起,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士联邦工学院、耶鲁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东京大学与北京大学。联盟的特色在于规模较小,其致力于促进成员学校在教学科研人员与学生层面的交流与联合培养,推进成员学校在大学管理理念和经验方面的探讨,并以联盟的名义向世界知名企业申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课题等。
 
 
 
 
 
 

零点调查公司老总袁岳先生第一次和老胡谈起“大学生实习联盟”之事的时候,老胡挺不在意,甚或很有些不理解。因为这事复杂着呢。
 
可是回到学校与两位负责就业的同事无意间谈起此事,他们倒是如获至宝,极力怂恿老胡邀请袁岳先生来举办论坛或者讲座。他们如此热心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业办所做的调查,以及麦可斯(Mycos)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大学毕业生所做的调查分析均清楚表明:毕业生的实习对就业率的贡献排在第一位。温总理曾讲,大学生就业是天大的事情。而这“天大的事情”当前的解决方案首先在于促进大学生更多的实习。
 
作为过来人,老胡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记忆最深的部分不是某个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有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下课后,学生所能记忆的不超过15%。而很多年后,能忆起的主要是实习的场景与收获,或者是各类社团活动、文体竞赛等。
 
老胡从教20多年,回想起来,大学生最积极关心和提问的事情,一是实习,二是就业,三是社团活动。既然实习有如此的功效,而大学生们又趋之若鹜,那我国大学的实习情况又如何呢?零点调查公司的一组数据表明:
 
90%以上的美国学生四年里会实习2~3次;
 
德国80%的专业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实习时间才能毕业;
 
要拿证书必须实习,法国学生毕业前至少实习2次以上;
 
中国仅11.7%的学生拥有实习经历,远低于国外学生实习比例。
 
实习如同谈恋爱,是实习生与用人机构双方面的事情,当然校方如同女孩子的父母,在其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新浪人力资源总监段东讲过,“企业与学生都过于急功近利——企业希望尽快找到需要的人,学生也希望在两三个月内找到合适的岗位。结果不少学生对企业的了解非常有限,进入企业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该企业发展。我们从2003年开始了实习生计划,从实习生中获得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其实,用谈恋爱来比喻学生和用人机构最合适,相互了解一段时间,合则步入婚姻的殿堂,不合则友好地说拜拜,可是我们现在的就业究竟有多少毕业生有这样的恋爱阶段?基本上双方直接就成了亲,成亲前考量的不外乎名声、外表与经济条件。志趣与感情很少在考虑的范围内。这种婚姻的结局不是浪费了彼此的青春,就是孕育了一批批要离没胆、凑合着过又不甘心的“怨妇”。
 
在学校举办的“大学生实习就业论坛”上,袁岳博士还对不实习与实习的效用做了分析与阐述:
 
不实习    实习
 
想象的职业VS感知真实的需要
 
格式性知识VS场景性知识
 
纯知识VS人情世故
 
被灌输的状况VS带着问题的能力
 
单一人际关系VS多样化人际关系
 
考试的必要和能力VS主见的必要与压力
 
消极接受工作VS发现自己的爱好
 
虽然我们没有袁岳博士看得如此透彻,但实习的好处其实大家都能够感觉到,而现在实习没有在我国大学里普遍开展,阻力肯定不在学生,他们眼巴巴地期盼着学校的培养方案中有更多的实习安排。
 
阻力来自用人单位,中国目前只有5%的用人机构有明确的“实习生招募计划”,相对应的是著名外企有“实习生招募计划”的比例高达75%。
 
更大的阻力来自大学自身,我们的大学的办学导向远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中心,学校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有国家计划分配生源,主要精力不在于参与生源(或优质生源)的竞争。大学主要的精力在于争取上级给予的各项级别、荣誉与资源,如“博士点”、“重点学科”以及“经费”、“贷款”等等。提高大学生的实习比例既麻烦,又破费。这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当然也是大学自身缺责任、拎不清的表现。
 
“知道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吗?”袁岳卖了个关子。
 
“当然!”老胡不由得竖起了耳朵,希望听到游走于中美之间的袁岳有新的关于莱温斯基的猛料。
 
“美国白宫在大学生实习问题上,早就带头示范,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现在每年的人数高达150名。白宫实习生也可以翻译为‘白宫学者’(White House Scholar)。获选非常不易,当事人更是以此为荣。”袁岳切入正题。
 
“看来大学生实习不仅仅是学校、学生和少数用人单位的事情,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是中央政府应该率先垂范。”老胡在袁老师的启发下,也引申了一句。
 
中国呼唤“白宫实习生”!中国应该诞生“中南海实习生”。
 
 

网上流传着改编自郭德纲相声段子的有关理工科女生的定义,她们需要“上得了实验室,冲得进食堂;杀得了木马,看得懂图纸;扛得动机器,打得死蟑螂”。虽然调侃成分十足,但南开大学信息学院的老师却把它当成了“目标”。作为理工科院系,信息学院在全校院系中首次开设了“女生课堂”,教理工科学生做“女红”,学美容造型,还学花卉种植。
 
现场:理工女生“飞针走线”
 
“学习的压力使我们失去了拿着针线做女红的闲情逸致。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母亲手工编织的毛衣、披肩、围巾……那一针一线里都浸渍着母亲的深情,那种贴心的暖意岂是用钱买得到的!现在,我也能在课堂上做女红了,真令人兴奋……”南大信息学院一位正在“打”中国结的女生感慨地说。
 
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彩绳在这些理工科女生的手指间飞舞,冷冰冰的大头针和苍白的泡沫板在心灵手巧的女生手中演变成了编织色彩的梦工厂,五颜六色的线绳和挂饰变成了中国结。这一幕发生在南开大学的课堂上。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举办的“女生课堂”开始了第一讲,课程是专门针对女生开设的。目的就是让背负更多学业、就业等压力的女生减压放松,体会生活的美好和春的气息。
 
背景:女生压力比男生大
 
近年来,高校中女性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远远超过了男性,严峻的就业形势、繁重的科研任务等一系列问题,女生比男生更多地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而许多忙于学业的女生,尤其是一些大龄女研究生,婚恋交友也成为“难题”。在南开园里,源于上古先民结绳记事的“中国结”,尽情展示着女生的情致与智慧。信息学院09级电子系博士生张颖说:“在校园里,女生的压力确实很大,每天几乎就在实验室里,很少有机会放松。今天晚上的中国结编织,让我不但感受到了中华传统女红的博大精深,更给我的生活来了一次减压,感觉很舒服。”
 
目的:给理工女生减压增魅力
 
据悉,“女生课堂”活动共有三次课程,除了“中国结编织”之外,还有体会生命勃发的“花卉种植”和关注个人形象的“美容造型”。信息技术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具有女生特点的课程,以增加女生化妆、服装搭配等技巧,搭建了一个为女生缓解压力、陶冶性情的平台,为她们的个人魅力‘加分’。此外,课程结束后,所有的中国结将在校园义卖,所得善款将被送往西南旱区。”
 
 
 
 
 
 
 
 

 
4月9日,山东大学举行终身教授聘任仪式。校党委书记朱正昌、校长徐显明出席仪式并为受聘教授颁发聘书。仪式由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主持。
 
山东大学首批终身教授共产生14位,分别为王文兴王克明艾兴刘大钧张运庞朴周来祥赵明义袁世硕钱逸泰蒋民华彭实戈曾繁仁路遥先生。他们是所在专业领域公认的一流学者,在本学科的创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具有宽广的学术胸怀、高深的学术造诣,为全校的师德楷模。
 
徐显明代表山大全体师生向获得终身教授荣誉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祝贺。徐显明说,大学如果有舞台的话,舞台上的主角永远是我们的教师;如果舞台上有聚光灯的话,这个灯光始终要投向教书育人的教师。每一个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荣誉体系,在山东大学这个荣誉体系里授给老师的最高荣誉就是终身教授。今天这个仪式的举行预示着山大荣誉体系的基础建立起来了。山东大学设立终身教授制度是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个制度承载着一项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山东大学一定要让那些为学校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受到最大的尊重。今天一共有14位教授获得终身教授的最高荣誉,他们身上展现了山东大学的精神和风采。这种精神和风采首先体现在大德上。而这种大德体现在他们对学生的热爱上。从各位教授的事迹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第一是执着的学术追求,第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这些教授在深爱学生的同时,更爱学术和真理。所以我们说,大学之大在大德,大德之中有大爱;大学之大在思想和学问,大学永远是思想的灯塔;大学之大在“大楼”,在有让教授们尊严得到满足的物质生活条件。
 
徐显明谈到,今年是洪堡大学成立200周年。洪堡大学开辟了人类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二个新阶段,即科学研究要成为大学的生活,科学研究要成为在大学里生活的人的习惯。这是洪堡大学对高等教育做出的贡献。如果对洪堡大学精神进行提炼,可以给出两个原则:一个原则叫做寂寞原则。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历来做学问是要靠寂寞的。追逐那些喧哗、追逐那些泡沫永远成不了大学问。第二个原则是自由。所有的学术研究都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所以大学的制度就是要保证学术能够自由地探索,学术自由就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原则。从今天这14位教授身上,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的洪堡精神。
 
为贯彻实施《山东大学学术振兴行动计划》,弘扬学校崇尚学术、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实现“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办学目标,山东大学于2009年12月公布《山东大学终身教授遴选管理办法》,正式设立终身教授岗位并建立终身教授制度。终身教授是山东大学设立的最高学术岗位,是学校授予学者的最高学术荣誉。建立终身教授制度旨在让那些热爱山东大学、为山东大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永远受到尊重,为年轻教师确立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