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对港澳台侨学生的招生录取工作6月24日结束,共录取339人,录取人数再次稳居内地高校之首。这也是武大招录的港澳台侨学生人数自2004年起连续第七年居内地高校之首。
 
据悉,武大2010年通过联招录取了299人。其中,香港学生195人,澳门学生28人,台湾学生74人,华侨学生2人。
 
武大招生就业工作处负责人介绍,该校近几年成为港澳台侨学生报考的热门内地高校。2010年招录的港澳台侨学生,不仅生源充足且生源质量高,录取的理工类最高分611分,比一本录取分数线高出211分,而文史类最高分为562分,高出一本录取分数线162分。
 
在教学方面,武大制定了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港澳台侨学生与内地学生一样实行完全学分制,公共基础课程可单独分班教学,鼓励学生选修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地理相关课程。此外,武大还设立了“港澳台侨学生专项奖学金”。
 
 
 
 
 
 

教育部今天(6月23日)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标志着对工科及工程师的重视已紧迫提到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中。
 
目前,中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但随着近年来金融、计算机等新兴“金领”行业对高中优秀毕业生的吸纳,传统工科正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教育部表示将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高校方面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将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教育部还将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副部长陈希表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目前存在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依我看,可能还有三张、四张乃至更多张。”前不久,在与全国人大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组座谈时,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直陈,这一现象长期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现行的考评机制。
 
“单一科研导向的评审机制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争取科技项目、科技奖励、发表论文,只重视科技成果、论文等的产出,而不注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产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开展科研。”郭生练认为,目前的评价体系造成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甚至可以说是目前科研领域一些急功近利和科研不端行为滋生的“温床”。他开出的药方是,从国家层面协调有关部委出台推进科技人员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建立完善科技人员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在湖北省进行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时,检查小组组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程津培对此持不同看法。
 
2003年,科技部曾联合科技口几部委就如何改进科学技术评价体系专门发文,并研究制定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之后,科技部又连续组织了七八场面向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讲座,核心观点是推行分类考核,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产业化等不同类别的科技活动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并明确界定评价工作有关各方的职责。程津培说,有的研究和成果转化需要埋头苦干很多年才能出成果,不能只以论文和专利数量做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看项目对推动科技自身发展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和在国际上的地位等。
 
然而,让程津培感到遗憾的是,虽然社会上对改进科技评价的呼声很高,几部委也精心组织了高规格讲师团到全国各地宣讲《办法》,但参加培训的高校、科研院所似乎并不大“买账”,贯彻落实评价改革的积极性并不高。
 
“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国家对改革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并不存在政策、法规层面的障碍。”程津培认为,目前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之所以出现偏差,很大程度上与基层政策落实不够有关。迄今为止,作为政策具体执行主体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对科技人员的评价主要采取职称评审制和业绩考核制,核心指标是论文、奖励和科研经费等,几年前即已倡导的分类考核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也认同评价体系的问题主要不在上层的说法。他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现在的评价体系既不利于产生原始创新成果,又不能促进产业发展,为什么大学和研究院所领导还要坚持?
 
在一次座谈会上,他将问题抛给了曾在武汉一所大学任职的副校长。该校长认为,按照现行考核办法,可能会因为低层次的重复研究造成科研经费浪费,但目前这种办法学校比较容易操作。他同时认为,坚持目前这一评价体系,并不是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而是确实面临各方面的压力。这当中最让高校在乎的是以论文、奖励和科研经费为重要参数的高校排名。
 
丁仲礼听闻解释,做出了自己的理解:“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科研人员基本上不重视科研的实际价值,做研究是为了养家糊口、生存。”
 
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湖北当地有关部门也表示,为切实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问题,当地已在着手开展一些工作。
 
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介绍,武汉市目前正在进行有关试点的前期工作,包括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研发人员绩效评价制度的改革试点,引导高校和研发机构在现有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科技成果评审体系中,增加专利、技术转让、成果产业化等职称评定要素的分量,或设立推广型技术职称系列,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湖北省单一的评审机制正在被打破,对技术成果的评价将以股权激励的方式体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中提及了几个70%政策: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学技术项目所形成的职务科学技术成果,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学技术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最高可以提取技术转让所得净收入的70%,用于一次性奖励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以股份制形式实施转化的,最高可以将成果形成股权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鼓励成果完成人在本省转化成果,并最高可以享有成果在企业中所形成股权的70%。
 
 
 

6月22日,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易才集团联合主办的2010年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大赛在京启动,大赛将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提供实质性的创业支持。
 
据主办方介绍,与近年来的一些创业大赛不同,本次大赛的评审委员会将在对大学生创业计划评估的基础上,从创业人和创业团队管理的角度,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提供实质性的创业支持,包括提供创业企业人力资源、创业小额贷款等支持,一改过去创业大赛中“重创意,轻实践”的弊端,真正帮助大学生将创业从“创意”变成“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参赛中表现突出但短时间内很难创业的选手,大赛主办方将负责帮助他们提供参观、见习、培训甚至直接推荐工作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带动他们更好地就业,为将来积累创业经验,实现以“创业”大赛带动“就业”的目的。
 
据悉,此次大赛将从6月持续到11月,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每个赛事环节后都将为优胜团队提供创业培训、企业参观与实习、创业投资机会等关键性创业支持。除了评选前三名创业计划奖项外,大赛还设置了最佳团队合作奖、最佳个人领导力奖、项目潜力奖、项目创新奖等奖项。比赛面向国内所有在校大学生,目前已经吸引了数十所国内知名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报名参加。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21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会议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会议强调,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认真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会议强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要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扩大教育开放。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要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自:中国政府网 2010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