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带最后几届研究生时,一些变化让他感触颇深。“以前的导师和学生是因为共同的精神追求走到一起。而如今,这种关系中功利色彩越来越重。”钱理群说。 钱理群认为,“这是教育的目的出了问题。 ”他说,过去的教育方式,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有对精神层面的培养和人格的熏陶。以前,他总会对学生说:你们来到我这里,除了要学习做学问的方法,还要学习到一种精神境界。而如今,师生之间成了单纯的传递知识关系,忽视了对精神层面的教育。“传统教育中对精神境界的重视,是现在的教育应该汲取的。”钱理群说。“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人格培养的内容相当欠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洪宇认为,这实际反映了当下教育的一个误区:对学习成绩这样看得见的东西过分重视,而对心理状态等看不见的东西不够关心。 钱理群回忆,早年的导师和学生关系十分亲密。那时候的教育方式是聊天式的教育,老师和学生海阔天空地乱谈,谈人生的各个方面。“那时候,学生很愿意和老师交流,某种程度上,学生多半对导师有一种精神依赖。而学生心里想什么,老师大体上都知道。”他说,现在,这样的理解可能很难实现了。 其实,改变了的不只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过去,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多,许多人以同门师兄弟自居。”钱理群说,现在,这样的交流明显减少了。“到了博士生的年纪,学生显得很成熟,一般外表比较独立。但是,学生往往有倾诉的欲望,在关键的时候,如果有人来关心他,哪怕只是送去一个关怀的眼神,可能就能挽救他。”钱理群说。他还记得,以前也有过博士生自杀的事情,多数是因为在那个“关键时刻”缺少一点关怀。 钱理群觉得,传统的书院式的教育方式,已经被损害了。过去学生很少,每年也就一两个,可是现在,很多研究生可能连见导师一面都很难。“也许学生叫什么名字,导师也不一定知道吧?”“导师带的学生太多了。”周洪宇接触的导师中,很多人一人带了20多个研究生。 周洪宇以自己所接触的导师为例说,部分教授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开公司、搞项目等,对学生缺乏关注。“我刚开始带的研究生,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经过磨练,所以坚强一些;而如今很多研究生经历单纯得多,心理也脆弱得多。”钱理群说。 钱理群感觉,失去了导师、同学的关心及与他们的交流,许多研究生容易被完全孤立。加上博士生本身的经历也与以前不同,内心不够坚强,才导致悲剧出现。 (来源:LEARNING.SOHU.COM2005年9月14日08:12 )

“叫声老板,请别光让我打小工了,教我点真本事好吗?”--这是2月28日媒体上向来受人钦羡的研究生们喊出的痛苦和无奈。 学生称呼导师为“老板”,历史似乎并不短。但在一开始,这只是被学生作为一种表达对导师不满的方式而在私底下存在。不想到了今天,“导师老板”竟已如此普遍,而且似乎蜕去了原先的贬义而逐渐成为类同于教授的某种“尊称”。 身为研究生,可干着的却是给“导师老板”卖命的“体力活”,至于专业,“等毕业后重新再学吧”;没什么休息日,有时还睡不好觉,作为“老板”的导师一个月只给象征性的几个铜板,在“导师”面前,自己连民工都不如。--研究生给导师打工似乎已经从“潜规则”上升为“显规则”了。去年,上海交大计算机系就曾有一位66岁的博导被自己的9名研究生“罢黜”。理由正是:导师让他们长时间为他的公司做项目,而疏于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以致他们无法进行真正的研究。 不可否认,那些为人师表的优秀导师,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形象化理解,及早涉足前沿化研究。然而我们又必须承认,也有那样的导师,纯粹是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唤的,他们凭借着手中“生杀予夺”的权力,以一纸文凭为诱饵,廉价使用着一批又一批研究生。更有甚者,似乎只管赚钱,就像一个皮包公司的老板;所谓“指导”,无异于自学,一年也别想见上他几面。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就认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确实存在一种雇用与被雇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更可怕的是,“研究生除了自己的劳动力,连在学期间的自由也被卖掉了”。 研究生到底都该“研究”些什么?难道就是给“老板”打些和专业不相干的杂工,把“老板”伺候舒服了到时就拿毕业文凭?只要平时廉价劳动力当的足够多,跟“老板”关系足够好,于是: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试问,这样的“研究”质量难道就是研究生教育所欲达到的吗? “导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老板”是趋利赚钱发财,这两者是完全不应该也不可能等同的概念。“导师老板”首先是对学生的极端不负责,同时也是对教育的极端不负责,更是对社会的极端不负责。正如“红顶”和“老板商人”相结合是一种腐败,“导师”和“老板”相结合也是一种腐败。我们必须站在教育腐败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是该重拳出击整肃治理的时候了。 ( 来源:《世界商业评论》日期:2005-08-26 09:53)


    2005年大中华区大学总排名

    排名 大学名
    1、国立台湾大学 17.28 183
    2、清华大学 16.90 187
    3、香港大学 15.58 222
    4、香港科技大学 15.32 230
    5、香港中文大学 14.97 241
    6、北京大学 14.83 244
    7、浙江大学 12.80 300
    8、中国科技大学 12.15 317
    9、南京大学 11.47 328
    10、香港城市大学 11.57 333
    11、上海交通大学 11.48 337
    12、香港理工大学 11.45 340
    13、复旦大学 11.25 349
    14、国立清华大学 11.20 351
    15、国立成功大学 10.01 393
    16、吉林大学 8.85 466
    17、国立交通大学 8.83 468  
    18、国立阳明大学 8.79 471

    2005年大陆高校排名
    1、清华大学 16.90 187
    2、北京大学 14.83 244
    3、浙江大学 12.80 300
    4、中国科技大学 12.15 317
    5、南京大学 11.47 328
    6、上海交通大学 11.48 337
    7、复旦大学 11.25 349
    8、吉林大学 8.85 466

    2005年台湾高校排名
    1、国立台湾大学 17.28 183
    2、国立清华大学 11.20 351
    3、国立成功大学 10.01 393
    4、国立交通大学 8.83 468
    5、国立阳明大学 8.79 471

    2005年香港高校排名
    1、香港大学 15.58 222
    2、香港科技大学 15.32 230
    3、香港中文大学 14.97 241
    4、香港城市大学 11.57 333
    5、香港理工大学 11.45 340

    (本排名由上海交大高教所推出,来源:http://campus.eol.cn 2005-08-26 11:38)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评选的2006年全美毕业院校排行榜北京时间今晨公布,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列第一。 到目前为止,普林斯顿大学已经是第6年称冠美国了,普林斯顿大学随后发表声明表示,很高兴本学校能得到公众认可。在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主办的年度大学排名被认为是最有权威性的。 美国最好大学综合排名前十位(相同数字为并列名次) 1普林斯顿大学 1哈佛大学 3耶鲁大学 4宾夕法尼亚大学 5杜克大学 5斯坦福大学 7加州理工学院 7麻省理工学院 9哥伦比亚大学 10达特茅斯大学 (来源:http://www.eol.cn2005-08-23 10:22 新华网 )

     中新社兰州八月八日电  与去年暑假走马草原、尽情释放青春激情相比,中国西部某重点大学二00三级硕士研究生小周今年取消了所有旅游计划,本来准备就近到敦煌一睹沙漠戈壁风光、欣赏“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也只好作罢。

    “毕业前这个暑假,怎么也悠闲不起来”,这位明年即将离开校园的研究生说,“目前,大家都各自忙活着,要么出于工作考虑而去实习,要么'留守’校园做毕业论文,回老家度假、呆在校园里闲逛或外出旅游的很少”。

    同样身为二00三级研究生的小崔,毕业论文初稿一完成就赶往北京一家财经媒体,应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所在的这个部门不太好实习,过一段时间想换个部门或者换个媒体再试一试,不过,在外面信息灵通一些,求职机会还是会多一些的。”言语中流露着淡淡的沉重与更多的期待。

    地处中国东部地区的许多高校硕士研究生也有类似感受。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魏同学告诉记者说,他们也很难轻松,早早地准备了毕业论文,进行了社会实践,希望为即将来到的职场竞争腾出丰裕的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两年,中国内地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早已变化,那种靠等候用人单位前来招聘、凭着一纸文凭混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研究生就业率明显呈下降趋势,就业质量也在大打折扣。

    据悉,一九九九年中国高等学校扩招以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百分之二十六点九的速度递增,一九九九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七点二万人,而二00五年仅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就达三十四万人之多。

    兰州大学分管学生就业工作的一负责人称,持续扩招使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科生就业压力,却导致研究生就业竞争加剧,据统计,二00五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近三百五十万,明年毕业生人数还将高涨,这样,硕士研究生必然要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与本科生一起面对同样的社会就业压力。

    (作者:王华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