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中旬开始,全国各高校陆续迎来大学新生。据统计,2011年全国有近650万大学新生入学。为使他们迅速转变角色,在崭新的环境中适应大学生活,各大学纷纷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迎新活动。
 
清华:新百年 新气象
 
清华大学日前迎来了新百年的首批本科新生。8月17日, 3300余名来自祖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走进清华园,开启人生新的一页。
 
迎新中的百年校庆“元素”
 
为了让新百年的第一批本科新生感受清华百年校庆的氛围,学校依然为他们准备了百年校庆的礼物:每位新生都有一枚百年校庆纪念徽章和一件百年校庆纪念T恤衫。
 
学校还在入学教育中增加了百年校庆“元素”,通过多种形式让新同学们感受清华历史和精神:安排新生参观校史馆,通过学习校史增进对清华历史与传统的了解;邀请学校党委书记胡和平教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为新生作成才报告;通过观看校庆庆祝大会和庆祝晚会等方式回顾清华百年校庆期间的庆祝活动,增进新生对学校的感情与认识。
 
“清华式”温暖个性服务
 
从资助方式,到物业服务,再到手续办理,充满人情味儿的“清华式”个性化服务让新生们在入学的第一天就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给新生全新的大学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清华大学资助管理中心完善了今年迎新的资助方式。今年的“绿色通道”取消了统一的爱心礼包,为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准备了“2011年绿色通道爱心纪念封”,施行“按需选择”的个性化资助方式。该“纪念封”为每一个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提供9张“购买卡”,总值数千元,新生可9卡全要,也可自主选择。“生活用品、文具、自行车、手机将保证每人都有。”清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向辉说。
 
紫荆学生服务楼前,各院系的同学们一大早就开始布置迎新点,为新生的住宿提供咨询服务。各院系同学群策群力,使出浑身解数,花样翻新,小小的迎新点充满了创意,为新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汽车系前卡通汽车的玩偶捧着“汽车系”的牌子,让人眼前一亮;左手举牛顿,右手举爱因斯坦牌子的物理系同学,让人莞尔一笑;建筑学院前用有机玻璃制作的灯具是他们的工程作业展示,吸引了众多目光;人文学院同学亲手设计了统一的迎新T恤,“人文什么的最有爱”几个字果然很有爱……
 
开学典礼揭开大学生活序幕
 
8月18日,清华大学2011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在综合体育馆隆重举行。3300余名2011级本科新生及千余名新生家长出席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上,顾秉林校长发表了题为《弘扬清华精神 践行人文日新》的讲话。顾秉林在讲话中说,一个世纪以来,一代代清华人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人文日新”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学校的发展,“人文日新”逐步成为了清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同学们把弘扬“人文日新”精神与践行校训、校风和学风结合起来,志存高远,奋发成才,与全体清华人一起,在清华新百年中谱写新的篇章。
 
据悉,今年清华大学共计招收新生3349人,其中理工类考生2729人,文史类考生378人,艺术类考生242人。这些学生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及县级以下中学近300所。典礼结束预示着新生们清华生活的开始,他们将开展一系列入学教育并进行为期三周的军训,迎接他们的将是绚丽多彩的清华生活和光明灿烂的未来。
 
中国农大:“六个一”助新生起航
 
8月2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57名优秀学生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开始大学生活。
 
第一次远离父母异地求学,第一次集体住宿,气候环境、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改变……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很容易使新生因不适应而产生种种问题。
 
为此,中国农大提出“从入学第一天就抓好教育工作”,从新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入手,帮助新生成功起步大学生活。
 
中国农大党委副书记秦世成表示,针对新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以入学教育为切入点,重点做好“六个一”教育。
 
从环境适应、节奏适应、心理适应等环节入手,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生活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增强适应能力,积极调整心态,消除心理障碍,顺利完成角色转变,自信、轻松地投入到大学生活中。
 
举行一次职业生涯教育,将入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帮助新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规划大学生活。
 
组织一次消防演练,以实践方式开展消防安全方面的安全教育活动,与举办讲座、观看专题影片、知识竞赛、橱窗宣传等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养成。
 
举行一次新生家长会,回答和解决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各种疑问,对于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专业、考研、就业前景及学校后勤情况进行具体介绍,给孩子信心,让家长放心。
 
组织新生参观一次校史馆,使新生增进对学校历史、发展现状与远景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组织一次励志演讲,让新生与成功人士零距离接触,用生动的故事传播深入浅出的人生哲学,分享成功经验。
 
其实,从新生进中国农大校门开始,志愿者温暖的笑容和热情的援手已经深深感染了初来报到的新同学,而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学生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更是为新生提供了方便周到的服务。生物学院新生郭紫航感叹道:“连行李都有人帮忙送到宿舍,实在没想到。”动物科技学院新生张亚丽笑着称赞:“中国农大是个温暖的学校。”
 
中科大:多项举措以学生为本
 
“孩子以后能不能转专业?”、“有没有个性化培养方案?”、“科技英才班的培养模式是怎样的?”8月14日下午,在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召开的新生家长咨询会上,家长们提问十分踊跃。
 
8月14日是中国科大2011级本科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1788名学子怀着梦想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
 
当天下午四点,该校化学院召开新生家长咨询会,学院及所属4个系的党政领导、新生班主任等,与200多名家长见面,介绍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情况,提醒家长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并一一回答大家的提问。
 
据悉,这样的家长会化学院已坚持了好几年。该院执行院长杨金龙表示,召开新生家长会的目的,一是让大家相互认识,今后家长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我们;二是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院,配合做好学生培养工作;三是希望家长回去后宣传科大和化学院。
 
记者了解到,像化学院一样,该校其他学院也召开了新生家长会。
 
为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实现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中科大还以文件形式专门制定了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内容包括文化传统、学习动力、青春向导三个模块。在文化传统模块,该校通过开学典礼、与校长零距离对话、科大精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成就与未来发展、文化传统与品格、学术传统与学术规范、大师风采与人文环境等,从而自觉传承、弘扬优良校风和学风。
 
在学习动力模块,通过学习测试学籍管理条例、院系发展史教育和学科专业介绍、“科技英才班”人才选拔报告会等多种活动,使新生明确学习目的与方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校领导一直强调,学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甚至细节上,都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中科大学生工作部部长董雨说,即使像迎新这样每年都做的工作,也力求精益求精。比如,今年新生到校后,凭入学通知书领取钥匙,先入住,放下行李歇歇脚,然后再办理入学手续;为每间学生宿舍空调“电能卡”预充了20度电,新生领取电能卡和遥控器后即可享受凉爽;提前两周开通了数字化“本科迎新系统”,新生可通过该网站提前获知报到有关事项和学校情况,核对个人信息,在网上选择缴费项目并查询自己的缴费信息,还可通过该系统互留联系方式结伴同行等。
 
一位家长咨询会后告诉记者:“不仅对科大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一进校就让大家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一点很重要。”
 
 
 

从今年3月开始,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二级学科。这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把学科设置自主权交给大学

日前,首都师范大学邀请74位校外专家对准备自主设置的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进行评审。“首师大的做法,目前在各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是一个普遍行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质量监督与信息处处长徐维清说,“从今年3月开始,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二级学科。这一政策的出台,是最新一次学科目录修订的重要变化,也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修订方式及改革力度超以往  国家计划与学校自主相结合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通知,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新目录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从2012年起,研究生招生工作将按新目录进行。

据了解,新目录修订工作是从2009年正式启动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7次学科专业目录修订。上一次修订还是在1997年,距今已有14年了。

“这10多年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科目录是学科设置的前提和基础。”徐维清谈及此次学科目录修订的意义时说,“学科目录修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国务院学位办负责人介绍,此次学科目录的修订,无论是修订重点还是修订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较大突破。

——以往学科目录修订重点是二级学科,而此次修订的重点是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经过修订,新目录增设了“艺术学”门类,学科门类达到13个,一级学科从89个增加到110个。

——以往是自上而下的修订方式,国家制定规则,然后各学位授予单位执行,而此次修订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向全国1000多个单位,包括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以及行业部门等征求建议,再请专家论证研究。据了解,仅围绕一级学科的建议就收到400多个。

——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的机制有了重大调整。今后,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由国家负责设置,而二级学科允许学位授予单位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然后报教育部备案即可。

据悉,今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还会发布一个二级学科目录,但是这个目录不再是体现国家权力的指令性目录,而是国家根据各个学校设置的二级学科进行统计汇编而成,是指导各个学校设置二级学科的参考性目录。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陈皓明说:“如果说以前我国学科目录的设置体现刚性特点,那么现在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学校自主相结合,这对学校办学自主权是一个较大突破,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也会大大增加。”

下放二级学科设置权力  交叉学科首次“亮明旗号”

此次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的改革,在高校引起强烈反响。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李庆忠感慨地说:“过去,二级学科的管理都在国家层面,学校如果要调整设置二级学科,必须由国家审批,审批是两年一次,整个程序非常复杂,还有一系列论证,如果这次没赶上就要等两年,对于新兴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很大的限制。”

徐维清说:“通过这次权力的下放,学校调整二级学科设置会成为一个常态,使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更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此外,3月1日开始施行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中,还特别强调了“交叉学科的自主设置与调整”。据悉,这还是教育部在正式下发的文件中第一次为交叉学科“亮明旗号”,给交叉学科一个明确定位。

《细则》提出:拟设交叉学科应是跨学科门类或多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已经超出一级学科的范围,并且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将促进新的理论形成和发展或产生新的研究方法。

“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在未来创新中具有特别的优势,目前国家相关教育管理政策对这类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许多制约,专业目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说,“不能自上而下地要求所有的大学都按照一个目录来‘规范’,否则学科设置僵死,创新人才无从培养,因此,这次改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据卢晓东介绍,由于北京大学2002年获得了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使得2008年设立的“古生物学”成为依托元培学院平台设置的第一个跨学科专业。元培学院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生命学院、环境学院等院系合作,采用全新的机制和课程体系,培养古生物专业人才。如今,元培学院已经开设和即将设置的跨学科专业已有4个。

据了解,目前只有清华、北大等6所高校获得了本科专业设置的自主权,用备案制代替审批制。卢晓东说:“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设置已经放开,期待着这项重大改革能够逐步向本科拓展。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只有知识结构的多样化,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在未来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工作。”

有发展动力还要有制约手段  自律与他律的体系尚需完善

记者在首师大采访时了解到,此次首师大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评审,把校外专家意见作为第一标准,只有通过了校外专家评审,才有资格进入学校学术、学位委员会的讨论范围。

“哪个学科成为博士点,不是校长、院长说了算,不按照专家的要求进行整改,这次申请博士点就通不过。”李庆忠说,“高校有了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的权力,这也意味着对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更大的责任。”

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曾允许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方向,结果当时全国二级学科从近300个一下子增加到2500个。一些学校在没有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因人设庙”,为某个教授设学科,导致一些学科市场需求低迷、就业面狭窄。

陈皓明分析说:“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变化的转型期,整个社会还缺乏一种自律和他律的机制,所以,学科设置的管理既要和国际接轨,又要符合中国国情。”

为了避免出现“一放就乱”的情况,教育部在《细则》中明确规定:二级学科目录颁布后,学位授予单位设置与调整目录内二级学科,要经过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并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增设或更名目录外二级学科,经过论证后,还要聘请7人以上外单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教育部指定的信息平台上进行一个月的公示,然后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才算设置成功。

“新的改革措施,对学校、同行专家评议以及评议结果公示都有明确要求,这对‘因人设庙’的情况会有所制约。”陈皓明说,“学校必须要考虑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和符合教育规律,而外单位专家是用自己的学术声誉作担保,一般来说,高校学者还是很看重这一点的,会负责任地进行评议。”

除了学校自律之外,陈皓明建议,国家还要建立一套他律系统,用行政手段对学校进行监督,比如委托第三方学术机构进行评估,出现问题就用政府权力撤销它。“有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要有制约的手段,就像汽车,光有发动机而没有刹车怎么能行呢?”

“我们会不定期对学科进行评估、抽查,一旦发现学校在二级学科设置中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撤销二级学科,连带的一级学科也会受影响,这种质量的‘成本账’,学校很清楚。”徐维清说。

■链接

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和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中为“专业”)三级。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二级学科是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一级学科的调整每10年进行一次。二级学科目录每5年编制一次。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的范围包含目录内二级学科、目录外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

 

 

 

“某市今年高考总分750分,高职录取线150分,较2010年下降140分,缺口仍然很大。”近日,高考招生工作刚结束,一所三本高校分管招生的副校长王平(化名)就忍不住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抱怨:“三批次录取的高校(即独立学院——记者注)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王平回忆,2008年和2009年,他们学校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还是100%;从2010年开始情况逆转,当年录取率下降为80%;2011年更是猛然降至50%,最后是通过不少“技术处理手段”才勉强完成招生计划。
 
“这种下降趋势不知何年是尽头?”王平说,全国高校生源危机中,323所三本高校首当其冲,他们不仅要应对第一志愿录取率直线下降的局面,还要面临专业稳定率不高,学生学习动力先天不足等考验。
 
于是,请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吃饭保住生源,到教育部门退掉剩余的招生计划,举办周六补习班与本科预科班……为应对危机,各三本高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清华、北大都难“掐尖”了,三本垫底更失落
 
2008年,全国高考人数达到1050万的顶峰,随后开始下降。2011年,下降至933万,比2010年减少24万左右,资料显示这种下降趋势将持续至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教授姚远说,导致高考人数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我国人口出生高峰期已过,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以人口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北京市为例,2006年高考考生11.3万人,2011年下降至7.65万人,2013年大概6万人,其中还有约20%的考生会弃考出国留学,实际参加高考人数将只有5万多人。
 
“在这场高考生源危机中,清华、北大等一本老大哥都难‘掐尖’了,三本垫底的高校更失落。只有既不靠前、又不垫底的二本高校最不敏感。”北京一所三本高校的校长卢开(化名)说,2011年全国高考中有40名省、市状元向香港大学递交申请,最后港大录取了17名省、市状元,较2010年增长一倍。北京40名可上清华、北大的高分考生被香港大学录取。此外,被誉为“美国高考”的SAT尚未在中国内地开考,不过2011年内地赴香港参加SAT考试的学生达6000多人次。“看到这些情况,清华、北大的校长不着急吗?”
 
二本高校因为15%的高分考生轮不到其录取,另15%垫底的考生想进又进不去,他们一直录取中间分数段高考考生,受到的冲击最小。
 
“三本高校招不到生就将自断财路,破产倒闭。”王平说,很多三本高校在学校所在地招不满高考考生,就纷纷到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生源大省去跑马圈地抢生源,甚至把在A省落空的招生指标通过技术处理,调剂到B省进行录取。
 
过去,三本高校在招生宣传时恨不得把录取分数线“吹”得老高,以凸显学校的品牌影响力与教育质量之好,吸引更多高分考生来报考。现在,高考生源市场竞争激烈,三本高校就得想方设法把录取分数线说得越低越好,以免低分考生怕录取不了不敢填报志愿,高分考生又不屑于报考,结果两头落空。
 
僧多粥少,副省长只能先保省内高校“吃饱”
 
三本高校发展的处境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王平说,1999年高校大扩招,政府给高校下达招生任务,这所高校增加300个招生计划,那所高校追加500个录取指标,要求大家共同努力把大学扩招的目标完成好。三本高校趁势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当时,三本高校到教育部门争取招生指标几乎挤破脑袋。因为拿到招生指标就意味着开通了财路:公办高校的财政拨款是按学生人头数下拨的;三本高校多招收一个学生就可以多收一笔学费。同样一个500亩的校园,招生越多高校的办学成本就摊得越薄。
 
王平透露,以往每年春节前,他都要参加生源大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宴请北京80多所高校校长的活动。这些分管副省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第二年这些学校在给该省下达招生指标时每校多增加几人。“几乎都能如愿以偿。”他说。
 
当河南省高考考生从2009年的96.5万下降到2011年的85.54万时,已经变成校长请副省长吃饭了,但这个请饭难度就大多了。“僧多粥少,人家副省长要优先确保省内高校‘吃饱’,也顾不上省外三本高校。”王平说。
 
“一切都是围绕生源而变。”针对三本高校的各种招生策略,一位地方的招生工作人员一语点出了要害,“要什么样的政策都好说,关键是有没有考生填报你们学校。”
 
今年,全国只有四个省的高考生源没有出现下降,甘肃省是其中之一。北京某三本高校原计划到甘肃多招收一些学生,分管招生工作的副校长去了两趟,结果报名数不及录取计划的80%。不要说按150%、120%的比例进行投档,就连一比一的录取投档目标都实现不了,因为没有学生报考。
 
无奈之下,部分三本高校分管招生的校领导与招生办主任开始把剩余的招生指标退还给教育行政部门。
 
这里面还有学校的一些“小算盘”。
 
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三本高校的评估都是以招生指标为准绳。现在不少三本高校办学资源本身就不够,招录的学生越多,离评估达标的标准越远。通不过评估的三本高校将被停止招生甚至摘牌。对学校来说,能否多招生、少招生待通过评估以后再说,眼前重点要解决有没有招生资格的问题。
 
另一方面,三本高校对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与具体的工作部门都有量化的考核,即招生任务完成率等。退掉一部分招生指标,完成任务至少可以先把奖励拿到手,至于明年的招生形势与规模,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在是无暇顾及。
 
“世纪宝宝”拯救不了三本高校
 
王平说,非常羡慕那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他们在市场打拼,虽然很辛苦但终究生存了下来,且生命力越来越强。不像他们这些三本高校,至今躺在招生计划的“温床”上,竞争力也在慢慢丧失。假如像部分高职一样实行注册入学,有学生报考的话就给指标,否则就不给指标,三本高校将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与能力。
 
“当前一本、三本高校生源危机的实质就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不信任。”王平说,三本高校学生学习四年需要10多万元,但可能毕业后10年都收不回这笔投资。这种“高收费、低含金量”的发展模式正在受到空前挑战。
 
同时,三本高校自身是否过硬也一直是社会公众诟病的焦点。部分三本高校的投资方只顾收取学费,获取眼前利益,招录一些高考分数只有100多分至200多分的学生进来与本科生一同接受教育,这令一些三本院校的老师很头疼,“基础太差,没办法教。”一些学校不得已,只好给这部分学生补基础课的“短板”,在周六办起补习班与本科预科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一年多来并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一位三本院校校长说:“三本高校发展整体进入‘寒冬’是不争的事实。一批软硬件不好,还处于投资阶段,以及把学费挪用到其他领域的三本高校都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部分三本高校把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世纪宝宝”身上,即2000年出生的孩子在2018年参加高考时,生源总量开始止跌并走向平稳。可王平对此并不乐观,“世纪宝宝拯救不了三本高校。”在他看来,三本高校突破高校生源危机,需要同时做好加法与减法工作,即加大投入,提高办学内涵与质量;降低学费收费标准,让更多的考生进得来,学得起,有东西可学。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一年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梳理展示相关工作的一些亮点,也对人民群众期待破解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突破状况进行了回答。 

教育经费成为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 

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介绍,一年来,为了落实4%目标,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出台了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制度等7项政策文件,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并决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据财政部教科文司吴国生副司长介绍,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3.69%,目前教育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今明两年,各级财政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国务院部署,更加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切实加大投入,努力在2012年实现4%的目标。 

国家教育考试改革方案正在研制中 

高考改革是社会最为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对此,杜玉波表示,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改革方案,同时,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也即将成立。 

杜玉波介绍了高考改革的四个思路。一是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分类考试,努力解决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的问题,促进高考与素质教育的衔接;二是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推进综合评价,努力解决评价手段不够丰富的问题,为高校招生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评价手段;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推进多元录取,努力解决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建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四是改革高考管理制度,推进“阳光工程”,努力解决评价过程不够公正的问题,切实维护考试秩序的公平公正。 

“试点学院改革”已列入日程 

杜玉波介绍说,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探索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单位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学院改革”目前已经启动。 

“试点学院改革”将在高校内部选择一些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创新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扩大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实行教授治学;二是改革教师聘任、考核和评价制度,实行聘任制,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三是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机制,完善自主招生制度;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试点学院改革”试点单位正在遴选、确定中。 

新一轮“985工程”建设启动 

据杜玉波介绍,一年来,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还有一些相关措施得到逐步落实。 

如修订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增加了艺术学门类,增设了一些国家亟须的学科。组织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原来的621种本科专业调整为443种,拓宽了专业口径。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规模,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硕士生招生比例达到30%。加大国家投入,启动实施新一轮“985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围绕探索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扎实推进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

学前教育入学率已超60% 

目前,“入园难”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据杜玉波介绍,国务院于2010年11月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十条举措。启动实施了“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2010年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5亿元,2011年增加到15亿元。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表示,2010年,学前教育的入学率还只有51%、52%,2011年已经超过了60%,成效比较明显。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政策,拟由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农村幼儿园、学生营养、教师宿舍受关注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陈剑平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安排资金10亿元,在中西部16个省份的102个县,正在开展两个试点项目:农村幼儿园和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宿舍。据他介绍,这两个项目是教育规划纲要里提出的,但过去国家并没有实施过的新项目,缺乏建设实施的经验,其中一个还缺乏建设标准,目前进行的试点正在努力探索和积累经验,为“十二五”实施教育重大项目做准备。 

另外,据杜玉波介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的工作方案,准备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在提高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据杜玉波介绍,一年来,多项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他介绍说,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经费达30.5亿元,招聘教师60898人。2011年10597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90%以上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元启动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制定相关政策,提出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目标。另外,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正在筹备开展中。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吴剑英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一起开展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试点,目前,两部正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办法,探索教育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度的具体办法。

 

 

昨天(8月19日)下午,教育部在济南召开高校学生食堂工作座谈会,商讨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新学期学生食堂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秋季开学在即,各地各高校要把稳定食堂饭菜价格当做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形势下,近两个月来,食品类价格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分别为6.4%和6.5%,其中食品类指数分别同比上涨16.7%和14.8%。鲁昕说,根据目前形势,未来一段时期市场物价仍将在高位运行,学生食堂运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将在秋季开学前下发。
 
鲁昕希望,各地进一步加大对学生食堂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力度。各地要对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分别按居民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执行;按照有关规定,对学生食堂为学校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同时,各学校要统筹财政拨款、学费及其他收入等资金渠道,根据在校生数,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资金,设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根据价格上涨情况,适时对学生食堂基本大伙(包括社会企业经营的食堂)进行补贴,抑制饭菜价格过快上涨。学生食堂建筑设施由学校提供,按照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不计提折旧,对服务实体实行“零租赁”,免收管理费。学生食堂的大型维修改造、大型餐饮设备配置和更新,空调、电梯、供暖等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由学校承担。
 
她要求各地、各学校要根据物价上涨情况,适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临时补贴或提高资助标准。
 
最后,鲁昕希望学校的党政一把手一定要亲自抓好学生食堂的价格稳定和学生的思想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化解和排除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