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推动人民教育事业不断实现历史性进步的90年。9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国之大计、民之根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之一。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教育工作与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走过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光辉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与劳动相结合的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提出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宗旨。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们党克服各种困难创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放到重要位置,成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的改造,实现了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向工农开门”,大力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运动,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逐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位的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明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中央先后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努力建设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部署。中央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
回顾9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创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条道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又体现了中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基本原则,又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继承了我国教育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重大问题,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