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大大提高了阿尔卑斯山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上。
 
研究称,统计数据显示,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是19世纪末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两倍。温度升高使高山地区的永冻土层不断融解,进而导致部分山体坍塌;而冰川的大量融化使这一地区洪灾频发,如2005年,奥地利部分地区就遭到特大洪水袭击,经济损失达5.55亿欧元。
 
研究指出,近年来阿尔卑斯山地区出现的冰川大面积融化、持续高温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人类活动难辞其咎,这其中包括在阿尔卑斯山地区定居,以及兴建滑雪场和旅游度假区等。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5日报道,日本无线射频芯片级模块领域厂商村田制作所宣称,他们研发出了全球首款超薄(0.9毫米)的压电防水扬声器。该扬声器不仅制作成本低廉,而且耗电量少,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机、音乐播放器等便携设备上。
 
手机和其他不能防水的便携设备沾水后,其内部的零件可能会受损,导致声音质量下降。因此,有很多公司都在专注于研制防水的设备,比如手机等。在日本,就有四分之一的手机厂商宣称自己的正在研发的新款手机能防水。
 
话虽如此,设备要做到防水,研究人员还需要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其中,要让扬声器防水就不容易,因为,通过声音输出小洞,扬声器很容易“沾染”潮湿的环境。
 
传统的解决办法包括用薄的经过处理过的防水纸片盖住声音输出小洞等,但是,这种方法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常常会使音质下降。现在,村田制作所称,他们研发出的新的压电扬声器具有超强的防水能力,而且,也能够保证音质不受损。
 
压电扬声器利用了压电陶瓷的共振。它们比普通的扬声器要薄,最小厚度仅为0.5毫米,因此,耗电量极低。
 
新扬声器不需要使用防水薄片,其制造过程也非常便宜,另外,因为没有覆盖住声音洞,对音质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坏。
 
村田制作所表示,该扬声器可以使用在手机、音乐播放器、电子阅读器、数码相机等便携设备上,也可以应用于军事用途,该扬声器可能很快出现在手机中。
 
 
 
 
 
 

北京时间6月15日消息 据美国MSNBC网站报道,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第四届“科学艺术展”上,该校等离子体物理学实验室博士后研究人员杰里-罗斯的作品“氙等离子体加速器”获得了一等奖。普林斯顿大学科学艺术展每年举行一次,今年聚焦于与能源主题有关的科学图像。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在高科技下诞生的自然与艺术高度统一的作品。

  1.水的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

  根据他对表面张力影响的深入研究,戴维-海因斯制作出这张水滴与水表面激烈碰撞的照片。事实上,海因斯错过了拍照的最佳时机,没料到歪打正着,呈现给我们这张奇特的水状“王冠”,而非水底和水池之间表面张力的相互作用。为制作这张照片,仅仅持续十万分之一秒的光脉冲被用以“冻结”溅在半空中的水滴。

  2.节能化学

节能化学
节能化学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戴维-纳吉布的节能化学仪器“治疗性照明”(Therapeutic Illumination),夺得2010年科学艺术展的二等奖,奖金为154.51美元。该装置模拟光合作用过程,用以制造药物和其他重要分子。纳吉布说:“我们提交的作品涉及试验调查,这些试验利用微型节能荧光灯泡去激活各种各样的彩色光催化剂。”

  3.科学之眼

科学之眼
科学之眼

  普林斯顿物理学专业本科生蒂姆-科比(Tim Koby)利用电脑模拟恒星轨道制作而成的照片“散布于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中子星”,获得了本届科学艺术展的三等奖,奖金为95.49美元。这次比赛的奖金是按照著名的“黄金分割”确定,这个数学上的比例广泛应用于各种造型美观的设计上,比如贝壳、古希腊神庙。

  4.错综复杂的物质网络

错综复杂的物质网络
错综复杂的物质网络

  这张照片显示,一个纷扰复杂的物质网络阻滞了以各种频率出现的光线。图中显示的还有电磁波以低于禁止范围的频率在这个网络传播所形成的电场图。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物质可用于捕捉和转化能量。这幅作品的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玛丽亚-弗洛雷斯库、保罗-斯坦因哈特以及塞尔瓦托-托奎托(Salvatore Torquato)。

5.棱镜校准

棱镜校准
棱镜校准

  克雷格-雅各布森的这幅作品纯属意外:在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实验室为锂托卡马克试验测试托马斯散射系统时,因校准分光计发生问题,生成了这张照片。这种诊断被用于测量等离子体试验的电子温度和密度,包括试验性聚变能装置。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光强度。

  6.“光学陷阱”的爱与恨

“光学陷阱”的爱与恨
“光学陷阱”的爱与恨

  此处看到的心形光线是尼克-巴克斯(Nic Bax)在尝试创建“光学陷阱”时产生的。所谓的“光学陷阱”是指能以令微小粒子在三维中保持稳定的高度聚焦的激光束。巴克斯说:“这束激光要尽量圆,所以,经过一天的故障解决,我非常沮丧,因为这是我所能获得的最圆的光束。在背景中,你可以看到珠状硅石,那是我在尝试用‘光学陷阱’捕捉时不成功引起的。”

  7.塑料晶体管

塑料晶体管
塑料晶体管

  在此图的塑料晶体管中,塑料被制作成交叉在一起的电极,在这张照片中,电极是微黄色和橙色相间的条状物。这些电极可允许往来于工作通道(绿色部分)的电流流动。这张照片是由康索克-李、林恩-鲁、菲利普-陈等人制作。

  8.口袋中的肽

口袋中的肽
口袋中的肽

  普林斯顿大学的梅根-比洛斯制作了绑定于人体白细胞抗原(灰色)的肽(紫色)的卡通形象。分子图中的筛子状显示了某个绑定“口袋”的抗原表面。

9.锂空间加速器

锂空间加速器
锂空间加速器

  这张由普林斯顿大学丹-利夫提交的照片显示的是一台锂洛伦兹力加速器,在最新一项实验中,科学家利用这种加速器研究此类推进器的加速机制。

  10.非线性奥林匹克五环

非线性奥林匹克五环
非线性奥林匹克五环

  噪音通常被认为不利于信号传输。尽管如此,噪音仍携带可观的能量,这些能量在某种条件下唾手可得,当然,前提是方法正确。在这项实验中,德米特里-迪洛洛夫和杰森-弗莱舍利用“非线性”物质(能以奇特的形式改变光的行为)从噪音中提取能量。这个过程造就了奥林匹克五环状的图像,这个图像因噪音信号而显得很模糊。

  11.粘性流

粘性流
粘性流

  流经高粘度流体的物体生成了这个结构良好的流线谱。这种流动看上去就像是一堆堆的薄片。在这张照片中,一个球体从充满硅油的箱子中浮到表面附近。硅油的粘性是水的5000倍。这张照片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的谢丽-陈、乔苏-兹尼特曼和亚历山大-斯密茨制作。

  12.鼠眼冰冻切片

鼠眼冰冻切片
鼠眼冰冻切片

  此图是老鼠眼睛的冰冻切片,显示了结缔组织、血管、眼白和部分视网膜。不同的染色被添加至结缔组织上。这张照片的绿色区域富含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细胞核则被染成了蓝色。圆形结构是血管。此图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的普拉维纳-约瑟夫-萨拉姆(Praveena Joseph-de Saram)和迈克尔-贝利二世制作。

13.等离子体的力量

等离子体的力量
等离子体的力量

  这就是一等奖作品“氙等离子体加速器”,作者杰里-罗斯也因此获得250美元的奖金。照片显示了来自霍尔效应推进器的羽状物质,这台推进器利用磁场和电场令推进剂发生电离反应,并加快推进剂的流动速度。

  14.磁场与磁岛

磁场与磁岛
磁场与磁岛

  高能粒子在天体物理学的起源依旧是个谜团。一个名为“磁重联”的过程或许能将磁能转换为粒子能。在这一过程中,磁场最终被局限于磁岛(在这张照片中是红色团状物),而高能粒子却蜿蜒于磁岛(在这张照片中是黄色轨迹)之中。虽然这张由普林斯顿大学洛仑兹-希伦尼和安纳托利-斯佩特科维斯基制作的照片与物理学毫无关系,但它在视觉上类似于分子生命中的能量释放。

  15.午夜RNA结构

午夜RNA结构
午夜RNA结构

  这个惊人的RNA结构是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约翰-布拉奇特在研究RNA折叠过程中制作的。布拉奇特说:“这张照片可能并不代表现实的生物结构,但在美学上令人无比好奇。”

  16.磷灰石森林

磷灰石森林
磷灰石森林

  这是一张扫描电子显微图,显示的是大理石表面,上面留下了一个磷灰石保护层。酸雨会对建筑物、纪念碑和雕刻品中的大理石用料构成威胁,而磷灰石的抗酸性强于大理石。在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品保护实验室,索尼亚-纳伊杜和恩里克-萨索尼正在研究表面防护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手段会在大理石表面形成磷灰石晶体“森林”。

 

 

    2010年6月7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公布了拍摄于5月27日的满月照片。这轮迷人的满月正位于甚大望远镜背后,看起来比通常所看到的满月要大得多。天文学家解释称,这是一种光学错觉,即“月径幻觉”。 

北京时间6月17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学家捕捉到大如圆盘的满月与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看起来如此巨大的满月相当罕见,天文学家解释认为这是一种“月径幻觉”现象。
 
当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学家结束一个夜晚的繁忙观测工作后走出天文台时,他们发现一轮壮观的满月悬挂于阿塔卡马沙漠上空。满月比平常显得更大更圆,天文学家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但是,大如圆盘的满月与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交相辉映,形成一幕壮观的景象。天文学家及时拍下了这一罕见的壮观场景,并于近日公开了这张照片。
 
欧洲南方天文台负责甚大望远镜观测项目的天文学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轮满月似乎非常大,因为它当时正接近地平线。我们的视觉被地面上的参照物‘欺骗’了。”天文学家解释说,如此大尺寸的满月也被称为“月径幻觉”。这种现象是观测者在心中将月亮与地平线上的参照物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在这张难得的照片中,月亮似乎正处于甚大望远镜背后的高地之上。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官员解释说,其实它们之间的真正距离要远得多。欧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学家高登·吉列特在距离甚大望远镜大约14公里的位置,利用500毫米的长焦镜头拍下了这种“月径幻觉”景象。
 
事实上,业余天象爱好者不需要相机同样也可以验证这种“月径幻觉”现象。不管是月出时分还是月落时分,地平线上的满月都不会比任何时间、任何位置的满月大。人们可以做这样的小实验,举起一件小物品(比如一块橡皮),伸到一臂远的位置,然后将其与初升的月亮相比较。数小时后,当月亮升得更高,看起来更小的时候,你再用同样的方法做比较,就可以进一步理解这种“月径幻觉”现象。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0日报道,美国一联合研究小组称,他们在利用石墨烯制造纳米电路领域获得了突破:设计出了简便、快速的纳米电线制造方法,能够调谐石墨烯的电学特征,使氧化石墨烯从绝缘物质变成导电物质。这被认定为石墨烯电子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6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纳米电路的研究人员之所以对于石墨烯的研究颇具热忱,是因为与硅相比,电子在石墨烯内移动时会受到更小的阻力,而硅晶体管的尺寸也已经接近了相关物理定律的极限。虽然石墨烯纳米电子学可比硅基电子学速度更快且消耗更少的能量,但此前无人知晓如何制造可扩展或可重复的石墨烯纳米结构。
 
研究小组测试了2种氧化石墨烯,一种由碳化硅制成,另一种则由石墨粉构成。研究人员使用了热化学纳米光刻技术以提升纳米量级的石墨烯的温度,从而设计出类似石墨烯的纳米电路。当温度达到130摄氏度时,氧化石墨烯变得更具传导性,并能从绝缘物质转变为更具传导性的纳米线等石墨烯类似物质。这些性能都是该技术颇具成效的标志。
 
乔治亚理工学院物理系副教授爱丽莎·雷多谈道:“研究表明,通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的尖端局部加热绝缘的氧化石墨烯,我们可将纳米线的大小降至12纳米,并能将它的电子特性调谐至4个传导量级以上。实验过程中也并未出现尖端磨损或是石墨烯样本损坏的情况。”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机械科学和工程系的副教授威廉·金也认为新技术有三大优势:一是整个过程只需一步完成,单纯通过纳米加热就可将绝缘氧化石墨烯转化为功能性导电材料;二是此技术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石墨烯;三是新技术效率极高,可在极短时间内合成纳米结构,对纳米电路的制造十分有益。
 
研究人员还表示,从氧化石墨烯到石墨烯的简单转换是制造导电性纳米线的重要途径,其不仅可应用于软性电子学领域,还有望用于生产与生物兼容的石墨烯电线,可被用于测量单个生物细胞的电子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