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石云里教授与安徽博物院、阜阳博物馆经过两年多的合作研究,日前终于揭开迷雾,确认世界上现存的年代最早、且具有确定年代的圭表和赤道式天文测量仪器。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科学史研究》上。

    据了解,1977年,考古学家在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墓中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件漆器因功能不详而被称为“不知名漆器”,另有一对相互重叠的漆器圆盘,学术界也一直未能确认其实际功能。

    圭表是古代测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竖直安放的表及南北方向水平安置的圭组成。据介绍,汝阴侯墓“不知名漆器”的主体为完全对称并以木铰链连接、可折叠的两个部分,每部分各有一个可折叠的立耳和一个沟槽,槽中各填有一个龙头状和两个刀状木块。打开后顺着南北方向摆放,利用其北侧立耳在正午时投下的影子,就能指示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的到来。

    这架圭表的精妙之处还在于,4个节气日影所在的位置不是用刻度表示,而是暗含在木块和漆器上的一些特殊图案和位置中。最突出的是龙头形木块上春分和秋分的日影位置,标记它的是一个由四个“⊥”形符号围绕一个中央圆点组成的特殊图案。

    同墓出土的两个漆器圆盘,周围分别标有周天刻度和二十八宿坐标,此前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星占工具,而国内有人则猜想是赤道式天文观测仪器,但两种观点都缺乏确切证据,原因是大都数学者都忽略了与它们一起出土的一只结构复杂的“漆盒”。

    “这个‘漆盒’实际上是一个支架。”石云里说,中国天文仪器上对赤道系统的普遍使用比欧洲早1000多年,汝阴侯墓出土的观星圆盘是这种仪器现存最早、且年代确定的一件实物。

 

新华网莫斯科5月15日电(记者贺颖骏)莫斯科时间5月15日7时(北京时间15日11时),俄美两国3名宇航员搭乘俄“联盟TMA-04M”载人飞船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今年首批飞往空间的宇航员。

俄联邦航天署说,飞船预计将于17日早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飞船里的3名宇航员——俄罗斯人根纳季·帕达尔卡、谢尔盖·列温和美国人约瑟夫·阿卡巴将接替4月返回地球的3名同事,在太空工作4个半月。目前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还有去年12月上岗的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美国宇航员唐纳德·佩蒂特和荷兰宇航员安德烈·凯珀斯。

新增加的3位宇航员个个“文武兼备”。将担任空间站第32号机组队长的帕达尔卡曾是一级战斗机飞行员,他从1989年开始接受宇航员训练,1998年和2009年3次飞往空间站,拥有585天的太空工作经历。此外,他还是一名拥有硕士学位的生态工程师。另一位俄宇航员列温是一名电子自动化工程师,他从1998年起成为俄航天署的航天试验员,但至今还没有太空经验。美国宇航员阿卡巴则是水文地质学家兼海军陆战队预备队员,在2009年完成过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帕达尔卡在出发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和同事将按计划在太空完成近40项实验,其中包括8项新实验。同时,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将于5月19日发射的“龙”号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如果一切顺利,这艘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制造的航天飞船将成为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的私营企业建造的太空飞船。

有媒体特别询问了两位太空经验并不丰富的宇航员临行前的心情。阿卡巴说,他没有一丝不安,只感到既光荣又幸运。列温则用“梦想成真”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5月14日,第七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生论坛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杰出研究生奖、优秀研究生奖”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和赛诺菲巴斯德医学杰出研究生奖”颁奖典礼举行。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康乐、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人教局副局长陈晓峰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各研究所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主持典礼。 

开幕式上,康乐就北京生科院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奖励机制做了简要介绍,并对获奖研究生表示了祝贺。谈到奖励,康乐说:“我们设立这些奖项,就是要奖励研究生的科技创新,鼓励研究生们的科研工作联系社会实际;奖励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对研究生们创造出的科研工作的价值做出肯定才是关键。” 

随后,康乐、陈晓峰和马石庄先后为来自7个研究所的13名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本次颁奖典礼共颁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和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医学杰出奖” 5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研究生奖”4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杰出研究生奖和Johnson & Johnson Award”4名。13名获奖者均在Nature、PNAS等国际一流学术杂志刊发表过自己的科研成果。

来自动物研究所的焦建琴同学代表获奖研究生发表获奖感言。谈到发Nature的经历,她认为中国科学研这个平台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是实验能够顺利成功的重要保障,谦逊的她也表示,虽然最后自己一个人拿到奖项,但奖项背后却是整个实验室团队付出的汗水。

陈晓峰鼓励研究生们更加积极的为科研事业做贡献。马石庄赞扬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为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所做的努力。马石庄还从颁奖典礼的细节说起,肯定了研究生们踏实谦逊的优良作风,并鼓励研究生们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颁奖典礼后,第七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生论坛正式开始。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NIBS(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17名研究生就自己的优秀科研成果和与会研究生做了报告交流。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余晓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15日在京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指出,当前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如不改变这一趋势,到2030年即使两个地球也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今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将在里约热内卢召开。WWF全球总干事吉姆·利普表示,这次会议可以并必须成为政府转向新的发展路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时刻。各国政府和工商界应利用这个契机,为保持生机勃勃的地球作出承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需要更好的选择——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转变消费模式。报告提出16个“优先行动”。包括改进消费模式,核算自然资本价值以及构建法律政策框架,公平管理食物、水和能源等。

  这份报告使用“地球生命力指数”,追踪记录2688种脊椎物种9000多个种群的变化情况,来衡量地球生态的健康状况。

  “地球生物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丧失,1970年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28%,其中热带是重灾区,下降了61%。”WWF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李琳博士说。

  报告同时显示,“人类生态足迹”令人担忧,超过生物承载力的50%。地球需要用一年半的时间来生产人类一年内消耗的可再生资源。

  “人类生态足迹”是反映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的重要指标。它通过对人类需求和地球可再生能力的比较,追踪人类对生物圈的竞争性需求。

  “这份地球‘体检报告’诊断结果表明,地球现在很不健康。”伦敦动物学会环境保护主任乔纳森说,“恢复地球健康,根本在于解决人口增长和过度消费的问题。”

  报告强调,城市化对资源环境造成日益严峻的影响。到2050年,全球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城市化往往伴随着收入提高以及人均生态足迹尤其是碳足迹的上升。比如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是中国平均水平的3倍。人类需要开发和改进管理自然资源的方式。”报告说。

  此外,报告显示,高收入国家的生态足迹平均比低收入国家高5倍。生态足迹最大的5个国家是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丹麦和美国。

  “然而,1970年以来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快的地区是低收入国家。这说明最贫困和最脆弱的国家正在为富裕国家的生活方式买单。”报告说。

  《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伦敦动物学会和全球足迹网路共同编写。

北京时间5月14日消息,德国大众公司研制出一款概念悬浮车,外形酷似一个巨型溜溜球。虽然并不像《回到未来》中的时光穿梭汽车 DeLorean那样令人兴奋,但也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悬浮车装有车载传感器,负责探测路障,车载电脑能够自行减慢行进速度,避免发生相撞事故。

  YouTube网站上出现了一段有关悬浮车的电脑动画,吸引了很多网民的目光。这种汽车的悬浮高度只有1到2英尺(约合30到60厘米),利用电磁公路网从地点A前往地点B。悬浮车的机动性很强,拥有出色的转弯性能。虽然看上去并不十分坚固,但却拥有很高的安全性。悬浮车装有车载传感器,负责探测路障,车载电脑能够自行减慢行进速度,避免发生相撞事故。

  2011年,大众在中国启动“大众自造”项目,悬浮车正是这一项目的结晶。“大众自造”项目网站目前的访问量达到3300万,征集了119000条建议。在2012年北京车展上,音乐车、智能钥匙和悬浮车正式亮相。大众集团中国区设计总监罗西蒙表示:“‘大众自造’项目征集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想法,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驾驶者的愿望。未来的汽车更注重安全性,能够在拥挤的公路上轻松行进。此外,个性化和令人兴奋的设计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智能钥匙外观圆润,长9毫米,能够对汽车进行远程遥控。它装有一块高清触摸屏,通过3G通信技术帮助驾驶者了解油位、天气状况和汽车安全装置。此外,智能钥匙还能通过实时卫星数据传输,让驾驶者对汽车进行鸟瞰式监视。音乐车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车身颜色能够随着驾驶者所选音乐的改变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