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消息,美国政府地质学家近日表示,石油和天然气钻取作业或为美国中部钻探区附近地震次数“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钻油过程中将废水灌注到地底下这一过程可能触发了断层滑移。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科学家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美国中部发生规模3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次数在去年增至20世纪平均数的6倍,涵盖地区包括阿肯色州、科罗拉多州、俄克拉荷马州、新墨西哥州以及德克萨斯州。
 
报告指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使用的水力压裂钻勘法和其它开采过程产生的废水可能影响断层滑动过程,致使地震发生。但报告并未明指地震次数增加和水力压裂钻探法有关。据悉,水力压裂钻探法是用高压把水和化学物质的混合物注入地底岩层,以释出天然气和石油。美国地震学会4月19日将在圣地亚哥举行会议讨论这份报告。
 
 
 
 
 

日前,中国南车集团研制的500公里高速试验列车在实验室平台上。该高速试验列车试验速度已经达到了575公里/小时。
 
昨日(4月18日),科技部印发《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继续“提高列车速度”目标,以及实现“高速列车谱系化、智能化”的目标。这是中国高速铁路装备发展的战略需求。
 
高速列车突破四大技术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建成50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居世界前列;到2020年,将建成16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一。
 
为满足顶层战略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工作将沿如下四个重大技术方向展开:高速铁路体系化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列车装备谱系化技术;高速铁路能力保持技术;高速铁路可持续性技术。
 
未来建智能化高速列车
 
规划提出,为全面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运力资源能力和列车运行在途服务水平,将研究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决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及智能列车样车。
 
规划提到了战略目标:以高速列车谱系化、智能化和节能降耗技术为核心,基本形成我国高速列车相关关键技术及重大装备体系。
 
研究出口型高速列车
 
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研制供出口的高速动车系列车型。
 
根据规划,为使高速列车满足我国多样化需求,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基础设施条件和不同速度等级,研制高速列车系列车型、常规铁路高速化列车、我国出口型高速列车系列车型和我国高速列车定制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数字平台。
 
高铁将用新型牵引技术
 
规划提出,为了实现高速列车牵引传动模式的转型,将研究基于永磁电机的新型牵引传动技术。
 
研究该项目的中国南车表示,2003年就着手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基础研究,目前中国南车的永磁牵引系统已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大规模商用,在地铁领域已经进行了超过7000公里的测试,即将大规模商用。
 
中国南车目前正在开发永磁传动高速动车组,预计明年将下线。
 
永磁传动模式下各个部件基本上没有物理接触,所以能量传递快,折损低,节能15%以上。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所长丁荣军介绍,目前永磁传动技术还在研发过程中。
 
 
 
 
 

记者从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获知,即将启动的“协同创新港”及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建设,标志着我国体量最大的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示范平台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09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2011年7月28日,国内首个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正式开工。
 
据了解,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引入为抓手,以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院所为依托,迄今共引入包括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项目、装备制造零部件技术选型与采购电子商务平台项目、陕西电子工业研究院产业化基地项目、绿色低碳能源装备制造示范中心、合金钢超市项目、高端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复杂斜面精密检测中心等在内的一大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的科技企业,奠定了该示范基地的产业基础。与此同时,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共投资近60亿元用于区内市政配套及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为科技研发企业入驻创造条件。
 
 
 
 
 
 
 
 
 
 
 
 
 
 

  

    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据芝加哥大学网站报道,近期对上世纪70年代阿波罗计划期间收集的月壤样本进行的最新分析显示,目前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的有关月球可能起源于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和地球相撞的理论可能是错误的。

  根据大撞击理论,计算机模拟认为月球诞生的“母体”来源应当是两颗星球,即地球和另一颗火星大小的,被称之为“忒伊亚”的星球。然而近期由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系研究生张君君(Junjun Zhang,音译)和4位合作者共同发表的一份论文似乎对这一主流理论形成了挑战。此项研究对比了月球,地球和陨星体中的钛含量。他们发现月球的物质组成应当仅仅源自地球。

  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学副教授尼古拉·道菲斯(Nicolas Dauphas)是这篇刊载于本月2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地球科学分册上的论文的合著者。他解释说:“如果月球果真是由两颗天体相互撞击而形成的,那么就像人的遗传一样,它的物质组成中就应当包含有来自两颗星球的物质,大约各自占据一半的比重。但是我们分析的结果显示,月球和地球之间在化学成分上几乎没有差异。这就说明月球是一个只有单个母体的后代,至少我们目前是这样认为。”

  研究小组基于钛同位素分析进行了相关研究,所谓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但是原子核中的中子数量存在差异的原子。之所以选取钛元素作为此项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这一元素非常耐高温。这就意味着当遭受极端高温环境时,它仍将倾向于保持固态或熔融状态,而不会变成气体形态逃逸。钛元素同时还保留着在太阳诞生之前的无数次超新星爆发中产生的不同同位素特征。这些爆发事件将具有轻微差异的钛同位素撒入太空之中。太阳系中不同的天体在相互碰撞中获得不同的同位素特征,这让科学家们得以追踪月球物质的真正起源。

  行星DNA

  道菲斯说:“当我们对不同的行星和陨星体进行考察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同位素特征。这就像是它们各自不同的DNA。”陨星是坠落地球的小行星碎片,其中钛同位素的特征和地球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分析的结果显示,月球的钛同位素特征和地球相比严格相符。张君君说:“我们一直认为月球有两个母体,但是当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时却发现,看起来它只有一个母体。”

  张君君先前便已经发现月球和地球样本中的钛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随后她对这些结果中的宇宙射线偏差进行了修正,这种偏差将有可能造成月球样本钛同位素数据的变化。地球和月球每时每刻都处于来自太阳和更遥远星系产生的宇宙射线的轰击之中。地球拥有大气和磁场来有效抵御这种轰击,而月球却完全暴露在这种“狂轰滥炸”之中。

  张君君说:“我们将钛同位素的数据与钐和钆两种元素的数据进行比对,因为这两种元素对宇宙射线水平非常敏感。”造成地月之间这两种元素组成上发生变化的因素一般而言就是宇宙射线的作用。张君君说:“我们发现了钛元素和钐和钆两种元素的数据之间存在非常漂亮的线性相关。”

  张君君的此项工作大大推进了其它科学家先前已经取得的结果。不过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是对比地球和月球土壤样本中的氧同位素数据,但是这种元素相对较不耐高温,因此在发生大规模冲撞时较容易发生气化。

  月球诞生之谜

  但是要想最终揭开月球的形成之谜仍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一种月球形成理论都有其缺点。比方说,尽管钛元素非常耐高温,当发生极其剧烈的冲撞事件时仍然可能发生气化并最终渗入围绕地球运行的撞击产物中,并最终演化成了月球。这一过程可能就将来自忒伊亚的标记消除了,这样的结果同样可以解释此次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结果。但是这一说法的问题在于,如果围绕地球转动的撞击物质盘和地球本体之间存在过多的物质交换,这将导致整个物质盘落回地球。

  于是我们又回到一个早已经抛弃的古老假设中去了:是否有可能月球是早期处于高速自转中的地球在遭受撞击之后分裂出去的一部分?这一假说将可以解释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的物质成分相似性,但是地球怎么可能自转速度会快到可以将这么一大块物质分裂出去呢?这一点难以得到解释。

  还有第三种理论,那就是地球和一个“冰冻星球”相撞,这颗星球完全不含有钛元素。然而在太阳系中并不存在完全由冰雪组成的星球。道菲斯说:“无论如何它们的含量中总归会有相当一部分岩石物质,因此它仍然会带有一部分钛元素。”

  再或者,这颗假想中的“忒伊亚”星球恰好拥有和地球完全相同的化学组成特性。但是这不太可能,因为地球的化学组成特征是在数千万年间和来自太阳系各处的不同星体发生撞击合并之后混合的结果,出现与之相同化学组成的情况非常困难。

  道菲斯说:“我想我们知道月球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如何形成的,但是即便是在阿波罗计划实施4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对于这些封存在美国宇航局设施内的月壤样本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研究人员4月3日发表研究报告说,经动物实验验证,他们开发的一种新药物不但能有效阻止前列腺癌细胞向其他身体组织扩散,而且无毒无副作用。
 
研究人员当天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介绍说,这种名为KBU2046的药物可绑定那些指示前列腺癌细胞转移的蛋白质,阻止癌细胞扩散。为验证它的药效,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植入恶性前列腺癌细胞,然后给它们喂食新药物,经过5周的观察,他们发现,癌细胞的扩散得到抑制,没有转移到肺部。
 
在实验鼠以及正常人类细胞上进行毒性研究后,研究人员还发现,KBU2046无毒且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研究人员说,他们下一步将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
 
范伯格医学院教授雷蒙德·伯根说,癌细胞转移往往导致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癌细胞内部拥有一个“开关”,可控制这些细胞的转移,KBU2046被证实能关闭这个“开关”,因而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