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有国外媒体报道称,一位名叫雅尔诺-斯密特的荷兰人利用视频游戏机控制器和风筝布料等工具,成功地实现了人类像鸟类一样的有翼飞行。斯密特将一段关于他在空中飞行60秒整个过程的视频发布于网络之上,并在很短时间内吸引了数百万的点击率。然而,视频发布后,同样也立即引来了各方质疑。最终,斯密特(真名为弗洛瑞斯-卡雅克)在电视上公开承认,这是一段虚假的视频,他只是为了完成一项在线媒体实验。

    此前发布的那段视频中,斯密特看起来真像一只大鸟,在空中飞行了60秒左右。他的身上绑有一组精巧的装置以及一对用风筝布料制成的巨大翅膀。视频清晰显示他振动手臂拍打翅膀的动作,并最终起飞开始飞行。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日,科普网站《生命的小奥秘》报道称,CGI专家很快发现了斯密特所发布的视频中的漏洞,很明显这段视频被篡改过。互联网媒体服务专家也认为,这段视频可能是“任天堂Wii”游戏机的广告行为,因为斯密特声称他是使用“任天堂Wii”游戏机控制器来控制自己的翅膀。

    随着质疑声音越来越多,视频发布者斯密特终于站出来澄清了事实真相。斯密特,真名其实叫弗洛瑞斯-卡雅克。卡雅克通过电视节目公开承认,他的那段视频及相关博客仅仅是一个“在线谎言”,与商业赞助和广告无关。卡雅克表示,“我实际上是一名电影制作人和漫画家。近8个月来,我一直在做一项在线媒体实验。”

    弗洛瑞斯-卡雅克的视频在很短时间内吸引了三百多万的点击率。不过,据卡雅克介绍,其实他从去年夏天就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绍这个虚假的飞行器项目。

 

 

据《自然》杂志网站及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2日(北京时间)消息称,世界最大激光器、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近日所发射出的激光在经过最后一个聚焦透镜后,达到了2.03兆焦,在一举打破纪录的同时,也成为世界上首个2兆焦能量的紫外激光,其最终投向靶室的192束激光束射出了1.875兆焦(MJ)的能量。尽管超过了其1.8兆焦的设计能力,但激光系统并未有多余的损坏。
 
NIF位于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自2009年5月落成以来一直无人能挑战其世界上最大的激光聚变机器的身份。它能产生类似恒星内核的热与力,设计目的是使美国在无需核试验的情况下保持核威慑力。但在军事用处及探秘宇宙天体外,也一并肩负了伟大的清洁能源之梦——超高能量的紫外激光聚焦于小小的氢燃料球,有望让人类于实验室里取得核聚变能源,一种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0年10月,NIF完成了其首次综合点火实验,激光系统向低温靶室发射了1兆焦激光能量,这已经是当时世界第二大的罗切斯特大学激光实验能量的30倍之多。而近日,其再次打破了自己的纪录。据NIF主任埃德·摩西介绍,2.03兆焦的激光在经过光学损耗后,射于靶室正中心的为1.875兆焦,激光部件的损坏小于模型测试,且激光器在36小时之后又可以再次发射出创纪录的一击。不过,本次实验只为证明性测试,目标靶室是空的,但究其意义仍不失为聚变能源探索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研究人员不肯透露何时会将这种能级的激光射向装有燃料的聚变舱。而在真正“点火”中,即是将强烈激光射向燃料小球,聚变舱的内部瞬间压缩,致使燃料球发生爆裂引起燃料发生的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NIF的研究人员曾指出,该激光器就是成为第一个突破平衡点的设施——在聚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大于所消耗的能量,实现“能量增益”,完成聚变点火。
 
极客网站Geekosystem在报道该事件时发表评论称,尽管目前人类距离拥有“死星”(《星球大战》中能够摧毁一颗行星的超级武器)的能量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2兆焦激光“点火”的实现,还是让技术发展向实现可控核聚变更近了一步。
 
 
 
 
 
 
 
 
丹麦国家生物资料库日前在哥本哈根落成,预计能储存包括整个丹麦人口在内近1500万份血液和组织的生物样本,为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一大进步。
 
这一资料库由丹麦政府和多家基金会共同斥资1.79亿丹麦克朗(约合3200万美元)建成。它与保存丹麦人口完整医学记录的丹麦国家注册系统相连接,通过丹麦人的个人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查询到出生以来完整的病历和药物使用记录,为跟踪、预防及治疗疾病提供了很大便利。
 
生物资料库计划发起人之一、丹麦国家血清研究院的梅勒比教授告诉新华社:“国家生物资料库的独特之处在于,丹麦已经有一个国家注册系统,我们能够把生物样本的信息和很多个人信息连接起来。”
 
生物资料库坐落在丹麦国家血清研究院内,占地3000多平方米,现已收集了600万份样本,并且每天新增约1000份来自丹麦各地其他生物资料库的病理样本。样本在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196摄氏度储存,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样本的归档和检索。
 
梅勒比说,丹麦国家血清研究院已收集和储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丹麦人的生物样本。研究人员在获得病理样本的同时,还可能获得病人多年前未染上疾病时的生物样本,通过对比后,就有可能发现疾病的标记。
 
他认为,新的生物资料库还有其他用途,比如,结合国家注册系统保存的药物使用记录,有可能发现某种药物是否对其他疾病有效。
 
据悉,这个生物资料库也对全世界科研人员开放。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丹麦国家生物资料库网站查询是否有所需样本,然后与资料库的协调中心联系,在获得丹麦相关机构批准后就可以使用这些样本。其开放性引起了人们对个人医学资料隐私权的讨论。梅勒比表示,多数丹麦人对科研为目的使用医学资料持开放态度。
 
 
 
 
 
 
 

北京时间3月23日消息,据英国镜报报道,最近一个大家伙坠落到西伯利亚一个小村庄附近。当地人坚称这个金属物体(像个巨大的垃圾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但是专家进行初步检查后断定,它既不是从火箭上脱落的,也不是从导弹上脱落的。
 
这个物体重达200公斤,高大约2米,当地人把它放在一辆拖车上,穿过厚厚的积雪带到村子里,让当地调查人员进行研究。俄罗斯联邦航天署(Roscosmos)说:“发现的这个物体与空间技术没有关系。专家对它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后,才能得出最终结论。”当地人坚称这个像大垃圾桶的金属物体是从天上坠落下来的。它长6英尺(1.83米),至少部分是由钛钢制成。
 
这个物体是在位于莫斯科东部地区大约2000英里(3218.69公里)一个叫奥特拉德恩斯基(Otradnensky)的小村庄附近发现的。据称,12月当地人听到这片茂密的森林里传出奇怪声音。新西伯利亚古比雪夫斯基救援服务部负责人尤里-波恩雅库夫说:“我们测量了该物体附近及其内部的辐射水平。我们并未发现放射物。”最初的理论认为,它是从在哈萨克斯坦发射失败,但官方拒绝承认的太空火箭或卫星上掉下的一部分。
 
古比雪夫斯基民防和紧急情况部负责人瓦勒里-瓦西里耶夫表示,该碎片的部分是由超强钛组成。一位当地警方发言人证实,目前该物体受到官方指派人员的保护。瑟尔盖-苏伦说:“你能看到它的里面,它的口敞开着,里面什么也没有,它没有危险。我们接到命令,要求我们去把它带来保存好。我们已经把它带到这儿。现在我们将等待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把它带走。”
 
 
 
 
 
 
 
 
 
本报讯(记者赵路)人类并不孤单。每个人体内都携带了数十亿个细菌,它们寄居在我们的内脏、皮肤、嘴巴和鼻子,以及我们的生殖系统中。科学家将其称为微生物组,并且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开展了紧锣密鼓的研究,目的便是搞清它们在疾病和健康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启动该领域研究的两个关键项目如今即将宣告结束,但是后续的工作尚未落实到位。并且也不清楚企业界、政府管理者或者公众是否已经准备好将对微生物的认识带入临床研究。随着有650人参与的由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发起的第三届年会于本周在巴黎举行,这一切都成为了新闻。该联盟的成员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欧洲委员会(EC),以及来自法国、日本、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主要健康与科学机构。NIH和EC的微生物组项目——这两家机构在过去的5年中分别提供了1.4亿美元和2700万美元的资金——如今正处于它们的夕阳阶段,而公众正在等待着来自大西洋两岸的有关未来资金动向的消息。
 
法国研究机构INRA以及MetaHIT(由EC提供资金的微生物组项目)的协调人、分子生物学家S. Dusko Ehrlich表示,如果到现在为止取得的科学进展具有任何指导意义,那么便有充足的理由提供长期的资助。Ehrlich说:“我们现在不但着眼于数据的获取,同时已经开始阐释它们。”“我们正在寻找未来有希望的途径”,包括探索一些新发现,例如微生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健康水平就越高;反之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则人的健康状况就较差。
 
而由NIH资助的人类千分尺项目(HMP)的协调人Lita Proctor则强调,该领域如今已经成熟到足以开始对一些数据展开讨论,包括是否一个有争议的理论——即人类可以根据它们的微生物特征而划分为3种不同的“肠类型”——是有根据的。Proctor表示:“一开始我们仅仅聚焦在方法论上,但现在我们已经就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展开辩论。”
 
至于NIH能否继续提供资助,Proctor表示,这家机构目前正在与微生物组的研究群体进行激烈地讨论,并且其内部也在争论是否在2013年发起“HMP2”项目。Proctor说,最终的决定很可能在今夏出台。并且在此次会议最终的专题讨论会上,Proctor描述了新计划可能会关注的方面——包括生物信息学和计算工具处理微生物组的测序结果;对人类微生物组构成的大规模、高通量检测分析;以及可能的动物模型,其中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用实验改变微生物构成,以了解其对健康的影响。
 
在欧洲方面,Ehrlich表示他希望将在未来3个月内结束的MetaHIT能够以某种形式继续下去。Ehrlich说:“科学界期待EC能够在今年7月给出新的提议。已有的迹象显示,如果不向微生物组研究提供资助,任何人都将感到非常诧异。”
 
实际上,对继续进行微生物组研究的肯定气氛在欧洲有助于吸引企业界的关注。例如有3家法国企业的高层人士出席此次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然而在美国,据Proctor介绍,除了有两家公司表现出兴趣之外,企业界似乎动手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