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的不正之风,科技界委员们向来嗤之以鼻。3月6日的小组会上,刘钝委员对此独抒己见。
 
“现在科研圈里种种问题,比如缺乏创造力,靠增加经费和待遇就解决了?”刘钝表示怀疑。
 
科学史家刘钝提到一个著名论题:福曼问题。“1920年代的德国,刚刚战败,处在魏玛时期。那时的德国十分贫穷和混乱,但文化界极端活跃。那是德国科学最辉煌的时代,量子力学就是那时的成就,一大批世界级科学家出现在魏玛德国。”
 
不仅是科学,德国的文学、艺术和哲学都在那十年中极大丰富,而随着专制势力的上台,一切戛然而止。
 
“科学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独自繁荣。”刘钝认为,从历史中看,并不是知识分子越富,就越有创造力。黑格尔有句名言:密涅瓦(雅典娜)的猫头鹰黄昏才起飞——往往在传统秩序陷入危机,知识分子得不到庇护的时候,智慧才开出最美的花朵。
 
在刘钝看来,真正决定科学和文化创造力的,是社会是否具备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鼓励自由讨论,相信理性,相信一切都可以质疑。”刘钝说,“科学精神的反面是蒙昧,就是盲从,是不允许反对权威。”
 
“现在的学术界,大老板、小老板横行,拜金、拜官,哪有科学精神存在的空间?”刘钝说,“我们缺的是科学精神。没有精神,钱再多也没治。”
 
 
 
 
 
 
 

记者日前从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所长卢光琇带领科研团队,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具有不同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人胚胎干细胞库,可为干细胞治疗提供重要种子资源,并为解决胚胎干细胞应用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极具创新性、可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成果。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中心也相继在这里建成。
 
去年12月,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布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成果,包括19个国家70多所机构的科学家对125株人胚胎干细胞系的系统研究。其中,有12株来自中国,而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就提供了10株。
 
干细胞在医学界被称为“万能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但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人胚胎干细胞不但是研究人类发育、了解先天异常及单基因遗传病发病机制的唯一模型细胞,还可通过定向分化诱导,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
 
卢光琇团队通过发明大规模玻璃化冷冻装置和改进微量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技术,建立了适用于临床大规模细胞冷冻技术平台,解决了建库的关键问题。团队建立的人胚胎干细胞系已达300多株,使保存的早期微量细胞的复苏效率超过了9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基因完全纯合的人类孤雌干细胞系。
 
与此同时,卢光琇等建立了多种遗传病干细胞库,为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人类模型;在湖南率先建立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平台,并构建了14种疾病的iPS细胞系。此外,课题组证明了临床受精异常的废弃胚胎可作为正常核型人胚胎干细胞系新的有效来源,从而为大规模建库奠定了理论基础。
 
获取人类胚胎干细胞需要使用人类早期胚胎,而这可能涉及到道德伦理问题。为此,卢光琇还开展了人胚胎干细胞伦理学研究的国际合作。
 
截至目前,卢光琇团队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4部,申请国际国内专利9项。
 
另据了解,今年5月,由牛津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邀请各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干细胞遗传安全性方面的专著即将出版,而卢光琇是其中唯一的中国学者。该书主编认为,卢光琇的研究工作为该书带来了亮点。
 
 
 
 
 
 
 
 


    3月4日,位于阿根廷南方卡拉法特市的莫雷诺冰川崩塌后形成河道。莫雷诺冰川是世界上少有的活冰川,目前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莫雷诺冰川的一段呈冰堤状,把冰川与正对面的麦哲伦半岛连接起来。随着流水渗透冲刷,冰堤下部崩塌后形成一个拱门。当拱门上方的冰墙渐渐支撑不住时,便会轰然崩塌。莫雷诺冰川最近几次崩塌发生于2004年、2006年和2008年。此次崩塌是最近四年来第一次,因此吸引大批游客前去观看。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3月5日发表公报说,该机构与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校联合在意创办数学实验室,以加强法意两国在数学领域的合作。
 
实验室以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于十三世纪初将阿拉伯数字引入欧洲,并发现了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数列)。
 
斐波那契实验室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在意大利成立的首个国际混合单位(UMI),目的在于促进科研中心在意大利的研究活动,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加强人员交流等形式,促进法意两国在数学领域的合作。
 
实验室由比萨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斯特凡诺·马尔米领导,设在比萨高师恩尼奥·德乔治数学研究中心内。恩尼奥·德乔治数学研究中心为意大利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每年吸引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4日对新华社记者透露,嫦娥三号研制工作进展顺利,有望于2013年如期发射。

    叶培建说,嫦娥三号和嫦娥一号、二号都不一样,它是带“腿”的飞行器。嫦娥一号、二号与中国之前发射的100多颗卫星一样,都是环绕飞行器,或是绕地球飞行,或是绕月球飞行,并不着陆,因此没有“腿”(用于在地面着陆的支架)。而另一些返回式卫星与飞船,安装的是降落伞,因此也没有“腿”。

    “嫦娥三号与他们都不一样,是有腿的。”叶培建说,因为要着陆在重力只相当于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上,所以嫦娥三号的形状、功能都做了特殊设计,与以往的飞行器都不一样。

    其次,嫦娥三号在月球上着陆后,要进行很多科学探测,因此将携带很多科学探测仪器。叶培建说,这些仪器将用于探测月球的地形地貌、月球生存的情况,以及利用月球没有大气层阻挡的优势,观测更远的太空。

 



    第三,嫦娥三号将搭载中国首个月球车。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着陆后,着陆器将把月球车释放出来,月球车将在月球上行走。叶培建表示,月球车的行走要克服很多难题。“它要会认路,不能掉到大坑里,不太大的坑也要爬得过去。小的石头要爬过去,大的石头要绕过去。”月球车除了安装有导航系统与识别系统外,也要靠地面的支持,技术人员在地面也能控制月球车的动作。

    叶培建表示,嫦娥三号要在突破这些技术难关后才能完成发射任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后,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说,根据现在的进展情况,预计在2013年,中国应该能够把嫦娥三号送到月球上去。

    叶培建还透露,如果嫦娥三号完成任务顺利的话,原计划用作嫦娥三号备份星的嫦娥四号,就会搭载与三号不同的仪器设备升空,从而拓展中国月球探测的科研内容。

    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即绕月探测;二期工程为“落”,即实施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为“回”,即实现月球样品采样后自动返回。嫦娥三号和四号是二期工程的重要内容。

    叶培建历任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卫星系统和嫦娥三号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