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自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系统发展已转入建设和应用并举新阶段,系统应用已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行业以及大众用户,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按照北斗导航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今年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不断扩大覆盖区域,提升系统服务性能。今年底,将形成覆盖亚太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58次飞行。
 
 
 
 
 
 
 
 
 

 
想象一下不用切开西瓜便可以把里面的瓜子全部拍下来。
 
如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Carolyn Larabell与同事在正于加拿大温哥华市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报告说,他们利用X射线成功拍摄了一个完整细胞的内部图像。
 
就像对一个细胞进行CT扫描一样,研究人员首先迅速冻结一个细胞,并每隔100毫秒对其进行X射线成像。
 
他们随后能够在5分钟之内,用90到200幅图像重建整个细胞。利用细胞器——细胞的功能结构——不同的光吸收特性,科学家便能够自动识别同时为这一内部机制涂上色标,就像图中所展示的T细胞一样。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项新技术计数并计算细胞器的体积,甚至测量疟原虫在新红细胞中消耗了多少血红蛋白。
 
研究人员指出,窥探一个完整细胞的内部而无需费力的切片工作以及用电子显微镜着色,使得X射线成像变得更为迅速、更加定量,并且显然不会搞得一团糟。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2月20日公布了其与数家科研机构合作研究的成果。该研究显示,纳米水离子抑制来自宠物的部分过敏原蛋白和某些病原体的有效率高达约99%。
 
纳米水离子是一种包裹着除臭和杀菌激活因子的水微粒。松下公司的公报介绍说,利用冷却雾化电极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滴,然后在这个电极及其对面的一个电极间施加高电压,就会产生直径5纳米至20纳米的带电水离子。
 
松下公司和东京环境过敏研究所在2011年2月至6月间,用这种纳米水离子对来自狗的过敏原蛋白Can f1和来自猫的过敏原蛋白Fel d1进行了实验。
 
研究人员在容积为45升的盒子中放入浸润了过敏原蛋白溶液的无纺布,然后向盒子内持续喷洒纳米水离子。一小时后,纳米水离子对Can f1过敏原蛋白的抑制率达到99.8%。喷洒两小时后,对Fel d1过敏原蛋白的抑制率达98.6%。
 
在另一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对耐大环内酯肺炎链球菌、支气管炎博德特菌等3种细菌,白色念珠菌等3种真菌以及猫冠状病毒等5种病毒进行了类似实验。结果显示,在喷洒纳米水离子1至6小时后,纳米水离子对上述病原体的抑制率均超过99%。
 
日本内阁府的相关调查显示,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日本家庭饲养宠物,其中约72%的宠物生活在居室内。由于人与宠物密切接触,近些年来由宠物引发的过敏症和通过宠物传播的传染病屡有发生。
 
 
 
 
 
 
 
 
 

 
据《科学》和《自然》网站消息,意大利OPERA研究人员去年公布的超光速中微子实验结果发现两处错误,一个与在GPS同步化过程记录时间的振荡器有关,另一个是GPS一个部件和计算机的连接错误。
 
去年,研究人员发现中微子从瑞士日内瓦的CERN实验室传播到意大利拉魁拉Gran Sasso实验室时,比光速快了60纳秒。对此结果,许多物理学家怀疑是由某种错误造成的,因为它违背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虽然发现上述两处错误,但是该假设需要新的数据来进一步证实。
 
 
 
 
 
 
 
 
 
 
 

 
记者2月21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为应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日趋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
 
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务院日前审批同意的《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我国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地区、汾渭盆地为主要目标区,用十年时间,查明全国地面沉降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建立重点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体系;形成适合国情的地面沉降防治与地下水控采技术方法体系。
 
根据《规划》,到2015年,完成主要地面沉降区和高速及重载铁路沿线等重大工程区的地面沉降调查,初步建立覆盖上述重点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完成地面沉降区的地下水超采复核,控制并逐渐压缩地下水超采规模;建立区域地面沉降防治与地下水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地面沉降继续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20年,完成全国地面沉降调查,建立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水资源配置与地下水禁采限采、含水层恢复修复工程,地面沉降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地面沉降会造成建筑物地基下沉、房屋开裂、地下管道破损、井管抬升、洪涝及风暴潮灾害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地面沉降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悉,《规划》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法制办、地震局等部门,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利部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关省(市)的相关单位编制。这也是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