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管理学院柳卸林教授应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的邀请,赴南非Tshwa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参加了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包容性创新系统的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做报告。 

柳卸林从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合作型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的包容性创新实践。中国的丰富案例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随后,柳教授主持了关于包容性创新系统的主题研讨,来自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国际研讨会是IDRC关于发展中国家包容性创新实践研究的一部分。在研讨会中各国学者交换了国际上包容性创新方面的成功案例,并对下一步的合作研究计划达成了共识。

【新闻网讯】4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25场报告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举行。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应邀作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兼谈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的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主持报告会,并向周海宏赠送了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的演出CD《星空下的歌》。

周海宏首先以通俗幽默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指出,音乐由声音构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但是,现在的音乐教育一直强调在音乐中寻求形象、思想、场景、哲理等等,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去欣赏音乐。这是一个误区,给人们的欣赏音乐造成很大的障碍。音乐何需懂?音乐理解何需正确?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力是与生俱来的,要打开耳朵享受音乐,将个人感受投射到音乐当中,不要被“听懂”、“理解正确”所束缚。

他同时谈到,音乐对人的情绪和行为等都有影响,是最佳的精神减压方式。俏皮的音乐可以化尴尬为融洽,舒缓的音乐可以化紧张为轻松,动感的音乐可以化颓废为振奋。他鼓励现场同学去欣赏各种自己喜欢的音乐。

周海宏特别强调,艺术教育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艺术教育是培养人感性智慧,提升感性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人们的头脑中,存在着理性智慧和感性智慧两种截然不同、平行发展的智慧。理性智慧典型代表是科学,感性智慧典型代表是艺术,科学赋予人们力量,艺术赋予人们生活诗意,两者不可偏废,同等重要。提升全民族的感性智慧,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他希望,中科院的研究生们不仅能够做好科研,还应该培养感性智慧,成为理性与感性并重的人才。

演讲结束后,周海宏与同学们就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比较、西洋音乐与中国音乐特点以及幼儿音乐教育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据了解,“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办于2003年4月,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

 

新闻链接:周海宏,博士,1963年6月出生于辽宁沈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美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副会长。个人主页:zhouhaihong.net;新浪微博: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V。

4月13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数学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郭田德教授项目组与北京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基于矩阵优化的指纹图像数据压缩与复现算法及其应用”获得三等奖。

指纹图像数据压缩是指纹建库和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该项目首次在理论上提出了图像压缩中复现图像质量最好的矩阵优化模型,为图像压缩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针对指纹图像的特点,给出了基于脊线的二维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求得该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并开发了指纹图像压缩复现软件。2009年1月以来,北京、浙江等十一个省(市)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使用该软件,压缩指纹图像1300多万枚。该软件速度快、运行稳定、复现图像失真度小,优于现行的其它压缩复现软件。通过统一使用该压缩软件,规范了指纹图像数据格式,解决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指纹数据交换和重提、补提特征等关键问题,提高了指纹大库比对准确率,减少了漏案情况的发生。

该成果在指纹图像压缩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实用性强,已被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对北京市的社会稳定,支撑作用十分明显。

【新闻网讯 记者毛庆功】4月20日晚,“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26场报告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礼堂举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作主题为《当前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挑战》的主题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主持了报告会。

郑永年指出,近几年来,中国的外交环境变化很大,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机遇但同时面临着极大压力。美国重返亚洲,其地缘政治转移的重大意义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战略家都缺乏足够认识,但毫无疑问将会对中美关系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他从文化地缘的转移、地缘政治的转移、中国外交的内部环境及中国外交的外部战略选择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当前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预测。

郑永年在谈到文化地缘转移时说,很多类型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或者国际冲突表现为文化冲突。他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文化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之间差异,并指出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战略、军事发展以及主权国家概念理解上的不同表现。随着美国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代表中西两种文化的两个主权国家之间互动与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多。中国要真正面对这种文化地缘所带来的价值,有待于中国文化的真正觉醒,既能够体现自己核心价值,又能够融入西方共性价值的新文化。

为什么美国的地缘政治会转向到亚太地区?郑永年认为,主要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亚太地区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欧洲,需长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其经济战略必然向亚洲转移。美国“重返亚洲”的经济战略是以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为中心的,一旦实现,参与国家的很多方面的“经济主权”势必遭到削弱。这些变化都将对中国产生压力。

郑永年在分析中国外交的内部环境时指出,中国外交内部环境变化存在着“四化”,即外交过程中利益多元化、各种声音非理性化和情绪化、外交思维美国化以及外交决策分散化。他建议,建立大外交的制度结构,加强体制支撑,根据新的内部环境来改革外交的思维、政策和执行结构,实现“大国大外交”。

对于中国外交的外部战略,郑永年认为,中国尽管是个文明古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外交的历史并不长。今天,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中国外交环境完全是一个全新的局面。他建议,正确对待“美国的存在”,合理判断美国对华政策,从承担国际责任回应美国,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在国际关系上,英雄主义要不得,懦夫主义也要不得,只有理性才能追求国家利益。

演讲结束后,郑永年就文化冲突、政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外交面临的问题等话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讨论。

据了解,“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办于2003年4月,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

 

 

 

新闻链接:郑永年教授,现任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

相关链接: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20207.shtml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20214.shtml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20306.shtml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20228a.shtml

4月18日下午,公益校园就业导师团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S201室举行。校园公益导师团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就业指导中心、凹凸人网和盖帮HR俱乐部三方携手共同发起。学生处处长谭红军,就业指导中心刘斌主任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谭红军宣布就业导师团正式启动,并向来宾致辞。他指出,导师团的项目关键在两个字“众”和“品”,即集合众人的智慧,用心树立品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人才的出口问题,希望依靠导师团的平台,筛选整合海量的就业信息,可以将我们的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解决就业中出现的人才出口不畅的问题。

凹凸人网创始人邹秀峰讲到,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旨在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有效交流,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走出就业困惑。此后他特别感谢了校方和企业方各位与会者的支持,并建议开始向谭红军等主席团成员和王端端等就业导师团成员颁发聘书。

聘书颁发完毕后,校方代表声学所张云鹏老师和企业方代表王端端老师分别发言。张云鹏说,对于学生就业问题应该未雨绸缪,就业导师团的组建就是重要的举措之一,以此争取改善学生就业层次,就业结构,就业去向的现状。王端端说,学校碰到就业问题时,企业也碰到用人的问题,我们有共同的问题,所以应该利用好凹凸人搭建起来的平台。

会议确定了导师团的部门结构和各部门职责,最后,主持人建议集体合影。启动仪式后,就业导师与部分院所就业指导负责人和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交流。

 

公益校园就业导师团简介:公益校园就业导师团立足公益性质,通过横向整合中科院系统内讲师资源,纵向吸收外部讲师资源(以企业HR从业者为主),建成初具规模的公益就业讲师团队,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活动,为在校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目的在于加强他们对于就业形式的客观认识,学习求职的基本技能,认识自我,认识职场,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成熟过渡。以“公益先行,优势互补,和众之力。推动就业。”第一届就业导师团聘请学生处长谭红军为主席,其他高校及研究院所采取自愿方式,以成员身份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