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4时许,天空顿时一黑,白昼如黑夜,北京下起了今年以来最大暴雨。尽管暴雨来势凶猛,交通也一度堵塞,但却阻挡不了科苑学子们的热情。为了观看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带来的这场精彩演出,冒着大雨,大家准时赶到玉泉园区礼堂。
 
7时许,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专场演出——“放飞梦想”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礼堂拉开帷幕。在三个多小时的演出中,高潮迭起,精彩不断。演员们对生命的热爱执著、坚韧顽强尽情地流露于他们精湛的演技和温馨的话语中。下面就请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起来回味演出的部分精彩片段——

 

穆建新表演《映山红》

健美操《奥运五环》

崔志华演唱《水手》

毛国龙足书伴舞《寒梅》

杨玉鹏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王丽、仲未来、向守宏表演舞蹈《拐杖上的芭蕾》

石玉独唱《自由飞翔》

聋人舞蹈队舞蹈表演《千手观音》

“非常明星”李广洲演唱

聋人舞蹈队表演手语舞蹈《星星你好》

孔令珍表演歌伴舞《活出个样来》

舞蹈《放飞梦想》

中科创意产业园董事长邓明善先生演讲

赠送杂志

 

 

 

 

值此建党90周年及蒋筑英逝世29周年之际,为了深切缅怀蒋筑英先生、弘扬奉献敬业精神,6月22日下午,在长春光机所研发一楼报告厅,原第四研究室主任史光辉研究员为广大研究生和在所的年轻职工做了主题为“传承筑英精神,共担时代责任”的报告。
 
史光辉研究员用他的亲身经历生动而深情的为大家讲述了蒋筑英的生平事迹。蒋筑英生前作为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第四研究室代主任,他在科学研究中勇于探索,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在光学机械检测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他那饱满的进取精神和淡泊、坦荡的高尚人格,给长春光机所乃至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蒋筑英虽然因为家庭出身生前一直未能如愿入党,但是他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抱怨,拼命的努力工作。蒋筑英在入党志愿书中这样说到:“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党的事业是永存的。 加入党组织是我光荣的归宿… …我愿意为实现党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直至生命。”正是由于蒋筑英生前的光辉事迹使他完全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因此,在他病逝之后被追认为共产党员。
 
蒋筑英是中国在五六十年代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把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融于一身,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当代知识分子的奉献之歌。对即将进入科研领域或是正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蒋筑英的精神和事迹都将是宝贵财富、指路明灯!

6月22日上午,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助理付小龙、总工程师刘启新等一行5人来到中科院研究生院网络信息中心,就教育信息化建设体会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交流。
 
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罗铁坚教授介绍了研究生院完成的中科院“十一五”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和应用成效,并结合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畅谈了对教育信息化服务中科院“创新2020”和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的深入思考与规划设想。网络信息中心刘玉柱工程师等介绍演示了“空中课堂”、“课程网站”和“演讲影音”软件及“求索学术搜索”系统等功能和应用情况。双方就教育信息化平台架构、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路、体会和未来的发展等许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付小龙、刘启新等表示,清华大学在信息化建设步骤和思路上与研究生院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学习资源建设和师生互动学习等方面研究生院有很好的建设成果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交流形成了很多共识。他们希望双方以此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交流为开端,共同努力推进相关领域的开放、合作与共享,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也许只有在飞驰的列车上才能有真切的感触:窗内忙碌的人群希冀满怀,窗外嫩黄的油菜花生机盎然,这是一个讲求速度和交汇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辛劳和希望的时空,高速飞驰的空间和时间最终将要汇聚到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或为我们所熟悉,或为我们所陌生。所有的人都曾在不同的目的地之间或徘徊、或留恋、或执著、或迷惑,而有幸的人却能在这种看似枯燥的循环中找到新的目标,来到一块崭新的目的地,收获一份果实。
 
我怦然心动:这和我们的科研生活竟是那样惊人的相似,只是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是在飞驰中。
 
火车又一次越过了家乡的田野,春节都没能回家看望母亲的我心里酸酸的,不是做儿子的狠心,而是做儿子的正在飞向一个崭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算不上崇高,但她是许多科研人热衷的追求,为她欢乐为她忧心,为她痴狂为她心碎,这个目标不被太多人认识,但她却是每个科研人的梦中情人——Nature,一个与我擦肩而过的情人。
 
2008年,我来到了我倾心选择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这里是做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摇篮,有人曾经问我这里很苦很难,你做得下来吗?我想用我给导师的第一封信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我不怕的是科研的艰难,怕的是没有激情的科研”。
 
激情是我走下去的良药。说实话,做基础研究不是一般的枯燥,要学习很多深奥的理论去武装自己,要学习很多尖端的技术来提高自己,要有奉献的精神和坚韧的品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去哪里找来激情?我常用我酷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马拉松来解释这个问题。2006年,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此后我已经连续5年完成全程马拉松。那是一种对意志力的极限挑战,马拉松的枯燥不用形容,42.195公里的奔跑,不停不歇,只为了终点那幸福的一刻,这个值吗?值,非常值!因为那一刻的幸福真的是无法形容,我想,它的名字就叫成功。
 
科学研究又何尝不像马拉松,一样的步子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没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成功注定遥遥无期。
 
激情是有了,目标在哪里?有幸的是我遇到了许瑞明老师,这是一位和蔼可亲、可以推心置腹、睿智得近乎完美的导师,也是一位给我指引方向确定目标的导师。正是因为他,我的激情和毅力才有了接近成功的桥梁。
 
2009年秋,许老师敏锐地觉察到了一个被三篇Cell连载的蛋白HJURP的重要性,由于和我研究的课题相关性很大,许老师把这个蛋白质结构解析的任务交给了我,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热门的课题,接受了它就意味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时刻准备着面对论文被别人抢先发表的结果。但这也正是我想要的——充满激情的实验。
 
科研是没有一帆风顺的。接到课题的前六个月里我几乎在起点上寸步难行,不断地重复,无缘由的阴性结果,几乎把我的积极性打击到了极点。消极的情绪笼罩着我,直到有一天几近崩溃的我直面老师说:我郁闷极了。看到情绪低落的我,老师只简单地说:这很正常,你不用自责。做科研不能老想着结果,要享受那个由未知到设计方案、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有重复,有错误,有倒退,但是这就是一种成长。不经历风雨,怎能够见到彩虹;不经历磨难,怎能够收获成功!
 
正视失败后的我似乎顺利了许多。2010年的秋天,我顺利地解析了HJURP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因为老师说我们的成果极有可能发表在世界顶尖杂志Nature上,那一夜我失眠了,以前可望不可及的Nature竟然离我这么近,感觉那么亲切。
 
然而,科研不仅过程艰难,竞争也异常激烈,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了解到有另外一个课题组在我们解析出这个结构的两个月前就已经拿到同源的结构,而且正在向Nature投稿。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辛辛苦苦一年的成果有可能就只是别人工作的补充,这该如何去面对?
 
2011年的除夕,我在实验室继续赶做实验。清晰地记得我终于赶在了七点半之前忙完了手头的工作,能够收看网络直播的春晚。看着家家吃团圆饭,一阵酸楚涌上心头,这是一种凄凉,但我同时感受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豪迈,因为时间不等人,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远远地跑在了我的前方,我无法后退,只有放弃一切可能的休息时间,迎头猛追。
 
这一刻一颗坚韧的心显得那么重要,它需要的强度甚至远远超过马拉松的需要,因为,一场马拉松在3个小时内就可以结束,但是一场科研的竞技是没有期限的,你永远不知道真正的结果什么时候能够出现,你也不知道别人的科研成果什么时候能够发表。你所能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这一篇Nature究竟会花落谁家?为了她我放弃了春节,为了她我甚至没有了吃饭洗澡的时间,为了她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为了她我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就这样废寝忘食地坚持了两个月,然而最后还是与她擦肩而过,我们最终还是因为比对方晚了两周而落败。两周决定了高度,这种痛带给我的是久久的无眠。
 
出于鼓励,导师调侃地说:在我手上已经有三篇可能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被抢了,要继续努力呀。而这一次触手可及的文章又花落他家,它给我的刺痛是那么的深,那么的难以忘怀。只有经历了这些,我才真正懂得“时间宝贵”的含义。只有经历了这些,我才能真正认识到科研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心态、坚持,还有时间,还有更多,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被更多人认可的科研成果。
 
与Nature擦肩而过的日子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坐在飞驰的列车中,时间和空间停不住……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科学时报》 (2011-06-22 A2 综合)

6月22日下午13:20,离演讲还有十分钟,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背着笔记本电脑,赶在众多听众的前面已来到了会场。依旧是他在今年思想政治课试点课程中主讲的题目《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依然从“民族的毛泽东”、“时代的毛泽东”、“实践的毛泽东”和“世界的毛泽东”等四个篇章展开,他的神情依然是那么神采奕奕,他的措辞依然是那么抑扬顿挫。记者观察到,90分钟的演讲,他没停顿过一分钟,中途没喝过一口水。他讲毛泽东的激情早已叩响了在座140余名教职工党员的心弦。
 
“每一次讲毛泽东我都会亢奋一整天,我会把这个报告再重新回顾一遍。”提及他主讲的这个专题,马石庄的措辞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情感。在他眼里,毛泽东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一个伟人。
 
“虽然同样的题目,但每次听完都有新的感悟”。记者听到不少老师这样说。
 
“毛泽东这一代人之所以能找到正确道路,并不是坐在屋里看书,他们最大的特色是勇于实践。”这是马石庄反复讲到的一个观点,他还用大量篇幅展示了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经典事例,表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重要关头,毛泽东都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由此进行哲学思考与理论阐述,有力指导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在1925年12月,毛泽东经过对农村调查、农民运动以及实际的农村阶级斗争状况的深入研究,写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首次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为后来进行的农民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在1927年1月至2月5日,毛泽东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赞颂大革命中农民群众推翻乡村封建统治势力的革命行动和历史功绩,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
 
在1930年5月,毛泽东经江西会昌来到寻乌,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工作,写出了《寻乌调查》。当调查发现,每百家人有十家是卖过儿子的。毛泽东针对这种惨景深刻指出:“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的关系!”调查的事实充分证明,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从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
 
1931年1月,毛泽东写成《兴国调查》,在文章的序言中概括为:“第一,做了八个家庭的调查,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其实没有这种调查,就没有农村的基本概念。第二,调查了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这是我在寻乌调查中做了而没有做得完全的。”强调,“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情况。”
………
毛泽东曾经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反复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石庄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点,任何一点都不能忽视。有时只讲实事求是,不讲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不完整的。特别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通俗讲,群众路线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为此,马石庄建议大家再去认真读读《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真正的本事从哪儿来?从实践中来。”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中科院研究生院从今年开始,由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专门资助,积极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