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至24日,我校副院长王艳芬率团访问丹麦,参加中丹科教中心大楼设计方案评审会议。经过我校代表与丹麦工业基金会、丹麦科技创新部和丹麦大学联盟相关人员有效磋商,双方最终确定了中丹科教中心大楼设计的中标方案。代表团还就教育和科研项目的开展与丹方进行了会谈。
 
在大楼设计方案评审会议上,王艳芬副院长表示,中丹科教中心大楼作为两国教育科研合作的标志性建筑,其外观应体现丹麦特色。但是作为业主,研究生院更加注重大楼的内部功能和区划是否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以及关注颇具丹麦风情的大楼能否完美地融入到富含中国文化韵味的山水校园之中。评委会主席、丹麦工业基金会主席Mads Lebech先生十分赞赏中方的观点,丹方委员与专家对中方基于新园区整体建设理念、中国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所提出的建议也十分信服。大楼设计方案评委会成员及双方建筑设计专家从大楼外部造型、室内布局、功能设施、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建造成本、运行维护等多个参考要素着眼,对参与竞标的6个方案进行了认真激烈的讨论。  
 
秉承开放公正原则,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评委会采用末位淘汰的方式缩小讨论范围,经过两整天反复磋商斟酌于1月24日最终敲定了中标方案(见方案效果图)。中标单位为丹麦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Lundgaard & Tranberg Architects,其代表作品有曾获多项建筑大奖的丹麦皇家剧院(Royal Danish Playhouse)等。
 

 

 
中丹科教中心大楼设计竞赛方案由丹麦工业基金会负责招标,在丹麦全国范围内有6家知名公司参与竞标。此次招标成功标志着中丹中心项目执行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闻网讯 记者夏雪】214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市科委关于设立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有关事项的请示》,标志着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正式落户重庆市。

据悉,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将重点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建3个研究所。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电子信息研究所:面向重庆和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突破智能感知、智能控制与海量信息处理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电子信息产品的节能环保技术,实现产业源头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强化产品开发,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2)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 :面向重庆和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及技术需求,以绿色、智能为目标,突破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产业源头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强化产品开发,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3)环境工程研究所:面向人地关系复杂区域的大型水库及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重大需求,面向重庆高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发展所产生的污染和排放治理需求,集成研发环境防治技术、装备与管理体系。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为中科院直属正厅局级事业单位(中央财政全额拨款),由中科院与重庆市政府共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人员总体规模计划为1000人。选址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区。研究院预计20116月开始建设,2012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完成基建验收并投入使用。

本次会议还同时审议并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建设方案》。研究院将建成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技术集成创新与育成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西部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中科院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35个,硕士、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510个,工程化研发、中间试验示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心1520个。

 

 

1月27日上午,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看望了外语系退休教师李佩和物理学院青年教师钟志萍,并为两位老师送去了慰问金和水果等礼物。
 
白院长首先来到了钟志萍家中。钟志萍今年40岁,两年前身患胃癌,但她一直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手术之后很快重返讲台。白春礼亲切询问了钟志萍的工作、生活及健康状况,对她战胜病魔重返工作岗位的坚强毅力和拼搏精神表示肯定和赞扬,并希望她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保重身体。钟志萍表示,自生病后,学校、学院的各级领导和同事们都非常关心,自己到研究生院工作10余年,一直认为来到研究生院,“这个选择是对的”。
 
随后,白春礼又来到了李佩老师家中。白春礼代表院党组向其致以新春问候,感谢她为中科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简要介绍了我院启动“创新2020”及人才培养等有关情况,听取了恩师李佩教授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详细询问了李佩教授目前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要求有关部门照顾好李佩教授的生活。白春礼衷心地祝愿李佩教授健康长寿,春节快乐。
 
北京分院副院长马扬、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孙建国、研究生院副院长吕晓澎和侯泉林等陪同看望。
 
 

131中午,中科院上海分院举行“2011年学生新春团拜会”,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和上海分院教育处处长周四根,以及部分研究所的老师与60余位留沪研究生共迎新春佳节。   

新春团拜会上,张旭向寒假留校师生们拜年,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他指出,国务院已正式批准中科院实施“创新2020”战略,继续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着眼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历史机遇,着眼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他要求广大研究生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创新2020”带来的战略机遇,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新春团拜会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师生们纷纷表示,虽然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但在这个大家庭里欢度春节,感到一样的温馨和幸福。

 

 

119日,研究生院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培养管理系统应用研讨会。研究生院王颖副院长出席了会议。来自研究生院本部各院、系(中心)负责研究生培养指导系统应用的管理人员和本部研究生管理办公室、研究生院培养办及网络信息中心的领导和相关人员近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培养办主任张晋连主持。

王颖副院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研究生院的一线用户及培养办、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为培养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所付出的辛劳。随后,她结合自己的感受畅谈了对软件开发的认识。她指出软件开发是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一体化互动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推动教育业务的提升。培养管理系统在研究生院的率先应用,有利于促进教育业务管理工作的流程梳理和优化,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效率。通过此次应用研讨,广大用户交流经验感受,提出改进建议,对培养系统的完善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十分有益,同时也为系统在全院的深入应用提供了示范。

随后,王颖副院长为研究生院培养系统优秀用户颁发了证书。研究生院培养系统优秀用户是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刘芳老师和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张宏老师。

会上,培养办张晋连主任重点介绍了培养管理系统需求改进情况。她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要阶段出发,详细分析了培养管理系统的具体需求,分角色提出了对培养管理系统的具体修改建议及改进意见。

网络信息中心罗铁坚主任做了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他从中科院教育格局和特色入手,结合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发展态势,阐述了中科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和成效。他还提出了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把控重点,即有利操作、有利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明确界定责任主体,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效果和质量。

在用户讨论中,与会者纷纷发言,畅谈系统应用的感受和体验。计算与通信工程院学院刘芳老师以《教育管理系统使用中的体会与思考》为题通过系统上线应用过程的回顾,细致分析了系统的优势核对工作的帮助,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她希望系统建设过程应坚持用户参与需求、参与测试,并加强培训力度来促进系统功能的持续完善与优化。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张宏老师谈到了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支持与用户的关系,认为态度决定应用的推进和效果。本部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吕静主任认为培养管理系统的开发责任重大、涉及面广、数据复杂,各信息化系统之间应贯通集成,以显示其权威性和优越性,这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与会者通过讨论达成的共识是,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功效体现在应用中,应用的过程是由接受、掌握到喜爱与依赖的过程,从渐行渐近到不可或缺,需要设计开发者和使用者协同互动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信息化的理想状态和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