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中科院研究生院、新疆昌吉州委组织部、新疆昌吉州国资委联合举办,为期10天的“中科院第五期新疆昌吉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举行了开班典礼。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科院党校副校长苗建明,新疆昌吉州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张良成,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王常胜,新疆昌吉州委组织部高旭青等领导出席了开班典礼。同时出席典礼的还有来自新疆昌吉州的46名企事业领导干部。开班典礼由研究生院培训部副主任谭红军主持。 

  开班典礼上,苗建明副院长代表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党校对远道而来的昌吉州的各位领导、企业管理干部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还向各位学员简要地介绍了研究生院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使命。他指出,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就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于为国家的发展而服务,一直以来,中国科学院都立足于为国家、地方的发展而开展工作。为了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科学院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科技资助,其中联合培养高科技人才是科学院支持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院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推动科研教育事业和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新疆昌吉州达成了“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交流合作协议”,为昌吉州高端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新疆昌吉州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张良成代表州党委对学员提出了学习要求。他指出,州党委很重视这次培训工作,大家一定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争取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同时他还对研究生院给予昌吉州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谭红军副主任对这次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学员基本情况等作了说明,并对新疆昌吉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1—5期的总体情况作了系统回顾。

  自2003年合作以来,我院已与昌吉州举办了五期昌吉州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共有225名昌吉州企事业领导干部来我校参加了培训。本期培训围绕经济发展途径与政策解读、企业发展与管理等内容,开设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政策解读、企业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培育、自主创新、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产股权管理、创业融资、资本经营、信息化建设、市场营销及企业家制胜韬略等讲座;同时为开拓学员的视野,还安排了相关企业的参观考察等活动。

 

2008年11月6日,化学所2006级博士生周秋菊(导师:唐亚林研究员)、冯福德(导师:王树研究员)在第三届罗氏化学创新化学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2008年度罗氏创新化学奖(Roche  Creative Chemistry Award)。2008年度该奖项获奖者共八名,组织方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牌和奖学金,并邀请他们到上海参加了罗氏药物创新论坛。

      罗氏创新化学奖由豪夫迈-罗氏公司于2006年在中国设立,主要对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子进行奖励和资助。该公司设立始创于1896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世界领先的以创新驱动的健康事业公司之一。

      载誉归来的两位同学谈到获奖感受时表示: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获奖,对荣誉和经历会格外珍惜;通过对企业研发实验室的参观及创新论坛的交流活动,深刻感受到基础研究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作用,创新来源于平常全面的大量积累;化学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思维、科研能力以及很强的竞争实力,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同学获奖。

11月14日上午8点,由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主办的2008年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在玉泉路园区礼堂二楼会议厅隆重举行。能够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厅座无虚席,化学学院的师生齐聚一堂,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教授到会祝贺并致开幕词。大会特别邀请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张智勇研究员作为评选专家。
 
    苏刚副院长热烈祝贺并高度赞扬了化学学院卓有创意的学术交流年会的召开,希望藉此机会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开拓思维、加强沟通,鼓励年轻的同学们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此次学术交流年会由18位同学的报告组成,分为两个部分,共有3位即将毕业的毕业生进行预答辩和15位同学的中期考核报告。报告的内容涉及化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有计算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模拟设计等,每位同学的报告分自述和问答两个环节。
 
    台上报告的同学认真讲解、详细陈述,台下师生认真听讲、积极互动,整个会议厅笼罩在一片浓浓的学术氛围之中。尽管同学们之间的研究课题、方向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甚远,但是共同的学术研究方法,相同的学科理论把全院师生的注意力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每位同学的报告,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师生和同学们之间的广泛交流;通过每个报告后的问答,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交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每一位在场的同学受益匪浅。
 
    大会根据每一位报告同学的准备情况、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创新性、体现的工作量、演讲的逻辑性、回答问题情况、PPT文件质量、个人仪表和时间把握9个方面综合评分,评选出3名最佳报告奖。
 
    下午5点22分,伴着最后一名同学的报告提问结束,为期一天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圆满结束。执行院长杜宇国教授致闭幕辞。杜院长积极评价并表扬了所有报告的同学态度认真、准备充分,并希望这样的学术会议可以固定下来,定期举行,使全院每一位师生积极参与到交流互进的学术氛围中来。
 
    回味着这美好一天的丰满收获,同学们说:这次学术年会既兴奋又紧张,对自己今后的学业起到了很好的督促和导向作用。
 
    化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也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为同学们创造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开阔视野,更好地提高同学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与国际学术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在国际学术环境中开拓研究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金属所积极创造条件,为研究生提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多渠道争取资助,与国际学术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
 
     今年,金属所共派出联合培养研究生14名,分别派往美国、德国、法国、丹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其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其中,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2人、获得中科院中德项目资助2人、获得中科院中法项目资助1人,另外9人获得对方资助。同时,有12人完成合培计划回所。
 
     在日前举行的合培生报告会上,5名从澳大利、丹麦、韩国、香港回来的合培生,向大家汇报了他们在国外合培期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报告会会场气氛活跃、提问踊跃。报告的内容涉及研究工作进展,中西方文化、教育、科研体制的比较,还有国外生活的体验与人生感悟。
 
     从报告中我们深切地感到,他们虽身处国外,却心系祖国。通过合培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术水平,更升华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丰富了人生经历。

【新闻网讯 记者易小华 刘志帅报道】2008年11月14日下午1:50,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76、77场主题报告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S101教室开始,两场报告会的主讲人分别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于渌院士和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 

  于渌院士演讲的主题是“演生现象——对构建论的挑战”。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教授主持本场讲座。于渌院士首先介绍了物理学中关于“构建论”的一个著名争论,从“内涵性研究”“外延性研究”等基本知识入手,引出了“演生现象”的概念,接着结合水的三态变化等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相变、临界现象等基本的理论知识,展示了奇妙而普遍的演生现象,在讲解过程中,于渌院士配合了大量的真实照片,图表,公式以及与理论相关的著名科学家照片,引导观众一步一步深入“演生现象”的探讨之中,并进一步把“演生现象”深入到生物和化学领域,最后以对建构论的展望结束了此次讲座。 

  在报告过程中,于渌院士时不时穿插科学研究背后的一些奇闻轶事来调节现场气氛,作为一名集诸多荣誉于一身的老院士,依然是那样的神采奕奕,不禁让听众肃然起敬。而整个讲述过程行云流水,引人入胜,更使听众为老院士的睿智博学、严谨幽默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在提问环节中,观众踊跃提问,于渌院士也认真谦虚的回答了每一个问题,进一步诠释了“演生现象”的相关问题。 

  随后,举行了乔治·斯穆特名誉教授聘请仪式,苏刚副院长为斯穆特颁发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名誉教授聘书。在热烈的掌声中,斯穆特教授出场。他的讲座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他讲述了关于他的研究领域的一个话题“宇宙的起源”,斯穆特教授先是引用了中国古代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以及自己小时候对于宇宙和星星的一些好奇来引出探讨的主题,然后通过一个个动态模型,加以形象的语言介绍,生动地刻画出了宇宙的起源过程,将这个古老而高深的话题讲解得浅显易懂,激发了大家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讲座的第二部分是“卓越大学:为加快科技变革培养人才”。在这一部分中,斯穆特教授分享了自己个人对“科技和人文”的独到见解,他首先分析了什么是“卓越”,“卓越大学”在他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列举了一些“卓越大学”应该提供的一些课程项目等。他还通过详细的图表数据展示了通信、计算机的技术和应用的高速发展和革新,并在最后大胆地预测了信息科技和生物技术的融合。斯穆特教授的演讲内容充实、分析深刻,深入浅出的介绍和新颖独到的见解为听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幽默诙谐的语言也为演讲增色不少。演讲结束后,在场的师生针对宇宙以及科技变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斯穆特教授均给予了详尽细致的解答。于渌院士了主持本场报告会。 

  于渌院士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在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高温超导、强关联电子系统、低维量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乔治·斯穆特教授自1970年开始,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天体物理学和观测宇宙学,在2006年因为发现了“黑体形式和宇宙微波背景射线的各向异性”而和约翰.马瑟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次报告会中,两位主讲人从物理学等的实践出发,引导大家经历了一次探索科技奥秘的精神旅行,听众们也从中不但获得了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一流科学家的人文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