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场面热闹,研究生院所属的十个学院在这里欢聚一堂,以合唱比赛的方式纪念“一二•九”运动73周年。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等出席晚会。
 
比赛在老干部合唱团浑厚而坚定的歌声中拉开了帷幕,虽然他们都已是花甲老人,但他们的歌声依旧嘹亮,精神仍然矍铄,眼睛同我们一样有神。接下来,十个院系按抽签的顺序分别展现了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排练成果。
 
各个院系的合唱风格迥异,但同样是精彩迭出,时不时给我们带来一阵阵的惊喜。有的院系在整体造型上下功夫,加入了不少动作,地球科学学院还穿插了一小段独舞,给观众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有的院系请来了专业的音乐老师对合唱进行指导,选取了难度比较高的曲目,同时在唱法上加入许多专业的处理,给观众们带来非同一般的视听效果;有的院系采用独唱与合唱交相呼应的方式,使合唱更富感染力;有的院系虽然人数比较少,但是他们嘹亮的声音依然撼动了全场,他们以严明的纪律,整齐划一的动作都体现了他们飒爽的英姿,以及高昂的热情;还有的院系在开场的时候加入了集体朗诵,这样一下子就以恢弘的朗诵气势震撼了全场观众。最后,博士合唱团展现了他们吸纳新成员,重新发展壮大后的第一唱,团内基本由08级新生组成,然而他们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就拿出了两首无伴奏合唱和一首在节奏上变化较多的钢琴伴奏合唱,这离不开老师的支持,更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练习,最后在马石庄院长的朗诵中,博士合唱团唱响了这次比赛的最后一曲《黄河大合唱》。
 
生命学院和计算通信学院夺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一名。这次合唱比赛盛况空前,会场气氛自始至终都异常热烈,连走道上都挤满了听众,每个出入口还有保安在维持秩序,刚开始的时候会场里人多得差点连参加合唱的同学都无法进入。
 
可以说这次比赛没有失败的队伍,大家都是全力以赴,都在为比赛尽心尽力,在合唱中,他们仿佛感受到了当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起来抗争的学生的心情。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日救亡运动的起点,当时学生们不屈不挠的感人抗争;在改革开放今天的“一二•九”,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们同样昂扬的斗志,同样奋发向上精神。
 
 

12月2-3日,生态中心首届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成功举行。六十余名研究生指导教师参加了研讨会,生态中心主任曲久辉、党委书记胡仁桥、副主任欧阳志云出席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做专题报告。

研讨会于12月2日上午开始,中心主任曲久辉主持开幕式并致词。他说,生态中心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各位指导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在学业上、生活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努力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随后,马石庄副院长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体制机制、办学方针、和谐科教、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及师生关系、学生特点、师德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作了精彩的报告。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缪园教授针对全院研究生教育规模、培养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国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等作了专题介绍,并指出了影响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制度保证体系。研究生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李虹副教授就研究生院和生态中心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生教育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自杀倾向等几种典型心理疾病的症状识别与处理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

  四位导师代表介绍了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与体会。郭良宏研究员从学生入学开始,准确把握学生特点,抓住开题、文章写作等关键培养环节,宽严相济,注重言传身教,使研究生培养潜质得到较好发挥;杨敏研究员从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出发,分析了师生关注点的差异,指出了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贺泓研究员秉承“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以定期召开小组会等方式作为提高培养质量为着力点,构建良好的研究平台和民主活跃的科研氛围;陈利顶研究员回顾了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心路历程,畅谈对科研与创新的理解,分析了研究生培养中的难点与要点,阐述了着力营造严肃的学术环境和宽松的社会环境的培养理念。

人教处张利田处长介绍了生态中心的学科建设、招生名额分配原则、研究生辅导员制度建设等情况。同时针对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要求提出了一些工作思路,并对研究生管理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12月3日上午,分组讨论了生态中心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党委书记胡仁桥、副主任欧阳志云等参加了小组讨论,大家踊跃发言,讨论非常热烈。讨论结束后,郭良宏、强志民和陈利顶围绕研究生心理压力分析与释放、师生沟通、培养环节、学位申请要求、研究生公寓建设、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等问题作了小组总结发言。大家普遍认为,本次研讨会开了个好头,为研究生导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希望坚持下去,并与已实施的两年一期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班”相互协调,有机结合。

     随后,胡仁桥书记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的专题报告。他说,值此我院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召开研究生导师研讨会很有意义。人才培养是研究所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与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他强调,这次导师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学业发展和生活保障,并希望大家教书育人,要率先垂范,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12月5日下午3:00,奥运村园区学生食堂工作座谈会在国家天文台六楼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基建局邢淑英副局长主持。奥运村园区管委会主任、国家天文台刘晓群书记,研究生院吕晓澎副院长,研究生院田国良总务长,研究生院学生处邱文丰副处长,食堂经营者以及奥运村园区所属培养单位的学生代表和教育干部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首先听取了同学们对当前食堂管理、伙食卫生、饭菜份量、价格等方面的意见。在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后,国家天文台刘晓群书记介绍了园区管委会前期所做做的工作并说明,奥运村园区的食堂定位是服务于奥运村园区的科研人员与学生,目前无法享受到相关优惠价格政策,如水、电、燃气等。

    邢淑英副局长指出,园区食堂立即针对“清真”窗口等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对于即将开始的食堂测评工作,要提前公布,告知园区的学生和科研人员。学生会的“伙食委员会”与园区管委会和食堂经营者要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听取掌握学生对食堂的意见与建议。“大地餐厅”即将装修完成,欢迎学生会干部和同学参与招标工作。食堂经营者要规范、合法经营,灵活经营,想方设法做好服务工作。

    吕晓澎副院长指出,研究生院会积极地协助奥运村园区管委会做好工作,由研究生院管理的原理化所食堂将挖掘潜力,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就餐条件。

      最后,食堂经营者表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根据同学们的需要灵活经营,努力为同学们提供优质优惠的服务。

    

为丰富学生的科研生活,提高对诗歌艺术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在“一二·九运动”73周年之际,武汉教育基地于12月7日举办了以“抒爱国之志  颂青春之歌”为主题的纪念“一二·九运动”73周年诗歌朗诵比赛。

     来自在汉六个培养单位的11组参赛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在恢宏的背景音乐下,选手们或一人或两人或四人以诗歌、散文诗的形式声情并茂地表达了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颂扬了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本次比赛特邀在汉各培养单位的教育管理干部担任评委,依据选手的演讲内容、仪表仪态、情感表达等环节进行评分。为了提倡创新,在文稿创作及朗诵形式上特设了提高分。

     比赛结束后,教育基地办公室冯灿主任代表评委团做了点评,他认为此次活动主题鲜明、立意深刻,既活跃了学生的科研生活,同时还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最后,根据各组选手们的表现,病毒所曹亮和戴陈伟同学组成的参赛小组以深情朗诵《2008中国骄傲》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一等奖。

 

 

12月4日,中国科学院举行“信息化专项项目汇报会”。中科院副秘书长、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信息办主任谭铁牛,信息办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蔡榕,办公厅高级业务主管丁二友,网络中心主任黄向阳以及办公厅信息化工作处等各有关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作为院“十一五”教育信息化专项项目的总承担单位,研究生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罗铁坚教授代表项目总体组进行了工作汇报。
 
汇报从项目的目标与任务、系统及环境现状、项目建设情况、交流与合作、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共六个方面,介绍了教育信息化项目自2008年9月获准立项后的主要工作进展情况。项目按照项目书的要求,目前已完成对支撑保障体系的规划和教育信息化体系各系统的需求分析,以此支持院人才培养的“全程设计、分段实施、学以致用、贯穿到底”的崭新培养模式。
 
汇报首先分析了院教育信息化体系的现状,从需求调研和分析、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凝练技术自主创新点及支撑保障环境现状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根据项目的特点,项目成立了总体组,优化了组织架构、梳理了工作流程,开展团队建设以加强项目团队实力。
 
在项目管理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源代码管理、严格执行例会和信息上报制度,并建立起项目组协同工作平台(http://list.gucas.ac.cn)和项目展示平台(http://trpwiki.gucas.ac.cn),全程记录项目过程中主要工作,为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积累技术资源、开展业务学习和工作交流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持。
 
项目组重点开展了需求调研和系统分析。项目组与院有关职能部门和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教育业务管理部门通过组织研讨会、走访等形式开展交流研讨明确需求,为具体的系统开发积累一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开展应用系统关键技术验证,针对应用系统的规模需求,初步进行负载均衡验证设计。
 
在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研究生院持续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空中课堂”共积累了900余门学术前沿讲座和优秀课程,已有超过5万用户注册,累计访问量已逾46万次,并在除研究生院之外的培养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开通了针对研究生集中教学活动的“课程网站”,在研究生院各院系教师中全面推广使用。“课程网站”已建立网上课程633门,课程覆盖研究生院12个院系,有超过9000注册用户,访问人数已达7万余人次。
 
在汇报中,罗铁坚教授还提出,项目组在“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在就中科院教育的特点进行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期为院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汇报结束后,到会领导对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并做出了指示:认为此项目的站位和定位较高,项目管理工作有特色。希望项目实施过程中把网络化教育培训平台,尤其是继续教育、教育培训平台作为重点来抓并使之成为亮点,为提高院各级各类人员的业务能力、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信息化的学习交流平台。
 
“十一五”教育信息化项目下一步的工作,将严格按照项目书的要求稳步展开。同时,项目组将根据中科院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深刻领会中科院科教结合、寓教于研,服务“一校一院”为核心,以研究所为基础,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的内涵,使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构建科学院教育活动支撑体系和知识积累共享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闻链接:中国科学院“十一五”教育信息化专项项目
 
中国科学院教育信息化倡导科研与教育的紧密结合,以构建有效的知识共建体系为目标,建设集成全院各类教育资源的知识共享和共建平台,为中国科学院教育创新提供最重要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和服务。
 
2008年9月,中国科学院“十一五”教育信息化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总承担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项目确定了建设教育业务管理平台、网络学习服务平台、资源融合体系、标准化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以及运营维护体系的任务。本项目包括两大类共25个子任务。其中: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共包括19个子任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共包括6个子任务。
 
该项目的实施,将为中科院下属100多个研究院所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供教育培训业务管理、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服务平台,以提升中国科学院各类教育管理和教学培训水平,成为院教育创新重要的基础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