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姜靖报道】今年8月,记者随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一行来到新疆乌鲁木齐慰问演出,参观了新疆分院的各个研究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的新疆早已是今非昔比,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质量提高,最值得称道的则是“科研条件很好”。 “生活质量高” 雍文新老师是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副处长,12岁那年随父母来到乌鲁木齐,一呆就是20多年。 “火车上,我脑海里显现出《草原英雄小姐妹》里的情景,幻想着新疆有一往无垠的草原——”雍老师回忆起当年来乌鲁木齐时的情景。“来了以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乌鲁木齐跟其他城市一样,有高楼,汽车——” 雍老师说,直到现在他去外地出差,还有人问她,你们那是不是出门都要骑马?前不久,一位想报考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同学还打电话过来咨询,你们那有水喝吗?有青菜吃吗?诸如此类的疑问,让雍老师哭笑不得。“很多人太不了解乌鲁木齐,不了解新疆了。” 雍老师以在乌鲁木齐生活了20多年的经历告诉我们,“乌鲁木齐是个生活质量很高的城市。这里科研人员待遇不比内地差,但消费水平要比内地低一些。相对来说,生活压力小很多。” “科研条件很好” 新疆分院的科研条件怎么样呢?记者有访了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晓研究员。“这里科研条件很好”他如是说。 “虽然地处边疆,相对内地一些研究所,可能在生源等方面存在差距,但总体来说,这里的科研条件很好。” 他告诉记者一组数据,仅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2002年以来,就先后承担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1项,已结题58项,荣获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新疆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鉴定4项。申请国家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授权专利63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已实施17项,获授权专利已实施29项,实施率分别达到33.3%和56.9%.共发表学术论文222篇,其中国外期刊选录11篇;SCI收录15篇,EI收录53篇。参加学术交流论文88篇,其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2篇。制定企业标准4项;软件登记1项;出版专著2部。 “这些成果的取得,自然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但跟科研条件也分不来。”李晓研究员说,这里研究生成为科研队伍的新生力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让研究生直接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中去,使得他们在实战中取得进步。” “新疆欢迎你” 李晓研究员介绍说,为了引进人才,他们采取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每年引进的博士给与10万元安家费等。 他说,目前该研究所已明确了“以创新高科技成果,专有先进技术与产品服务于新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做出实质性的贡献”的战略定位,欢迎有志科研人员加入到他们队伍中来。“新疆欢迎你。”

【新闻网讯 记者姜靖报道】武玉玲是青海盐湖所06届的硕士毕业生。当我们提出采访要求时,该所研究员李武老师极力向我们推荐她。“这孩子确实干得相当不错。”随后帮我们拨通了她的电话,“你就不要谦虚了,赶紧过来吧。”听得出来,武玉玲并不是很乐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最终还是被李武老师“强行命令来了。” 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武玉玲属于活泼可爱的那种,说起话来始终带着微笑。“刚开始一听你不接受采访,我们还以为你是那种很难接触的人。”记者开玩笑。“不是这样的,我只是觉得自己没什么特别的,不知道该跟你们说些什么。” 采访中,武玉玲反复强调的也是这句话。“我没有什么特别的。” 大学毕业后来到青海盐湖所攻读硕士研究生,按照“两段式”培养模式,她第一年在北京玉泉路校区上完基础课,随后回所跟导师做课题,完成毕业论文。“这些大家都一样。”她说。 “听说你做实验很辛苦。”记者试图打开话题。 武玉玲的话相对来说多了起来,她跟我们说,她的导师主要从事锂电和纳米两方面的研究,她们这届导师带两个研究生,开始初步定位她来做纳米研究这一块,孰料,研一那年暑假武玉玲因为生病延误了回所的时间,而纳米方面的一项课题又要得特别紧,导师迫不得已,临时改变了她们两人的研究方向。“在研一那年,我基本上都是在关注纳米这一块,对锂电这块知道的不多。”她坦言,导师临时改变两人的研究方向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做起试验来遇到的困难很多,加上导师后来出国做访问学者,一去就是一年多,跟导师交流起来不是很方便。” 武玉玲说那个时候她每年晚上都要在实验室呆到凌晨2,3点,第二天8点又跟大家一样准时到实验室。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还是克服了困难,试验后来进展很顺利,期间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毕业论文也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毕业后顺利留校。 “那么辛苦是不是跟你在西北读研有关。”或许是职业本能,记者总想从她那里挖掘出一点西北研究生与内地研究生的不同。 “没有啊。在哪里读都一样,想作出点成绩不容易,跟在西北读研无关。” 武玉玲跟我们讲,每次她去北京看望男友(中科院某研究所的研究生),都看到男友和实验室的同学做实验做到很晚,她们压力也很大。 “读研时,担心过就业吗?”记者问。 她的回答再一次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又是情理之中。“努力了自然会有收获,在哪里都一样。西部现在研究条件也很好,只要好好干就业不成问题。” “我只是个普通的研究生,不会因为西部而有什么特别之处。”看着她,记者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西部研究生的影子。

     【新闻网讯 张韵】近日,广州能源研究所迎来了三十多名从科大回所的研究生。为了使这些年轻人对即将面临的全新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有充分的准备,以及对广州能源所的历史和发展,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8月11日,该所党政办组织这些新同学进行入所教育活动。

    党委书记陈楚荣向新同学讲述了该所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在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后,该所在凝炼学科目标,调整学科布局,立足于新能源于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他说,作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只有摆正自身的位置,把个人的职业目标与所的科研发展有机结合,崇尚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才能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科技工作者,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赵黛青博士代表所里首席科学家和导师向学生们提出了很好的科研工作建议。所长助理赵锡伟介绍了所工会的办事指南。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解释了人事政策、安全保密、网络及医疗等方面的情况。团委、研究生会、党支部和科普小组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职责。最后新职工新生还参观了创新园区。

    通过对新生开展入所教育,大家对所情、所史和研究所的办事程序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即将开始的科研工作有了较充足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新闻网讯】2006年7月18-21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办的国际热带生物学与保护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Tropical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2006年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科学家和学生参加了此次年会。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员、肖治术副研究员、博士生常罡、张洪茂出席了会议。

    经协会奖励评审委员会评议,动物研究所2005级博士生常罡向此次会议提交的Poster“Differences in Seed Hoarding Behavior of Seven Sympatric Rodent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Southwest China”被评为最佳Poster,并获得了该协会颁发的Alwyn Gentry Award。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吴征镒院士和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前主任Peter Ashton教授接受了ATBC荣誉会员证书。

    热带生物学与保护协会于1963年成立,是全世界从事热带生物学研究与保护的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协会,现已有会员1200多人,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也是该协会第一次在亚洲召开年会。

【新闻网讯 郁树梅】8月12日清晨,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内绿草茵茵,百花齐放,我所47名研究生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来到北门检票口、桥区和科普园区,参加由团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我所同学主要负责协助检票人员做好游客的分流工作,保证检票工作有序进行;在科普馆服务的志愿者为游客提供详尽准确的科普讲解,同时还协助工作人员做好游客的疏导工作,保证了馆内的良好秩序。在世博园的娱乐区,有很多游客在这里嬉戏玩水,我所志愿者协助园区工作人员向游客做好安全宣传工作,避免游客在娱乐过程中发生危险。 虽然园区面积较大,天气也比较闷热,但是同学们热情服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丝毫没有减弱,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期两天的志愿服务赢得了园区工作人员和很多游人的称赞,充分体现了我所研究生良好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