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作者:光明日报
-
分类:要闻速递-old
-
-
点击数:2250
编者按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在这支队伍中,尤其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将帅之才,形成创新的骨干力量和符合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结构,以推动科技活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创新实践。中科院在研究生教育中,大胆改革创新,进行了
一系列可贵的探索。他们的实践证明,只有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而为未来的科技将帅提供成长的沃土。
选择那些真正喜欢从事科研工作、真正爱好科研工作的学生,一直是中科院研究生招生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原则在研究生扩招成倍增长的今天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苛刻,然而,中科院却毫不动摇——因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要成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科技将帅”。
选择:高标准选出优秀人才
研究生入学考试明年年初才开始,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侯建国院士今年7月份就开始做准备了。他刚刚出了一趟特别的“差”,对那些有意向要报考他研究生的学生进行提前面试——面试通过的学生只要考研分数过了国家线、再通过规定面试就予以录取,否则“我们会劝他不要再报考我的研究生。”侯建国说。
中国科大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机构,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中作出了很多贡献。“先面试、后考试”是中国科大又一项有益探索。侯建国说:“'先面试、后考试’就是在国家统考前增加面试。这样做一是为了吸引人才,二是为了避免浪费资源,三是为了能选出那些真正热爱科研、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介绍说,现在考研热,有些大学甚至设置了专门应对考研的课程。有些入学分数很高的研究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反而丧失了优势,甚至连毕业都很困难。朱清时说:“人是存在先天差异的,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是客观存在。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教育,不是分数高了就是好学生。研究生更重要的是'研究’,是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我们在部分学科增加了提前面试,就是为了甄别遴选出那些适合学科发展的优秀学生。”
选出那些适合学科发展、致力于从事科研的研究生,是中科院坚持不懈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们要付出更多的心力,今天,他们已经得到报偿。1999年以来中科大共有22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总数列全国第六,按研究生总数计算入选比例列国内高校第二位。2004年中科大发表SCI论文1161篇、EI论文647篇,总数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分别占68.9%和71.3%。
培养:宽松环境造就创新人才
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十届机器人世界杯竞赛上,中国科大“蓝鹰”队获得了仿真2D组世界冠军、仿真3D组世界亚军,成为全球成绩最好的小组之一。博士生范长杰是队中主力,可谁能想到他还是个一直没发表过论文的“困难生”。要是在其他学校,说不定范长杰早就被劝退了,可他的导师陈小平教授却格外宽宏。中科大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陈小平说:“并不是我对范长杰区别对待,而是我太了解这个学生。本科时他就参加了我的研究小组,虽然目前他还没有发表论文,可我知道他在一些领域研究很深入,一旦成文对基础理论也会有较大推进。”
陈小平说:“国家的要求必须达到,但是不能以表面指标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更要看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投入程度和研究的深入程度。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为了论文而论文,我希望他们能踏实研究,做出真正有益的探索。”
环境是宽松的,但标准是严格的。爱好、奉献、适合学科发展,这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难以达到的要求。为了保证教育质量,中科院各个研究所都制定了严格的阶段评估标准。以中科院物理所为例,在今年上半年评估中,就淘汰了6个研究生。主管研究生教育的王松涛介绍说,这其中既有硕士生也有博士生,“硕士生是因为课程不及格,而博士生则是因为不具备科研前景。”
今天,研究生已经成为中科院基础研究中一支重要力量。王翠焕是中科院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博士生。
在凝聚态物理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她已累计发表SCI、EI论文27篇。汪建君师从孙立广、陈立奇两位教授,曾参加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队,现在他将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引入南极、北极、西沙等鸟粪沉积和淮河人类文化层的生态地质研究,探讨生物在历史时期与气候、环境的关系。难怪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曾经这样说:“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已经很难找到一项没有研究生参与的重要的科研活动,也很难再找到有一项没有包含研究生贡献的重要的科研成果。”
保障:有好老师才有好学生
除了领导表面实验室和理论实验室的工作,王鼎盛院士在物理所还有一个特别的职务——教育督导员。这个督导员不是督导学生,而是督导研究生导师。上任初期,王鼎盛就用了两个月和研究生分别谈话。在这位和蔼的长者面前,研究生们打开了心扉,他们提出有些导师对他们在科研上的指导不够,有时很长时间都见不到导师;有人提出少数导师只把他们当成科研助手,不能放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相对独立地从事他所感兴趣的科学研究工作。了解到这些情况,王鼎盛又分别和导师们谈话,提醒他们注意研究生的需求,并向他们传授了自己的经验。像这样的督导员,物理所里还有4位,都由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担任。
有好老师才有好学生,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现在所里很多研究生导师也才40多岁,在教育上经验还不足。而且他们科研工作也比较忙,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注意哪些方面,还需要有经验、有权威的老同志多提点。”王松涛介绍说。
依托中科院强大的研究实力,中科院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介绍说,中科院2001年成立了中科院研究生院,把原由各研究所自主管理和授予学位的研究生教育统一起来。研究生第一年统一在研究生院接受基础课程教育,从第二年开始,回到所里进行研究工作。马石庄说:“实践能力强,是我们学生的最大特点。中科院各个所都有重点实验室,设备充足、优良,学科水平高,学生们很快就能投入到实验中。和大学相比,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学生很有优势。”
作为科研机构,中科院人才培养的体量较小,但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中科院起到了很大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对中科院提出“四个一流”的要求,希望中科院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的国家科研机构,今天中科院研究生院已经交上了一份满意的阶段性答卷。可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对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教育观念、方法不转变,我们要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就没有路可走。……现在,我们完全有可能改变指导思想,放手让研究生做一些科学上很重要但是导师自己还不太了解的领域的研究工作,争取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本报记者 齐芳 发布时间: 2006-08-05 03:28 来源:光明日报 )
阅读更多: 光明日报: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培养未来科技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