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张韵】8月25日上午,广州能源所举办2005-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表彰大会。获得殊荣的19名导师、教育管理干部和研究生激动地从吴创之所长、陈楚荣书记手中接受证书,并受到在场80名研究生的热烈祝贺。

    表彰大会由研究生会组织,陈楚荣书记致辞,勉励广大研究生和在各自的科研领域里努力攀登高峰;徐莹同学和余颖琳同志代表获奖者,都表示了不断创新和进取的决心。最后,典礼在热烈的鼓掌声中结束。

    从今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表彰研究生导师、管理干部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特殊贡献,奖励在学过程中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开设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等称号,每年颁发一次。 2006年,经过统一评选,研究生院院长办公会批准,广州能源所共有19名导师、管理干部和研究生获得该奖项。其中樊栓狮博士获得优秀教师称号,余颖琳同志获优秀教育工作者。徐莹同学获得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谢军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李飞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7名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2006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研〔2006〕2号)精神,南地所推荐了2002级毕业生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和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参加评选,日前经专家评审,两篇论文全部入选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 推荐并入选的两篇学位论文为:张运林同学的《太湖水体生物—光学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指导教师为秦伯强;以及林琳同学的《太湖富营养化过程的碳、氮同位素示踪研究》,指导教师为吴敬禄。 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江苏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在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范围内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是为了激励广大研究生更加勤奋努力学习,更好地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促进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次评选中,南地所喜获“丰收",极大地鼓舞了研究生和指导老师的士气,为促进南地所培养更多的具有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为参加此次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研究生部对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认真组织、审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闻网讯 记者方晨报道】在杨凌中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门口,几位男生和马石庄教授合影留念。当他们正在数码相机上欣赏留影时,一位男生说了一句:“遗憾里面没有女生。”这是,马石庄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遗憾也是一种美。”

    顿时,我脑子里闪现出合唱团的经典曲目——《海港之夜》。歌曲创作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讲述年轻的水兵和情人在海港上离别的那一刻,意境十分优美,参杂着淡淡的哀伤,壮士去兮不复返的大无畏。这是什么?这是遗憾,遗憾带给我们的美。如果没有离别,没有壮士不归的遗憾,我们还会觉得他美吗?

    在西部行的活动中,有着太多的遗憾。而这些遗憾,恰恰又为西部行的美铺上了一层美丽的薄沙,为日后增加了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

    在兰州,几位同学因为工作需要而提前赶回了实验室。站台上,合唱团的几名优秀团员被火车无情的隔离开来。大家隔着车窗,手心贴着手心,有人哭了。

    新疆,听不到他们优美的歌声;他们,只能画一个重重的问号放在新疆那一栏里;而对即将奔赴新疆的团员,又少了几位可爱的兄弟姐妹。

    在回程的路上,团员们和最后一次参加演出的杜磊同学在站台上告别。马上,杜磊就要去长春继续她的研究生历程。大家站在站台上,抱在一起,哭了。平时十分吝惜的金豆豆在这一刻恍若黄河决堤,飞流直下。大家只是笔直的站着,没有目的的站着。当列车员礼貌地请团员们上车之后,所有人围在窗边,看着杜磊,低声唱起了《波洛维茨少女》。波兰舞曲的节奏,重音放在第二拍,时起时伏,圣洁而凄美。

    一位团员离开了,以后可能再也不会在这样一个集体,再也听不到他的歌声,再也无法一同训练、演出……。大家是那么的不舍,为君更咏一曲终,东进长白无知音。

    这又是遗憾。这时的遗憾,最真挚。

    在西部,没有东部的嘈杂喧嚣,没有东部的密集冗繁,祖国的广袤无垠、挺拔俊美在这里一览无余,团员们多想用自己最美的歌声回应这一切。但是时间有限,只能在车上,在青海湖畔,在黄河岸边稍微吼上两嗓子。

    在西部,每一个研究所都有自己感人的故事,团员们总是静静地听老师娓娓道来,深深为西部中科院人的无私奉献、扎根西部的精神而感动,团员们多想用自己最温暖的歌声赞美他们。但是时间有限,只能在参观结束时才能放声高歌

    感动之前,谁也没有想到会大家会这么默契,这么自觉,这么不约而同。歌唱之前,谁也没有想到和声会唱得这么和谐,这么主动,这么自然。离开之前,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留恋,这么不舍,这么想再多看一眼。

    这还是遗憾。这时的遗憾,最可爱。

    康德说,“美是无具体目的的一般目的性。”以前我一直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今天,回想起这一个个遗憾,我才发现,它们都没有具体目的,没有刻意追求,超功利,超现实。但最终,都让人感到愉快,尽管愉快中还存着几分伤心和后悔。一切都没有目的,但好像最终都有目的了。

【新闻网讯 记者方晨报道】在杨凌,当合唱团遭遇“多普勒效应”的时候,马石庄副院长半开玩笑的说:“你们要是有本事,今后演出就根据风速来定调,以资深团员白云翔那卷曲头发的角度来定风力的级数。” 白云翔,何许人也? 他,一头卷发,一脸帅气,略微带点山西口音,博士合唱团的第一任学生团长,众多资深团员中的一位。 想当年,博士合唱团成立伊始,百事待兴。他跟得创始人马石庄副院长,忙前跑后张罗着,可没少费心思。愣是凭着一股对音乐的热爱,组织起了博士合唱团。 说起音乐,白云翔肯定有和你说不完的话。西行帽子上,就有着某位小提琴演奏家的亲笔签名。合唱的时候,男生中那个昂首挺胸还仰头的,就是他了。他的声音是竖着朝上出来的。 刚踏上西行的火车,就看见他的周围聚着不少团员,大谈某歌剧如何,某作曲家如何。一位团员告诉记者,合唱团当中很多人都是从他那里习得乐理知识,知晓欣赏音乐,踏上艺术之路。 那一路,求知欲望强烈的团员不停问白云翔各种音乐问题。从江南民乐到陕西秦腔,从风华国乐到西域天籁,从内敛阴柔到豪放苍雄,甚至透过音乐看人生,他样样不敢说精通,至少是比普通团员有更深的理解。结果,他一晚上都没有睡。而他的周围,总是聚集着一批又一批的团员,直到三人座变成了6人座。 第二天早上,他望着窗外的起伏不平的小山丘说:“《牧歌》的感觉就应该是这样的。”一旁听的人瞪着山丘直发愣。 身为前任团长的他,不仅乐感好,总是不忘自己对合唱团的那份责任,尽力为合唱团多做一点事情。合唱团对他来说,已经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编排演出,提醒出行注意事项,活跃旅途气氛,帮忙清点人数,总结演出心得、通知时间表、帮助团员成长、讨论合唱团发展战略……。有问题就上,有缺口就顶。关键时刻,总是少不了白云翔的身影。有了他,团长一定能省不少心。 每每提起这些,他总是谦和的说:“合唱团还有很多很有才干的人。只是你接触少,还没有发现。” 西部行结束时,白云翔还热情地拍拍记者的肩说:“合唱团欢迎你加入。”

     西部之行,引万泉齐发,向外吐露,汇成江、河、湖、海。在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奔涌迸发,川流不息。

    一股泉里,汇集的全部是眼泪。

    在最后一场出结束时,两位团员紧紧地抱在了一起,落下了感动的泪花。终于,演出结束了。再也不用为唱不好而紧张。

    西宁,海拔太高,林老师有点不适。大家自觉地站在青海湖边,顺着凉凉的湿风,唱起了《飞来的花瓣》,感谢她为合唱团奉献的一切,默默地为她祈福。这时,老师的眼里,泪水在打转。

    兰州,几位同学由于工作需要提前回北京。火车站上,眼眶红了,泪水又一次在山间缓流。隔着封闭的车窗,车里人的手贴在玻璃上,对着车外人的手,印在了两侧,撞在了一起。“不要哭了,我们去新疆给你带最好的葡萄干。”“嗯,好的!我在北京火车站等你们。等你们凯旋归来的那一刻!”

    新疆乌鲁木齐,团员们有的回郑州,有的回北京,有的回西安。火车站上,北京的车次缓缓开动,泪水又一次淌在颊间。一位团员追着火车跑过了站台,直至警察赶了上来……

    回程路过西安,先行到达西安的两位同学站在站台上,等着驶向北京的火车到来。当两路人马交汇的时候,泪水再次流淌。大家抱在了一起。

    火车开动的铃声响起,车窗内外,又一次唱响了《波洛维茨少女》。这一次,没有指挥,没有伴奏,只有起伏的微弱脉搏和哽咽在数拍子。

    另一股泉里,汇集的全部是艺术。

    瓜果醇香飘万里,和声悦美动人心。

    合唱艺术讲究各个声部内部声音如一,外部揉和调配,形成和声。和声音域更为宽广,音色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表现力更加强大。和声讲究人多统一。人越多,越和谐,声音会越好听,给人的震撼力越大。

    和声即是合唱的魅力所在,也是合唱的难点所在。那么多人要声音内部统一,外部和谐,需要合作,需要时间,需要磨合,需要默契,还需要一个优秀的指挥。合唱艺术,从和声之美开始。

    合唱团的团员从北京上火车开始,不断地在熟悉谱子,练声。十个人的小合唱,和声之美撒遍了每一寸土壤。游客不时地投来羡慕的目光。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每次参观之后,同学们总能对要演唱的曲目产生新的想法,把每一份感悟彻底地融入到对声音的把握之中。

    第三股泉里,汇集的全部是创新。

    科学与人文,在近代出现了大分裂的倾向。其实,科学和人文是人性两方面的反映,即理性和感性。科学离不开人文。离开了人文的科学是死水,是没有生命的,最终将走向牛角尖里的微纳米环境。人文也离不开科学,离开了科学的人文,是废气,是空中楼阁,最终将走向癫痫混乱的灭亡。

    博士合唱工团的西部之行,就像两路奔涌的泉水最终从一眼井中喷射而出,让科学和人文,在这里交汇,相互缠绕,结下良缘。在西部行的跬步中,在西部行的观摩中,在西部行的感受中,科学和人文手拉手,肩并肩,齐步踏上快车道,至千里之远。

    马石庄副院长曾经这样解释西部行的初衷,“如果仅仅告诉他们博士合唱团的歌唱得很好,那还要火车拉他们来西部吗?只要给各个研究所寄一盘CD就行,想要世界第一流的歌唱都没问题。我们是要让团员们到科研第一线去实践。希望团员们能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心灵感受到的,细细品味,真正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一位团员在西部行的火车上想出了她今后的课题,另一位团员在招待所的沙发上制定了一种新的实验计划,还有一位团员在演出结束的那一刻产生了一个新的idea……。团员们在西部土地的广袤无垠中,在西部人的热情好客中,在西部中科院人的奉献精神感染下,逐渐成熟,磨出创新的火花。唯一的遗憾就是他们只能用笔记下瞬间的火花,而把实现留在了回北京后的日子里。

    而合唱团每一位团员们,都是一股清泉。他们甘泉吐露,流淌在中国科学院的各个角落。团员车国冬回到西高所,将艺术之美带给了战斗在青藏高原第一线的奉献者们。团员黄成荣回到了新疆。团员杜磊回到了长春。还有回到沈阳、回到上海、回到昆明、回到广州…...的团员。

    不仅仅博士合唱团,还有很多其他的学生社团组织,在充当着研究生院“软”环境的缔造者。研究生院的校园文化正是通过许许多多这样的载体,一个带一个,一个传一个,最终传遍全院。

    (记者方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