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作者:国际合作处
-
分类:要闻速递-old
-
-
点击数:2975
2004年11月,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就我国科技援外工作进行了商谈。此后不久,《商务部•中科院工作协商机制与议题》建立并逐步落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 2005年10月—12月研究生院承办了中科院首批人才援外培训的两个项目-- “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领导人研修班” 和“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
项目共有来自7个发展中国家的26名科技官员及专家学者参加。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直接的领导下,项目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的经验和总结将为中科院其它研究所开展科技援外工作,为中科院有关单位通过科技援外项目实施“走出去”战略起到积极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一、 明确目标,精心编制研修方案
“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和“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领导人研修班”是中科院研究生院首期承办的人才援外培训项目,也是中科院系统头一次尝试该类型项目。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作参考,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两项任务,2004年年底项目研修方案及预算的编制工作就开始启动。
凝练目标、明确主题是项目申请成功的前提。在学习理解了有关国家外交、外经政策,参考兄弟院校人才援外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优势条件,首先确立了此次项目的主旨:
1立足长远,通过培训更多更好培养出对我国友好并对双边交流有益的人才,促进我国与周边国的深入了解和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
2通过举办科技院所领导人研修班,培训既具有精深专业造诣、又具备高级管理和经营才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发展中国家高层科技领导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我国全面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环境,希望借助研究生院的办学条件,创出良好的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
4通过集中式授课学习,增强教学之间的互动性,促进不同知识层次和文化背景学员之间的互补性。组织与中国科技界精英人物的联谊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拓宽交流渠道。亲赴科研一线,体验中科院科研理念、管理、知识产出、成果转化等特色,使学员获得实际收益。
项目实施所涉及的环节程序比研究生院以前所承担的任何一项外事任务都要繁冗复杂,对于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都有可能给项目实施造成重大的障碍。在确定了项目计划目标后,针对具体实施问题,又初步划分了若干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各项单元:对外联络、接送机安排、食宿安排、课程设计、师资人选、考察方案、保险医疗、财务预算和支持、应急处理预案等。
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多次加班加点,正式的项目计划书及预算于2005年3月22日完成并及时递交到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项目计划书通过后,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当年9月又做了一次重大调整。目标明确、精心编制的项目计划书和预算为项目的圆满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安排组织人选,承担项目的管理和教学工作
项目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便于校内各单位的协调运转,保障资金、教室、车辆及后勤工作的及时到位,研究生院于2005年7月5日成立“援外项目管理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朱相彬同志被任命为中心主任。7月2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科技援外项目领导小组”,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助理李俊雄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助理石勇教授任副组长。
为了具体组织和落实好该项目,学校选派了政治素质高、协作精神好、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加了该项目工作。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援外项目管理中心在中科院京区范围内聘请了具有副教授资格以上、能用英语交流的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课程讲授和讲座。事实证明,得力妥当的人员安排是这两个培训项目相继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 积极组织实施,落实研修项目计划
“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管理者研修班” 和“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领导人研修班”毕竟是名称、性质和主旨都略有差异的两个项目,后者绝不是前者的简单重复。根据项目目标要求和学员的不同管理背景和意愿,两个项目既保持了一定程度连续性和关联性,又展示出各自特点和各自侧重。具体反映在项目实施计划上就是,前者偏重具体实践的培训,而后者侧重宏观决策的学习。
两个项目的实施大体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内容、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包括京内学习和京外考察;三个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讲座)、考察访问和学习交流。
在第一阶段里,“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管理者研修班”主要集中在京区(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学习。依托中科院优秀的科研师资力量,项目开设了《科学共同体》、《科技战略管理》等管理课程,和《走进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发展现状与战略》等现实性较强的学术讲座。研修课程和讲座一般安排在上午进行。课余时间,项目管理中心组织学员们考察访问了中科院京区有关研究所及高新企业。
第二阶段学员赴京外实地考察。管理者研修班考察访问了古城西安和中国现代化城市的代表上海。领导人研修班考察访问了云南和上海。在京外考察中,培训班学员受到了当地中科院分院领导的热情会见,并参观了中科院在当地的研究院所。
四、项目圆满成功,学员反响强烈
“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计划28天,但是从最早的一批学员抵达(10月10日)到最后的一批学员离京(11月9日)算起,项目持续了整整30天。“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领导人研修班”计划25天,但是从最早的一批学员抵达(11月21日)到最后的一批学员离京(12月18日)算起,项目实际持续28天。管理者研修班与领导人研修班的之间的间隔时间只有短短的12天。根据《援外培训项目学员评估调查表》,学员们对各个项目实施的各项指标的评价都是“很好”(Excellent)或“好”(Good)。项目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学员们对该项目以及对组织管理工作表达了赞誉之情。
2005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郭华东会见管理者研修班学员。研修班班长、老挝计划投资委员会副司长Vixay Homsombath先生代表全体学员说,他十分感谢中科院的这个项目。他对研究生院组织的接待工作、课程计划和食宿安排感到十分满意。
1人才援外培训项目增强了相互了解,加强了传统友谊。蒙古国家兽医学实验室的Sodnomdrjaa主任说,虽然在蒙古可以收到CCTV节目,但只有亲身到了中国才能切实感受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感谢中国政府提供的学习机会,表示今后将为蒙中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做出贡献。老挝科技环境厅的LANTHOM主任说,“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领导人研修班”项目有利于增进了解,促进合作。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前进指明道路。
2人才援外培训项目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1月8日下午,在管理者修研班结业典礼仪式上,巴基斯坦科技部科学工业研究委员会TAHIR主任说,通过培训学习到了有益的管理知识,认识了许多中国顶尖的学者,结识了很多在研究生院攻读学位的本国学生。他还说,他已经分别致信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和巴基斯坦科技部,建议巴政府每年邀请中科院的专家学者来巴基斯坦讲学。目前反馈的信息显示,巴基斯坦科技部已经派出3名留学生赴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学习。
3研修班项目成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人们的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在项目进行的日子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关于友谊、理解和关怀的故事发生。越南的逢文诚先生因旧伤复发,行走不便,缅甸的Sint Soe先生在旅途中不辞辛苦给予照顾。柬埔寨的Chandera及老挝的Lantom担任轮值班长时候,尽职尽责,旅途中主动与项目管理人员配合,积极为其他学员服务,体现出为人称道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小结
开展援外活动对我国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学校来说,在清楚地认识到人才援外培训工作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承担援外任务既可以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增加学术交流合作的机会,又可以锻炼外事管理干部,发现、储备复合型师资。高等院校应当利用本身所具有的教学资源,积极承担国家援外培训项目,成为人才援外培训的主力军。对于具体的承办单位,为了完成援外任务,需要抽调专门管理人员,短时间内集中使用学校包括车辆、教室、食堂、公寓、网络等各项资源,这些要求对于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无疑是个挑战。
我校在承担援外项目期间,管理工作涉及到研究生院国际合作处所有的5名工作人员。他们除了承担艰巨的项目任务,每天还需要认真处理繁杂的日常业务。但是,面对工作压力大家毫无怨言,都恪尽职守。在项目实施的整个58天里,各项活动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没有出现任何偏差和事故。因为大家知道这些困难和前述的利益相比,显然是微不足道的。我校连续成功实施两个援外项目,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科院的声望及中科院系统特有的协作精神为本次项目实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研究生院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招够学员,实际上是得益于中国科学院的名望魅力。在项目实施中,虽然中科院的各个研究院所都是彼此独立的法人单位,但是在共同的使命面前,大家不计利益得失,精诚合作,使我校组织安排的考察访问活动顺利实施。依靠中科院的资源,我们可以短时间内寻找并聘请到英语水平好、专业水平高的授课教师。
2领导的重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项目申请阶段,研究生院就成立了“援外项目管理中心”,在学校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授权国际合作处处长具体负责与项目有关的事项。不久,中国科学院成立“科技援外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直接置于院国际合作局领导之下,研究生院先后任命主管外事的院长助理和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参与领导小组工作,项目实施的重大事项由领导小组开会协商解决。实践证明,正是各级领导的重视,项目才能够顺利实施。
3.精心编制的计划是项目的圆满实施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项目计划书的撰写到最后的批准,耗时约10个月,其中仅大修大改就有4次。由于有备而来,项目实施期间没有发生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情。
4.高效、负责的管理、协调工作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援外培训项目是一项较为辛苦,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因此,对援外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有一些要求,比如政治上可靠,外语水平能胜任工作,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且有丰富的教学或管理经验等。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及学校的领导和关怀下,国际合作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援外工作。
阅读更多: 【创新案例】承办人才援外培训项目开拓国际合作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