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陈瑶】7月20日,中科院研究生院本院博士生陈曦在此次论坛上作了题为“自旋累计对铁磁体——量子点耦合系统自旋相关运输的影响”的精彩报告,获得全场热烈掌声,点评专家也给予了不错的评价。

     会后,我们对陈曦进行了采访。陈曦说,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学术论坛,在经验与准备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本次论坛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收获,而且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精彩报告拓宽自己在本专业的知识面,了解到兄弟院校科研的动态,对全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基本达成了交流的目的。当提到自己的科研课题时,陈曦认为,自旋电子学是一门通过电子的自旋特性制造电子器件的前沿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属于尖端学科,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相当的活跃,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她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表示了极强的信心。

     作为参加论坛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学院唯一的女博士生,陈曦同学无疑在生活与科研上都面临着不同于其他男同学的一些困难。可当记者问到在科研生活方面有哪些具体困难的时候,陈曦认为现在的科研环境对于本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是相当优越的。通过与其他院校同学的交流了解到:无论是最新文献获取还是科研环境都在全国院校中属于前列。另外,陈曦还提到,在学习方面,学校与导师都给予了切实的指导;而在生活方面,更由于是女生的原因,经常得到来自男同学们的很多无私帮助。

     提到本次论坛的不足,陈曦提到这种理论与实验分开讨论的方式各有利弊,好的方面在于提高了讨论的深度,避免由于学科方向差异太远造成的理解障碍。但是,由于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承的关系,或许放在一起讨论会给同学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新闻网讯 记者王斌】20日下午四点,各分论坛的报告正式结束。此次论坛将会评选出若干优秀博士论文,结果也很快就会揭晓。 为了参加这次论坛,每位同学都经过了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自己的PPT,查阅相关资料,在分论坛的教室外常常能看见有同学拿着自己的资料一遍一遍地熟悉,争取做到最好。问到已经结束自己报告的同学有何收获时,他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先是19日开幕式时的专家报告,让他们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更领略到了这些学术大家的风采。接下来通过自己作报告,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都实实在在地锻炼了一把。 中科大的一位同学这样看待这次论坛:这次论坛的主角都是学生,彼此之间交流起来很顺畅,感觉很好,而且论坛的门槛不高,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次那好的锻炼机会。自己在报告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为以后的改进指明了方向。虽然进行报告的各位同学之间专业差别比较大,但通过讲解、提问还是能有大概地了解认识,这些都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起到了比较好的交流作用。 谈到对其他同学表现的看法时,一位同学说,这里的每个人都表现很成功,做的工作也很好,自己从中学到很多,也从中明白,作为博士生他和其他人一样,都比较缺少锻炼,以后应该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作为听报告的人,要锻炼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握报告者的报告内容,同时看点评专家们如何提问,通过比较进一步发现自己哪些方面把握不好,哪些方面不足,哪些方面是自己也存在的问题,这样一遍一遍地锻炼,一点一点地进步,慢慢地积累着。 很多同学抓住这次机会积极与在场专家交流,从与专家的直接对话中增加自己的收获。分论坛结束后,21日还会有专家报告,相信博士生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新闻网讯 郝钢】参与此分论坛的博士生有近四十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中科院物理所等研究所。会议报告包括了复杂系统、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等方向的研究,基本上涵盖了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的主要学科分支。同学们的报告十分精彩,如浙江大学叶兴浩同学的报告《真空折射率及其在引力宇宙学问题中的应用》、清华大学何联毅同学的报告《不对称费米超流体及其在凝聚态物质中的可能实现》、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庄辞同学的报告《自发对称性破缺的双Higgs模型研究》等,引起了与会点评专家和听众的强烈反响和好评。 其间,还有评审专家的精彩点评。来自理论物理所的蔡荣根研究员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报告以及各自所做的工作,关于如何做好大会报告,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他说:“从大会报告的研究方向多样性可以看出,物理学正在蓬勃发展,而且在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中也得到了不断的应用和深化。事实将证明,同学们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新闻网讯 李小军】7月20日晚七时半,夏日特有的骄阳逐渐退去,2006全国物理学博士生论坛学术沙龙活动在青年公寓六号楼多功能厅如期开展,与会专家有丁亦兵教授、苏刚教授、蔡荣根教授以及曹则贤教授。在物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乔从丰教授的主持下,气氛严谨而轻松,活泼又不失风趣。各位专家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激情澎湃的故事给在座博士生们开展了一趟意义深刻的课外教学课。 首先发言的是曹教授,他主张学物理就应该本着实实在在学物理的精神,即使研究方向是材料、薄膜等领域,也时刻要牢记物理学精神,而不要迷失在学术的牛角尖中不可自拔。曹教授通过自己在实验领域丰富的经验给大家讲述了史郎纳米线、菲伯那契数列、仙人掌花絮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启发大家从事物理学研究,无论是实验还是理论都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时刻准备好的头脑,要把握灵感与科学赋予你的机遇,抓住物理学千丝万缕分支中的根本联系,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只有如此,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才能做到细致入微、胸有成竹,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又由薄膜的五次对称性故事展开,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物理“实验失败”的故事,勉励大家,实验失败并不意味着理论错误,或许正是另一个契机,可以得出更加惊人的发现,这也启示大家要有丰富的联想能力与探索精神。他的精彩发言无疑对与会同学触动较大,大家频频点头。 苏刚教授是国内凝聚态方面的权威,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他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到了今天,不是越走越窄,而是越走越宽,科研领域不断拓宽,前景十分广阔,同学们大有所为。他给同学们讲述了诺贝尔奖得主布鲁托的故事,通过足球模型发现C60的经历告诉大家,偶然孕育着必然,研究创造未知,种豆未必得豆的道理。最后得出的结论未必是一开始的设想。细微之中见真知,向同学们昭示了物理研究中偶然性的必要。 苏教授的一番谈话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也得到了蔡荣根教授的同意,蔡教授是理论物理方面的权威,他对于黑洞理论与广义相对论的研究水平出于全国前列。他提到理论物理不同于实验物理,尤其是宇宙学在很多方面是不容易证明这个事实。所以也提到了在物理研究中,假设的重要性,假设是科学研究之父,没有假设就没有命题的提出,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是每个物理研究者应该具备的精神。他关于宇宙参数的故事告诉大家,做研究一定要有求知欲与激情,现实世界中尚有无数秘密等待发现。他的寄语让大家很受震动,也激发了大家继续求知探索的意愿。 丁亦兵教授无疑在与会专家中属于前辈。他首先表示了对于本次大会上得到同学们的拥戴这件事情的欣慰,丁教授对于自己对物理学做出的贡献非常谦逊,表示还有太多要做的事情。他提到的故事是自己写理论物理科普书的故事,所有做理论物理方面研究的同学都知道,将艰深晦涩的理论物理普及化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丁教授用了很大精力将相对论到粒子物理再到大统一理论这一晦涩的内容解释成普通大众都可以了解的故事。勉励大家做研究要有激情,平时要做充足的准备,要有教育责任感。又由波粒二象性被发现的故事告诉大家做研究要因势利导,不可落入研究窠臼,要有创新与挑战意识,同时表示中国博士生在主动思考与敢于挑战权威方面存在的不足。他的话中肯而诚挚,让大家受到了一次难得的教育。 各位专家的发言各具特色,但无疑不是别具匠心,深入浅出,在乔从丰教授幽默机敏的主持之下,沙龙气氛几次到达高潮,与会同学无不感觉深受启发,他们也提出了各自在科研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各方面的疑问与在座权威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交谈气氛酣畅淋漓,沙龙结束时间一推再推,一直到晚10时10分才由乔从丰教授宣布结束。关于博士生们的发言与专家的精彩回答请见后续报道。

【新闻网讯 李小军】7月20日,2006年全国物理学博士生论坛进入了第二天,同时也迎来了入伏的第一天。北京的天空一扫连日来的阴霾,骄阳如火。博士生论坛也在这火热的天气中如火如荼的展开。论坛进入第二天,有将近一半的博士生展示了他们的文章,展现了极高的科学素养与专业精神。本届论坛给全国各院校科研机构的博士生们搭建了一个自由展示交流的平台。为了了解博士生们对于此次论坛的认识,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与会的博士生,让他们谈谈对此次论坛的看法。 被采访到的八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生对本次论坛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这对学术的交流、认知的拓宽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主办方提供的条件也赞不绝口。本院学生闫清波同学参加过多次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他认为本次论坛不同于这些会议的地方就在于以往都是由导师发言,而研究生自己发言的机会比较少。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学生演讲的能力,而且给予了各院校同学之间难得的交流机会。他在本次论坛中获益匪浅。 清华大学的柳鹏同学在给予本次论坛积极评价的同时也提到了一些不足,他认为与会同学较少,发言不积极是本次论坛给他留下的最大遗憾。由于物理学专业性较强,对其他同学的方向并不太了解,所以希望主办方能给出纲领性的手册。但是,他仍然对本次论坛所取得的收获给予热望。 南开大学的付博同学虽然和柳鹏同学在专业分歧方面有相似的认识,但他表示如果时间充足还是会尽管多地听其他同学的报告,这对拓展专业知识,了解国内物理学科研发展动态都有莫大的好处。在提到国内外科研方面的差距时,付博同学提到相对于自己那些出国的同学,除了某些著名的实验室以外,国内的科研环境还是相当好的,在科研方向上把握起来也比较自由。交流才能带来进步,对比而后知道不足。看来这是同学们在此次论坛上达成的共识。 北京工业大学的博士生胡强林由于主办方没有安排住宿,不得不清晨五点半就从北工大出发赶过来。他表示虽然很辛苦,但是相比于收获这点付出还是相当值得的。在本次会议上不仅能得到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而且还兴奋地发现有些同学研究的方向与自己的十分相近,比如7月19日张静同学的报告《非经典光场中原子—光场纠缠及场特性的变化》就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十分的相近,让他获得了很多启示。但他还是表示这种理论与实验分开讨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双方沟通的障碍,如果多了解一些实验方面的内容可能对于自己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会有很大裨益,可以避免很多弯路。他同时提到,国内在学术会议方面的成果相当显著,讨论范围也相当宽泛,而且气氛也很热烈,希望这种势头可以继续保持。 其他几位被采访到的同学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总的认为这次论坛氛围轻松,讨论热烈,在交流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也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希望论坛可以长期的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