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在近日召开的新疆自治区优秀博士后表彰暨博士后工作会议上,中科院新疆分院院长、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 表彰大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韩勇主持,国家人事部王晓初副部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联伟等领导专程来疆参会并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国家人事部对新疆人事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此次大会对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博士后工作,加强新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科教兴新、人才强新”战略,促进“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彰大会上,国家人事部王晓初副部长对新疆的博士后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自治区人事厅厅长尼加提•马合木提、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先进工作站、流动站代表先后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发言中向受到表彰的优秀博士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区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从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博士后工作;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大力推动新疆博士后工作快速发展;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疆博士后工作新局面三个方面对新疆博士后工作提出了全面具体的工作要求。王乐泉书记的讲话对加强新疆高层次人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实施新疆高层人才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于选拔、培养优秀的高水平年轻科技人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流动和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吸引优秀留学博士回国工作,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工作,为研究所造就二十一世纪学术带头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新疆生地所曾邀请自治区人事厅博士后办公室阮文华处长来所进行有关博士后站申请工作的指导及座谈,目前仍在积极开展博士后站的申请工作,希望能够使更多的博士后人员留在新疆工作,进一步推进“科教兴新、人才强新”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新疆生地所党办人事处处长滕锦华、博士后人员赵景锋博士、王让会研究员、穆桂金研究员作为特邀代表也参加了本次表彰大会。

     【新闻网讯 金静】荷香骊歌,栀子花开,美丽的小洪山又迎来了研究生毕业的季节。7月7日上午,武汉教育基地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在小洪山报告厅隆重举行。近300名师生济济一堂,共庆2006届研究生顺利毕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马石庄副院长参加了典礼,武汉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陈平平出席并主持典礼。

    武汉分院副院长袁志明研究员以及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图书情报中心的所长及学位委员会的领导们出席毕业典礼并在主席台就座。辛勤培育了研究生多年的导师们和毕业生的亲朋好友们也齐聚一堂,共同与毕业生们分享这份喜悦。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会场全体成员起立唱国歌,在典礼一开始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尊敬。接着,武汉分院副院长袁志明研究员宣读了2006届毕业生名单。宣读完毕以后,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二百余名博士、硕士毕业生分别身着红色、蓝色学位装,排队依次登上主席台,接受领导与导师们为他们授予的证书。

    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陈平平宣读了《武汉教育基地关于表彰2006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20名优秀毕业生获得了此项殊荣,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主席台的领导为优秀毕业生颁奖。

    随后,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特别致辞。他向2006届毕业生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对武汉教育基地的研究生们取得的成就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希望所有毕业生以后都能大展宏图、有所作为。

    岩土所汤华博士作为毕业生代表向辛勤培育研究生的导师们、向长期来关心支持基地研究生教育的领导们、向默默的为毕业生给予帮助与鼓励的亲朋好友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并表示要积极把自己的所学付诸实践,用实际行动回报中国科学院、回报社会。毕业生导师代表测地所柳林涛研究员向全体毕业生送上了导师们的最美好的祝福,祝福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武汉分院副院长袁志明研究员为2006届全体毕业生送上了临别寄语。他肯定了2006届毕业生所取得的成绩和收获,并向大家提出两点希望和嘱托。一是终生学习、接受挑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把毕业作为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特别是要注重学习人文、社科等方面知识,从而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二是锤炼品格、追求卓越。要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培养“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高尚品格,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毕业生向研究生导师代表献花,再一次表达了全体学子对辛勤工作的导师们真诚的谢意。在浓浓的惜别之情中,武汉教育基地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圆满落下帷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共同祝福2006届毕业生大展鸿图、驰骋人生!

【新闻网讯】6月30日,甘肃省康乐县景古乡景古小学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今天是施雅风院士捐资20万元的景古雅风希望小学教学楼奠基日子。白发苍苍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甘肃省科技功臣施雅风,胸佩红领巾,挥锨为景古雅风小学教学楼奠基石培下了第一锨土。   据悉,甘肃为了奖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科技功臣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四类奖。其中科技功臣奖授予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中作出特殊贡献,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在某一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者。科技功臣奖获得者,每2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人数1到2名。甘肃省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和60万元人民币奖金。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甘肃省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维谦二人获  2004—2005年度“甘肃科技功臣奖”。甘肃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授予施雅风、李维谦同志“甘肃省科技功臣”的决定》。并对施雅风、李维谦分别给予60万元的奖励。   获奖之后,施雅风决定从科技功臣奖金中拿出20万元,资助康乐县景古小学修建教学楼。长期以来,康乐县景古小学教室面积严重不足,校舍破旧,部分校舍已成危房,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施雅风院士的此次捐资助教之举,迎来了当地百姓赞誉,他们称:“施先生捐资建教学楼,真是雪中送炭,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

     【新闻网讯 杨益民】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冶金考古研讨会”于2006年6月21-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柯俊院士和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王昌燧教授负责学术组织工作。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市的文物考古部门、高校和研究所的三十多位有关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研讨会是继2001年3月和2002年6月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先后召开“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影响”研讨会及“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研讨会之后,涉及科技考古主题的又一次盛会。

    会议开始,首先由王昌燧教授阐述了我国冶金起源、青铜铸造工艺和矿料来源探索等冶金考古重要领域的前沿进展。随后,鄂州博物馆的董亚巍先生、中国钱币博物馆周卫荣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岑教授,上海博物馆李朝远和吴来明研究员、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秦颖教授和魏国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王子初教授等专家,纷纷介绍了各自课题组开展的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发现。

    本次研讨会虽不足二天,但收获颇为丰硕。许多著名专家都亲临会议,参与学术交流和讨论。这些专家中,有长期关心我国考古、文化事业的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余志华教授和我校德高望重的李佩先生,也有身居我国文物、考古部门要职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刘庆柱所长、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凤瀚教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黄锡全教授、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吴小红教授、中国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马清林研究员以及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朝远研究员等,当然,更多的还是我国冶金考古界的后起之秀,这从一个侧面,预示着我国冶金考古和科技考古事业的灿烂前景。

    当前,因种种原因,我国学术讨论的开展不甚理想,相比之下,本次会议不仅报告精彩、而且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不同观点的代表彼此尊重,相互启发,经激烈争辩,既增进了友谊,又加深了认识。大家纷纷指出,这才是正常的学术讨论氛围。事实说明,这样的对话平台,让各方专家交流成果、相互促进,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考古学和科技考古学的发展。

    延伸阅读:国际学术会按惯例只用英语 汉语沦为科学看客?

              北大校长:学术氛围是建设一流大学关键

     【新闻网讯】日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生处处长段争虎研究员与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治宝研究员等一行四人赴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招生宣传工作。并就招生政策、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在读学生生活待遇等向陕西省高校的学生进行了宣传。

      自199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研究生培养始终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加强全面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用科学精神陶冶研究生情操,坚持用先进文化塑造研究生心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研究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围绕研究所的创新目标和培养能适应创新要求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加强了学科点建设,目前,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已有地理学一级学科授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 大气环境与大气物理学、地质工程、生态学、岩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气象学 、大气环境与大气物理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岩土工程。目前,研究生人数达到434人,其中博士后30人,博士生251人,硕士生153人。2005年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誉称号。

      段争虎研究员在宣传咨询大会上说,希望大学生不要盲目崇拜名校,在报考研究生时要根据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未来工作和专业发展作出理智、慎重的选择。他希望更多的优秀生源进入寒旱所,接受一流的教育,完善自身人格,炼就一流的素质。段争虎研究员还向陕西师范大学等在校的学生详细介绍了寒旱所的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实力和优势,并回答了学生的提问。

      在此期间,董治宝研究员还向大学生作了题为“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并就自然科学研究的特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自然科学发展的未来,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具备的素质等情况向大学生进行了介绍。

      宣传之后,部分学生纷纷与宣传老师进行了交谈并交换了联系方式,表示毕业之后将报考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据悉,9月份,寒旱所研究生处将再次赴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进行招生宣传。这将为寒旱所生源质量的提高、人才队伍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