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11月16日、18日晚,党委组织部分别在中关村园区和玉泉路园区举办了2005级预备党员培训班,400余名预备党员参加了培训。组织部长沈永前教授为大家做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题报告。

    沈永前部长向大家分析了当代研究生的现状与问题,介绍了党中央、科学院党组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发的一系列文件以及研究生院党委贯彻落实文件所做的工作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他强调,要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光靠中央的文件和各级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他号召研究生党团组织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与学生会、班委会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国情、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我、了解自然,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他要求每位预备党员,要积极支持与参与。

    沈永前部长就如何做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如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自我教育等问题,联系实际,向研究生预备党员作了生动、详细的阐述。

    沈永前部长要求研究生党员认真研读《党章》,要履行党员的义务,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沈部长还介绍了研究生院预备党员转正的程序和要求,并就广大预备党员关心的转正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向大家做了详细的说明。

     【新闻网讯  杨建忠】为了增进研究生和研究所之间的沟通径,管理部门能有效地做到贴近、了解和关爱研究生,大连化物所人事教育处建立了“研究生接待日制度”,由人事教育处处长和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定期接待研究生的来访,倾听、解答和落实同学们的各种建议,使同学们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在11月18日召开的“大连化物所研究生工作座谈会”上,该所人教处处长熊博晖通报了以上做法。熊博晖处长对近期的研究生情况向到会的研究生代表进行了通报,从而使大家对我所目前的研究生状况有了更加准确和深刻的了解,并就大家提出的住宿、上课、就业、娱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同时,也认真听取了同学们所提出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熊博晖处长表示,通过建立研究生接待日制度、举办座谈会,将会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与研究生的沟通交流,通过答疑解惑、情况通报,使得研究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所研究生教育工作,也有利于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从而更好地发挥全体研究生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研究所,保障创新三期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熊博晖处长还向出席座谈会的研究生代表传达了近期在北京分院召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强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所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历来十分重视,由所领导亲自负责,所党委具体实施,希望我所的每名同学都能充分认识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研究生会和研究生分会的能动作用,实现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实现我所创新三期的宏伟目标而发挥积极的作用。

    所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栾国有、研究生教育中心杨建忠及所研究生会、研究生分会代表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人教处处长熊博晖主持。

     【新闻网讯 记者陈曦】11月20日上午,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挂牌仪式,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办公楼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研究生院副院长叶中华教授主持了挂牌仪式,近80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出席了此次仪式。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教授、中科院基础局黄勇副局长、柯俊院士、刘东生院士、中国社科院刘庆柱所长、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高崇文院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及国家文物局巡视员郭旃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副所长先后致词,对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的挂牌表示热烈祝贺,一致认为该系的成立,将对深化我国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仪式上,研究生院聘请刘东生、席宗泽、吴新智院士为系名誉主任,严文明教授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廷皓教授、仇士华教授、王昌燧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1位专家学者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挂牌仪式后,系主任王昌燧教授就该系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之路作了简练而精彩的报告。他系统介绍了国际科技考古的研究前沿,重点阐述了科技考古领域中的若干重要进展,强调指出,“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已是考古学和科技考古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该系将在中科院及研究生院领导的支持下,利用科技史和科技考古的互补优势,积极建立与国内外有关单位的合作,以生物考古、农业考古和环境考古为重点,辅以陶瓷考古、冶金考古、钱币考古、和文物保护等方向,培养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背景的考古学家,为推动我国科技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于路甬祥院长“在研究生院大力开展人文教育”的精神,研究生院于今年4月于人文学院成立了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该系现设有科学技术史与科技考古学两个专业,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至目前为止,该系已在“地域考古学在中国古陶瓷、古冶金和古玉器领域的应用”、“古代人类食谱分析”、“古代盐业生产的科学证据”、“喇家遗址的环境考古”等领域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王昌燧教授与哈佛大学专家合作的论文《中国早期盐业生产的考古和化学证据》发表在今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第一次从科学史证明了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盐业生产发源地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长江三峡中坝一带。杨晓燕副教授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吕厚远教授合作进行的“对喇家遗址食物残存”的研究成果业已在《Nature》上发表。

     【新闻网讯 饶芳 吴旗韬】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地球科学学院分团委、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的“科苑之星”青春风采大赛预赛11月19日在玉泉路礼堂落下帷幕,来自不同培养院系的三十五位科苑学子竞相登台献艺,以其出色的表现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点击进入“科苑之星”风采大赛预赛视频新闻 >>> >>>

    “这次比赛的参赛选手来自各种不同的培养单位和院系,以展现青春风采为宗旨,打破了很多限制。只要你有才艺,任何国家、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参加。”主办方负责人之一张立斌介绍说。

    预赛在晚上六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十点,期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礼堂内一直洋溢着悠扬的歌声。为了吸引眼球,拿到复赛资格,选手们纷纷使出“杀手锏”。不仅有唱歌、朗诵、舞蹈,还有书法、古筝、英语演讲等等。参赛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不少观众在大呼过瘾的同时感慨研究生院真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一曲美声《我的祖国》打动了无数听者的心,演唱者白晶是来自人文社科系研一的学生,经过精心打扮的她对这次比赛非常重视:“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比赛,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希望我的歌声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个愉快的夜晚。”

  赛前大家纷纷猜测的神秘选手终于出场了——原来是来自巴基斯坦的两位留学生。他们用自己的母语清唱了优美的歌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来自食堂风味餐厅的工作人员谢富贵演唱了《水手》,成为这次比赛的又一大焦点。“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也希望巴基斯坦的人民可以尽快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在比赛之后,谢富贵动情地说。

    “看得出这次比赛经过了精心准备,节目的水平也很高。要从这么多好节目中挑选出一部分真的很考验评委的水平。”来自物理学院的一名学生说。据悉,此次活动的评委团主要由老师、校学生会干部和各个学院的文艺部长组成,通过现场打分、事后统计的方式,力保公平、公正。

    据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负责人透露,决赛将在12月4日举行。

   

【新闻网11月20日讯 记者周琼】“这不是瞎胡闹么?这世界上有多少个大美术家大画家能够通得过你中国的政治和外语考试?”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直指我国当前应试体制存在的问题。 11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秦伯益院士以“文理交融、多元并举”为题做了精彩报告。报告中秦院士一再谈到应试教育对人才个性发展的束缚。 他认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人的脸不一样,人的指纹不一样,人的DNA也不一样,由不同人脑产生的人的认识、思维、行为当然更不一样。承认个性差别,允许个性发展,才能有利于人才发展和社会发展。 秦伯益院士进而指出,当前的应试教育抹煞了人的个性发展。他尤其强调了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人才都不是一般的应试教育能够培养出来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招生,老师看中的学生,结果政治英语不及格没法收,这不是瞎胡闹么?”秦伯益院士感慨道。 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秦伯益院士认为只能一步步来。应试教育有其产生的背景和自身的优点,但是应试再加上统考,就意味着整个国家按照一个教育的模式发展,变通的余地就相当小了。他提出“可考不可统”,可以由各个大学自由选择考试科目,自由命题,这样对于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学校的风格都是有很大好处的,也可以让更多在某个学科上有天赋的人得到继续学习的机会。(编辑:李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