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作者:研究生记者团
-
分类:要闻速递-old
-
-
点击数:2518
【新闻网讯 记者李峥】100多年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能源安全问题反复出现。时至全球化的今天,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已经成为一个从政府到学术界,再到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已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11月25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六单元主题报告会如期开讲,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世界能源市场的深入思考,全面解析了能源安全的问题。“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秘书长、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主持演讲。
“世界的能源供给的能力并不值得担忧” 从现在的世界能源消费情况来看,石油、天然气、煤炭仍是世界能源的主体。到2004年,全球剩余可采石油储量有1567亿吨、天然气有175万亿立方米的储量。“这是一个大的全球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的大格局,以及储量剩余情况的大格局。”
这些储量对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全球消费以及各国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增量来说缺不缺呢?
世界几大经济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不缺——
国际能源署研究认为到2030年,石油产量供给还没达到高峰产量,这是考虑到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剑桥能源研究所更乐观,认为到2010年,每天可以增加1300万桶石油。
但实际情况呢,是油价居高不下,各主要消费国的政府,对于怎么样能够有一个安全的能源供给,同时是在一个较低成本下的安全供给引起了一个非常大的关注。
“世界有能源不等于中国有能源供给保障” “近三年来油价持续增高,导致各国经济发展当中的成本上升,所以才引起了全球性的消费大国,把能源安全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傅成玉认为,导致三年来油价一直保持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对油价的市场预期,这种预期往往是导致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伊拉克战争到各种恐怖活动,一系列政治事件带给人们将来油价会高、供给会减少等心理预期。
再如一些局部的罢工,委内瑞拉的石油大罢工、北海以及埃及的石油罢工和自然灾害,像现在美国的飓风,等等这些经济事件、自然因素往往也导致人们产生了将来供应会减少的心理预期,而从现在就开始采取行动。
经济增长同样影响着人们对将来石油价格的预期。如美国、日本经济的恢复,中国和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及其供应增量的需求将急速加大。
这种预期通过期货市场的投机活动被急速放大。傅成玉对此解释说,各类基金进入期货市场,就像炒股市一样,他们进了这么高的钱,是为了赚钱,如果价格往下跌,他们是不允许的,所以必须把它拖上去,才能赚钱。
期货市场变成了金融市场,几股力量拧在一起,造成了供给和需求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油价长期在高位徘徊。
“我们要思考怎样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需求的问题” 对我们国家来说,世界有足够的能源,但关键在于能不能给我们及时和安全的供应。所以我们讨论能源安全问题,既面临着和其他国家共同的问题:高成本、高油价,同时又有我们国家自己的特殊问题,那就是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能源、资源的安全作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提出来。结合我国的能源政策,傅成玉从能源公司发展的选择上表示要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大利用国际资源的力度。
通过介绍液化石油气清洁、高效、长期可靠的安全供给等优势,他表示,这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他还强调,利用世界的资源是中国的权利,也是我们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一份重要贡献。
加入WTO意味着我们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我们在这个体系当中遵守世界游戏规则,尽我们的责任、义务的同时也享受我们应该享受的权利。 “中国市场已经变成了市场的一部分,世界市场自然也应该成为我们市场的一部分,所以说在资源上就不存在我们用人家多了,用人家少了的问题。”
此外,节约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方针。“不论石油公司、能源公司、资源公司怎么做,我们必须把节约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国策和要求。”傅成玉在报告结束前明确表示。
阅读更多: [图文]解析能源安全 中海油CEO傅成玉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