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资料
作者:新青年学会
分类:要闻速递-old
创建于 2005年11月30日
点击数:1689
【新闻网讯】11月24日晚上,中关村园区S101教室座无虚席,数百名科院学子聆听国内著名中日问题研究专家、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金熙德教授的演讲:《中日战略博弈的深度分析》。
在讲座中,金老师从历史、现实与政策三个层面,全面讲解了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同时,分析了近年来中日“政冷经热”现象,中日能源、外交、领土等方面争端,以及日本对待侵略历史的态度等等现象。最后,金老师提出:应当理性看待中日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冷静对待各种过激言论,同时积极应对日本与中国的挑战。在演讲中,金老师巧妙的语言和激情的讲演,感染了在场所有同学,获得了一次又一次掌声。演讲结束后,金老师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本次讲座由新成立的学生社团“中科院研究生院新青年学会”承办,该社团以宏扬人文精神为宗旨,在此后还将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
附:金熙德研究员演讲概要
引子部分:
中日关系比较比较热,引人注意,无非两个原因: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处于结构性的调整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近几年来都趋于好转,比如俄罗斯,唯独日本,越来越困难 ,也有两点原因:日本太强大了,国力强,有优越感,中日差距虽然日渐缩小,但还是存在同时相互依赖性太深。比如,抵制日货就不合理。中日贸易占中国整个外贸的13%,全部抵制,中国几百万人就失业了,所以存在既需要合作对话又有矛盾的关系。
今天谈三个问题:[1]全面认识中日关系,这个比较虚,大家可能不爱听;[2]准确把握日本的外交战略;[3]理性处理中日关系。小泉新内阁,这个新搭起的班底有两个特点:强硬派多了一些,比如官房长官、外相,但还是希望他们在负责任的位置上改变以 往他们不负责任的言行。中日摩擦集中在领土问题。日本原来负责东海问题的产业大臣,已经换上一个较为温和的人物。这一精细安排,至少暗示了如下几个特点: a,冲淡内阁的鹰派色彩;b,政治、经济问题分开谈;c,有可能开始迈向务实之路 。小泉何时下台?自民党总裁只能有两任,每一届2-3年,按照这个规矩,小泉明年9月就下台。这里也有例外,比如中曾根,干完两届又干了一届,小泉也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理由是:自民党想打赢2007年的参议员选举。自民党普遍认为没有小泉,没有办法在大选中赢得选举,所以也有20%的可能性会再干。那么谁能继承小泉,小泉指定继承人有两个标准:a,忠于小泉;b,忠于他的路线(对内改革,对外强硬),但这些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只是一种预测。
一:如何全面认识中日关系?
1、2000年的交往史特点:中强日弱,中华日夷,日本学中国,中国向日本输出“先进文化”。
2、150年来的中日近现代关系史(大致19世纪中下叶开始):日强中弱,中国学习日本;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学习日本。有两次高潮: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80年代。
3、二战后的60年关系:受制于冷战格局的60年。美苏决定中日关系的走向。
4、复交33年的中日关系史:起初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日改善关系,美国支持中日友好。现在是美国扶日抑中,日本依赖美国。国际环境已经变了。此外,中日国力对比对发生了变化,由日强中弱变为相对的中强日弱。
5、冷战后的15年:进入结构性调整期。美国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严峻:中国并不想和美国挑战,美国却认为中国是挑战者。同时,双方关系的主导者由领导人转向民间,而民间敌对情绪日益高涨。
二:准确把握日本外交战略
1、150年日本的发展过程,用三个崛起来概括:自明治维新之后,军事崛起,日本强盛,妄图灭亡中国,最终彻底失败。二战后,经济重新崛起同时正在进行的政治崛起。希望日本不要走老路,不要认为中日是"零和游戏"。
2、二战后,日本的外交有二:a追随美国;b经济中心主义(与1978年的中国差不多)。[现在已经改变:a日美对等;转向政治外交,不再是低姿态。日本为何强硬?这不是强者的姿态,这是心虚的表现。日本感到没有时间压制中国,这几十年里必须实现压制中国的目标,以后等中国强大了,就没有机会了。中国现在不是急躁的时候,不到摊牌的时候。日本在历史上几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在不能被打断。
三、理性处理对日关系
从容应对,不要着急。中国不是自大,就是自卑,都不对:应该是有一种强者的心态,不要老在鸦片战争的阴影里面,不要老是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国际规则不承认悲情,应该反思自身的问题。不能小看日本。GDP是中国的三倍,人均GDP是中国的30倍。社会现代化、国民素质 、社会保障体系、贫富差距、环保以及其它软实力,中国均需要向日本学习。同时也不要悲观,日本没有根本性的战略储备(军事人员、核武器、远程导弹)。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已经确立了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则还在争取过程中。中国经济崛起与日本政治崛起的诉求,是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冷静对待,不惜一战或者休克的态度都是不可取得。对日本,要有理有力有节:对右翼不能手软,对民众,要争取,在国际上,要广交朋友。目前两国的新闻报道,都是负面多,正面少。今后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对当代日本要有客观、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民众对两国都有误解和扭曲。例如:根据一组调查,日本80%以上民众认为中国会搞军国主义;同样,中国也有80% 以上认为日本也会如此。受调查者中,80%未去过对方国家,信息主要来自本国的媒体。1亿2千万日本人,绝大多数既不友好也不反华,不关心政治,友好和强硬的人数,均在3-5%左右。靖国神社是进行战争动员的地方,日本要争取民族尊严,国民可以去,领导人不能去。他要去,那么,他就应当明白去的代价并且愿意付出这一代价。对台湾,要求日本:a不能说三道四;b不能发展官方关系;c更不能进行军事合作。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搁置争议,维持现状。日本入常,中国“难以支持”(与“不支持”有区别)。对中国民众:a观点是个人自由;b不能做违反法律和有损中国形象的事情。
提议中国政府对日政策,政治和经济分开处理,加强中日军事交流,中日军事交流亟待加强:现在的状况是:两国的友好派都受到压制,强硬派在弹冠相庆。
阅读更多: [图文]社科院日本所专家金熙德分析中日战略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