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何仲太28日报道】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在中关村教学楼S101开幕。来自中科院各分院/教育基地、各培养单位、集中教学园区的学生代表和教育管理干部出席了本次大会。会议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届学生会。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孙伟同学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贺词。会后孙伟同学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工作的特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孙伟首先介绍了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的简况。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成立于1979年,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具备了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清华大学现有在读研究生约18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人在研究生会里任职。“我们有300多人的一个为广大研究生服务的庞大队伍,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孙主席幽默地说。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的主要工作是围绕学术、生活、文化、体育等方面开展各类服务于广大同学的活动。在谈到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的特色时,孙伟告诉记者:“我们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合理有效地运作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当然别的兄弟院校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认为我们做的已经很好了。我们有完备的办公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设备使用制度等。比如小到一个文件号的认领都有一套制度在规范。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在这些制度下运行的,这也保证了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孙伟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对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以后双方能够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努力为广大的研究生同学服好务。

【新闻网讯 记者欧阳静报道】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上,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清华、北大、社会科学院、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会的代表前来祝贺。会后,我们对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常代会主任彭阳同学进行了短暂专访。 “这是一件好事,这次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会的成立,和首都其他高校,例如清华、北大、社会科学院等一些高校的研究生会,形成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研究生会群体。希望通过学生会的成立能增进我们更多的交流,特别是在研究生工作方面”,在记者了解其对学生会成立的看法时彭阳说。 彭阳同学还说,这次学生会主席团的组成形式是一个很好的创造,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共同参与的思想,像这样一批高层次的具有民主思想的人进入社会以后必将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进程。 当问及研究生会的工作应注意那些问题时,彭阳同学说:“学生会的主要职能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润滑剂。每个学校学生会都应有各自的特色。希望研究生会秉承中科院的优秀传统,建成一个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生会”。最后他还希望北大研究生会能与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会建立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新闻网讯 记者高希彬 张光希4月28日报道】28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进入第二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研究员以“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为题,作了当天的第二场演讲。

    演讲中,李培林首先谈到了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的过程。他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是提高执政的五种能力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四大建设之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依据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即建国以来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汲取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汲取。

    李培林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着力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问题,并要把握好和谐社会与理想社会、富裕社会、稳定社会、公正社会、小康社会等之间的关系。演讲中,他用翔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将目前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做了清晰的阐述。

    最后,李培林就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投资与就业形势、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各自的作用等问题,与广大的听众进行了充分交流。

    论坛副理事长李惠国先生主持了李培林研究员的演讲。


     【新闻网讯 记者尚严伟28日报道】“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进展应该是明显的,但问题很突出,形势不容乐观。”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28日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五单元报告会上如是说。

    解振华指出,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改善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但是,环境问题仍然是十分突出,不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问题还是相当突出的。

    他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超过的环境自净的能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从检测的情况看,流经城市的90%的河段都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水出现了非氧化的问题,近三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我国每年沿海赤潮发生次数比上世纪80年代发生超过了三倍,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是严重的,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在加重。生态破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加,但资源总量不足,生态功能退化。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每年增加退化草地200万公顷。

    “与此同时,我们自然条件先天不足,我们国家是地大物博,实际上自然条件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解振华说。

    他指出,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是山地、丘陵,三分之一是干旱和荒漠地区,西北干旱少雨多风,西藏严寒多雨,即使是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中东部地区,与其承受的巨大人口相比,生态的承载力仍然是不足的。同时,“高消耗、高污染的原材料的重工业还将增长,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高投入期,形成对资源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的较大的需求”。

    对于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主观因素,解振华认为,一些地方没有能力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简单等同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有的是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追求不可持续的发展。另外,环境法制不到位,出发环境违法行为手段不硬,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他还指出,环境管理体制不顺,监管能力弱,环境科技滞后,观众和社会监督有待加强。如果不从根本上尽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加强环境保护,要实现我国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不可能的。

    解振华对未来的环保工作重点和将要一系列措施进行详细说明。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对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充满信心,“好环保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没有任何现实经验可供借鉴。但是我们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广泛参与,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一定能够妥善的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闻网讯 记者李娇28日报道】在今天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的第一场报告会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作了题为《我国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报告。“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先生主持此场报告。

    解振华分别从当前的环境形势、环境与发展矛盾、我国资源情况、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环境质量的改善五个方面阐释了我国新时期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政策。

    解振华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近年在环境保护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全社会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参与、舆论监督也成为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但是,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不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到我国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

    解振华强调,只要发挥后发优势,政策措施到位,就可以提前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实现环境质量改善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强化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法制、推进污染治理的市场化、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加大环境科技投入和能力建设、加强国际环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