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周婷玉)“提高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规模与质量,而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9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表示。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自2003年以来,论坛已成功举办了近40场,许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走上了讲坛。 路甬祥指出,建立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体制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关键。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应更新观念,要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他说,要通过开设带有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综合性作业等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还要将科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思维与大学、研究生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求知、分析、综合与理解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德、智、体、美、能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同时,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路甬祥说,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特长或专长。“既要注重为学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路甬祥强调,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改革教学方法,应彻底摒弃扼杀学生学习兴趣、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要从只重视同一性和规范性向同时鼓励多样性和创造性转变,从只注重指导学生被动适应性学习向引导学生主动求索性学习转变,从对学生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从重视知识单向传授向重视师生平等讨论和知识创造转变。“只有把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教育目的的首位,才有可能根本改变现行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模式。”(完)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4月09日 21:24:27 来源:新华网)

本报讯 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将于4月9日再度开讲。经过三年的发展,报告人的关注主题也由“中国和平崛起”转向“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2003年4月以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已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37场高层次的主题报告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论坛的宗旨是“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科学与人文,从科学与人文角度思考国家战略”。即将登场的两位演讲人正好是论坛的两位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论坛理事长郑必坚。 今年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时间安排上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集中单元、每个单元多天多位演讲人改为时间不集中的多场演讲。 (来源:科学时报2006-04-07 12:15:04 肖洁)

     【新闻网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于4月9日再度开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著名理论家郑必坚——这两位论坛的发起人先后走上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分别作了精彩报告,表达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郑必坚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华文明复兴”,路甬祥报告的题目是“造就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路甬祥用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说明:创新人才推动人类文明的建设,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造就创新人才也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中国的发展更需要创新人才;造就创新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教育。

    路甬祥认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体制,是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与关键。

    郑必坚把今天演讲的主题概括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第二句话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在21世纪上半叶的伟大复兴”。他说:“前一句话是对论坛前3年研讨活动的总结,后一句话是对下一阶段研讨方向的展望。”

    郑必坚在论述和平发展和文明复兴的内涵之后指出,和平发展和文明复兴的发展将贯彻四个结合:一个是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第二是吸收世界优秀文明同立足本国实际相结合;第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第四是对外和平与对内和谐相结合。这四个结合至关紧要,四个结合做得好不好关系我们全部事业的兴衰胜败。

    演讲结束后,路甬祥和郑必坚分别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出席并主持了郑必坚的演讲。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等领导以及来自首都各界的近千名听众参加了报告会。

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仇琳 俞铮)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9日在北京说,中国和平发展的实质是在21世纪上半叶,在同当代人类文明的交汇中,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将以和平大国、文明大国,可亲的大国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郑必坚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说,中华文明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弘扬同时代精神和世界文明成果相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讲信修睦、善待邻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郑必坚说:“当代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就必须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这四个方面的文明建设统一起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他说,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把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立足中国同面向世界结合起来,把积极建设和谐中国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结合起来,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弘扬中华文明新的光彩,塑造中华民族新的形象,共同推动一个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和谐而又具有充分活力的中华文明的复兴。 郑必坚说,进入21世纪,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遇到了一系列困难、矛盾和挑战,特别是资源包括能源的挑战、生态环境的挑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他说:“应对这三大挑战,必须实现新世纪发展战略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推进新型工业化;超越近代以来后兴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和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超越不合时宜的社会治理模式,继续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他说:“中国的发展是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来实现的。我们决不依靠海外殖民的方式去掠夺资源,而要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不把包袱扔给别人。” 郑必坚说,中国的发展模式不会给世界带来任何意义上的威胁。“我们只输出电脑,不输出发展模式。”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论坛举办3年来,邀请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以及著名专家学者,就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方面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科学与人文,从科学与人文角度思考国家战略。(完) (来源: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4月09日 16:08:22) 

【新闻网讯】4月9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38、39场主题报告。届时,论坛的两位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将在论坛发表演讲。报告时间定于4月9日上午9点,报告地点设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路甬祥报告的题目为“创新国家,创新教育”,郑必坚报告的题目为“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华文明复兴”。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由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及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各种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和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贯通。自2003年4月以来,“论坛”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37场主题报告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