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之中有很多的事情要选择。大部分的选择是开心的,而有些选择则是令人痛苦的,但这样的选择却又回味无穷,这样的选择我喜欢称其为抉择。我的考研经历就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抉择,下面我就把这个让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故事讲给大听。 那要从2000年3月讲起。我就读于大连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最后一个学期,我有幸被学校派到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做毕业设计。比较幸运的是毕业时就被当时的题目组直接留用了。由于我在学校是体育部长,擅长组织体育活动,可是学习成绩却不是很好,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担心我留在研究所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无法胜任科研工作。但我还是留下了,我当时的想法就只有一个——没什么大不了,我一定能胜任! 工作以后周围的人给了我极大的动力。同组的研究人员清一色的都是有着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级研究人员,而我却只能做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我不服气,因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我要考研,我要做和他们一样的事情,我会比他们更出色,我要做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于是我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由于我的课题组搞的是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所以我要考本组的研究生必须选择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作为专业课,也就是说我等于是改专业考研。当考试结果出来的时候,也是我比较郁闷的时候。总分超出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当年的分数线十余分,所有的专业课都在80分左右(那时是考五门,都是100分满分),而英语却只有40多分,当时的英语的国家线是51分,我没有过线,折戟而归。正是由于这次专业课的成绩比较理想,才导致了我第二次考研的失败。第二次报考北京大学化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由于工作比较忙,直到11月份才开始复习,结果不说,我想大家也猜得出来。全线崩溃,就连上次比较理想的专业课也给了我当头棒喝,那毕竟是中国最著名学府啊!人还是要脚踏实地,才能做成事情。不过没有关系,我并没有被这次失败击跨,我至少比其他落榜考生要强,我还有工作,一份不错的工作。 还可以再考嘛!我还有信心!可是紧接着的一次打击就使我不知所措了。题目组颁布了最新的规定,在职人员不允许考研!也就是说要想考研就要先辞职!啊!此时此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难过、痛苦、无奈,甚至绝望!“我到底该怎么办?”我每天都这样问着自己。抉择,这就是抉择!放弃考研?我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更何况放弃考研,在研究所里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如何还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去考研,我当然想!如果不成功怎么办?那时可就没有工作了,我所面临的就是失业!即使这些都不考虑,我的父母会支持我吗!如果不支持,我又如何说服他们?他们一直把我能够找到这样的好工作引以为豪。我处在崩溃的边缘!终于有一天,我做出了能够改变一生的决定——考研!放弃一切考研!我鼓足勇气,和父母进行了一次谈话,父母平静的倾听着我的诉说。最后,我的母亲对我说:“孩子,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无论你走到那里,我们都以你为豪!去做你想做的事吧!爸爸妈妈支持你!”这就是我的父母,我最亲最爱的父母!他们做了和我同样的抉择,可是他们确是那样的“平静”! 辞职,我终于结束了我四年多的工作旅程。2004年的十月一日,举国欢度国庆的时候,我开始了我的又一次考研征程。接下来的故事枯燥而乏味,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执行计划,每天都以相同的方式循环着。终于到了报考的时间,考虑到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研究兴趣,经过反复推敲,我填报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有机化学专业。考试结果仍不理想,以微小的分差没能考上药物所。我有一次绝望了!当天晚上,我来到了离家不远的还边,坐在细软的沙滩上,望着辽阔的大海,远处一艘艘船儿正扬起风帆驶向远方,而我的梦想就这样搁浅了吗?和煦的还风拂过我那落魄的脸颊,面对着大海,我渐渐的平静下来,不能就此认输!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要争取!调剂!清晨,迎着初升的阳光我飞奔回家。一个又一个电话!一封又一封电子邮件!我的电话几乎打遍了中国科学院所有研究所的招生办。接下来我只能默默的等待!终于有一天,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同意了我的调剂申请。复试,对于一个有着数篇研究论文和十余项发明专利的人不会再成为什么问题,平静的度过了。 阳光的九月,满怀着喜悦和无限的抱负的我来到了这里,来到了我无数次在梦里见到过的地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抉择!其实并不难!因为有亲人站在我的身边支持我,鼓励我!抉择!让我拥有了人生的最大财富,使我的心志得到了磨练,使我拥有了一份可以细细品位的回忆!可能我的考研结果并不算完美,但能够拥有这样的结果,我已经满足了,因为这样足以使我踏上新的征程,无疑我又是幸运的 (作者:洋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E-mail: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我不是誓死考研者,我只是不想让自己将来后悔,所以考研的日子里,我关注的是那些奋斗的过程,至于结果,对我已无甚意义了。  —— 题记 2005年6月,我终于接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我没有大多数人所拥有的那种兴奋,通知书在我眼里,更似一纸投降书,除了宣告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结束,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了。我只是感到了一种荆轲刺秦王的悲壮,和一种渗入骨髓的疲惫;我唯一的战利品,似乎只不过是一丝淡淡的如烟如雾的喜悦。 碌碌无为的大学生活已经在无声无息中步入了尾声。我猛一抬头,才发觉自己已经到了该作抉择的时候:是读研还是工作?周围很多同学已经准备考研了,我却还没想过自己究竟要何去何从。 面对读研和工作,我一脸茫然。我总是希望有更多的选择,然而此刻,选择多了,却也成了痛苦的事。十数年的苦读,早已有点厌倦;象牙塔多年的庇护,似乎也该是我接受社会洗礼的时候,况且多年的求学,已经掏空家里的所有积蓄,可怜的白发也已爬上父母的双鬓……然而,工作意味着学生时代的结束,来的太快,我无法接受。校园有我的同学,有我的老师,有我的荣耀,更有我无尽的回忆。这种离别的悲伤和沉痛,就像恋人间的离别,令人难以承受!何况,我又怎能保证我能够去适应这个陌生的社会? 多少个夜晚,我在读研和工作之间徘徊,我已是焦头烂额,我已无力做出选择,只能一切顺其自然了。于是,我立誓让“读研”和“工作”进行一场赌博,无论结果将会如何,我都将无悔地追随胜者。为此,我要努力考研,我要去最好的地方求学,我只能容忍自己去尝试一次,无论我是否能够考上;同时,考试一旦结束,我必须努力找到工作,以履行我的誓言。 因为考研将会花去我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 这场赌博中我不能容忍自己去一般的学府求学,于是,我选择了中国科学院。我没有把握,但我很执著,纵使失败,我也必须努力。我将自己视为荆轲,我抱着必死的信念去考研,我不在乎最终的结果将会如何,我只在乎这个奋斗的过程,我追求着无怨无悔,我不以成败论英雄! 我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很低,优雅的环境只会滋生我的惰性,给我一个角落,有我容身之处,我便能开始学习;考研是寂寞的,是孤独的,考研的过程中我总希望能和朋友们一起聊聊天,那便是最幸福的事了。所以,我从不与他人抢占座位,也从不和熟人在同一间教室自习。有时候,累了,困了,烦了,我会到外面漫无目的地走走,给自己的思绪装上翅膀,任它在幻想中的世界随意翱翔。这是一个人的乐趣。倘若有幸能碰到自己的同学,互相倾述一番,那是很奢侈的事了。这是两人或多人的乐趣。交谈的内容是海阔天空的,许多已经记不真切,唯有同学的一句话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快憋死我了!”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地,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波纹。终于有一天,这潭死水突然有了一丝波纹:学校要进行保送生评选。虽然开始的很晚,有的学校已经停止接收报送生了。但保送毕竟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我明白,以我的情况,如果我申请,原则上我会成功,但我极可能要留在本校了。保送之后我可以过安逸的生活,可是我的誓言呢?我考研的初衷何在?我又一次感到了抉择的痛苦。 适逢此时,我无意间看到了一本书——<<学会放弃学会选择>>,虽然还不清楚书中究竟写了些什么,我已经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书中的“放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决定放弃保送了。路在脚下,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的。我没有将这件事提前告诉任何人,包括我的父母,我怕他们的想法让我动摇,我不想再受“抉择”之痛了,无论我的抉择是对是错,我将沿着我所选择的道路奋然前行! 保送事宜已经尘埃落定,我此时才将消息告诉给亲朋好友。因为木已成舟,他们即使有想法,也只能叹息和鼓励了。我很高兴,我认为我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情。 生活又陷入了一潭死水,而且这潭水也越来越深了。许多人受不了着沉闷的气息,络绎不绝地放弃了考研。而我,我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我已经为了考研付出了太多,牺牲了太多,我已经不能回头,我只能拖着疲惫的身心,匍匐前进,一边复习一边盼望着考期的到来。我已经越来越深信我是荆轲了,我用自己营造的“英雄”身份去履行我的誓言,我一直在内心深处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只是,没有人为我击筑。 年前的招聘会来了,我静静地望着我的同学,听着他们诉说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我的心中也曾升腾起“去看看”的火苗,但我立即又将它熄灭。考研的过程中我不允许“工作”来捣乱,否则对于“读研”,它们之间的赌博不公平。找工作是年后的事,虽然到时招聘会可能会少些,但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 。荆轲刺秦王的脚步不曾停留,我考研的脚步也不能停留! 就这样煎熬着、期盼着,也同样孤独着、痛苦着,终于等来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到来。无论自己复习得怎样,也无论自己明天将会考得如何,我努力过,所以我没有遗憾,我也不会后悔。我津津乐道于考研的奋斗过程,而不去考虑考试的结果将会如何。 我无忧无虑地在家过完了春节,我没有考虑过那考试结果将会如何,我所考虑的只不过是找份怎样的工作。开学了,我开始着手找工作。我将考研的事置之脑后,脑子里想到的只是尽快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久,学校举行了年后的大型招聘会,说是“大型”,其实是与年前的招聘会无法相提并论的。 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一同去了。我知道,即使初试通过,还是要复试的,我还可能被淘汰,赌博还不曾结束。所以,我依旧带着执著,带着热情。整整一上午排队等候,好不容易进去了,不到半小时却要清场了,我们几乎一无所获。许多单位与其说是来招人,还不如说是给学校捧场。同学有的已经开始泄气,不打算参加下午的半场招聘会了。但是,我还是执著地带着一丝希望独自去了。会场很凄凉,人不是很多,但却看到了一些上午没有发现的单位,我兴奋地向我中意的企业投了简历。 三天后,我幸运地接到了××集团的长途电话。三个半小时的火车,我来到了另外一个城市,进行了简单的面试。面试很顺利,其间,我将我考研的故事讲给面试人员,他们很是欣赏我的精神,再加上其他原因,我被破格录用,并且公司许诺如果我考取了研究生,我们所起签署的和约将自动解除 。 复试时,我感到很轻松。我已经不怕被淘汰,至少我已经有了工作。我是幸运儿,最终的结果已经不必再说了。 如今,在经历了找工作之后,在目睹了许多同学走出象牙塔之后,我已经能够面对“工作”了。但是,当初那种执著,那种勇气,那种悲壮,至今还令我感叹不已。 林语堂语:“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也许,当初的执著是盲目的,但是那种精神,那种经历,那种追求绝对是值得称道的。我想,我是傻人有傻福。 追忆那段峥嵘的考研岁月! (本文作者:陈阳,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12月3日,在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道出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两难境地:“加大宣传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恐慌,不宣传又会给我们带来惨痛的代价。”

    陈建民讲了两个“故事”。1994年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波及到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在福建漳州震感很强烈。漳州的一些学校,由于平时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学生具备基本的地震知识,地震时没有发生慌乱,老师组织学生很有序的疏散,因此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而在距离震中更远的广东某地,也有震感。但由于学生缺乏防震减灾常识,在地震发生时惊慌失措,很多学生拥挤踩踏,甚至跳楼,造成数百人受伤,还死亡3人。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上海。1984年,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6.2级地震,上海有强烈的震感,据统计有近百人因为恐慌而跳楼。而1996年11月9日,原地再次发生6.1级地震,虽然也有强烈震感,但由于群众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没有产生恐慌,社会生产和工作秩序没有受到影响。陈建民通过两个“故事”说明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重要。

    据了解,日本同样属于地震多发国家。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震源就在城市下方,但只造成40人死亡。这除了跟日本设防水平较高有关外,也跟日本人的防震减灾意识较强有关。由于日本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日本政府多次修订建筑法规以适应震情,媒体也经常进行大量的防震和减灾宣传。日本还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为“防灾周”,在此期间举办各种宣传普及活动。

    由此,记者想到,我们中国可否也设立一个类似的“地震宣传日”呢?比如将唐山大地震的日子7月28日定为“防震减灾宣传日”,或将7月28日这一周定为“防震减灾宣传周”。至少每年有一天或一周,我们的各级领导,各家媒体可以“名正言顺”地、大张旗鼓地进行防震减灾的宣传,既可以提高国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也不至于引起百姓的恐慌。国家将积极慎重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比如正考虑把这方面的工作纳入到教育体系,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入课本,进教室,用一个娃娃影响一个家庭。

    据陈建民介绍,为确保2008年奥运会顺利举办,中国政府及地震部门早已把首都圈地区列为年度地震监测预报的强化监视区。这一地区处于华北范围内,可能有些地震会波及到首都圈1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不管有没有危险,我们都会把它当成重中之重。当然,震情的判定,地震预报的发布都要通过专家认真研究,整合详实的资料后,经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审定,报政府来发布,任何个人没有这个权力。

    (来源:科技日报2005.12.12 记者李大庆、姜靖)

考研是一场战争,跟自己较着劲的战争,牵牵扯扯把身边所有的人拽进自己的考研世界,有点风萧萧兮的悲壮,在一切都不确定前,完全把自己发配给了迷茫,就只是等待一个结果的到来,失败或者是成功,都无法避免。只是刚从火线上退下来一年,此刻,写一个不是故事的故事,更像是要纪念一些什么,自我角力的过程和我那最后青涩的峥嵘友情岁月…… 这本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最基本的一种生活状态,每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知道,那样的生活根本已经谈不上会有什么故事,但是我仍然用一个说故事人的心态去写下那段回忆,这样那段日子便不再苦涩,相反的,回味悠长。 2004年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失败的考研者,当曾经的同学们许多都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告别最后的大学生活时,我却只能告诉自己,这一次的失败什么都说明不了,我仍旧是一个有潜力的学生,只是离我的理想差了那小小的一步,我需要的不是气馁而是从头再来的勇气。很庆幸,虽然我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我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于是,从那个炎炎夏日,在还没有来得及告别大学校园的时候,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拼搏,这也就开始了我真实的考研故事。 北京五环外,一个一点也不像北京的地方,我和我的好朋友毫无退路的安营扎寨了。她为了出国考试,我为了中科院,两个看似前途渺茫却偏偏不肯认输的女孩,玩命的把所有生活都挤进了学习里。当然,我要说的不是所有考研学生都曾有过的每天看十几小时书的事情,而是这书外的细节。 食物------填饱肚子就行 不知道有多少人试过考研期间每天吃白菜炖豆腐的,就一个大沙锅,放进白菜和豆腐,放在煤气灶上,熬啊熬啊。书桌前我的心里熬着不顾一切也要成功的信念,厨房里熬着的就是支撑我这个信念的唯一食物。也许,就是太相信中国传统的那些故事,环境优越的时候,你永远也不可能破釜沉舟下定决心地做成一件事情,所以艰苦就成了理所当然。我和我的好朋友,每天看着沙锅里滚滚的热气,就好象看见美丽得没了边的未来,那倒也真就成了美味。于是,这一锅锅白菜,成了我们每天不可缺少的幸福,在腾腾雾气中,我们对坐着彼此鼓励,抢着锅里没有多少的菜,也抢着时间。 娱乐-----誓将小强消灭到底 见过流星雨吧?可有谁见过蟑螂雨?在我们住的小屋里,有着很强大的陪读队伍,那就是小强一家,祖祖辈辈数不清多少口,占据了所有可以和不可以占据的地盘。而我们反倒成了不速的入侵者,两派的战争便是一触即发。无奈敌众我寡,小强们又特别擅长游击战术,我们只有选择人类大规模杀伤武器:杀虫剂和灭蟑粉。战果是辉煌的,说不出的辉煌,我们消灭的敌人可以论斤称,但是仍只是消灭了先前部队。随后的日子里,我们走路都要抬着头,因为随时都会有前仆后继的小强空降到我们身上,噼里啪啦往下掉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到现在都还能听见。可以说,我们的复习过程,就是和小强战斗的过程,也幸亏有了它们,让我们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有了游戏的乐趣,和无穷的斗志。 散步-----华普,最浪漫的地方 一家小小的华普,堆满油盐酱醋茶和浓浓的居家气息,平日里,我们绝对不会想到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超市,也能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但在那个时候,它对我们的吸引力就不只是家可以满足我们生活需要的超市了,而是我们休闲购物加上和社会最多接触的地方。从小屋到华普的路大概不超过800米,我们来回却要用一个多小时,在路上谈着走着,偶尔还会蹲下研究研究路上的小老鼠究竟是被哪辆车的轮子碾死的…… 寒冬腊月里,我们可以买两盒冰淇凌走在路上慢慢吃,吃得很冷,心里却很甜。有的时候,浪漫其实很简单,我们没有钱,没有时间,没有爱人,但我们有着很好的朋友,友情滋润着我们在那条不长的路上释放自己心中的快乐和忧愁,也滋润着我在考研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向着理想前进。 发泄----我们吵架吧 不得不承认,我好朋友的口才很好,这在反复爆发的争吵中总是能体现出来。考研巨大的精神压力会让两个年轻人有困兽之斗的冲动,想要冲破世俗的枷锁,想要冲破自己给自己下的一切牢笼,却又明白在那种时候说要自由是多么滑稽可笑,没有自由的本钱,要那空洞的自由有什么用?但斗争总是存在的,郁积在心中的挣扎就会在我们之间产生奇怪的磁场。 吵架是不需要理由的,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会让我们所有好斗的汗毛都立正,然后从这一件小事引发出一连串的抱怨,吵着吵着,我就发现,为什么每次明明有理的是我,但最后总是好象我做错了呢?每次,我都委屈得哭了,但哭着哭着就一点气都没有了,看着她手足无措的样子,我还要急忙解释,哭只是一种发泄,完全不是她的错。然后,我们就和好了,比吵架之前更添了一份了解和真诚。 分离----在遥远的地方祝福 考前一个月,我的好朋友决定回家离开北京,我们都知道这将是一次长久的甚至是永久的分别,虽然现在的交通很发达,但以后见面都不是那么容易了。以前,都只是在电视上看见毕业送别的场面,一直觉得那太煽情了,又不是永远见不了,有什么必要那么伤心呢?但当离别放在眼前,看见四年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坐在火车上渐渐驶出了视线,才知道所有说自己坚强的话都是假的。尤其是在考研之前,我们是在彼此的鼓励支持中走过的,最后的冲刺阶段,孤单的一个人该如何坚持呢?好在,距离是隔不断真诚的友情,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城市,不能像从前一样彼此关心生活,但我们仍然给予对方最坚实的精神支柱,努力在自己的城市,从未间断过。每天发发消息询问状况,也在那个冬天里提供了一点温暖。 有一种祝福是真心的,那,来自好朋友… 收获----最后的成功 该来的总会来的,我在度过了考前紧张的几天、考后艰难的等待之后,终于知道了我的成绩,虽然并不是特别的高,但我知道我的理想可以实现了。那份欣喜,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记得我一反常态地拥抱了所有的家人,将好消息告诉了所有的朋友,自己一个人开心得不知如何是好。整整两年的时间,我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太多的辛苦,承受了心理上身体上许多的压力,可我还是坚持过来了,一次失败没有让我气馁,一次失败给了我更多挑战自己的决心。成功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我自学掌握了专业课,完全的独立生活,懂得去关心爱 护身边的人,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 回忆这段日子,就好象又回到从前,那在别人眼中可能一无所有的境况,却已然是我记忆中的宝藏,我似乎什么都没有拥有,却实际上拥有许多。考研是一场过去的战争,留下的却是一个永远的战友。没有什么比友情珍贵,真正的朋友是在努力中共同走过的,互相鼓励也互相打击,鼓励在消极懈怠的时候,打击在张狂自大的时候,就如同一个圆的圆心,每次当我偏离了轨道,都有一股很强的向心力把我拉回来,而成功就在我转了许多次圈之后终于眷顾了我,来到我的身边。我知道,这个圆会越来越大,但我更加确信,这个圆心会永远存在,那一起走过的日子,怎么能忘呢?就仅以这样一片文章纪念,纪念我逝去却也永恒的峥嵘友情岁月! (作者:何静波,中科院研究生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新闻网讯 记者 张光希】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12月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六单元最后一场主题报告会上,提出了我国 “预防为主,防御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的工作方针和思路。他就地震监测预报、防御、救援、宣传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一思路。 陈建民指出,地震的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准确的地震预报是减除地震灾害和人员伤亡重要的手段。通过对地震的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地下水位等监测研究,不断总结地震发生的过程和规律。经过4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研究地震预报的工作,形成了“长中短临”的渐进式预报思路。陈建民解释说,“长的十年左右我们要搞判定,中的1到3年,短期的3个月,临近的10天左右,或者是更短的时间之内做出预报,这样做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已经把地震预报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国务院颁发了地震预报的管理条例,规范了我们的预报行为。陈建民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绝对不能有情况不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代价来保全。” 谈到震灾预防工作,陈建民说,“建筑物结实不结实,和当地发生的地震的烈度是否匹配,这个非常重要。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你设防的标准很低,一旦发生这种地震,基本上都跑不掉。” 他指出,开展地震防御工作,就是要搞好设防。对于一般的工业民用建筑要按照全国烈度的区划图来设计。对于重大的生命线工程,必须做单体的抗震性评价工作。 地震救援工作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2001年我国成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曾参与国内新疆等地的多次救援,通过红外探测、搜救犬等各种手段和现代化的设备搜救生命,并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和建筑物损毁的情况培训救援队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陈建民指出,在救援过程当中,还得为国家的整体外交服务,灾害救援对于国家外交的服务作用日益突出。此外,地震是一个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大地震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因而应急工作也很重要,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最后一点是要做好地震的宣传工作,宣传问题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一直是比较困惑的问题,加大宣传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恐慌,如果不宣传又会给我们带来惨重的代价。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还要积极慎重地开展知识的宣传。从宣传的方式角度上,建议把它纳入到教育体系,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课堂。陈建民表示,“用一个娃娃影响一个家庭,孩子有了知识,回来可以跟家长或者是老人来说,类似这样的方式,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