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李峥】当今时代,科技文明的发达程度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的结构、发展速度乃至方向。早在2004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科院时就曾指出:要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11月25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六单元主题报告会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结合当前形势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再次对自主创新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由于目前我国的科研基础条件比国际水平低,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内搞研发成本高于国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技术来源主要应靠国外。那么,技术是否可以和资金一样流动、关键技术是否能够通过引进获得呢?在论坛开讲前的20分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简略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从冷战时期的“八统组织”到今天的“瓦森纳协议”,西方国家对技术出口的控制不仅没有削弱,反而不断加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强化技术出口管制制度的本质是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

    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困惑或者是酸楚,我们想和外国开展技术合作,但是被拒之门外。近年来,有许多事件我们也都记忆犹新,美国SMIC公司投资芯片受到阻力,欧盟对华军售的控制还没有解禁,这些事件都说明了许多关键的核心技术我们是想要要不到。刘燕华以此为论据,有力的反驳了“以市场换技术”这一论调。

    “让了市场,不一定会得到技术,反而还有可能废掉了自己的技术。”

    殖民主义时期,土地是争夺的主要对象,有了土地就占有了资源;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则成为获取利润的主要“根据地”。

    以中国汽车市场为例,目前90%的市场已经被跨国公司所占领。他们不仅建立了各自的市场范围,更获得了远远大于自己本国市场的利润。大众汽车在中国获得了80%的利润,而它在中国的产量只占其总产量的14%;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利润是145美元,在中国则是2300美元;还有广州本田,在日本卖16万,在中国就卖30万。

    我们的市场已经让出去了,但是技术呢?以前上海、长春都有汽车生产能力、拥有一批研发队伍,为了引进德国大众,我们把品牌废掉了,研究队伍、研究平台也不要了,形成了购买一套生产线、生产一批汽车、再购买一套生产线、再生产一批汽车的恶性循环。

    刘燕华把中国汽车业的严峻现实摆在了我们眼前:技术被放弃了,队伍被毁掉了,外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他们的目的是赚中国人的钱,这就是我们走的一条路。他对此表示,中国的汽车生产技术和能力就是在这种壮士断臂之举之下废掉的。现在已然成了依附型的汽车工业,这能说我们强盛吗?

    “我们的发展能依赖于别人的恩惠吗?绝对不可能!”

    2005年,许多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都特别提到:中国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对此,刘燕华分析:中国不能走资源型国家的路子,我们没有什么资源,也不能像阿根廷等一些拉美国家那样选择依附型道路。我们的发展不能依赖于别人的恩惠,唯一的选择就是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

    目前我国已具备走向创新型国家的实力。从经济来说,人均GDP超过了一千美元,有大批的人力资源。刘燕华表示,虽然经济水平和总体创新水平还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肩,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已经居于世界的中等行业。比如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像宝钢、三峡、奇瑞这样的成功案例。

    种种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很难通过正常贸易来获得的,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主动权。刘燕华强调,我们要通过推动自主创新,逐渐实现产品、设备、技术的国产化,从而推动我国企业走向全世界,建设真正的创新型国家。

     【新闻网讯  记者马振亚】11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六单元报告会第三场报告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拉开序幕。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先生在谈论中国能源问题时指出了中国能源问题的四个关键:能源问题的核心是能源安全问题;必须把满足能源需求和提高环境质量结合起来;加大科技投入,实现能源清洁化和利用高效化;号召全民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当前,油价高涨,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普遍对能源供应充满忧虑。傅先生结合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能源分布及需求等因素,指出上述“能源短缺说”的认识误区 。他认为,“现在就能源供应本身并不缺少,从世界的能源供给的能力来说并不是一个担忧。”

    他强调,能源安全才是能源问题的核心。“尤其是像我们这个能源消费大国,世界有能源但是不一定有能源的供给保障,更需要对能源安全的考虑。”正是为了能源安全,中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傅先生透露,中海油目前在海外有将近40万平方公里的油气田。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在美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缅甸,苏丹等地的扩张行为更是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谈到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环境污染时,傅先生提出,“我们面临着一个怎么样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对环境的要求”这一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既有对资源、能源的大量需求的增量,同时要保证环境不能够恶化,甚至要变好。”我们不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开采,更要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我们的环境质量。

    也正是从环境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傅先生强调,我们要“实现能源的清洁化和利用的高效化”。而实现这一切,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他以石油为例,认为如果我们把原油进口三分之一的钱拿来搞科研投入的话,将来至少会减少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进口。

    最后,傅先生提到了我国的能源浪费问题。他说,“不用说把我们的资源使用能力提高到日本,美国那个情况,我们的资源就可以省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实际上我们经济的增量不应该消耗这么多能源。”所以,我们的根本国策是节约,必须长期把节约放到第一位!他指出,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提倡全民节约,宣传节约光荣,从根本上缓解能源压力。同时,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加大对节能技术的投入及重视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编辑:周琼)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五日电 (记者 孙自法) “有一种说法,叫做以市场换技术,他们认为,只要市场开放了,技术也会随之而来,通过招商引资来引进大批技术。可是事实的情况怎么样呢?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根本就走不通,这种说法有些自欺欺人。”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二十五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继续举行,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演讲时作上述表示他指出,第一,市场是有限的,一旦让出去了,夺回来十分艰辛;第二,让了市场并不见得会得到技术;第三,让了市场则废掉了自己的技术;第四,让了市场又缺乏核心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依附型国家,最后受制于人。 这位科技高官举例说,中国汽车目前表面上形成产销两旺的局面,表面繁荣的背后蕴藏着“市场让出去了,原有技术也丢了,新的技术又不掌握,真正成了依附型的汽车工业”。以前上海、长春都有汽车生产能力和一批研发队伍,但为了引进德国大众,中国自己的品牌给废掉了,研究队伍、研究平台也不要了,形成购买一套生产线生产一批汽车,然后再购买一套生产线,再生产一批汽车的情况。“中国的汽车生产技术和能力就是在这种壮士断臂之举之下被废掉”,直接导致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百分之九十已经被跨国公司所占领。 刘又以中国核电举例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就开始搞核电发电研究,从三十万千瓦到六十万千瓦,运转和安全性能都非常好,但中国现在建核电站却不用它,而认为世界上有更好九十万、一百万千瓦的机组,于是要去重新买,中国自己所有过去的研究,将有可能被全部抛弃在一边。 他提醒说,中国买一批学一批,永远用不上,中国的技术永远没有市场,也就无法形成自主创新。韩国和中国同时引进核电,而现在韩国核电方面已能参与国际竞标,“我们引进了,我们还需要继续引进,这就说明以市场换技术是行不通的”。 刘还强调,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他再次以中韩举例说,韩国引进技术之始就提出一条明确的政策,即技术只能引进一次,同时他们把科技经费进行调整,引进和消化、吸收的费用比例是一比五,也就是说韩国花一块钱引进的技术要用五块钱进行研究和开发。中国目前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资金比例是一比零点零八,大笔的钱用在引进上,没有用于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这也是亟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社 2005年11月26日)

     【新闻网讯  记者李峥】100多年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能源安全问题反复出现。时至全球化的今天,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已经成为一个从政府到学术界,再到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已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11月25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六单元主题报告会如期开讲,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世界能源市场的深入思考,全面解析了能源安全的问题。“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秘书长、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主持演讲。

    “世界的能源供给的能力并不值得担忧”

    从现在的世界能源消费情况来看,石油、天然气、煤炭仍是世界能源的主体。到2004年,全球剩余可采石油储量有1567亿吨、天然气有175万亿立方米的储量。“这是一个大的全球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的大格局,以及储量剩余情况的大格局。”

    这些储量对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全球消费以及各国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增量来说缺不缺呢?

    世界几大经济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不缺——

    国际能源署研究认为到2030年,石油产量供给还没达到高峰产量,这是考虑到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剑桥能源研究所更乐观,认为到2010年,每天可以增加1300万桶石油。

    但实际情况呢,是油价居高不下,各主要消费国的政府,对于怎么样能够有一个安全的能源供给,同时是在一个较低成本下的安全供给引起了一个非常大的关注。

    “世界有能源不等于中国有能源供给保障”

    “近三年来油价持续增高,导致各国经济发展当中的成本上升,所以才引起了全球性的消费大国,把能源安全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傅成玉认为,导致三年来油价一直保持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对油价的市场预期,这种预期往往是导致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伊拉克战争到各种恐怖活动,一系列政治事件带给人们将来油价会高、供给会减少等心理预期。

    再如一些局部的罢工,委内瑞拉的石油大罢工、北海以及埃及的石油罢工和自然灾害,像现在美国的飓风,等等这些经济事件、自然因素往往也导致人们产生了将来供应会减少的心理预期,而从现在就开始采取行动。

    经济增长同样影响着人们对将来石油价格的预期。如美国、日本经济的恢复,中国和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及其供应增量的需求将急速加大。

    这种预期通过期货市场的投机活动被急速放大。傅成玉对此解释说,各类基金进入期货市场,就像炒股市一样,他们进了这么高的钱,是为了赚钱,如果价格往下跌,他们是不允许的,所以必须把它拖上去,才能赚钱。

    期货市场变成了金融市场,几股力量拧在一起,造成了供给和需求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油价长期在高位徘徊。

    “我们要思考怎样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需求的问题”

    对我们国家来说,世界有足够的能源,但关键在于能不能给我们及时和安全的供应。所以我们讨论能源安全问题,既面临着和其他国家共同的问题:高成本、高油价,同时又有我们国家自己的特殊问题,那就是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能源、资源的安全作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提出来。结合我国的能源政策,傅成玉从能源公司发展的选择上表示要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大利用国际资源的力度。

    通过介绍液化石油气清洁、高效、长期可靠的安全供给等优势,他表示,这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他还强调,利用世界的资源是中国的权利,也是我们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一份重要贡献。

    加入WTO意味着我们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我们在这个体系当中遵守世界游戏规则,尽我们的责任、义务的同时也享受我们应该享受的权利。  “中国市场已经变成了市场的一部分,世界市场自然也应该成为我们市场的一部分,所以说在资源上就不存在我们用人家多了,用人家少了的问题。”

    此外,节约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方针。“不论石油公司、能源公司、资源公司怎么做,我们必须把节约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国策和要求。”傅成玉在报告结束前明确表示。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五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二十五日说,中国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推进军民结合,实现寓军于民,以共同推进科技发展。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二十五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继续举行,刘燕华演讲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中国目前的体制是民品研究和军品研究相分离,有许多是重复的。而军品研究成果民品可用,民品成果军品也可以用,在发达国家已经做到了。 他举例说,美国在尖端技术领域已初步形成军民共享的研发体制,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高技术通讯器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设备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硅谷,硅谷六十家公司获得美军方二百五十亿美元的订单,因此被称为美军的军火库。“这种体制和机制我们必须建立起来,目前已经达成了共识”,中国也要通过军民结合来共同推进科技发展。 这位科技高官称,解决中国军民结合的途径,包括设立权威的高层协调机构、加强重大科技计划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促进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实现军民优势集成等。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社 200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