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作者:研究生记者团
-
分类:专题报道-old
-
-
点击数:2370
感动于马云先生的幽默,更感动于他那套完整的自信体系和完全独立的风格,以及那种强烈的责任感。
可能是因为马云先生曾任教师,听他的讲座感觉如沐春风,受益,更是一种享受。
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 马云先生早在95年就开始了创业,那时他同我们现在的条件一样,一无所有,甚至他的客观条件还不如我们。他那时的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比现在的情况差的多,他唯一能完全占有的就是那份执著。
“95年借了2万元开始创业。我们18个创业者在我们家创业的时候,我讲了两个小时,激情慷慨2个小时,然后我说开始凑钱,我们18个人凑了50万元人民币。我们说年轻人创业愿赌服输,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懂技术,没有钱,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们和别人有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执着。”
就是凭着这种精神,他和他的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走到了今天的辉煌,在为他们鼓掌、骄傲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些什么?
现在,我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同时,每年又有几十万大学生,毕业后无处可去,回家待业。国家政策调整,社会普遍关心,但是身为学生的我们呢?是否考虑过我们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多做些什么?就业,是利用别人给的机会,创业是在给别人制造就业机会。我们该何去何从?
身处学校,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科技的前沿,可以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作和表率;创业不敢说是绝对的奉献与无私,但绝对不是牟取私利;创业者本身就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富有激情的实践者,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在这里,我们更不应以成败来论英雄。
经历的过程最重要 “我们很少回过头看我们昨天走过什么路,我希望告诉别人的,不是我们取得了什么,我们达到了什么样的成绩,而是我们这一辈子中经过了什么,经历了什么,这也是每个人最大的人生财富。我最怕是我60岁的时候或者是70岁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办法干活了,我可以说我当年本来可以努力做到,但是后来没有做到,或者是放弃了,或者是做错了,那是最容易后悔的。”
马云先生对自己和阿里巴巴的历程如是说。他尚且害怕自己因为曾全力以赴而感到羞愧,更何况是我们这群风华正茂、激情洋溢的大学生呢?
现在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智力就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紧跟时代潮流,思想尚未僵化,这些优势,看准自己所长,在这片舞台上,上演我们的精彩。
创业不一定盲目追随潮流
非常欣赏马云先生坚持走自己企业的路,敢去尝试别人没有尝试过得作风,只要看准了就不顾一切的坚持下去的精神。
“一个院士曾经讲过中国不要提信息高速公路,瞧瞧我们的基础设施根本不可能抗衡别人。而我不相信,我相信我们中国互联网给的机会一定会超越西方很多国家。”
他看对了,挺过了互联网络的低迷期,他的阿里巴巴迅速唱响世界。他认为BBS一定要加人工编辑,必须把垃圾清除出去,很多技术人员却跟他吵说,这违背互联网自由、开放的精神,仍不能阻止他的思想。凭借这别人不敢做的有机会我就做的思想,他又打败了美国人。
当我们面对创业的时候,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只是从事高科技,只要一鸣惊人、有所成就,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去实现挖掘第一桶金的梦。想想阿里巴巴创业之初,经过市场分析不也是首先锁定了中小型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而获得发展机会,迎来了今天吗?而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海内外市场向我们开放,各种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深入,带来数不尽的挑战,同时也使我们创业领域的选择更加宽广了,我们更要务实地去看待眼前的一切。
守业的奋斗目标要明确
成功了,更要理智;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时候目标更要极其明确。目标太高,大家都死掉了;目标太低,企业就没有了后继发展的动力。
“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前十强之一。阿里巴巴要持续发展102年。”“03年我们提出一天100万收入,04年提出一天100万利润,2005年必须一天做出100万的税收。”
听到这些很是吃惊,更多的是佩服,要进入世界前十强怎能没有一个务实又远大的目标和一条自己的路线?
我们要创业,更要牢牢把握住方向。走出校门时,怀揣着“天之骄子”的梦,我们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不了解商场上的竞争模式,不知道现实的残酷。因此我们更要冷静的观察,遇事多思考、多比较,尽量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要培养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遇到那些诱人的规划、宏伟的蓝图、美好的事情都要设身处地的分析,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分析实现的基本条件,分析自身具备的能力,与自己的目标联系,看是否对社会有利。这样就能得出一些务实的结论,减少或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与失败。使我们的创业,最终能变为事业,能长久的做下去。
我们已经掌握了东方的智慧,也在学习西方的运作,现在全世界的大市场已经向我们打开。为了中国、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参与进来?
(作者:北京邮电大学《北邮今周》记者:张朝伟,靖晴)
阅读更多: 浅谈创业——听马云先生谈“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