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作者:北京青年报
-
分类:专题报道-old
-
-
点击数:2951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谈科技发展趋势与国家创新体系———
时间2005年11月25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小礼堂
题目科技发展趋势与国家创新体系
演讲者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
主持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隋红建
■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这就是指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产业分配链。
■一个创新型国家应该有什么基本标志呢?国际的基本认可度是这样的: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中应该达到70%以上,中国目前还不到40%;R&D占GDP的比重应该大于2%,中国目前只达到了1.35%;对外技术的依赖度要小于30%,我们现在还非常高。
■美国最权威的咨询公司的报告里提到,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最后才有政治独立。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们庆祝过中国的万吨巨轮下水,那个时候韩国连小船都造不了。
■科技依附型道路没有出路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国际公认,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阶段是一个大的变化的阶段。这个阶段不管从经济、技术或者是科学等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大的突破。经济结构将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社会组成要有更多的新兴的动力或者是要素更加的活跃,从技术创新上能够带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区域的差异上来讲,各种生产或者是生产力的要素要相互匹配,形成综合的效应,这一段时间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强的。
世界各个国家都把自主创新作为他们的主要方向来考虑。美国提出了科学知识前沿要全面领先的战略;英国提出了要确保科技优势与强大,提出了创新;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国、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各个发达国家,已经把科学技术的投入作为一种战略储备的投入进行设计,并且不断地增加。其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投入,编者注)占GDP的比例从1%~2%,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4%。另外还有许多国家,对科学技术开始进行了超前的部署,有了一些引导潮流的计划,如美国提出了高速公路计划、纳米计划,欧盟提出了科技框架计划,提出了伽利略计划等等。
面对着这么一种局势,中国应该怎么办?我们面对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在这个机遇和挑战之间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国发展的路。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韩国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是相当的。那个时候中国有了红旗轿车,有了解放轿车,而韩国什么都没有,但现在韩国的现代汽车跑遍了中国,跑遍了全世界,已经占领了市场。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韩国还没有计算机和半导体,我们已经有了,现在韩国的闪存数码手机也是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销售。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们庆祝过中国的万吨巨轮下水,那个时候韩国连小船都造不了,它从80年代刚刚开始造船,现在韩国的造船业占世界第一,全世界35%的柴油发动机是由韩国生产的。除此之外的核电技术,过去韩国也远远落后于我国,现在它已经开始出技术成果。韩国的这些大的变化都使我们刮目相看,韩国用了30年的时间,使他们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达到了1.2万美元,目前韩国只有4700万人口,占中国的4%,但是它的GDP总值相当于中国的40%。它发展的速度之快是令我们惊奇的,归其原因,就是因为它把自主创新作为头条发展战略来考虑。
相反也有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如说拉美的阿根廷或者是巴西,它们曾经认为是美国的后院,它们认为有美国的技术支撑就可以满足它的经济发展,它放弃了自主创新,放弃了科技。但现在,阿根廷货币不断贬值,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衰退。事实证明,阿根廷走了一条科技依附型的道路,最后是没有出路的,现在想恢复已经为时过晚。
在硅谷,一般地说,写软件的中国高材生们,他要是挣一的话,印度人挣十,美国人就挣一百。
■中国真正要成科技大国路还很长
对于我国来说,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真正要实现科技大国的路还有很长,我们任重而道远。
从成就方面讲,中国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科技投入从占GDP的0.4%现在上升到了1.35%,今后还会大幅度提高。我们中国是论文的产出大国,占世界的第五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是相当的多,因为人口基数大。我们也有一些值得骄傲的成果,例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电动汽车、0.1微米的芯片,我们的生物疫苗等等都进入了产业化,这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面。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们还有哪些不足。回顾一下过去的发展道路,我们是依靠什么发展的?
中国过去3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有40%是设备投资,这些设备投资里面又有60%是依赖进口。我们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装备和技术,基本上是引进外国的。在美国、日本,对设备的进口依赖度不足5%,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技术准备、仪器的开发还处于瓶颈的阶段。专利上来讲,中国的专利水平是在不断增加的,但是我们的专利总量还仍然很小,只占世界的1.8%,处于世界第八位。中国专利里面有70%左右是由外国公司在中国注册的专利,意思是讲,在中国注册的专利里面,中国自己的专利还没有占主导地位。我们常讲一句话,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这就是指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产业分配链。谁占领知识经济的高端谁就会得到更多的回报,我们没有足够的专利,将来竞争的实力也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我们科学技术的质量还不是很高,仅仅以论文引用的次数来说,中国目前的论文数量较多,但是引用次数还比较小,对于世界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人才领域,我们的研发人员,总数很多,但是领军人物并不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带领科学技术前沿、引导潮流的这些尖子人才还是比较少。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硅谷创造了奇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美国的硅谷,基本上有三类人:一类是中国人,一类是印度人,另外还有一类就是美国人。中国去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名牌高校的学生,他们是学计算机的,软件写得非常好。他们在那儿的工资待遇也不错,一个月工资一万、两万美元,都是很好的,这类人以中国人为主。第二类人,主要是跑软件承包的,他们有广泛的国际联系,对软件承包业务也比较熟悉,对计算机业务也比较熟悉,通过他们广泛的联系,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这类人以印度人为主。第三类人就是美国人,美国人借着本土的优势和组织能力,主要是开软件公司,雇佣印度人和中国人给他干活儿。这三类人应该说都对硅谷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他们的收入情况,却使我们感到很惊奇。一般地说,写软件的中国高材生们,他要是挣一的话,印度人挣十,美国人就挣一百。这里说明一个非常深刻的东西。在任何的科学技术里面,在任何的科学事业的分工里面,都有一个链,没有占据高端,没有占据制高点,没有占据核心位置,那么他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就说,中国的人才需要全方位,也需要一些领军人才在各个方面占领一席之地。
让出市场并不会换来技术 占领高端才能够创新国家
从中国对科技经费的投入来说,一是总量比较少,我们人均研发经费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相当于韩国的七分之一,是相对比较少的。另外中国的企业刚刚起步,企业对研发的投入还非常微弱。中国有2.8万家大中型企业,其中有75%的企业还没有形成研发能力,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怎么能够参与国际竞争?除此之外,还有科技经费的大量浪费问题。既然说我们有差距,也就是说今后也是有风险的,我们下一步就要面对这种国际的竞争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
中国不能够走资源型国家的路子,也不能选择依附型的道路,唯一的选择就是走创新型国家的路子。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的战略选择 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归总起来有三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资源型,以中东产油国家为主体,他们这些国家油开采完了,后边干什么不清楚,可能也就是50年左右的优势;还有一种是依附型国家,刚才讲到的阿根廷等一些拉美国家。另外就是创新型国家,也有许多例子。
中国不能够走资源型国家的路子,我们没有资源优势,也不能选择依附型的道路,要满足今后15年7%以上的增长速度,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唯一的选择就是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走创新型国家的路子。
一个创新型国家应该有什么基本标志呢?国际的基本认可度是这样的: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中应该达到70%以上,中国目前还不到40%;R&D占GDP的比重应该大于2%,中国目前只达到了1.35%;对外技术的依赖度要小于30%,我们现在还非常高。
从中国的总体趋势来分析,目前中国已经有实力开始走向创新型国家了,从经济来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有大批的人力资源。另外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虽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能力,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已经居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nbs
阅读更多: 北京青年报:让出市场并不会换来技术 占领高端才能够创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