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京记者 卢嵘 整理   我非常愿意来讲讲北京奥运和中国的和平发展这个问题。   8月29日晚上,当我在雅典把奥运旗帜接过来的时候,非常激动。当时,我对在场记者说了一段话:从现在起,我们接过了举办奥运会的万钧重担,全世界都会关注着北京。   我们现在要办奥运,恰恰是在现代化高速进行当中的一个契机。我们现在这个城市,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在这样的城市中要成功举办奥运会,没问题那是见鬼,问题一定很多。交通、水、道路、电、垃圾、污水等等一系列问题。除了这些,我们要想到,还要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我希望所有的人给我们提问题,帮我们发现问题,我们只有承认问题,然后再研究,才能把问题解决。   1.时间   第一个就是奥运会的举办时间。   奥运会要求的举办时间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可是那时候是北京最热的时候。而且说起北京的天气有句俗话叫“七下八上”。什么意思呢?就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北京雨水最多的时候。   北京的好天气应该在8月下旬。我就想能否和他们谈判一下,把奥运会开幕时间延期到8月下旬。那时候,北京的天气比较凉爽,也有利于运动员出成绩。但国际奥委会没有答应。结果,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初步定在8月8日。因为中国人喜欢8啊,8月8日的晚上8点开幕,而且还是2008年。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推迟半个月都不行呢?国际奥委会的官员说了,因为你那个地方和欧美有时差,如果不是休假,欧美人不会夜里起来看比赛,夜里要是不看,那么电视转播广告费从哪里收?而奥运会的真正赞助大户,都是国外的。就是我们现在常常说的“一百强以内,而不是五百强”的公司。而欧美人惯常的休假时间是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奥运会比赛时间就是不能让步。   另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美国网球公开赛紧接在奥运会后,这是世界网球的四大公开赛之一,不能改时间。奥运会你要推迟了,那很多优秀运动员就只能不参加。在网球这个运动中,奥运冠军是不太值钱的。比起四大公开赛来讲,网球运动员在奥运会拿到的积分和在四大网球公开赛拿到的积分相差很远,事关运动员利益的问题。第二就是美国的棒球联赛,时间不能和它冲突。举办奥运会还要看美国一个球赛的时间,大家没有想到吧。   一个时间都能说出这么多事,我相信我们所有的为这个百年梦想欢呼的人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么复杂吧。   2.“瘦身”   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我们现在把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盖都给优化取消了。    当初加盖,一个是为了赛后经营,有盖可以举行大型文艺演出,不用管天气如何;另外是为了开幕式,可以说,好的开幕式是任何一届奥运会成功的一半。现在把盖取消了,我就在想,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到底有雨没雨?如果万一下雨,怎么办?到2008年,我们的天气预报能不能做到“一小时两平方公里”这样的预报。即使是万一有雨,你开幕式的时间不能动呀!   可是为什么要取消这个盖,现在说是为了节俭,其实首先是从安全角度出发的。原有的设计概念是被大家接受的,是通过网上公开和广泛征求意见来决定的。当然也有业内人士不赞成,但是这确实是经过非常公开、公正的程序投标选出来的。   这“鸟巢”设计一定,当被具体化后,才发现是“一幅画”。结果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在做安全评估的时候,在做超前论证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建筑太厉害了,这个设计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是第四代设计,我们是要把这个最前卫的设计变成现实。结果把工程院各方面的专家聚到一块,首先做安全论证,结果发现保证不了安全。整个“盖”连钢带膜有足球场那么大,分两半,可自动开启,世界上是没有的。   雅典的赛场今年本来也说弄个盖,施工中结果掉下来了,最后索性取消了盖。所以我们想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我们确定了整个奥运场馆设施是“五个统一”。第一安全,第二质量,第三功能,第四工期,第五成本。你们看到国家大剧院了吗?这个大剧院6700多吨钢焊接的间隙长度加起来是36公里,那么鸟巢这个体量是个什么概念呢?正好是这个大剧院现在体量的3倍以上,初步估计,焊缝距离起码是五倍或者是六倍于国家大剧院。万一出差错怎么办?所以安全必须是第一位的。   3.场馆   这么漂亮的主会场,现在说足球决赛进不了主会场,为什么?足球决赛在下午,晚上是闭幕式,万一先进行的田径赛没有完全结束,要在这里举行足球决赛是不可能的。现在提出来一个新的问题,必须再找一个可以容纳6万观众以上的场所准备进行足球决赛。   现在北京只有一个北京工人体育场,那里可以容纳8万人。后来发现,北京工人体育场到举办奥运会时正好50年到期了。它建于1958年。马上请专家来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里面的钢筋、水泥都存在隐患。安全有问题,如果要加固等于重修。我们说请专家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再延长一点它的使用寿命,因为刚刚才到50年嘛。结果,没有一个专家在上面签字。科学就是科学,50年的使用寿命就是50年。于是我们必须对这个场地进行新的决策。   按规定,奥运会的很多比赛都必须是不同的一块场地。比如棒球,中国人会有多少人看呀?不行,主赛场必须得有1万多人的看台,而且还得有另一块带8000人看台的场地,旁边还需要有一个练习场。这哪里是一个场馆?是三个。所以现在对社会的宣传有问题,动不动就是说有36个场馆,31个在北京,5个在外地。现在必须重新调查数量,一个场地一个场地地算。我算了算,光是网球的场地,不带看台的12个,带看台的8个。   再说个场馆。北京缺水,而划艇在国际运动中地位很高,西方人爱看,我们确定在顺义的潮白河畔举行比赛。现在潮白河床是干枯的,准备在它的河道周围挖两个槽子,满足赛事基本需要。2500米长的一个,宽156米,水深4米,这是一个赛道。紧挨旁边还必须有一个2300米长,136米宽,4米深的训练热身赛道。一共要350万方水。不仅要抽地下水,还必须修一个上万人的看台。可比赛以后,怎么办?如果不保持,水没了,就剩两个大坑。如果有水,不更换,就是臭水坑,怎么弄?就要想到赛后还要利用,把它变成一道风景。估计一年要用80万立方米的水,不断更新它。还要排污,让这两个水槽持续下去。   再举一个例子,曲棍球,也是三个场地,必须放置塑料的草地,中国生产不了,全部要进口,赛后不能利用,只能临时搭建,成本就加大。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场馆叫沙滩排球场。排联提出来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沙滩排球比赛。我说就在朝阳公园吧。在天安门铺设沙子,弄看台不合适,这件事最近谈得差不多了。   4.理念   北京举办奥运会更重要的是三大理念问题: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决不是绿地问题,绿色奥运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环境保护;科技奥运决不是弄一点技巧,而是真真正正地反映一种科学精神;人文奥运在我会见外宾时经常被翻译成人民奥运,可在我们历史上,人文精神绝不只是人民的概念,就像人本和民本不是一回事。   我理解的是:我们的市民在整个奥运期间和整个筹办奥运过程中,在北京实现现代化期间,应该体现这三个理念,而且这三个理念应该是相互交叉,核心是人文理念。   当我们的市民看到路上有垃圾的时候,能够主动捡起来投进垃圾箱,这就体现了绿色的精神;在场馆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该体现科技的精神,就是相信科学,用科学指导我们的筹办工作,用科学来解决奥运期间的运营。最难的就是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   前不久我去中日亚洲杯决赛现场,被安排和日本大使坐在一起。那天全市调动了所有警察,输赢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全都想到了。当时,我最怕奏日本国歌时没有人起立,毕竟是一个有邦交的国家。虽然观众都站起来了,但是起哄的很多,根本听不见国歌。   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和女单决赛,我都必须出席颁奖。中国人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文化认识不足,像网球运动,不到比赛间歇的时候不能进出。这是一种文化。结果我们有的观众,包括领导干部,进出很随便。该出声的时候不出声,不该出声的时候又出声。   北京的市民一定要明白:不同的竞赛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规则。我们要借着奥运实现我们的梦想,要体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是和平与发展的,我们承担着全人类22%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取得了这么多成绩,我们发展了,我们变化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应该是人的现代化,这才叫人文奥运。   5.安全   还有我们的安全问题。今年发生的密云灯展事故,我和我的同事们,市委、市政府一帮人,回顾和反思了这个惨痛的事件。整个春节都没事,最后一天出事了。本来想做好事办灯展,结果却发生了这么大的踩踏人的事故。其中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人们怎么就不清楚保护自己?既不保护自己,也不救人?   我看到那个被挤死的孕妇,我就很难受。事后想,如果她受过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教育,也许就不会这样了。对面不就是放烟火,那么多人向上挤,她为什么也跟上去?周边的人看到孕妇,怎么能挤她呢?更让我难受的是,很多人在这种踩踏高压下,卡了气,没有一个人就地施救,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不幸的是,这次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有一个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镜头,非常令人难过,当有一个运动员,突然倒在地上的时候,周围一群都是咱们的人,没有一个人动手帮忙的,后来从人群中挤出来两个外国人救助,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在密云事件出现后,我得知,香港初中学生必须上这门自救课———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中关村一个小学校要校庆,我向校长说,能不能让小学生也接受一下这样的教育,教育孩子保护自己呀,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吧。我还专门背诵了一段孔子《孝经》中的一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当你还没有能力孝敬父母的时候。你把自己保护好就是最大的孝敬。这是中华传统的美德呀,孝是什么?是人文呀,是责任文化。   6.预期   北京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实际上备战奥运并不仅仅是举行十几天的运动会,而是以奥运为契机,真正在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旅程中,能够借这个契机迈一大步。   奥运会举行的时候,世界各地要来将近300万人。包括两万名教练运动员,注册记者两万多,不注册的记者一万多。奥运会要邀请所有的赞助商,也包括各个国家首脑,各个单项体育组织领导人。所以,整个奥运会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办这16天的奥运会,展示我们的传统美德也好,展示我们新的文化风采也好,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完全有信心。   雅典奥运得到的评价是什么?令人难忘的梦幻般的奥运会———这么高的评价!开幕之前,大家都担心雅典奥运会是否能如期举行。国际奥委会委员今年初来看我们施工的体育场馆的时候,幽默地说:我觉得这次2004年的奥运会好像是在北京开,2008奥运会才是雅典召开。他们当时把很好的评价给了我们。我心说,坏了,问题严重了,预期太高了,这种话不能当饭吃。这个话要成为包袱。就像办春节联欢晚会一样,炒得太高,谁都办不好。这次雅典,大家只是希望不出现爆炸,没有恐怖事件发生就成功了。就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一样,如果说只要他健康就好办,如果说硬要他得诺贝尔奖,就费劲了。所以我们说有信心办好,但是不要把大家的预期吊得太高了。现在是埋头苦干的时候,我们还有时间,我们一定会成功!我们也只能成功!   (注:本文内容为北京市市长王岐山11月4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的演讲,未经本人审阅。)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2004-11-11)

  全世界经济强有力的发动机;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倾向的经济体制;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益处;重视高等教育和培训;需提早注意老龄化和能源使用效率   在日前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四主题报告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宾塞作了题为《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经济》的主题演讲。斯宾塞指出,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强有力的发动机,中国如果成功,其他国家就都会成功,全世界的每个人就会从中国的经济成功中获益。但斯宾塞也认为,中国应提早注意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使用效率问题。   斯宾塞认为,中国一直发展很快,中国的GDP增长率连续多年达到8%,生产力每单位产出超过6%。同时,中国贫困率的降低也非常明显。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价格的信号和资源的配置;中国进行了顺利的经济转型,尤其是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一个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倾向的经济体制;此外,中国的决策者非常关心收入分配问题,努力让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益处,以及中国对高等教育和培训的重视等,这些都有助于这一成就的实现。经过25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体。目前,中国的GDP是13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人均收入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斯宾塞认为,如果这样的发展速度再持续下去的话,未来世界就会有三个重大的经济体,包括美国、欧洲,还有中国,接下来就是日本和印度。   谈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时,斯宾塞指出,中国和印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一些相似的地方,这两个国家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但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非常快,其经济增长局限在较窄的人口范围之内。此外,印度在对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如中国。当然,印度有很好的人力资源,印度的IT业发展有优势。但他认为,未来10到15年内,印度必须加强生产制造能力,才能赶上中国。   斯宾塞表示,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可以探讨自己未来30到50年的政策,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已经是个全球性问题,斯宾塞建议,中国政府应尽早在财政方面作出预测,施行一些比较现实的税收政策,以减轻未来年轻人在养老方面代与代之间的负担。另外,斯宾塞也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的问题,他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耗费很多能量和能源,尤其是石油。他建议中国在能源的使用方面应该更有效率。斯宾塞预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可持续50年。   斯宾塞教授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2001年因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2004-11-10)

  “北京是一个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典型的二元结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要想没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四单元主题报告会上透露了他最关心的三大问题——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而“人文奥运”是他最担心的。王岐山说,“最困扰我、最让我最担心,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我们参差不齐的市民素质。” 困难重重能够克服   “中国人办奥运的百年梦想从何而来?是从1840年被人家打败了、割地了、受欺辱了、落后了。今年的8月29日晚上,当我接过奥运旗帜时,真是发自内心地自豪、自信。”   “然而在拥有世界22%人口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土地、交通、水、电等等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划艇项目确定顺义的朝白河畔,现在朝白河是干枯的河床,满足赛事需要大量的水;曲棍球的塑胶场地全部要进口;羽毛球场拆迁涉及4到5个亿的经费投入……困难超过历届。”   但王岐山表示,运营经费可以实现。“因为中国现在的市场魅力太大了!”“还应该发扬老前辈的传统精神,西柏坡简陋的条件指挥了‘三大战役’,老一辈科学家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搞出了‘两弹一星’,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现在是埋头苦干的时候了!” “硬”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   王岐山表示,整个筹办工作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奥运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上得到充分贯彻。一方面,要挖掘存量,尽可能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减少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新建场馆标准要适度,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新建、改建场馆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   他表示,整个奥运场馆设施建设会遵循“五个统一”的原则:第一是安全,第二是质量,第三是功能,第四是工期,第五是成本。对奥运场馆建设方案进行调整,绝不是单纯为了省钱,而是通过调整投入结构,追求平实的筹办过程,调整后节省下来的资金将用于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和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奥运会之后紧接着会举办残奥会,残奥会对举办城市市政提出的要求是“无障碍”。王岐山透露,为了实现北京的“无障碍”,将在故宫和长城为残疾人增添设备,使残疾人可以自己游览故宫而不受故宫门槛限制,可以自己登上长城。 “软”环境:从日常小节做起   硬件的建设要靠物质的投入,人文的建设则主要是靠精神的培育。但改“硬”环境易,变“软”环境太难。让王岐山最担心的是“奏别国国歌时中国观众能不能起立”、“没有赢得金牌的选手能不能赢得同胞的掌声”,等等。   王岐山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有超过300万外国人来到我国,其中有两万名各国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有3万多名记者。这样一个人群,我们的市民如何接待?   “雅典奥运会上,只要是雅典运动员一进场,全体鼓掌、欢呼,而我们中国人已经娇贵到了非金牌不值‘一掌’,我认为这不符合奥林匹亚精神,这种苛求反映的是市民素养太需要提高了。希腊人在日常小节中所表现出的公民素质之高,也是值得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王岐山希望市民在观看奥运会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为所有的运动员鼓掌。   他还表示,中国观众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文化认识不足,如今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时,很多观众不了解观看网球比赛的常规,在运动员比赛时随便走动,在不该出声的时候出声,这方面应加强教育。   王岐山认为,借奥运契机能提高北京市民素质,乃至促成全国所有的公民在日常小节上养成文明习惯,而这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课。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2004-11-11)

  刘东生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黄土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2 年,荣获国际环境科学最高奖——泰勒环境科学成就奖。200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所谈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比较广的、很重要的课题,但是我所谈的内容却仅限于一个比较窄的范围。我自己曾希望和试图从地球系统科学、环境地质学的实证中窥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和发展。   环境问题研究本身就是环境演化的研究,而环境演化在研究未来的时候更需要认识现在和过去。环境问题需要我们综合地把地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然而对地球系统的研究,我们知道的比我们需要知道的要少得多。我们在地球科学中把现在或者说最近这一个时代看作环境问题的时代,作为一个单独的有其特殊含义和内容的地质时代来研究,那就是“人类世”。“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的视角,也是从地球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的途径。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出版,被人们称为人类对环境的新的觉醒。这本书的出版,在促进环境、人文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前进。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在空间范畴表现为从治理三废扩大到保护区域环境,而今到考虑全球性的全球变化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企图对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有所预见,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演化及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驱动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举一个例子来说,当人们沉浸于征服自然的乐趣当中的时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例如水资源的问题。我们知道生产1吨小麦要1000吨水,生产1吨玉米要1200吨水,而生产1吨稻米则要2000吨水。我国西北地区人均水的占有量仅是1781吨,与全国的平均人均占有2200吨还差得很多。所以由于水资源的不足而影响农业的生产是很严重的,再加上自然灾害,那就更厉害了。这样的情况又造成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以荒漠化的面积在我们国家有很大的扩展,现在有267.4万平方公里土地已经荒漠化,占国土面积的27.9%,在西部地区更要大。对于荒漠化的治理,在过去3年,国家投资了110亿元,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除了这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温度上升带来的影响:据估计,如果气温上升1摄氏度,海平面要升高10厘米,而全球3/4的大城市和占40%的人口都集中在离海岸不过60公里以内的地区。   至于说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说森林的砍伐,大家很难估计生态失衡对经济的影响。有人说,生态环境的价值可以估算。印度一位学者提出来,一棵50年的大树所产生的氧气、吸收的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增加土地肥沃的作用、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以及为鸟类和兽类提供繁殖场所的六项作用加起来,得出来的生态效益是19.6美元。在我国神农架保护区,50年以上的树有50万株,按这样来算的话,神农架这个地区就自然资源本身来说,生态效益可以大于1百亿美元,赶上2003年整个上海市的GDP总值。可是现在这个地区仍然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好地注意。   地球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纬度上都是无比精确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现在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来考察今天的地球系统,也就是“人类世”。   之所以提出“人类世”这个名词和概念,是希望我们国家有更多的人能够对它进行研究,特别是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更加深入地研究“人类世”。“人类世”是地质学上的名词,我们说250万年以来到10万年,这叫作“更新世”;10万年以来是“更新世”的晚期;到了1万年,我们叫作“全新世”。而现在提出来的“人类世”,就是从1万年里边,我们再提出来一个新的地质时期。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土地、历史、人民更有条件为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达到科学地发展。   “人类世”这个概念的提出,可能是地质学上又一次飞跃。大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是地质学的一次自然科学史的革命,而为解读自然科学问题提出的“人类世”,将可能是地质学的一次自然人文科学史的革命。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的演讲,根据录音整理,内容有删减。)

  他表示,欧盟肯定会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004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北京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前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11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说。他所作报告的题目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中欧关系》。吴建民说,中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把自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成3个阶段,并着重分析了中欧关系持上升走向的原因 。      吴建民分析了中欧间亲密接触的3大原因:国际大气候;中欧间经济互补;中欧在文明、文化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吴建民说,在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中国和欧洲在世界是单边还是多边的问题上存在共同点。比如中国和欧洲多数国家都反对单边主义,不赞成先发制人的战略,“我们都赞成无论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强国弱国,都应该有发言权,而不是只由一个国家说了算”。      而中欧间经济互补,是中欧间亲密接触的具体体现。中欧双方贸易关系发展迅猛,1981年中欧贸易额只有53亿美元,今年中欧贸易总额预计突破6100亿美元,欧盟成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从1981年至今,24年来,中欧间贸易从53亿美元发展到6100亿美元,这一变化使得双方的需求在上升。“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先进技术,有60%来自欧洲。欧洲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巨大市场,欧洲有技术、有经验,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市场支撑是不行的”。      “中国、欧洲这两大文明发源地对人类的贡献很大。英国的培根1620年就赞扬了中国四大发明对人类的贡献,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使人类从神权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欧洲的启蒙运动,又使人类从封建王权中解放出来。如果没有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不会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会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中欧两大文明相互吸引,相互促进。”吴建民说。      关于赴欧留学,吴建民说,在20世纪初,中国曾向国外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中国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现在,中国在欧洲的留学生有15万人,“可是我还是觉得太少了,应该多去。我从欧洲听到的说法,也觉得中国学生少。”他说。      关于欧洲对华武器禁运问题,希拉克总统在最近访华时曾说:“1989年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的制裁措施完全过时了,毫无意义,早就应该取消了。”吴建民对此表示:“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也赞成这个意见,我预言:肯定会取消。”      吴建民认为,这是中欧共同利益的结果。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的决定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损害欧洲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制裁以后,中国将大量进口武器。从欧洲方面讲,现在世界的军火市场,大部分被美国人垄断,欧洲所占份额不大。      吴建民说,中欧之间建立的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还保持武器禁运怎么还能说是全面的、战略的?可见这站不住脚,这违反了欧洲人自己的初衷,中国人在提出和平崛起时强调的是双赢。因此,“(武器禁运)肯定会取消,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中欧关系的发展,在我看来有很大的空间,双方的需求在上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发展中欧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吴建民说,“这对中国有利,对欧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记者 戴长澜)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4-11-9)